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痰熱內擾是抑鬱症的一個重要病機

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是各種原因引起的以抑鬱為主要症狀的一組心境障礙或情感性障礙,是一組以抑鬱心境自我體驗為中心的臨床症候群或狀態。

臨床可見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甚至發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同時伴有精神運動遲滯、自責自罪、生活能力下降、睡眠障礙、飲食與體重變化等。

痰熱內擾是抑鬱症的一個重要病機

抑鬱症在現代社會呈多發趨勢,是一種嚴重危害人們身心健康的一種疾病,臨床表現與中醫“鬱證”“百合病”“髒躁”“梅核氣”相似,屬於中醫“鬱證”的範疇。

歷代醫家則多認為情志不舒、氣機鬱滯為鬱證之病因,如《素問·本病論》:“人憂愁思慮即傷心”。《素問·舉痛論》:“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靈樞·本神》:“憂愁者氣閉塞而不行。”《諸病源候論·結氣候》:“結氣病者,憂思所生也。心有所存,神有所止,氣留而不行,故結於內”。宋代陳無擇《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七情,人之常性,動之則先自臟腑鬱發,外形於肢體,為內所因”正式提出七情可以致鬱,是鬱證發生的重要因素。

張景嶽在《景嶽全書·鬱證》:“至若情志之鬱,則總由乎心,此因鬱而病也。”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鬱》:“鬱則氣滯,氣滯久必化熱,熱則津液耗而不流,升降之機失度”。

痰熱內擾是抑鬱症的一個重要病機

綜上可知鬱證病因為情志內傷。

中醫學中情志與肝關係密切。如《靈樞·本神》雲:“肝,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狂忘不精”,可知肝在情志活動中有重要作用,若其臟腑功能失調,則可以導致情志障礙。

趙獻可在《醫貫·鬱論》中指出:“東方先生木,木者,生生之氣,即大氣,空中之火,附於木中,木鬱,則火亦鬱於木中矣,不特如此也,火鬱土自鬱,土鬱金亦鬱,金鬱水亦鬱,五鬱相因自然之理也。”此言也強調五鬱之中,木鬱為首重,即是肝鬱,亦即氣鬱,而氣鬱則多因肝失疏洩故有“凡鬱皆肝病也”之論斷。

《靈樞·本神》還提到:“肝氣虛則恐,實則怒。”說明在人的神志活動中若肝功能失調,可以導致情志障礙,或怒或恐,然而怒則肝氣鬱滯,氣鬱則導致津液運行不暢,停聚於臟腑、經絡,凝聚成痰,痰氣互結,形成痰鬱;肝失疏洩,脾失健運則痰溼內生。

痰熱內擾是抑鬱症的一個重要病機

由於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學習工作壓力大,易情緒緊張,情志不舒,加上現代人喜食肥甘厚味、缺乏運動,導致脾胃虛弱,再加以肝氣犯胃,木不疏土,更易致痰溼停聚,痰溼鬱久化熱化火,終致熱擾內擾心神,發為本病。

臨床常見:情緒低落,膽怯易驚,煩躁易怒,焦慮不安,失眠,口苦,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膩,脈弦數等,由此可見痰熱內擾是抑鬱症的一個重要病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