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你認為中國最厲害的宰相是誰?

福之富也


我是歷史問答達人“青言論史”,樂於為您解答中國古代史的相關問題。


這個問題太大了,不好說哪個宰相就一定比其他宰相更厲害。我把每個朝代我認為最厲害的宰相羅列出來,僅供大家參考:

1、秦:李斯。這個沒有爭議,秦數得著的宰相就他和趙高。你總不能說趙高比李斯還厲害吧?

2、漢:蕭何。開國第一功臣,整個漢朝政治制度的建立者。說他是大漢四百年第一賢相,一點不為過。

3、三國:諸葛亮。由於曹操不是三國時期的人,所以他既沒法和諸葛亮角逐,也比不了蕭何。三國時期,第一賢相毫無爭議的,只能是諸葛亮。

4、兩晉:謝安。別的都不論,單一個建立北府軍以及在淝水之戰中擊敗苻堅,就已經足夠謝安登頂兩晉南北朝一百六十年最偉大的宰相了。

5、南北朝:宇文護。有一說一,宇文護雖然接連殺掉三位皇帝,但是整個國家被他治理得相當不錯,在賢相匱乏的南北朝時期,他應該算的上最有本事的宰相。

5、隋朝:楊素。這個也沒得說,隋朝總共就那麼幾十年,拿得出手、有實打實能力和政績的就只有楊素。

6、唐朝:房玄齡。幫助李世民奪取天下的最大功臣之一,在他的任上,中國第一次出現了三權分立的局面。

7、五代:馮道。有一說一,長樂老雖然圓滑世故,但是就憑他在耶律德光面前保護住汴京百萬人民的舉動,說他是五代第一賢相沒什麼問題。

8、宋:范仲淹。兩宋三百年第一完人,宋朝最有能力、最有品德的宰相,沒有之一。

9、元:耶律楚才。元朝的宰相實在沒多少,只有個幫助忽必烈漢化的耶律楚才算的上賢相。

10、明:張居正。大明三百年最優秀的政治家,明代內閣最優秀的首輔,沒有之一。

11、清:李鴻章。那個時代中國唯一受西方列強尊敬的人物,苦苦支撐晚晴破船的人,雖然也許說他會被很多人反對。



青言論史


姚崇!

自從李隆基將太平公主逼死以後,他的皇位才算是真正穩固下來。太平公主死後,她的家產全部充公,她的親眷大多也被殺害,之後李隆基大赦天下,重賞功臣,隨臣子們一起創造了開元盛世。開元初年,唐玄宗召回了兩位大臣,可見,唐玄宗非常器重他倆,不過這倆人卻是鬥了一輩子的死對頭,簡直就是另一對紀曉嵐和珅。為什麼說他倆是另一對紀曉嵐與和珅呢?

1、分別對應一好一壞的角色

這倆人一個是美名遠揚的救時良相姚崇,一個臭名昭著、貪財好色的張說。

瞭解唐玄宗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知人善任的明君,他手底下曾任用了著名的四大賢相,姚崇就是這四人之一。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為百姓做了不少實事,就同紀曉嵐一樣是個愛國愛民的正人君子。

和珅是個大貪官,張說也同樣貪財。他到底有多麼貪婪,張說和姚崇鬥了一輩子,沒想到臨了還被已經入土的姚崇給算計了一番。

姚崇是個聰明人,和張說打交道打了這麼多年,他早就摸清了張說的脾性,張說生性貪婪,姚崇知道自己死後,他的死對頭一定不會放過他的後代,所以他在臨終前設下一計,姚崇讓孩子們在自己的墓碑前放上許多的金銀珠寶,張說一定會來假意弔唁他,如果他碰了這些珠寶,就讓孩子們請求他為姚崇寫一則悼念碑文,如果張說沒碰這些珠寶,那孩子們就要小心提防了。

事實就是,貪婪的張說果然中計,他不出意外的碰了那些珠寶,之後,姚崇的孩子們就請求他為家父寫一篇悼念碑文,如果張說同意寫,就將這些金銀珠寶都送給他。張說回家立馬就寫好了悼文,之後,姚崇的孩子們趕緊謄寫這片悼文呈到皇上面前,又派人趕緊將此文刻到墓碑上。

