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多讀書真的能提高寫作嗎?

彥冰熙莎


可以的。寫作也是一項技能,技能都是可以通過學習獲得,通過練習鞏固,通過接觸跟多不一樣的知識來提升!但是要學會讀書!每個人讀書的目的都不一樣,有的人是為了消遣,有的人是為了獲取資訊,有的人是為了獲取知識!但是對你來說是明確為了提升寫作技能!

提升寫作技能要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學會閱讀,讓知識被你快速吸收!第二,吸收寫作技巧!以下是我學習的書單,推薦給你!

先看閱讀書單:

1、《高效能閱讀》

作者原尻淳一經歷了從一個為閱讀苦惱到愛上閱讀再到高質量吸收和輸出知識的過程。原尻淳一反覆實踐總結了自己的89個讀書技巧。其中放棄“必須全部讀完”的觀念可以帶領初讀者走進閱讀。通俗易懂。《高效能閱讀》涉及到的技巧值得我們去實踐並挑選適合自己長期使用的!

2、《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作者奧野宣之是日本閱讀筆記專家,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主要讓大家瞭解做筆記的意義,如何培養做筆記的習慣,介紹做筆記的工具並且告知如何利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裡面做筆記的各種技巧連小學生都都可以適用。

3、《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

作者大巖俊之是一個專門教學習方法的老師。書中介紹瞭如何做知識內化的思維導向圖、各種快速閱讀技巧、做筆記技巧、把知識實踐,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體系,培養不斷思考的閱讀模式,有助於吸收知識。

4、《溝通聖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修訂第5版)》

作者尼基·斯坦頓提出通過內容的類型選擇不同的速度進行閱讀,有利於高效利用時間是閱讀的目的之一,既要讀得快也要很好地吸收知識理解知識。就是要又快又好!其中練習視覺寬度和SQ3R閱讀法可以用來提高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率。

接下來是寫作書單:

1.《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

這本有名的《The Little Red Writing Book》的中文版,薄薄的一小本書,是美國高中生的寫作教材,講的都是寫作零基礎入門,每次遇到寫作瓶頸之後,重新看看都能獲取靈感走出困境。從三個方面:結構、風格、可讀性講解了寫作的基本方法。告訴你一篇文章該如何佈局才能贏取讀者的喜歡。

2.《麥肯錫教我的寫作武器:從邏輯思考到文案寫作》

作者的意圖是用邏輯思維寫故事,但是這本書有很多實際的講解適合非虛構類的寫作,提供了詳細的講解和指導,例如“有說服力的故事,如何展開”、“文案的高明說服技巧”等等,可以讓學習寫作者少走很多彎路!

3.《文案創作完全手冊:文案大師教你一步步寫出銷售力》

廣告教父奧格威力薦的經典文案教材,幫助你高效提升文案水平。是各廣告公司、公關公司青睞的入門培訓教材--“實用手冊”。其中8種標題、9種特質、11種方法,個人覺得這是一本在學會基礎寫作技巧之後的進修教材。可以幫助指導文章修改,讓文章更能吸引讀者。

4.《完全寫作指南:從提筆就怕到什麼都能寫》

分享了200多個商務寫作案例,可以直接參考使用。用讀者的角度看待寫作,從寫作思維去分析每一種實用類寫作。遵循寫作步驟“確定寫作目標、深度瞭解讀者、展開頭腦風暴、組織結構、打初稿、修改”這六個步驟。從寫作準備到動筆的步驟和各種寫作文本,一應俱全。

相信閱讀並吸收上述書籍,你對寫作有更深刻的理解!

最後祝你生活愉快!


燕子跑跑跑


答案是肯定的,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人總結出來的經驗是極為寶貴的。

多讀書,點滴積累,才能厚積薄發,達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髙層境界。

古今中外,酷愛讀書的名人比比皆是,象韓愈、蘇東坡、袁枚、毛澤東、大仲馬等等,他們的智慧和成就都是跟愛讀書分不開的。

西漢的大文學家匡衡從小就酷愛讀書,因為家貧無錢買燭,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使他得以繼續讀書,後來他文采出眾一舉成名。

宋代的文學家王安石讀書更多更認真,他的書房的書多得數不完。有一次蘇東坡去拜訪王安石,兩人在書房辯論時打了一個賭,王安石讓蘇東隨便挑一本書,隨便翻開唸了書中的一句話,王安石就能立即回答該句話出自那本書,作者是誰,甚至連在第幾頁幾行都準確無誤,這使蘇東破非常佩服。

所以多讀書,點滴積累,智識就會豐富,視野就會變得開闊,成竹在胸,寫作如神!





