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兩大帝國的決戰,金國超過100萬軍隊,為何一敗塗地?

哲愛豔


《元史·太祖紀》記載,成吉思汗臨終時曾留下遺言曰:“金之精兵在潼關,南據連山,北限大河,難以遽破。若假道於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則下兵唐、鄧,直搗大梁。金急,必徵兵潼關。然以數萬之眾,千里馳援,人馬疲敝,雖至弗能戰,破之必矣 ” 。這是成吉思汗伐金16年的經驗教訓之總結,他希望其繼任者利用宋、金間累積已久的矛盾,借道宋境攻金,把用兵的重點轉移到金國西南,然後直搗金都汴梁(開封)。

1229年秋,窩闊臺即大汗位,從幼弟託雷的手裡接過原屬成吉思汗的護軍萬人以及象徵大汗一切權力的蘇魯錠長槍。即位不久,他便欲繼續伐金,完成父汗未竟之業。《蒙古秘史》記載,他對察合臺說:“我坐了父親現成的位置,別人會說我憑什麼本事。你若贊成,我們去伐金如何”?察合臺當即表示同意。就這樣,窩闊臺即位一年後便迫不及待地親率蒙古大軍南下攻伐金國。

窩闊臺發起的滅金之戰,基本上遵循了成吉思汗臨終前制定的方略。《元史》記載,公元1330年秋高馬肥之際,蒙古軍大舉南侵,大軍進入山西境內 ,一舉攻破了天成堡等要塞,後強渡黃河,並連陷蒲城、韓城等軍事重鎮。

彼時,金國平章完顏合達、參政移剌蒲阿率兵守閿鄉(河南靈寶以西),以拱衛潼關,蒙古軍久攻不下,遂撤圍西去圍攻陝西鳳翔。次年正月,金哀宗兩次急詔命合達、蒲阿兵出潼關解鳳翔之圍,二人均不從命。4月,鳳翔府被蒙軍攻克,金軍被迫放棄京兆地區,將居民遷徙至河南,潼關以西的大片土地盡失。然而,潼關仍被金軍嚴密把守,蒙軍久攻難克,損失不小。

有個金國降人向託雷獻策“出寶雞,入漢中,不要一月便可抵達唐、鄧”,託雷轉告窩闊臺汗,遂被採納。窩闊臺兵分三路:大將斡赤斤率左路軍由濟南西進;託雷領右軍出鳳翔渡渭水,經寶雞入小潼關,然後假道宋境,順漢水而下;窩闊臺自統中軍自碗子城(山西澤州)南下,再由洛陽出擊。三路軍約好次年春會師併合圍汴京(金都)。之後,窩闊臺率中路軍圍攻金國河中府(山西永濟)。12月,河中府淪陷。1232年初,窩闊臺軍渡過黃河,屯駐於鄭州城外。

託雷右軍先鋒按竺邇在1231年秋兵入宋境,接連攻下宋階、鳳、成、西四州和天水軍,接著用武力攻破七方、武休、仙人三處關隘。其後快馬加鞭深入金國境內,方才派搠不罕赴宋營商議借道伐金一事。宋將張宣憤恨蒙古人不宣而戰,且無端攻破宋五州三關,於是設計誘殺搠不罕。託雷以此為藉口,縱兵攻入四川境內,蒙軍大肆攻城拔寨,燒殺搶掠。迫於蒙古軍施加的巨大壓力,駐守興元的宋將只得讓開大路,並派人引領蒙古軍出饒風關。

拖雷部右路蒙軍從金州(陝西安康)東進抵達湖北境內,連下房、均二州。12月,兵渡漢水,順利抵達鄧州境內。此前,金國朝廷已將完顏合達、移剌蒲阿兩軍調防鄧州,金軍在鄧州西南的禹山險要處設20萬伏兵,以逸待勞,想一舉擊潰遠道而來的蒙古軍。拖雷部蒙軍不足4萬人,金軍人數雖佔優,但心存畏怯,不敢主動進攻。拖雷見金軍人多勢眾,又佔據有利地形,便偃旗息鼓,悄悄散開隊形避開金軍伏擊圈,主力往北抄掠金軍後方,只留少數兵馬聒噪佯攻,迷惑金軍。

