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唯一” 80後博士張鈞:培養園丁的人

“唯一” 80後博士張鈞:培養園丁的人

80後博士張鈞有著與眾不同的標籤——他是內蒙古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的博士生,師從北京師範大學劉淼教授。語文課程與教學論這個專業的博士點,目前全國僅有6個,每年培養的博士生不足10人,可謂絕對的稀缺。然而,師出名門的張鈞卻選擇回到母校,回到他熱愛的教師崗位,帶著對教師這個行業的熱愛,張鈞培養出一批優秀的師範畢業生,也指導過許多一線教學的中小學語文教師。他夢想和為之奮鬥的更高的目標是,讓內蒙古的語文教學研究在全國學術界佔據一席之地。

挑戰難考難讀的博士學位

跟張鈞的談話很高效,他會認真地傾聽你的問題,短時間內迅速構思,形成簡練嚴謹的回答。沒有口語化的重複,措辭準確、邏輯嚴謹、表達清晰,抄錄即可成文。整段採訪,張鈞的回答都是如此,這樣的採訪對象比較少見。他告訴記者,這樣的表述方式,也是他一直以來對學生們的要求。

4月28日,記者在內蒙古師範大學的校園裡見到了張鈞。80後的張鈞比實際年齡看起來更青澀,身上有著大學生的氣息,也許是因為從1999年考上大學之後,他就再沒有離開過校園的緣故。張鈞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求學史,這聽起來更像一部學霸生成記——本科考入內蒙古師範大學漢語系,出於對所學專業的喜愛和對碩士生導師的敬佩,研究生又考取了本校的語文教學與課程論專業。他的碩士生導師,就是內蒙古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學科的開拓者、也是全國語文教育界頗有學術影響力的李瑛教授。

三年碩士階段的學習,張鈞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有了更加濃厚的興趣。於是,他有了繼續考博的念頭。考取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的博士,難度是超乎想象的。該專業的碩士點,幾乎遍佈全國所有省屬師範類大學,而博士點則僅有6個,每年招生人數不超過10人。張鈞選擇的,是該專業實力最強的北京師範大學。

2006年碩士畢業那年,張鈞嘗試了一次考取博士,但未能如願。隨後,他留校從事行政工作,兼參與教學科研。2008年,內蒙古師範大學文學院出於學科建設的需要,開始從政策和經濟兩方面要求並鼓勵年輕老師考取並攻讀博士學位,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張鈞再次考慮自己考博的事情。

雖然考博一直是張鈞的夢想,也有一定政策鼓勵,但是否報考他也心有顧慮,一方面因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剛剛穩定,另一方面是依據學校的政策,留校老師要工作滿5年之後才能考博,還要考慮學校的意願。不過,張鈞覺得考上自己夢想中的學校,絕非一夕之功,便將顧慮擱置。2008年起,張鈞就開始了複習準備。

沒想到的是,半年勤奮嚴苛的學習之後,2009年3月,張鈞通過了考試,考取了著名學者北京師範大學劉淼教授的博士生。劉淼教授是國內唯一一位具有心理學博士學位背景的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方向博士生導師,是當時國內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的領軍人物,科研和教學方面的嚴謹態度在學界廣為人知,對博士生的要求之高也是出了名的。能夠考上她的博士生十分困難,要想畢業並順利拿到學位,其背後要付出的辛苦可想而知。

此時,讓張鈞猶豫的卻不是讀博士本身的困難。那時,張鈞的孩子剛剛出生,讀博士就意味著將沒有經濟來源,剛出生的孩子也要留給妻子一個人照看。思前想後,張鈞甚至決定放棄這次機會。此時,家人和學校給了張鈞莫大的支持,在他們的鼓勵下,張鈞決定,要在學術的路上,再向前邁一步。

完成恩師未了的心願

張鈞告訴記者,博士階段的學習,彷彿給了自己一雙飛翔的翅膀。新的研究方法、更充分的學術資源、更廣闊的交流空間,讓張鈞如魚得水,迅速提升。入學後,導師劉淼教授對張鈞說:“語文教育研究一定要語文學科屬性,同時也一定要從教育的高度去理解語文。”這句話一直指導著張鈞理論創新的方向。

劉淼教授在心理學方面有很高的學術造詣,這對張鈞的學習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導師讓他從哲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等知識的學習開始,以俯視的心態培養語文教學研究的問題意識,讓他建立學術研究的信心和勇氣,敢於對語文課程和教學的本質屬性進行探尋,教育他一定要做有價值的研究,寫有價值的文章。這讓張鈞的研究視野和層次有了很大的擴展。

張鈞在博士階段的學習中,協助導師指導了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師範生本科生技能訓練,參與劉淼教授主持的多項課題的研究工作。正當張鈞的學習和科研能力不斷上升時,導師劉淼教授的身體卻出現了狀況。在張鈞博士論文送審和答辯階段,劉淼教授已經到了彌留之際。