張說後來越想越不對,他和姚崇是死對頭,怎麼可以幫他寫那麼深情的悼文呢?於是就想去要回來,可是姚崇家這些孩子們說,他們已經將悼文呈給皇上看了,皇上也同意了,而且他們也將悼文刻在墓碑上了。這樣一來,張說就不能明目張膽的加害姚崇的孩子們了,因為有皇帝證明兩家人的情誼。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姚崇深知張說貪婪和利令智昏的人性弱點。

張說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好色,他同和珅一樣,別看整天就知道在背地裡鼓搗銀子,除了銀子,他也偷偷摸摸養著驚為天人的大美人。張說養的這個美人叫海棠,生的極為美豔。

書中有言:“原來說有美妾寧懷棠,一貌如花,且長文字,說甚是寵愛,令司文牘。”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張說這個小妾,不僅長得漂亮,還擅長舞文弄墨,張說非常寵愛她,還給她官做,文牘就是專門在官府替人擬寫文稿的。

這個小妾之所以叫海棠,是因為她媽懷孕時,夢見一位神仙給了她一枝海棠。海棠在5、6歲的時候,模樣已經非常嬌媚和秀美。

但是海棠有一個習慣,她是個“睡美人”。母親認為“名花宜醒不宜睡”,所以給她取了個表字——“醒花”。

但醒花姑娘偏偏被張說好友的兒子“賈全虛”看上了,這孩子年紀輕輕就滿腹學問,他來京城考試,借住在張說家裡,這一來二去的,賈全虛和醒花難免會經常打照面,那醒花姑娘是怎麼想的?都說“月裡嫦娥愛少年”,她也忘不了這位年輕公子,成天在筆墨裡夾雜著曖昧的情愫,賈全虛年少氣盛、又是個風流才子,趁著張說去外地出差,他倆私奔了。

果真是紅顏禍水,可是張說卻因為這個美人而因禍得福,為什麼這麼說呢?張說回到家一看他二人都不在了,料定他倆有事,便立刻下令調查二人下落,找到以後張說很生氣,決定處死他們,這時候賈全虛說:“貪財好色是大多數人的通病,我一個男人死了不可惜,但你是一個明事理的大官人,如今要為了一個女人殺死一個可以報效祖國的將士,你難道不想多一個未來可以依靠的人嗎?”之後,他又說隋唐時期的楊素家中養有一個美麗的歌姬,後來她與將軍李靖私奔,楊素也沒有追究什麼,為什麼張說如此小氣?

後來張說竟然被賈全虛說的心軟了,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他也很無奈,最後乾脆把海棠賞給他了,還贈給他們很多嫁妝彩禮。

後來賈全虛混的不錯,在皇宮機要處任職,很多大臣的密奏都要先經過他的手。恰巧姚崇在皇帝面前告張說的狀,當張說遭難時,並未被殺,只是被貶,原因就是有他的幫忙。

2、相互使計,和對方過招

紀曉嵐與和珅之所以為人們津津樂道,就是因為他們倆人相懟的時候實在有趣,和珅每一次蓄意陷害,紀曉嵐都能巧妙化解,反將一軍。姚崇和張說也是一樣的。

姚崇是個很有想法的人,當初唐玄宗費了好大勁才將姚崇給請回來輔佐他,費了多大勁?姚崇年輕時就善於打獵,恰巧唐玄宗這次要打獵,他就像姚崇請教,姚崇不負聖望,表現得非常出色,姚崇知道唐玄宗是個英明善治之人,於是和他大談古今之道,兩人越聊越有勁,唐玄宗說:我早就知道你的才能,你能來輔佐我嗎?姚崇卻不答應,皇上疑惑,姚崇說要皇上答應他十件事,他才肯出山,沒想到唐玄宗都答應了,於是姚崇就恢復宰相的職位,可是這時候姚崇的死對頭張說生氣了,他不想讓姚崇當宰相。

張說偷偷派人啟奏皇上說姚崇不適合當宰相,玄宗是個明白人,他沒有采納那人的意見,一計不成再生一計,張說又找人啟奏皇上說,河東總管缺一個合適的人選,這人非姚崇不可,唐玄宗一下就猜到這是張說的伎倆,沒有理會。