史載,1232年正月,完顏合達察覺到蒙軍主力轉移,害怕其乘虛進攻汴京,也跟著北撤。託雷沿路攻城略地,連下沁陽、南陽、方城諸縣,所過無不殘破毀滅。金國追兵人多臃腫,行動遲緩,數日後又糧草不濟,三軍乏食,等輾轉到了鈞州 (河南禹縣)地面時,已人困馬乏,士氣低落。

蒙古軍早已在此列陣以待,但戰術靈活的託雷並不與敵正面接戰,而是派小股騎兵不停地襲擾,使金軍無法休息 。託雷實施拖延術,以等待窩闊臺親率的中路大軍前來會合、支援。此時的窩闊臺已經攻佔鄭州,他已派人和託雷取得聯繫。該年正月14、15兩日,鵝毛大雪從天而降,寒冷刺骨,金軍缺衣少食,飢寒交迫,困在距鈞州20裡的三峰山腳下,大軍進退失據,士卒面無人色,口出怨言,基本喪失了戰鬥能力。

慣於寒冷氣候的蒙古軍則裝備較好,而且蒙古軍作戰從不需要後勤補給,常以馬乳、馬肉甚至馬血為食,窩闊臺派來增援的1萬餘騎兵也已趕到,託雷大手一揮,下令蒙古軍奮勇出擊,金兵一觸即潰,紛紛逃命 。史載,是役蒙軍奮擊金軍“大破之,追奔數十里,血流被道,資仗委積,金之精銳盡於此矣”。三峰山之役,金國數十萬精銳幾乎全軍覆沒,金平章完顏合達在逃往汴京的路上被蒙軍俘虜。參政移剌蒲阿率數百殘兵逃入均州城,不久城陷被殺。

三峰山戰役結束後,形勢急轉直下。金哀宗調潼關守將徒單兀典、完顏重喜等率兵來援。徒單兀典等人慾救鄧州,一路不斷遭蒙古軍截擊。到河南盧氏縣以北時,被蒙軍主力圍困,完顏重喜意志崩潰,率先投降,旋即被殺,不久,另兩位主將也被蒙古軍擒殺,十餘萬金軍不戰而潰,被殺以及失蹤者不計其數。之後,河南十餘州郡均被蒙古軍攻佔。至此,金國一百餘萬的常備軍幾乎全數灰飛煙滅。潼關援軍被殲滅後,金都汴京被蒙古人圍得象鐵桶一般。4月,窩闊臺、託雷北返避暑,留速不臺圍攻 汴京。

蒙古軍圍攻金都16晝夜,城中守軍奮勇抵抗,給蒙古人造成了巨大傷亡。之後,議和不成,蒙軍繼續圍困汴京。數月後,城中糧盡,又鬧瘟疫,死亡90餘萬人,以致“京師人相食”。金哀宗見汴京已無希望,於是在1233年春天率部分大臣逃往歸德。不久,留守的元帥崔立殺死樞密院副使完顏奴申,獻城投降,速不臺率軍入城。

金國末帝哀宗在歸德堅守數月,因悍將專權跋扈,內部矛盾重重,加上城中又鬧起了糧荒,故而又逃奔蔡州(河南汝南)。經過幾年苦戰,蒙古人也深感疲憊,於是計劃聯合宋朝一起伐金。1233年9月,大將塔察爾率蒙古軍逼近蔡州,他們在城外掘壕築壘,日日耀武揚威。11月,宋將江海、孟拱領1萬人馬抵達蔡州,還給蒙軍運來30萬石糧食。此時,坐困愁城的金哀宗見敵我力量如此懸殊,自知無力迴天,決心以身殉國。

