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大理古城


古城位於雲南省西部,又名葉榆城、紫城。古城其歷史可追溯至唐天寶年間,南詔王閣邏鳳築的羊苴咩城,為其新都。

古城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佔地面積3平方公里。大理為1982年2月8日國務院公佈的中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歷史間是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在古城內分佈了14處市級以上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承載著大理歷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是大理旅遊核心區。

唐宋時期,大理相繼建立過南詔、大理國兩個地方政權。唐開元二十七年,太和城被南詔國選做其都城。

1982年,重修南城門,門頭“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書法而成。

大理古城位於洱海斷陷盆地,地表多為洪積沖積物所覆蓋,由西向東緩緩傾斜,為平均海拔約在不到2000米左右的沖積湖積平原,大理古城的地形為東低西高。

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歷史間是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古城內文物古蹟眾多,城池格局基本保存,重要遺址可辯,截至2013年,古城內分佈了14處市級以上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和城分為外城和內城。外城築有南北兩道城牆,兩道城牆的西端在金剛山頂相連接,南城牆長約3350米向東延伸;北城牆長約3225米。

大理古城作為少數民族聚居地之一,白族文化資源富集和多民族文化交融發展之地,中原文化、異域文化與本土文化在這裡碰撞、交流,形成了燦爛的南詔大理文化和特色鮮明的白族文化,展現著濃郁的民族風情和璀璨的人文景觀,其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可為創建園林特色景觀提供素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