03.03 房價不能暴跌,能否讓房價先回到一年前水平,再經過一段時間回到兩年前,慢慢迴歸?

lc86268626


房價理性迴歸符合政策期待,從全國房價現狀來看,房價繼續保持高位運轉,但是政府調控房價的意志是堅決的,調控組合拳不斷出臺,最終目標實現房子是用來住的。

高房價形成因素最主要在於兩方面因素:

1.土地價格上漲。土地是地方財政主要收入來源,在實體經濟低迷的背景下,土地收入增長對於地方來說更具有現實意義,我們從前幾個月土地收入大幅增長可以看出。

另外土地作為稀缺資源,價格只會不斷上漲,這也支撐了房價上漲。

2.貨幣發行量。樓市發展離不開貨幣助推,中國超發貨幣大部分流入到了樓市,因此造就了樓市黃金、白銀期。

在全球流動性收縮的背景下,中國寬鬆貨幣政策正在趨於收緊,一旦這個水龍頭擰到一定程度,流入樓市的熱錢必然減少,樓市炒作也就會降溫。

沒有熱錢作用,房價就不會被炒作;沒有炒作,土地就不會有那麼多地王、房價也就不會那麼高了。

所以政策完全有可能讓房價回到兩年期或者若干年前的水平,方法有N種,最終房價會在什麼時間下跌,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簡介:財務專家、財經問題研究專家,本頭條號解讀大眾關心的樓市、財經話題,用專業眼光幫你分析問題背後的真相。如果你對本內容感興趣,請點擊關注吧


財經微世界


房價是當下國民最為關心的話題,近期看空房價已經成為主流。而從“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到“遏制房價上漲”的表態,則明確告訴了大家房價已經見頂。


如果房價繼續上漲,國民收入已經不足以支撐,而超過40萬億的相關貸款,已經集聚了極其驚人的風險,再漲帶來的金融風險,國民經濟難以承受。


通過限售限貸,鎖定房產流動性,然後三年內推出房產稅,房價緩緩下落,也許這是最好的結果了。


不論從國家安全還是經濟安全考慮,房價暴跌的空間不存在,但是三五年內降幅超過30%,達到兩年前的水平,是有很大可能的。


要知道在2017年,多地房價漲幅超過了50%,即使今天的房價腰斬,相對於國民收入水平來說,依然過高。距離一個人月收入能買一平米房子的合理房價依然相去甚遠。


麵粉貴,麵包才會更貴。土地成本佔了房價的50%左右,相關大量稅費,銀行的鉅額利息收益,伴隨著建築材料漲價,房價腰斬之後再降的空間不會太大了,只有部分城市能夠有更多的降幅。


不管怎麼說,高位接盤就如同股市處於6000點時入場一樣,會帶來很大的風險。日本上世紀九十年代東京一套房子售價18億日元,而三十年後同一棟樓相同戶型只需要1.8億,縮水90%。


所以即使房價下跌,也不要盲目撿漏,三年內不要買房是最為理性的選擇。等待房價迴歸,這既是國民的希望,也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


財智成功


構建與居民收入和城市等級掛鉤的房價體系探討

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隨後各地區不斷推出最高限價、限購、限貸、建設公共租賃住房等措施,但依然難以阻擋房地產市場的火爆,極速攀升的房價由一二線城市,不斷向三四線甚至五線城市蔓延,為什麼?本人認為還是利益的驅使,預期房價上漲帶來的收益,讓炒房資金覺得有利可圖,大量資金不斷湧入炒高房價,嚴重影響普通百姓的剛性需求、不僅增加了購房還貸壓力,也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消費支出。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開會議提出“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如何控制房價漲幅,只有切斷預期利潤,讓資金對未來有個預期的認識,才能阻止資金的不斷湧入。本人認為應當建立一套與居民收入等級和城市等級相掛鉤的房價調控體系,避免房價因政策、區域規劃等因素出現大幅漲跌。在這裡,我們假設建立一套與城市年平均工資和地區等級相掛鉤的房價體系,例如:一線城市最高房價係數限定在年平均工資的二分之一(50%),新一線城市限定在四分之一(25%),二線城市限定在六分之一(16.67%),三線城市限定在九分之一(11.11%),四線城市限定在十二分之一(8.33%),五線及以下限定在十五分之一水平(6.67%);且因我國房價東西部地區差異明顯,再加入一定的地區係數,例如:東部地區係數設定為1,中西部及東三省部分地區係數設定為0.8-09,西部地區係數設定為0.6-0.7的水平,以此折算各城市最高限價。