《元史》記載,1234年2月19日(金天興3年正月初9),蒙古軍攻破蔡州西城。當晚,哀宗傳位於宗室承麟。第二天,宋軍已攻入南城,金軍與之展開了激烈的巷戰, 金軍殘兵幾乎全部英勇戰死。金哀宗見大勢已去,急忙懸樑自縊,即位才一天的承麟被亂兵所殺,立國長達120年之久的大金名實俱亡。


鐵馬冰河wu


1211年的野狐嶺之戰金國失敗是否是女真漢化“金因儒亡”呢?蒙古以傾國之力9萬人擊敗50萬金國精兵原因何在?

要想全面瞭解金蒙兩國決戰野狐嶺之戰勝負原因,就需要從國君、盟國、軍事等三方面去了解。

烏沙堡長城遺蹟


先來看相關的史料記載

《元史 本紀第一》鐵木真:

“五年庚午春,金謀來伐,築烏沙堡。帝命遮別襲殺其眾,遂略地而東……   六年辛未春,……  二月,帝自將南伐,敗金將定薛於野狐嶺,取大水濼、豐利等縣。金復築烏沙堡。   秋七月,命遮別攻烏沙堡及烏月營,拔之。   八月,帝及金師戰於宣平之會河川,敗之。   九月,拔德興府,居庸關守將遁去。遮別遂入關,抵中都。”

《元史 木華黎傳》:

“辛未,從伐金,薄宣德,遂克德興。壬申,攻雲中、九原諸郡,拔之,進圍撫州。金兵號四十萬,陣野狐嶺北。木華黎曰:「彼眾我寡,弗致死力戰,未易破也。」率敢死士,策馬橫戈,大呼陷陣,帝麾諸軍並進,大敗金兵,追至澮河,殭屍百里。癸酉,攻居庸關,壁堅,不得入,遣別將闍別統兵趨紫荊口,金左監軍高琪引兵來拒,不戰而潰,遂拔涿州。”

《金史 衛紹王》:

“四月,我大元太祖法天啟運驛武皇帝來徵。遣西北路招討使粘合合打乞和。平章政事獨吉千家奴,參知政事胡沙行省事備邊。……  八月,詔獎諭行省官,慰撫軍士。千家奴、胡沙自撫州退軍,駐於宣平。河南大名路軍逃歸,下詔招撫之。  九月,千家奴、胡沙敗績於會河堡,居庸關失守。”

《金史 獨吉思忠》:

“三年,與參知政事承裕將兵屯邊,方繕完烏沙堡,思忠等不設備,大元前兵奄至,取烏月營,思忠不能守,乃退兵,思忠坐解職。衛紹王命參知政事承裕行省,既而敗績於會河堡雲。”

《金史 完顏承裕》:

“三年,拜參知政事,與平章政事獨吉思忠行省戍邊。烏沙堡之役,不為備,失利,朝廷獨坐思忠,詔承裕主兵事。  八月,大元大兵至野狐嶺,承裕喪氣,不敢拒戰,退至宣平。縣中土豪請以土兵為前鋒,以行省兵為聲援,承裕畏怯不敢用,但問此去宣德間道而已。土豪嗤之曰:“溪澗曲折,我輩諳知之。行省不知用地利力戰,但謀走耳,今敗矣。”其夜,承裕率兵南行,大元兵踵擊之。明日,至會河川,承裕兵大潰。承裕僅脫身,走入宣德。大元遊兵入居庸關,中都戒嚴。識者謂金之亡,決於是役。”

從以上史料可得到的基本信息:

1、烏沙堡是1210年開始修建,1211年剛修建完畢,金軍尚未部署完畢,成吉思汗就舉國進攻;

2、蒙古和金軍有三戰:烏沙堡——野狐嶺——會河堡;

3、居庸關是金軍軍潰而撤兵讓給蒙古。


金國為什麼50萬精銳敗給9萬蒙古軍之原因分析:

一、國君角度:金衛紹王優柔掛斷、沒有治國能力,不善用人,只是儉約守成而已。相比之下,鐵木真的殺伐果斷,金國在國君上就出於劣勢。鐵木真在聽說是衛紹王繼位時就說:

“我謂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此等庸懦亦為之耶,何以拜為!”