榕江春


寫作書和很多作者都告訴我們,要想寫出好文章,必須要多讀書,足夠的輸入才可以有好的輸出。但是讀書多是一個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

從讀書多,到寫出好文章,這中間還有三個重要的條件要滿足:1. 所讀的書的廣度和深度;2. 將所讀書的內容轉化為你的知識的過程;3.寫作的能力,將你獲得的知識轉化成語言的過程。

一.讀書要同時進行深度閱讀和廣度閱讀

深度閱讀:每個學科或知識體系,如果只是泛泛接觸,那麼你瞭解到的都是表面的知識,如果不做系統的瞭解,那麼你沒有辦法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就像講寫作的書,《非虛構寫作課》這本書從非虛構類寫作入手,講怎樣進行非虛構類的寫作:怎樣克服寫作拖延症,怎樣選擇主題,怎樣收集素材,怎樣建立架構等等。


《我寫我心:普通人如何通過寫作表達自己》這本書,側重於普通人怎樣開始寫作,在開始無從下筆的時候,怎樣讓自己克服寫作障礙,進行寫作練習。

《寫作的禪機》這本書根據自己的創作經驗,告訴大家怎樣去捕捉寫作靈感,培育寫作靈感。

還有更多的寫作類書,作者都會從自己最有感受的角度出發,只有我們讀的足夠多,才能學到提高寫作的各種方法。

廣度閱讀:在閱讀的時候,不要只考慮閱讀興趣,只讀某一類或某些作家的作品。閱讀不同知識類型的書,可以擴展你的知識面,開闊你的思維。當你讀足夠多的書,接觸了各種不同的觀點和思維,你才不會把自己侷限在某一點上,你的心胸也會更開闊,思考問題會更加客觀和全面。

就像講育兒的文章,寫作者不光需要從教育的角度出發,也要懂一些兒童心理的知識。從教育到兒童心理,多方面進行論述,這樣的文章更有說服力。

二.將書的內容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遺忘是人類的共性,光讀書,不做筆記,不輸出,不轉化為行動,過不了多久就全忘。

如何將讀過的書轉化為自己的知識:1. 做讀書筆記; 2. 輸出,語言輸出或文字輸出;3.將書上的內容直接轉為為行動。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這本書裡作者傳授用筆記來讀書的方法。在讀書的過程中,將有用的東西記錄下來,寫下自己的感想。不要只是摘抄書上的內容,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理解,摘抄最能表達作者意思的句子,然後在後面寫上自己的感想或評論。這樣做筆記,就可以將讀書從被動的狀態轉換為主動過程。

輸出,不管是和朋友進行口頭的分享,還是通過文字分享出來,都會讓你的閱讀更深入。讀完一本書,你覺得自己都知道了,但是當你去輸出的時候,才會發現很多知識自己還很模糊。輸出,就會讓你把這些模糊的知識清晰化。

將書上的方法直接用起來,那麼這些內容就變成了你的行為了。

三.寫作是通過不斷練習提高的

所有人都可以通過練習來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寫作者要想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需要不停練習。

《我寫我心:普通人如何通過寫作表達自己》作者娜塔莉·戈德堡規定自己每天必須寫30分鐘;《寫作的禪機》作者累·佈雷德伯裡每天最少寫1000字;村上春樹規定自己每天上午寫幾個小時,不多寫,同時也不能少些。

普通人寫作,在練習的同時,也要去學習和模仿好的文章,如果一味埋頭苦幹,也不會取得進步。

讀書,然後去寫,繼續讀書,繼續寫,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成長過程,要想寫出好文章,讀書之外還有很多功夫要花。


清茗


這是肯定的,寫作是有一定的方式方法的,另一方面多讀書可以為寫作源源不斷的提供想法。寫作就像你打開一個水龍頭,首先你要有水源。水源從哪裡來,不就是從你的生活,書本,電影,音樂中來。

寫作的話有一些工具書,本身是可以提供你方式方法的。有前人的經驗,比自己慢慢探索好得快。


在這裡給你推薦一本關於寫作的書,希望對你的寫作有幫助。我也是剛買來不久,我在《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和《寫作法寶》之間也猶豫了好久。後面一個兩本都買過的朋友跟我說,在《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裡面的很多內容。在《寫作寶典》裡面都有。


《寫作法寶》是一本寫作技法之書,我買了這本是30週年紀念版。作者倡導的四個寫作理念是清晰,樸實,簡明,人文。特別說明的是這本只針對非虛構的寫作,如果你想寫虛構的,就不推薦這本。作者從原則,方法,形式,心態四大部分,教你寫作。


這就是多讀書對寫作最直接的幫助,告訴你方法。至於其他書,則會給你靈感。總之一句,多讀書總是沒有錯的。


希望對你的提問有幫助,謝謝!我是討喜的魚,歡迎關注!