我們隨機選取部分城市,以各地區公佈的2017年平均工資和城市等級,加入擬定的地區係數,得出的最高房價具體情況詳見下表(單位:元):

對於城市等級可能出現的變化,建議設定5年緩衝期,五年內城市等級不出現變化,房間再按照每年10%的漲跌幅遞變,逐漸與下一城市等級房價相匹配。這個體系的優點如下:

1.擬出的最高房價與目前各地區住房均價差異不大,避免出現劇烈的市場動盪。

2.這套體系只是限定該城市區域的最高房價,區域內不同地段的住房售價仍由市場因素調節。

3.最高房價與居民收入掛鉤,預期漲跌幅在可控範圍,不會出現暴漲現象,預期收益有限,有助於將炒房資金擠出炒房市場進入實體經濟,一定程度上助推實體經濟發展。

當然,這裡只是提出的一個建議,還需要很多措施去保障,提出比例係數等因素也不一定合理,希望國家能夠在一定調研基礎上,由專家學者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房價調控體系,來穩定房價,也歡迎廣大網友提出意見並轉發。




小馬油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本人從事房地產多年,從拿地方案到最後的交付使用,全程參與,也見證了房地產逐步上漲的各個階段,因此我簡單的分析一下,供大家參考!

1、首先說明一下,暴漲和暴跌作為政府都是要避免的,發展都是要穩定和循序漸進的方式的來進行,最為穩妥,這個是政府必須要慎重對待的問題,既然有這個目標,因此作為整個社會來說,房地產的暴跌也是不存在的,但是不排除個別的小範圍地區。目前政府的目標應該逐步的在降低房地產的槓桿和泡沫,是在打壓階段,量現在縮小的很厲害,價格應該還是比較堅挺的,但是2手房卻沒有那麼幸運,價格下降的比較厲害!因此作為新房的價格來看,暫時出現暴跌的可能性不大。

2、從整個大環境來看,價格的迴歸可能性不是很大,畢竟怎樣的價格才是迴歸?5年前,還是10年前的?我個人認為應該在這個基準面上要徘徊至少2年左右,然後才有可能考慮上或者下,這個和政府的主要意願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一旦政府還是依賴以前的方式去經營城市,那麼下降的可能性不大,應該會上升,畢竟國家的發展需要足夠的錢,如果工業、實體都可以有比較穩定的發展,國家可能會轉移了房地產的發展方向,那麼價格應該會下行,這個都要看政府這幾年的改革和配套政策的落實,畢竟一個新的模式去替代舊的模式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決心。

3、目前房地產的價格主要是取決於土地價格,拆遷成本,其實建安成本以及其他的費用都是基本沒有多大的差距,因此價格的下探,主要看最近政府拍地的價格有沒有鬆動,或者說政府供地的速度有沒有放緩,如果速度放緩,但是價格略高於前一年的價格,政府政府暫時還是不想房價下來,保持穩定,另外作為一個發展的城市,都想擴大,擴張,GDP高,數據好看,那麼政府儲備的土地消化起來一定是很長,那麼政府的財政就會出現危機,因此我個人覺得政府會在一段時間內會集中推地,但是價格一定不能下來,否則也沒有開發商來了,這個就是現在放緩,積蓄力量,或者在等待中央的整體政策,但是財政的危機一定會要求地方政府這麼去做,對於價格的漲跌,一定要分析最近2年左右政府供地的數量和價格。是對以後2年當地城市房價價格決定性因素。