二、盟友:坐視西夏成為蒙古附屬國。1209年,鐵木真發動第三次攻打西夏戰爭。西夏派使者到金國求救:

“是春,西夏始為大軍所攻,遣使求援,國主新立,不能救。大軍至興元而反,夏人恨之。時金國亦為所擾,勢益衰,夏人遂叛,乃改元光定。”

西夏歸屬蒙古,不僅使金國失去了一個對抗蒙古的盟友,更讓金國西部防禦面臨真空:蒙古軍可以從西夏進攻金國,從而繞過金國所修建的1650公里金明昌長城和烏沙堡長城的雙重防線

見圖:

三、軍事:

1、金國在1210年才開始修建烏沙堡防線,而且在開始修建時鐵木真就派遣哲別率領騎兵騷擾,但金國還是用一年左右的時間修建完成276公里的烏沙堡長城防線。這要歸功於擅長工程的獨吉思忠。

鐵木真在金國剛剛修建完成、尚未完成佈防時,就舉國進攻烏沙堡長城防線。

2、烏沙堡防線有兩個重要節點:烏沙堡和烏月營。鐵木真集中9萬人攻打烏月營,突破烏沙堡長城防線。如圖:

烏月營被攻破,烏沙堡也就沒有防守的意義。於是僅僅退回到山地地形的野狐嶺。雖然蒙古軍獲勝,但蒙古軍不得不休息1、2個月,才有能力進軍到野狐嶺。

即:雖然蒙古軍突襲尚未防守完畢的烏沙堡長城防線,但戰事也是從4月到6月底才攻下烏月營。可見烏沙堡防線並非沒有效果,只是沒有能夠完全發揮。

烏沙堡長城防線被蒙古軍突破後,獨吉思忠被撤職,由完顏承裕擔任主將。完顏承裕將烏沙堡、恆州、昌州、撫州等地的金軍全部撤退到野狐嶺。見圖:

3、金國議和使者石抹明安投降蒙古,提供金軍在野狐嶺防線部署信息,讓蒙古軍對野狐嶺方向瞭如執掌。

4、野狐嶺並非一個點,同樣也是一條約長44公里的防線:

如圖:

由於蒙古軍早就得知金軍野狐嶺防線的部署情況,蒙古軍再次集中兵力攻打野狐嶺防線的獾兒嘴通道,再次突破野狐嶺防線。

金軍雖然人數有50萬,防線長;蒙古軍人數雖然少,但集中攻打一點,就是以多擊少。烏沙堡長城防線長276公里,平均每公里金軍人數為:1800人。野狐嶺防線長44公里,平均每公里金軍人數為6800人(野狐嶺金軍防線為30萬人)。

不出意外,金軍防線再次被蒙古軍突破。在被蒙古軍兩次突破方向後,金軍士氣完全喪失。完顏九斤在此戰中戰死。

4、蒙古軍趁勝在澮河堡追擊完顏承裕收集但尚未得到喘息的幾萬金軍,進而進攻居庸關。

此戰之後,在居庸關的金軍基本被蒙古擊敗,於是蒙古軍進攻居庸關。居庸關守將棄城逃。(木華黎傳記錄是駐守紫荊關的術虎高琪軍不戰而潰,才讓蒙古軍入關。)



綜述

野狐嶺之戰金國以50萬敗給蒙古9萬的原因有:

1、金國君主衛紹王完顏永濟無能治國、用人不明;