姚崇上任後,每天都在推薦賢才、罷黜奸佞,朝廷上下大變樣,唐玄宗也非常支持他,這時候張說更加著急了,他怕哪天姚崇就算計到自己的頭上了,為了替自己尋找一個靠山,他找到了岐王,岐王深受唐玄宗喜愛,他這人又特別喜愛有文學的人,張說自己也很有文才,他就趁著每天下朝後和岐王去套近乎。

這事被姚崇知道了,姚崇也想了一計,有一天上朝之時,姚崇一瘸一拐的走進大殿,唐玄宗問他是不是腳受傷了,姚崇說,我這是有心病。唐玄宗知道他可能要說些重要的事,趕緊將旁人都撤退,隨後姚崇說,張說最近經常出入玄宗弟弟祁王家裡,如果祁王被他迷惑,可要出大事,我不知道他是什麼意思,所以積攢下了心病。於是唐玄宗就派人調查,後來要處置張說,可是他得幸於賈全虛的幫助。

二人真是鬥智鬥勇,各出奇招,好不精彩,像極了紀曉嵐和珅這對冤家。

3、他們同樣都是皇帝很器重的大臣

姚崇輔佐四朝天子,張說官拜三朝宰相,他們都是有突出才能的人。就好比紀曉嵐與和珅都是皇上的左膀右臂,和珅雖貪,可是精明強幹,他精通漢滿蒙藏等多種語言,懂得凡事從皇上的利益出發。紀曉嵐雖然博覽群書、非常正直,但有時候也避免不了要衝撞龍顏。他二人也是為了相互制衡。

姚崇出生在651年,他少年時期練就一身武藝,20歲以後勤奮讀書,姚崇輔佐了李治。武則天、李旦、李隆基等四代皇帝,他看待事情嚴謹細緻、剖析深刻、言論驚奇,善於謀斷,很會辦事,武則天破格升任他。姚崇晚年生病起不了床,唐玄宗就派人去他家裡徵詢政務意見。

姚崇和紀曉嵐很像,他們都不會一味迎合聖上,也不會依偎權勢、拉幫結派。比如,姚崇就很不贊同武后濫用刑罰的決斷。

別看姚崇處理事務嚴謹條理,其實他也極其率真灑脫,很善於變通。開元四年,山東鬧蝗蟲災害,百姓民不聊生,可是因為迷信,百姓不敢捕殺,大臣害怕失德,皇上也在猶豫。姚崇是怎麼做的?

他先將古人滅蝗蟲的原因分析了一遍,首先滅蝗蟲之舉有先皇印證是可行的;再者,當時的蝗蟲只是未消滅乾淨,才引致人禍;如今蝗災已經威脅到人的生命,為什麼要見死不救?儘管滅蝗,一切後果他自己承擔。還是有大臣反對,姚崇說只知道樹立德行,難道此次的災害是因為失德才導致的嗎?顯然不是,最後姚崇堅持滅蝗,將損害降低到最小。

張說雖貪,可是寫的一首好文章。別的不說,姚崇死後都讓他來寫悼念詞。他擔任過三次宰相,在文壇叱吒30年,他的文章雄壯有風骨。武則天時期舉行科舉考試,張說得了第一名。李隆基認為他是一代詞宗。此外還有歐陽修、張九齡、歸有光等人,都對他的文筆大加讚賞。他的後代有我們熟知的“張岱”,他寫的《湖心亭看雪》被編入了教材。張說除了擅長文學,他也很懂軍事謀略。

但是這人脾氣不好,又因為貪財貪權多次被貶。有一次他主持泰山封禪,封禪之後,按規定部分官員可以晉升一級,可是張說卻利用職務之便讓女婿連升四級,別人問他女婿為何晉升的這麼快,其中一個人搶答到,都是因為泰山的功勞!所以後來人們就把岳父比作泰山。

姚崇比張說大16歲,紀曉嵐比和珅大26歲,看來薑還是老的辣!