4、如果從整個社會的利益和發展上來看,房地產不應該成為一個國家的支柱產業,畢竟對於房地產來說,創造的社會價值不是很高,而且居住的建築應該要有一定的使用年限,不能20年左右就開始拆除,這樣是在浪費社會資源,也是一種不良的發展方向,現在國家一直在糾正房地產的發展方向,必須要從以前粗獷的發展上,變成比較精細的方向上來,城鎮化率已經大幅度提升,農村人口逐步減少,依靠地產來帶動經濟的思維也必須要轉變,否則後果也很難想象,我相信我們國家一定會胸有成竹,慢慢的轉變地產的發展方向。

綜合以上的觀點,我們可以清晰的得出結論,本地房價和政府近2年的拍地價格有很大關係,新房價格穩定,不會大起大落,但是2手房價格普遍下降,因此我建議假如要買剛需,不如入手2手房,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另外對於房價的迴歸,這個不好說,要綜合很多種因素,有迴歸的慾望,但是有沒有迴歸的魄力,這個就涉及太多複雜的問題,中國太大了,城市和城市不一樣,差距很大,不能一概而論,要哦具體的城市具體的分析。以上我的個人意見,僅僅供參考。


後知後覺者


關於房價,個人是這麼理解的。

父母輩就是工人,單位有宿舍。

祖父外祖父也是工人,單位有宿舍。

那時候,看病,甚至手術,都不花錢的。

所以,房價低時,也沒考慮買房,剛開始高時買了,也沒住,也不出租。

實際就是用來住的。

但是最近這些年,買房,實際上是為了對抗貨幣貶值,因為,錢越來越不值錢,感覺上來說。

如果以這個思路來說,家裡有夠首付的錢,就應該,貸款,買房,然後等還完甚至只還幾年,就賣掉,這樣掙的錢,比把首付的錢,存銀行定期要高很多。

事實上很多賣房子的也是這個套路。

然後,之前的調控思路,也是放在,這些環節,比如加你首付,加你利息。

但是,實際上呢! 如果,買了房,會把這個考慮到自己成本 包括,首付如果存銀行的利息。如果低於這些,那就不會賣掉,除非有急用錢的地方。不然,租出去,不差錢的也不租。放著就是,不動產嗎?

但是,如果收房產稅,那就不一樣了,房子放在手裡,除了利息的問題,還有稅收的問題。

所以,問題的關鍵就要解決很多問題了,首先是每個人只有一張身份證的問題。

查不到的人,怎麼能查到他房產,收稅呢!

再有就是實名登記,名義上都不能做到平等的,怎麼說實行就實行呢!

解決完之前的問題 才能討論房產稅的問題。

其實,類似汽車車船稅,加到交強險裡,交通法一規定,一車一牌子,你審車就要買。

然後呢!等你車的價值,值不上保險,稅,已經年審費用的時候,你車就會賣掉或者報廢掉。

或者新車降價,你同類的舊車就會更降,不值錢了,留手裡還很麻煩。

房子,也是這樣,之前的經濟適用房,本來可能覺得低價房,會帶低房價,但是,誰買了也不會便宜賣啊!留手裡也不虧啊!

要是廉租房,可能不一樣了,或者再興起單位宿舍。

這樣剛需會少,再加上如果房產收稅,可能,保留不如賣掉存定期。

再比如,如果現在,一萬存銀行,一年變兩萬。

這樣,房子就會暴跌,當然不會這樣實行,這樣社會上就沒錢流動了,全存起來了。

最後回到題目上,就是如果低於成本價,不會賣掉。

但是,有繼續低下去的趨勢,或者越留手裡,越虧得話,那樣房子才會跌。


孫zx


房價不能暴跌,能否讓房價先回到一年前水平,再經過一段時間回到兩年前,慢慢迴歸?

房價暴跌是有很大風險的,對於不少中產階層來說,必然意味著一定財富的損失,還會帶來一系列的經濟社會問題。

但是房價繼續上漲更是有問題的,這個泡沫越大,越有暴跌的風險,而且還會讓更多的人買不起房,房子絕對成為了投資品,而不再是居住品,就更為麻煩了。

首先,至於如何下跌與迴歸,恐怕不以我們的想象為轉移。比如先回到一年前水平,再回到兩年前,這可能是一種美好的想象。實際上房價的下跌,必然遵循兩個原則,一個是客觀經濟規律,能否發揮作用;另一個是調控手段,能否有效實施。都是需要觀察的。