2、衛紹王坐視西夏被蒙古征服,失去共同對抗蒙古的盟友;

3、蒙古在金國修建烏沙堡長城防線時就不斷騷擾,在烏沙堡長城防線修建完成時,即刻舉國進攻,不給金國部署防守的時間和機會;

4、蒙古軍在烏沙堡長城防線和野狐嶺防線兩次使用集中兵力攻打雖然人數多但防線長而薄弱的金軍,進而取得突破。

5、金國議和使者石抹明安投降蒙古,將金軍野狐嶺防線部署完全告知蒙古;

6、金國面對蒙古的進攻,只有一味的防守,而無進攻,甚至重新結盟西夏對抗蒙古的動作。消極防禦是金國在軍事上失敗的重要原因。這一方面和金國君主的無能有關,但更多的是因為女真人漢化導致思想上的保守。

總的來說,金國在野狐嶺之戰的失敗,根本性的原因是在於金國君主的無能。而金宣宗放棄燕京遷都到汴梁,更是讓金國完全失去了重建女真重騎兵的機會。

到了金哀宗時,通過重建金國軍隊,在一定程度上對蒙古取得了反擊的勢頭。但失去了燕京,讓金國難以恢復大規模的騎兵部隊。雖然忠孝軍2次擊敗蒙古騎兵,但畢竟數量太少,難以挽回整體局勢。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金國50萬大軍慘敗野狐嶺,輸的並不冤枉。