討喜的魚


那是當然。工具書可以教自己方法論,而故事小說又可以為自己提供素材。

當你閱讀的時候,不要只是思考作者在想什麼,也要思考自己想要什麼。

讀書的目的:收集信息、獲得知識、消遣。先確定閱讀目的,再去選書、選合適的閱讀方法閱讀。

寫作的本質其實就是溝通,就是好好說話。

推薦給你三本書,希望你可以通過閱讀對寫作有幫助:

1、《高效能閱讀》



閱讀的目的並非單純地投入時間與精力,而是要建立自己的數據庫,實現創造性產出。從一本書中獲得讀懂所有書的技巧,使閱讀成為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的捷徑。

這是一本以操作為主的閱讀技巧書籍,作者原尻淳一在閱讀過上百冊閱讀方法書籍後總結了7大類89條讀書技巧,提出了70:20:10模式,即70%用於垂直型閱讀的專業領域,建立思考的主場,20%用於周邊,剩下的10%用於感興趣的未知,形成立體閱讀。

其速讀和垂直型閱讀+水平型閱讀方法值得一試,有了一定閱讀基礎的人使用起來會得心應手。

2、《溝通聖經:聽說讀全方位溝通技巧(修訂第5版)》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閱讀速度太慢,也許這並不是你的錯。

作者尼基·斯坦頓是一位傑出的諮詢顧問,對於閱讀,尼基·斯坦頓分別從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率進行了闡述。他指出,人們在屏幕上閱讀的效率,往往比不上在紙張上閱讀的效率。

根據自己消遣、信息、判斷的閱讀目的,對不同的內容,進行不同速度的閱讀。把握縱覽(SURvery)、問題(Question)、閱讀(Read)、回憶(Recall)、檢查(Review)五個步驟進行閱讀。這個看似費時費力的閱讀技巧,一開始很難,但最後結果是值得的。

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閱讀情況看看自己的哪個步驟比較弱,並反覆練習掌握。

3、《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

想要學寫作,你真的就需要《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這本書由加拿大作家布蘭登·羅伊爾所著,是美國常春藤名校入學考試必備讀物,也是美國著名考試培訓機構Kanlan20年經典讀物,還獲得過國際圖書獎總統圖書獎和年度教育圖書獎,20條適用於所有人的高效寫作原則,教你如何寫出一篇重點突出、條理清晰、令人印象深刻的文章。



就讀於哈佛大學的布蘭登•羅伊爾,曾在考試培訓機構Kaplan擔任主管。其作品先後五次榮獲“國際圖書獎”、五次榮獲“總統圖書獎”金獎,2011年榮獲“年度教育圖書獎”。

任職於Kaplan期間,他潛心研究英文寫作、語法和邏輯推理教學,總結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獨創了一整套教學體系,並先後出版了《一本小小的藍色邏輯書》、《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一本小小的金色語法書》等經典著作,成為全球英文寫作、語法、邏輯推理領域的標杆之作。


無論你是家庭主婦、流水線工人、軍人、牧民、農民還是商務人士,都可以通過學習本書中的內容,讓日常寫作變成一項信手拈來的簡單任務,從而使職業道路和家庭生活過得更加輕鬆。

布蘭登•羅伊爾把《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分為結構、風格、可讀性三個部分,列舉了包括如何規劃表述的觀點和順序,如何使用恰當的例證以及如何增加文章的易讀性等,涵蓋的技巧幾乎適用於所有類型的寫作原則。



說得通俗點,結構就像是一個人的骨架,風格就是血肉,而可讀性就是衣服。

每天找一點屬於自己的時光,讀書寫作,順便賺錢,可以讓經濟更獨立,職場更有競爭力,家庭生活質量更高,自信力更強,何樂而不為呢?