其次,我相信房價會慢慢理性迴歸。一方面高層有這樣的認識與態度,也有隻住不炒的決心。另一方面經濟發展到今天,要想有深層次的突破,必然要解決房價的泡沫,從而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大眾創業等提供寬鬆的環境。還有一個方面,就是廣大人民群眾有對安居樂業的幸福追求,而且十分強烈。

最後,我以為新的改革創新已經拉開。如何對待越來越泡沫的樓市,或許就是一個觀察的窗口。有什麼標誌可以觀察?一是房價能不能迴歸理性,更多的人是不是能夠買得起房子,這是一個重要標誌;二是更多的企業會不會退出房地產,而是專注於實業與科技,成功實現轉型;三是更多的人退出炒房大軍,不再把投資品瞄準房地產。這樣的一些標誌,當然得要對樓市的調控實行綜合施策,相信這一天會來的。

這是我們的希望,如何實現這個希望,拭目以待!


碧翰烽


真的是為這個樸素而美好的願望感到十分同情,同時也覺得很可笑。這種想法估計也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內心想法,就希望房價能夠慢慢的回去。

可是,正如人生不能回頭一樣,房價也不可能讓大家所願的那樣慢慢的迴歸。當然,房價的可能性是由無數的,有可能是大跌,有可能是繼續增長,有可能是保持穩定。但我覺得最沒有可能性的,就是逐漸迴歸回到原來大家都以為自己能買得起的這種狀態。

但事實上根本就沒有這種狀態。房價在過去的三十年以來就都是很多人買不起的狀態,從來就沒有大家都買得起房的時刻。二十多年前,北京的房價是三四千的時候,北京的一家報紙還登報大力討伐高房價呢。

我們現在回頭看十年前的房價很低,但是你為什麼不回頭看看,十年前你的收入,你要不吃不喝多久能買一套房?同樣的道理,可能未來十年看現在的房價也會覺得,現在怎麼這麼便宜。所以這三十年來,對於房價來說,沒有最高只有更高。

所以,如果你要讓房價迴歸到十年前二十年前,那就意味著可能未來你的收入也可能要低的很可憐的。因為所有的物價都在增長,房價是不可能一枝獨秀不增長,甚至還倒退的。本質上,房子除了是社會消費品,更是可以保值增值的固定資產,價值也比一般的物品多很多。

所以為什麼說這是樸素的願望而且還很可笑,就是這個原因。 另外更別提,如果房價真正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它就更難被人為干預,那麼它會呈現什麼樣的一個狀態就更難預測了。這種慢慢迴歸的狀態,基本上只能停留在幻想當中。


水禾田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政治局經濟工作會提出堅決遏制房價上漲,比起上半年提出的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兩個字“過快”,再加上前段時間習大大要求的“房子是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指導思想,充分說明房價過快上漲已經危機到中國經濟的正常發展,影響到人民的正常生活生活。黨中央已經定出了房地產的新政策,堅決抑制房價上漲,也就是說給房價劃了一條紅線,各地政府都不能逾越這條紅線,說到底就是要求房價保持現狀,新開盤的房產售價不能高於目前的市場最高價格。


要回答題主的問題,想讓房價下降的想法可能不容易實現,能在目前的價格水平往下浮動20%那就是一個理想狀態了!在地級市以上的城市估計房價下調的幾率不大,能保證不再往上漲就很不錯了。

但是內地經濟不發達的小縣城可能受的衝擊很大,看各位網友提供的資料有些小縣城房價居然破萬,令人簡直不可思議,這個價格是得不到任何支撐的,隨著國家控制房價的各種微調政策的出臺,破萬的小縣城房價在這輪調控中極有可能腰斬,這種概率極大。剛需不說了,無非是買貴了點,反正自己還要住,大不了全家三代勒緊褲腰帶過20多年緊日子,加槓桿炒房的一定會哭暈的。

為什麼說房價下行的概率太小,我用我們市的房地產情況舉個例。

廣元地處川北的一個五線地級市,常住人口近50萬,年初以前房價根據樓盤的區位以及檔次一直保持在5000-6500元/平方米之間,但是在一個外來房地產企業在廣元摘牌買了一塊地之後,某新開盤的樓盤價格一下飆升至8500-12000,而且供不應求,一期200多套房源開盤即售罄。

