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不談人品,才是好人品

不談人品,才是好人品

不談人品,才是好人品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芬森,晚年想培養一個接班人。

最後選中了一個叫哈里的年輕人,可擔心他不能在枯燥的醫學研究中堅守。

助理提出一個建議:找一個人假意高薪聘請哈里,看他會不會動心。

芬森卻拒絕了這個建議。

他說: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俯瞰別人,也永遠別去考驗人性。哈里出身於貧民窟,怎麼會不對金錢有所渴望。如果一方面給他一個輕鬆的高薪工作,另一方面卻希望他選擇拒絕,這就要求他必須是個聖人。

最終,哈里順利地繼承了芬森的衣缽。

若干年後,哈里聽說了當初的事,

老淚縱橫地說:假如恩師當年採納了那個建議,我肯定會掉入陷阱。因為當時我母親患病在床需要醫治,弟妹們也等著我供他們上學。真那樣,我就沒有現在的成就了。

動機只可理解,不可揣測。人品只可觀察,不可試探。

不談人品,才是好人品

別去考驗人性,人性是龐雜的。

不能以道德的名義去懷疑別人的動機。

不要冒然地去評價別人。

簡單的否定會錯過很多美好的東西。

你只知道他的名字,卻不知道他的故事。

你只是聽聞他做了什麼,卻不知道他經歷過什麼。

真相,永遠在路上。

人品不應該是我們看待事物的座標系,要守腦如玉。

不談人品,才是好人品

管寧與華歆在園中鋤菜,見地上有黃金。

管寧視而不見,與瓦石無異,華歆則喜而抓之。

又一次,兩人同席讀書。村裡有人結婚,吹吹打打的經過門前。

管寧讀書如故,華歆則放下書,出門觀看。

於是管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管寧從華歆的行事風格,判定其人品不行。

詭異的是,日後華歆成為著名的廉吏,官至相國,樂善好施,家中無有百斤儲糧。

而管寧只留下一些嘲諷名利的小故事,再沒做下任何實事而名留青史。

對一個人來說,成為思維的精英,比成為道德的精英更重要。

不談人品,才是好人品

世間有兩樣東西最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性。

論人之非,當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跡;取人之善,當據其跡,不必深究其心。

人品是動態的,不能通過一時一事,一地一域而進行評價。

犯錯不代表不會成長,青澀不代表不會成熟,開頭並不預示著結局。

不妄談人品,是給彼此留下足夠大的糾錯空間和成長空間。

不談人品,是最大的道德。

不談人品,才是好人品

可現在許多時候,人品儼然成了眾多事物的通行證:

女孩談對象,逛一趟街,考考人品。

領導用人,吃一頓酒席,瞧瞧人品。

新交朋友,約一場球,看看人品。

社會中充滿著各種自己以為是的套路。

人們總是要求別人做到自己希望的道德守則。

豈不知這也是一種無知、狂妄和暴力?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把德掛在嘴邊的人,反而是無德。

將人品當成武器的人,自己的人品都很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