媛姐說職場


明確的告訴你,可以的。只要讀得多,一篇小文章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情。有道是:背誦唐詩三百首,不會寫來也會偷。讀書多,寫作的靈感就多,就如同你喝水多,尿意就多一樣,自然,特別自然的事情。


在我看來,讀書對寫作的幫助體現在三方面:

1.讀書可以內化一個人的思維。

一個經常讀書的人,他說話一定會比較有條理性,看問題比較全面,分析問題能夠做到入木三分,見解深刻。因為長期性的閱讀,就是對大腦的刻意訓練,就像堅持長跑,你的身體素質能得到很好的提升一樣。

這種閱讀積累下來的訓練,反應到寫作上,就是他寫的文章邏輯性比較強,比較有深度,能把一個問題說透徹。寫作本質上就是思維方式的體現,所以他寫的文章也不會差到哪裡。

2.讀書可以積累一個人的底蘊。

一個長期閱讀的人,他平時的溝通交流就可以做到引經據典,出口成章,言辭犀利。這和那些從來不讀書的人,粗夫莽漢,自然就會有很大的區別。還記得老版的三國演義桃園結義的片段嗎?關羽一說話就是四字句,願孝犬馬之勞,肝腦塗地,粉身碎骨,而張飛只能說一句:俺也是!這就是關羽手不釋卷,夜讀《春秋》的積累。


這種底蘊的積累,反應到寫作上,就是他能駕馭的題材多樣,能使用的素材豐富,可以多角度地去切入一篇文章的觀點。

3.讀書的過程本身就是學習寫作的過程啊!

如果你長期鍛鍊寫作,你就會明白一點:在你讀書的過程中,自覺不自覺地就會帶著一種研究者的目光看文章。就比如我現在看別人的文章一樣,很難純粹地去讀一篇文章,有職業病一樣,一看文章就會從專業的角度去分析他文章的框架。這個閱讀的過程,本身就是在學習寫作啊!

不要覺得就是我一個人是這樣:多少大文豪都是如此。比如作家餘華曾經說過這樣的話:閱讀直接影響了我的寫作。是日本的川端康成教會了我細節描寫,是魯迅教會了我用極簡的文字有力地表達。有什麼樣的閱讀,就有什麼樣的寫作。


很多寫作者經常性的抱怨:沒有靈感寫不出來。在我看來這就是讀得太少了。李尚龍小學的時候讀完二十四史,不到二十歲就成了暢銷書作家;英國作家珍妮特-溫特森從小就離家出走,她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圖書館,把圖書館的書從A看到Z之後,出版了無數暢銷書,成為英國最知名作家之一。魯迅說:哪有什麼天才啊,我不過是把別人聊天喝咖啡的時間,用在了閱讀寫作上。


作家楊文華


🌷歡迎您來到“老穆說語文”問答領地,老穆將用最大的熱忱和最好的回答來回饋您!🌷


老穆解析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不僅能增加你的學識與才華,提高你的文學修養與氣質,還能讓你出口成章,下筆成文。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骨感!大多數學生只做到了“讀書”,卻沒有做到“破萬卷”,下筆怎會有神?

誠然,多讀書對寫作的確有幫助,但並不代表讀書就一定能夠提高寫作水平!

穆老師認為,讀書的過程非常重要,會讀書能夠提高寫作水平;不會讀書,則不能提高寫作水平。

那麼,我們學生應該怎樣讀書才能提高寫作水平呢?請大家接著往下看!


老穆支招

一、明確所讀書籍類型

穆老師推薦大家閱讀“經典名著”,比如《西遊記》、《紅樓夢》、《基督山伯爵》等等;

也可以閱讀優質的報刊雜誌,比如《讀者》、《青年文摘》、《意林》等等。

特別提醒:對於目前流行的“網文”,它屬於“快餐文學”,營養價值不高,對學生寫作水平提高幫助不大! 二、讀書前準備工作

(1)讀書環境,安靜為佳。讀書處有綠植或盆栽最好;

(2)準備筆和本子;

(3)有條件的可以準備一杯茶,提升讀書氛圍。

(4)準備好書籤 ;三、讀書方法介紹

(1)好詞佳句摘下來、疑惑詞語圈出來、不懂句子畫下來;

(2)不懂地方及時上網查找或抽時間詢問他人(家長、同學、老師)

(3)自行查找“本書旨意”,看看和自己的理解是否一致?出入在哪裡?

(4)寫讀書感悟。既可以是讀書內容,也可以感悟總結。

四、勤練筆,提高寫作水平

我們在練筆時,一定要將自己最近所讀“內容”應用到作文中去,萬不可胡亂寫!

(內容包括:名言警句、好詞佳句、寫作素材、旨意要髓等)

親愛的同學們,穆老師為你們加油!


🌷希望穆老師的回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老穆說語文


讀書跟寫作就像一個人的兩條腿,少了一條都不能走路,因此,閱讀跟寫作同樣重要。

可以說,沒有輸入也就沒有輸出,只有源源不斷地輸入知識,寫作的靈感才不至於被掏空。



1.多讀書,讀好書

我們不僅要讀書,還要讀好書,作家林清玄說過他家門口有一顆龍眼樹,生長在糞池邊,果實長得又大又圓,但是吃起來是鹹的。

可見,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之大。

讀書也是一樣,品讀好的作品,長此以往你也就能夠學到更多優秀的文化,自然也就能夠寫出驚豔之作。

倘若讀的都是很糟糕的書 那麼寫不出的東西也就好不到哪去,沒有見到好作品之前,如何寫出好作品來?