範煒


我是中原一哥,歡迎大家閱讀。

我認為中國最厲害的宰相是李斯。


秦始皇千古一帝沒人否認。

偉大的帝王有強大的領導核心,帝王為班長,宰相也就為強有力的輔助者和執行者,李斯為最厲害宰相當之無愧。

李斯建議秦始皇:銷燬民間的兵器 ,反對分封制,堅持郡縣制 ,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 。還參與制定了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 。

也是這樣政治主張的堅定實施者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李斯的《諫逐客書》,使秦國採用接納、使用客卿的政策,對其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宰相各項政策的具體實施者,能把帝王秦始皇的一統天下觀念理解透,實施起來也是困難重重,能實施起來並影響後世兩千多年,這就是功勞一件。

最厲害的宰相由帝王決定,帝王又是政策的領導者,只有好的帝王,沒有好的宰相,也不會成就帝王,你說呢?

所以,我認為李斯是最厲害的宰相,至於李斯後期執政,在這不便措辭。


中原一哥


中國最厲害的宰相我認為是周公姬旦。總結其一生:對帝王忠心、執政能力特別強、成就非常輝煌、為人勤奮仁義。下面我們一一來看一下。

一、對帝王忠心耿耿,不惜身死

武王克商後,第二年就得了重病。周公就把自己做抵押,向太王、王季、文王祈禱,意思是武王沒啥本事,啥事都幹不了,三位老人家要是需要人照顧就把他招上去。成王即位後,沒多久也生了病,周公又向河伯祈禱,意思說有事衝著他姬旦來,成王年幼不懂事,也沒實權,找他沒用。從中可以看出,周公願意代君主去死,這可不是表面文章,是非常難得的。

二、果斷平叛,穩固周朝統治

成王即位沒多久,封在原殷故國的武庚及周朝派去監督他的管叔鮮、蔡叔度一起反叛。同時南方的虎方、貫、楚、六等國,東方的奄、蒲姑等國也遙相呼應。一時叛軍聲勢浩大,周王朝面臨二代而亡的危險。周公毫不畏懼,率領朝廷軍隊先在洛陽擊敗管蔡聯軍,接著把武庚等殷商殘餘勢力斬草除根,最後又依次鎮壓了南方和東方的反叛。可以說周武王只是得了名義上的天下,周公這次歷時近四年平叛才讓周真正坐穩了江山。

三、全面打造國家治理體系,奠定八百年基業

平叛後,用了大約三年時間,周公全面打造了國家治理體系。首先是分封諸侯,一共分封了七十一國,其中姬姓五十三國,其中宋、衛、齊、魯、唐(晉)、燕衛為國家主要依靠。其次是四分殷餘民,分別為:就地管理、遷宋、遷魯、遷洛邑。再次是建設東都洛邑,方便諸侯朝拜、對中原和東南方的統治以及駐軍等,加強了統治能力。最後就是治禮作樂,一年時間推出《周禮》和兩部大型歌舞劇《大武》和《三象》。

四、克勤克儉,注意團結

周公的工作量非常龐大,據說他吃一頓飯、洗一次頭都要中斷好幾次,因為要處理事情和接見別人。繁重的工作之外,周公非常注意溝通:經常給成王上課;經常給姜尚和召公寫信或作詩溝通工作;經常教育弟弟和兒子們。

五、不戀權威,及時歸政。《史記》上記載:“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長,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這是多麼高尚的品德啊,後世的權臣再也沒有做到這一點的。

看歷朝歷代所有宰相,沒有這樣一個宰相:既能打戰、又能治國、及時歸政、還願意為君主和國家獻身、而且整天勤奮工作。因此我把周公姬旦排在第一位。由於水平有限,觀點不一定正確,我也準備在頭條號文章《周公是怎麼輔成王的》中詳細討論這些事情,也歡迎各位討論指正。


歡樂說歷史


曾國藩是曾子的後代,創湘軍,滅太平天國,建造了我國第一艘輪船,建立我國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第一批西方書籍,派遣第一批留學生出國學習。這麼多“第一”,可見曾國藩的過人之處和眼光之長遠。

曾國藩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挽救清朝,並且為官勤勞廉潔,一生為公。

此外,曾國藩極為有才,他的很多名言至今仍然激勵著我。“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這句話對我的影響最大,也教會了我為人處世的基本態度。


據一些學者考證,毛主席制定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也受到了曾國藩的《愛民歌》等一些作品的啟發和影響。