悲痛中的張鈞,替恩師承擔力所能及的負擔。他繼續指導著幾名碩士研究生的學習工作,並陪伴照顧導師最後的日子。最終,病魔奪去了導師年僅55歲的生命。帶著難以磨滅的劇痛和無限的遺憾,張鈞通過了博士論文答辯,他也成為了劉淼教授生前帶過的最後一名博士生。

張鈞覺得,自己跟導師還有那麼多的知識沒能學習,她的言傳身教,讓自己終身受益。再回到教育崗位,自己要像劉淼教授一樣,精於學術、為人師表。畢業後,作為名校畢業的稀缺人才,張鈞有很多選擇。不少知名院校都向張鈞拋出了橄欖枝。但張鈞卻沒有絲毫猶豫,毅然選擇了回母校內蒙古師範大學。他因此也成為內蒙古高校中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的博士。

做一名“橋樑型”教師

博士畢業回到母校,張鈞便投入到了教學工作當中。他主講“語文教學設計論”“語文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等本科課程及“語文教育測量與評價”“語文教育前沿專題”等碩士課程。

普通教育學很少從語文學科出發進行專門的研究,而更多的中國語言文學的學科專家是從語文學科知識的角度關注語文教育的發展。張鈞就是要融合教學論與語文課程,做一個“橋樑型”的老師。在教學實踐中,張鈞的理論得到了驗證。他所帶的學生,多次在全區和全國的技能大賽中獲獎。

作為全區在職中學校教師能力提升的培訓基地,內蒙古師範大學承擔著在職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社會服務功能。張鈞作為文學院的教學科研骨幹,近幾年來多次參與對全區中小學語文教師的培訓工作。與一線教師的面對面接觸,讓張鈞的教學科研更具實踐性。

張鈞記得有一次給一批很有經驗的小學語文教師進行繼續教育培訓,課堂上張鈞問這些老師:“在座各位對小學階段的語文教材熟悉嗎?”所有的老師都回答很熟悉。張鈞再問:“那麼哪位老師能給大家說說,小學階段應該會寫的2500個漢字和應該會認的3000個漢字,它們是以什麼樣的順序出現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出現的頻次如何,這樣的編排順序有什麼規律,依據又是什麼?”,臺下沒人能回答了。張鈞教會老師們,如何從語文課程與教學的視角,審視語文教育。那次培訓結束後,很多老師給張鈞發來短信,告訴他那堂課讓他們覺得這次培訓真沒白來。

張鈞正在參加學術活動讓內蒙古佔據 學術研究的一席之地

張鈞的教學和科研能力都是學校裡的佼佼者,因為他的學術研究,也讓內蒙古的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方面的研究在全國學術界佔有一席之地。2012年以來,張鈞先後發表了《文本解讀課程建構研究》《語文教師職業技能量表的編制》《語文課程建構主體的價值實現機制》《當代語文教學研究範式的現狀、困境與突破》《“文本解讀”的讀與學》《基於語義範疇理論的蒙古族學生漢語動賓搭配教學研究》《1959至1966語文教學心理研究的演變》等學術論文,並完成專著《語文教師文本解讀教學化研究》。

另外,張鈞還主持了內蒙古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基於元語言的現代漢語學習詞典釋義模式研究”、內蒙古社會科學聯合會項目“蒙古族學生漢語文化認同感培育研究”、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項目“內蒙古自治區漢語文教師教學效能感發展研究”、內蒙古師範大學高層次人才科研啟動基金項目“語文教師心理學的建構研究” 等。張鈞目前還擔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語文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全國語文學習科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等職務。

出色的能力和辛苦的付出,讓張鈞獲得了很多榮譽:2013年第八屆中青年教師技能大賽二等獎;2015年內蒙古師範大學第二十屆科研評獎三等獎;2015年內蒙古師範大學第四屆師範生技能大賽優秀指導教師;2015年內蒙古師範大學第四屆全日制教育碩士教學技能大賽優秀指導教師;2015年第三屆全國師範生教學技能大賽優秀指導教師;2016內蒙古師範大學本科教學實踐優秀指導教師;2016年第四屆全國師範生教學技能大賽優秀指導教師稱號。2017年,他的作品《語文教師文本解讀教學化研究》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政府獎二等獎。這對一名青年教師,是莫大的鼓舞。

張鈞說,幾年的學習和教學中,他深深體會到,語文課程與教學論這個專業培養和引進高端人才的難度有多大。作為全國為數不多的博士人才,張鈞在這一領域取得了很高的學術成果,他希望通過自己和學院同仁的努力,能讓內蒙古師範大學培養出更多合格的、優秀的教育人才,更讓內蒙古的科研水平在全國的學術研究中不斷進步。

(北方新報記者 查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