因此,讀好書很重要,不要忽視作品的選擇。



2.什麼才算好書呢?要麼提升思維 要麼提高文學素養。

我推薦以下這些書:

《金字塔原理》《終身成長》《精進》《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瓦爾登湖》《寫作課》《送你一顆子彈》《喜寶》《簡愛》《小小小小的火》《少有人走的路》《拆掉思維裡的牆》。

這些都是榜上有名的經典作品,值得一看。

我是蘇樂,一個分享寫作乾貨的寫作課講師,有興趣的朋友歡迎關注我~


蘇樂愛寫作


這裡提供幾個讀書時信息整理和利用的唯度

  1. 案例

讀書過程中,我們可以摘抄或者複製整理書中的一些經典案例,建立自己的素材庫,這樣在未來我們進行寫作的過程中就不會覺得沒有素材可以寫了。

在整理案例過程中可以利用印象筆記,有道比較這樣的APP來幫助自己進行素材管理。

整理時我們我可以根據案例的不同類型把它們分別整理到對應的文件夾,比如我自己的素材庫就有:理財、閱讀、親密關係等等。

2. 乾貨

在閱讀過程中,尤其是在閱讀工具類圖書,致用類圖書時會有很多好用的乾貨,乾貨雖然幹,但是經過長期的積累,我們會發現,乾貨對我們的幫助可真的不小。且不說乾貨對我們工生活的指導作用有多大,就拿我自己寫悟空問答來說吧,當我遇到一些問題,長期積累乾貨就會讓我拿起問題基本上都能有話講,有建議可以給。

所以在閱讀過程中可以也留意一下書中的乾貨,跟素材庫的方法一樣,可以為自己建立一個乾貨儲存空間。並且還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把我們遇到的不同書本中同一個知識點的內容整理起來,這樣就很容易行成自己的東西啦!

3. 框架

對於寫作的人來說,在閱讀過程中去分鐘文章甚至書本的一個框架的幫助其實是巨大的。因為大部分能夠被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內容已經經過大眾的一輪篩選了,質量通常都不差。去學習這些文章和書本的寫作思路,學習它們構建的框架,對我們自己進行寫作是會有非常大的幫助的。

以上是我的三個小小的建議,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我是Sunny,如果您覺得我的分享有幫助,記得要關注我哦!


Sunny怕牙痛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代大詩人杜甫的這句話,深刻道出了讀書與寫作的密切關聯。

文章就是在大量的閱讀基礎之上才寫出來的,正所謂"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大量的閱讀積累,才會在寫作時打開塵封的記憶素材文庫,文思泉湧。所以要想寫出好文章,讀書就尤為重要。



一、讀有字之書:學會觸發

讀書又分為有字之書和無字之書。有字之書,就是一些印刷品或者電子書等。在讀有字之書時,要學會觸發。所謂觸發,就是能夠舉一反三地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比如你平時讀書,讀到某一句話,然後旁徵博引地想到另外一個典故,這就是觸發。靈感的出現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經常需要外界的刺激,而能觸發靈感的外界事物,除了我們日常生活,再就是讀書。人活著要思考,讀書也一樣。讀書時善於思考,捕獲一些有價值的信息,讀得多,經歷多,思考多,感悟多,就自然能夠做到觸類旁通,這樣才會有收益,而不只是"死讀書、呆讀書"。



二、讀無字之書:學會觀察

當然,除了讀有字的書之外,我們也應該多讀讀無字的書。比如你一個人在異地他鄉出差,在晚上的時候看到天空的圓月,可能就會忍不住想起那句"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由此湧現思念家鄉的感受,也有可能會想起月有陰晴圓缺,想起那些起起伏伏的人生際遇,這個思考感慨的過程,就是由明月引起的觸發。再比如,在夏天,社區裡鮮花怒放,當你仔細觀察一朵花,可能會驚歎花的美麗,也可能會被花朵的姿態或顏色所吸引,或者也會感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些所思所想都是觸發,這就是無字之書,是來自大自然的靈感。

在生活中,多讀書可以提高寫作水平,但同時多觀察做個有心人同樣也能提高寫作水平。

我們身邊的一草一木以及每天遇見的人和事情,都能給人以思考,從而找到寫作的好材料。只有當你在閱讀或者現實生活之中觸發比較多時,心中才會有想要表達的衝動,才能為寫作"下筆如有神"打好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