無論指揮官的指揮、整體戰略、具體戰術還是士兵作戰能力,蒙古人都是完勝。

野狐嶺戰役前,金軍有45萬軍隊,蒙古人有10萬。

但金軍指揮官極為弱智,幾乎相當於外行。

當時金軍戰鬥力、組織、鬥志都不如蒙古人,有的是兵力的優勢。

正確的作戰模式,要麼集中優勢兵力,和10萬蒙古大軍決戰。

要麼就是分兵一部分駐守要隘,消耗蒙古人的實力和補給,同時集中幾十萬精兵準備最後的決戰。

但金軍指揮官完顏承裕,莫名其妙的將主力部隊分散成幾股,分散駐守各地。其中,15萬人作為後衛,根本不在一線,不能及時支援。

這樣,不但金軍基本處於光捱打不能還手的局面,還讓本來優勢的兵力蕩然無存。

一種說法是,金軍中大部分其實不是女真人,而是漢人。漢軍其實無意為女真人賣命,軍心不穩。完顏承裕怕將幾十萬大軍集中在同一個地方,讓漢軍有力量篡權反咬。

所以,他不但將45萬大軍分散,甚至在野狐嶺的20多萬部隊也分散駐守各處,沒有集中。

這是智障一般的戰略錯誤,簡直不可思議。

結果,蒙古人集中10萬主力,在野狐嶺進行殲滅戰。

野狐嶺的地形是山地,很多地方不能騎馬,這本來是對金軍有利。

但蒙古人即便下了馬,戰鬥力尤其是兵力非常集中。相反,防禦野狐嶺的金軍分散,幾萬人幾萬人的被蒙古人吃掉。

此時金軍早已不是滿萬不能敵的年代。隨著近百年的相對和平生活,無論是漢軍還是女真人的鬥志極差。見前軍被蒙古人殲滅,中軍和後軍就失去了抵抗意識,開始撒丫子要逃。

但又逃不出去,反而被蒙古人包圍痛擊,最終大部毀滅了。

金軍逃出幾萬人,在澮河堡剛站住腳,幾萬蒙古騎兵就殺到,結果連逃也逃不走,全軍覆沒。

此戰輸的不冤枉,名義上的45萬金軍,其中只有30萬參戰,真正和蒙古人交手的不超過20萬,也就是蒙古人的一倍,但金軍又分散各地,那也就是沒有兵力的優勢。

其餘的10萬人,根本沒有和蒙古人所長就撒丫子潰逃了,他們本來也沒有作戰的慾望,形同壯丁。

此戰,金軍損失20萬,蒙古軍損失2萬多人。

尤其,金軍損失了參戰兵力的三分之二,但潰逃的部隊還有10萬,加上後衛的15萬,仍然保持25萬規模,還是能夠繼續作戰的。

相反,蒙古軍參戰兵力10萬,損失2萬多人,相當於四分之一,也不算少,傷了元氣。

這也是成績山打完這一仗,就撤軍的原因。

他明白,一口是吃不掉金國的。


薩沙


誠邀,如題。竊以為金朝對蒙古的失敗與它完全的漢化有關!



金朝是女真人建立的國家,公元1115年女真人首領完顏阿骨打在上京統一女真建立大金,正式起兵反遼,短短的十年間,女真人的鐵蹄就把不可一世的大遼國打得半死不活,並於公元1125年滅亡遼國。後又南下攻破開封城,滅亡北宋,11世紀東亞最為強大的兩大帝國接連被金國滅掉,由此可見金人的鐵騎有多強悍!金朝鼎盛時期統治疆域包括今天的中國大陸淮河北部、秦嶺東北大部分地區和俄羅斯聯邦的遠東地區,疆域遼闊。

變化發生在大金佔領中原後

所謂成也風雲,敗也風雲。女真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金銀珠寶,絲綢瓷器,卻也是這些東西腐敗侵蝕掉了女真人。

女真一統中原後逐漸漢化,因為它們原有的奴隸制度難以統治中原漢人,但是女真人漢化後軍隊只知道吃喝玩樂,不練騎術和射藝。所以金國的戰鬥力其實早已經不堪一擊,就像北宋末年的百萬大軍,在虎狼之師面前就是一隻只綿羊。金朝的滅亡其實已經註定!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所謂的100萬大軍,那是注水後的數字。在野狐嶺戰役中,蒙古軍隊的人數是10萬餘人,金帝國投入的軍隊據說有45萬人,但事實上,這也只是帳面上的數字,真實的人數,也不過十萬左右。

當時的金帝國,已經建國一百多年,由於長期遠離戰爭,金帝國的軍隊,實際上已被各種吃空餉、掛名、老弱充數、貪汙腐敗給掏空。換句話說,軍戶給政府提供的壯丁,通常絕不會是什麼壯丁,而是隨便打發一個老弱病殘到軍隊頂差,更有甚至,直接大面積吃空餉,反正和平年代養這麼多的軍隊也沒什麼用。

當時的金帝國軍隊,就是這種情況。總而言之,說起來那是動則五六十萬,但真正能投入戰鬥中的軍隊實在沒有多少,至於合格的士兵就更沒有多少。甚至而言,就是把金帝國真能調集實打實的四十五萬大軍,也很難避免全軍覆滅的結局,因為金帝國的軍隊早已喪失了野戰能力。



野戰之時,軍隊需要的是真正的戰士,簡單的人數佔上風並沒有多大的意義。換句話說,如果不是真正的戰士,即便人數再多,對戰役往往不僅沒有多大幫助,反而還有可能成為累贅。

因為,在兩軍對壘時,這群人常常會成為敵人最先突破的地方,成為軍隊最先潰退的地方。如果一枝四五十萬的軍隊,如果有十萬、甚至更多人被敵人打得潰敗,那這枝軍隊想不潰敗能行嗎?