別的不多說,就他能被毛主席和蔣介石同時十分佩服和景仰之人,必定有大才和真本事。


錘吻鏡


“千古一相”張居正,在萬曆前期攝政十年,從政治、軍事、經濟等多方面對弊病纏身的明王朝實施了一系列變革,延續了大明王朝數十年的壽命。

用考成法整頓吏治,裁撤庸官冗員,提高了各級部門的辦事效率,明確職責賞罰分明,使朝廷發佈的政令“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一掃官場懶惰頹廢溥衍應付的惡習毛病。

清丈土地用一條鞭法改革稅收,抑制豪強。任用名將戚繼光、李成梁鎮守邊關,抵禦外族入侵,邊境晏然。起用潘季馴治理黃河、淮河、運河,興修水利。

張居正的改革成效顯著,大明呈現中興之勢,社會經濟有所恢復和發展,財政收入有了顯著的增加,社會矛盾有所緩解,國庫存銀達到六、七百萬兩之多,儲備的糧食多達1300多萬石,足可支用十年。

張居正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政治家,唯有諸葛亮和王安石兩位宰相勉強可以和張居正相提並論。


西賊聞之心膽搖


中國歷史悠久,在歷史的長河中歷朝歷代名臣輩出,今天討論的是誰是最厲害的宰相。曾經有這麼一個人:眾所周知宰相乃是文臣,而他文武雙全、功高蓋主且忠心耿耿,就連當朝皇帝都說此人有再造當朝之功。這個人便是–––郭子儀



郭子儀(697年-781年),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唐代著名大將,和李光弼是平定安史之亂的兩大元勳。郭子儀用兵如神,剿滅安史之亂,再造李唐江山,堪稱大唐第一名將,連唐肅宗都誇獎郭子儀說:“吾之家國,由卿再造”(我李家天下,是你郭子儀重新打下來的!)



郭子儀一生位高權重,生前就被封為汾陽郡王,享受著錦衣玉食,榮華富貴的生活。唐代宗大曆十四年(779年),郭子儀被尊為“尚父”,進位太尉、中書令。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郭子儀去世,享年八十五歲,追贈太師,諡號忠武,配饗唐代宗廟廷,陪葬建陵。



唐德宗特意廢朝五日,命群臣弔唁,又親臨安福門送葬,並不顧禮制將郭子儀的墳墓加高一丈,這是絕無僅有的榮耀,郭子儀可謂備極哀榮!而郭子儀的子女也都是高官厚祿,榮華富貴,福壽安康,郭家是好幾代的貴族,無人能比!就連清代康熙皇帝也讚揚郭子儀說:“自漢唐以來之勳臣,功名最盛而福祚克全者,以郭子儀為首稱。”自古宰相得此殊榮者除郭子儀無二,真可謂是千古第一宰相!


一斤小饅頭


前人乃後世之師,開創者總是比後來者要艱難一些,且沒有成功或者失敗的“案例”去借鑑參考。中國的封建歷史有兩千多年,而兩千多年中基本延襲一種中央集權制的社會制度。雖有縫縫補補,卻沒有傷筋動骨的改變,即使對現代社會也有很多可借鑑之處。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漢承秦制”。所以我認為無論是能力還是影響力,這一制度的主要創建者都應該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偉大人物!這個人的名字叫李斯,秦國丞相。他先是運籌帷幄,縱橫捭闔。輔佐秦王贏政兼併六國,實現了中國的統一。後是主持議定了秦統一後的禮儀制度,擁戴贏政為始皇帝,開皇帝名號之先河。力爭中央集權,反對分封制,統一文字,度量衡,車軌。這些都對歷史的發展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他主張禁止和燒燬民間藏書,禁止私學的行為讓後世的儒生們很有看法!所以他的名聲被人為的降低了不少。我認為李斯,應該是中國最厲害的宰相。


還算正常人


汾陽王郭子儀有"再造李唐″之功,為人處事,幾近究美。是史上福祿壽考第一人。史評汾陽王郭子儀,"以身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校中書令考二十四。富貴壽考,哀榮終始,人臣之道無缺焉。唐史臣裴垍稱:'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世而上不疑,侈窮人慾而議者不之貶。'鳴呼!垍誠知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