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醫各科之祖


針灸之祖——黃帝 黃帝是傳說中中原各族的共同領袖。現存《內經》即系託名黃帝與歧伯、雷公等討論醫學的著作。此書治療方法多用針刺,故對針刺的記載和論述亦特別詳細,對俞穴和刺闔、刺禁等記錄較詳。

扁鵲,春秋戰國時代名醫,醫術精湛,所以人們就用傳說中的上古軒轅時代的名醫扁鵲 扁鵲像的名字來稱呼他。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他在年輕時,曾到徐州一帶訪師求學,“兼通數經,曉養性之術”。

公元150年,醫聖張仲景生於河南南陽。其父張宗漢身為朝廷御史賑災救人卻反被誣陷導致張家慘遭滅門。年幼的張仲景跟隨名醫張伯祖學習醫術。歷經坎坷,逐漸從一個一心復仇的懵懂少年成長為一個懸壺濟世的濟世神醫。

葛洪 字稚川,自號抱朴子,晉朝丹陽句容人。著有《肘後備急方》,書中最早記載一些傳染病如天花、恙蟲病症候及診治。“天行發斑瘡”是世界上最早有關天花的記載。

孫思邈(541年-682年),京兆華原(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醫藥學家、道士,被後人尊稱為"藥王"。 西魏大統七年(541年),孫思邈出生於一個貧窮農民的家庭 。他從小就聰明過人,長大後開始愛好道家老莊學說,隋開皇元年(581年),見國事多端,孫思邈隱居陝西終南山中,並漸漸獲得了很高的聲名。

乙,字仲陽,宋代東平人,約生於北宋仁宗至徽宗年間(約公元1032~1117年),享年82年,是我國宋代著名的兒科醫家。錢氏治學,當初先以《顱囟方》而成名,行醫兒科,曾治癒皇親國威的小兒疾病,聲譽卓著,被授予翰林醫學士。曾任太醫院丞,在多年的行醫過程中,錢乙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成為當時著名醫家。


宋慈 字惠父 建陽童遊人 為宋代名醫 其撰寫的《洗冤集錄》是一部千古不朽的法醫學檢驗專著 有日、法、英、荷、德、俄等文字譯本 被尊為世界法醫學鼻祖。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後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醫院判,去世後明朝廷敕封為"文林郎"。

吳謙(1689~1748年),字六吉,清朝安徽歙縣人。宮廷御醫,乾隆時為太醫院院判。《醫宗金鑑》是乾隆御製欽定的一部綜合性醫書,全書90卷,是我國綜合性中醫醫書最完善簡要的一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