下面分析一下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

一、新拍地塊樓地面價格3850元/㎡,創本地新高。

二、房子建設成本2800元/㎡(含各種配套設施)。

三、各種稅費1000元/㎡。(不含企業所得稅)。

四、地產公司融資財務成本10%,約700元/㎡。

五、固定人員工資、廣告、營銷、管理成本一平米200元/㎡。

六、項目週期再怎麼也得4年吧!每年要求不高投資回報率每年10%,綜合4年回報率一共30%每年不到8%,四年一個平方賺2250,不算心黑吧!

通過計算,本樓盤成本價8500/㎡左右,算上利潤2250/㎡,樓盤開盤價肯定破萬。

房價到底漲還是跌,各位朋友心裡應該有數了吧!

控制房價的根本辦法,抑制放水衝動,掛牌土地要限價,加大土地供應量,稅收降低,允許老百姓自己買地建房,房價才有可能真正的降下來。

仔細想想,有可能嗎?



推出房產稅才是極有可能。但是增加稅收從來只是推動價格上漲,當然如果加的過於離譜了對房價的抑制作用是相當大的,但對整個社會經濟來說還是有相當大的損害,雙刃劍,房產稅制定的好有效,制定的不好會傷了自己。目前在中國也只有買房子是最保值,增值潛力最大的一種投資了!


卡哥2017


  想想是可以的,但是想歸想,不要發生系統性風險就好了,更別說要控制到慢慢迴歸。

  一個完全的市場是無法控制的,而不完全的市場可以通過區域性或階段性加以控制,比如改革開放之前的計劃經濟就是較為不完全的市場。

  那麼我國的房市是完全市場還是不完全市場呢?先說說股市吧!A股中大市值企業基本都是國有企業,持有的股份較為集中。然而,2015年股市暴跌還要那樣的集資去救市,結果仍不明顯,甚至越救後來越跌,直至跌到如今。

  相比股市,哪個市場更為完全呢?應當是房市,畢竟大陸不存在像香港“房祖宗”直接參與市場交易的政府機構(雖後來市場化,但仍政府控股,如同國有銀行),有的僅是公租房,不能直接干預市場。

  如果不能有效的干預市場,要求理性的慢慢回調不大可能,就像之前房價的暴漲。因此,也沒有不能暴跌的說法,因為誰都不能有效的控制目前的房市,如出現較明顯的下跌,那麼便可能引起暴跌,甚至發生系統性風險。

  假如可以控制一步一步的往下跌,那麼誰會為此接盤呢?熊市不言底啊!一旦沒人接盤,而市場需要流動性(有些人需要變現),那麼必然會便宜甩賣,導致暴跌。顯然,要求市場一步一步的往下跌與市場自身的運行規律是相互矛盾的。

  注:完全市場是指線性獨立的證券的數量大於或等於未來可能發生的狀態的總數量的證券市場是就是完全市場。即如果市場中買者和賣者的數量都足夠多,每個參與者與市場相比都足夠小,沒有任何一個單獨的市場機構能夠影響商品價格,就會形成一個完全市場。

三人聚眾


房價肯定是不能回到兩年前的,不管是慢慢的下降,或者是一下子下降到兩年前。

因為房地產,這個行業在我國佔的地位太重要了,房地產如果回到兩年前的水平,那意味著中國經濟會出現歷史性的倒退,人們收入水平銳減,經濟活力減弱,經濟發展減緩,經濟衰退。

所以說從推動我國整體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考慮,我們的高層管理者是不會允許房價倒退到兩年前的水平。

我們對地產的調控思路歷來是,防止樓市價格大起大落,同時根據目前實際情況實行一城一策。

我們目前對地產調控大思路就是求穩。

當前三四線城市棚改貨幣化已經基本被否定,三四線城市的泡沫很快就要被戳破?。

房地產,價格不可能再得下降,下一步我們調控的重點就是一二線城市的房價,通過土地供給制度改革,促進樓市成交量,同時價格實現平穩過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