這正是金軍漸漸失去野戰能力的原因。同樣,這也是金軍在野狐嶺之戰中全軍覆沒的原因。因為,金帝國的軍隊從來都是帳面上的數字,而實際擁有的兵力,通常不足在冊兵力一半。

更關鍵的是,這不足一半實際兵力,能稱之士兵只有不到三分之一,至於能稱之為精銳往往不到十分之一。也就是說,金帝國的45萬軍隊,實際上是萬餘真正的戰士,夾雜在數十多萬濫芋充數的的人中間。

這樣的軍隊投入野戰,就好象給普通老百姓臨時發些武器讓他們出城打仗一樣,到時不要說與敵人搏殺,就是自己軍隊大部分人的恐懼氣氛,投降、潰散的行為,就足以把整個軍隊給沖垮。



事實上,不僅僅是金帝國,其實每個王朝末年,其相關的軍隊人數就成了一件“皇帝的新裝”,皇帝本人永遠也不會知道真正的數字,各級官員和將領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不論哪個軍事長官來接管軍隊,也不管他實際接管了多少軍隊,他都只會按照賬面上的數字上報。

一切是顯而易見的,比如一支軍隊賬面上的數字是10萬,那中央政府就得按10萬人的數字發放軍餉,如果某個長官一上任,就上報朝廷說軍隊的實際人數其實只有5萬人,那這個長官肯定無法活著離開這枝軍隊。

因為,這意味著朝廷以後只會按照5萬人的數字給這枝軍隊發放軍餉,這位長官隨便一句話,就削減這枝軍隊一半的軍餉,他們還不炸了窩?如果這枝軍隊炸了窩,就算這位不被憤怒的士兵就地正法,也會讓皇帝法辦的。因為,不殺他,怎麼向廣大奮戰在第一線的官兵交待?

在帝國邊防、社會一片動盪之際,如果帝國政府真的去整頓軍隊,去核實真實人數,萬一把軍隊給整得炸了窩,到時怎麼辦呢?如果真出現了這種後果,那可以肯定一件事,那些支持幹這件事情,誰肯定會死無葬身之地。因為,不交出他的人頭,估計是無法平息事態的。

在這種背景下,哪個官員吃了豹子膽敢幹這種事情,所以大家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帝國的軍隊一敗再敗,甚至全軍覆沒。誰也沒辦法解決,誰也無力迴天。


我是趙帥鍋


因為糧草!金國部隊更多意味著相同的時間裡消耗的糧草也越多。蒙古帝國與金國的戰爭前後打了20幾年,這直接導致了金國內部完全崩潰,彈盡糧絕,在這種情況下被擊敗合情合理。當時蒙古騎兵在成吉思汗手裡做了改革,當時的蒙古軍在後勤部隊上面十分先進,蒙古騎兵都是帶著3~5匹戰馬,尤其是選擇在產奶的季節,他們在這個時候出兵打仗,可以讓馬自己吃草,然後人再喝馬奶當軍糧,也就是說,一名蒙古騎兵既是戰士又是後勤部隊。而同期的金朝卻採用傳統的軍隊作戰補給方式,一般來說一名騎兵戰士需要5名普通步兵在給他們做後勤,如此一比較便可以得出蒙古軍與金兵的糧草消耗量差距了。

其次,成吉思汗在創立蒙古軍的時候還做了另外一個變革,以弓騎兵輕騎兵替代鐵騎重裝兵。蒙古軍最犀利的武器是馬腿跟弓箭,他們在打仗的時候不跟你近身糾纏,只用弓箭迎戰,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撤退,仗著馬腿輕便逃走,這種打法直接避免了傳統戰爭裡的那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也就是說,這是個戰法上的改變,金朝的重裝騎兵一直跟不上蒙古軍,打起仗來主動權就在蒙古人手裡。


優己


蒙古滅金之戰,前前後後也打了二十幾年,對於蒙古人來說,要想走出草原走向世界,金朝可謂是不可逾越的一座大山。蒙古與金對峙初期,金朝實力裝備都優於蒙古,但到了中後期,雙方形勢開始逆轉,原與金朝結盟的西夏倒戈向蒙古,金朝兩線作戰,疲於奔命,最終蔡州一戰金朝走向覆滅。




在中國北方建立的政權中,金朝堪稱一大奇蹟。用不到百年的時間,先後滅掉遼朝和宋朝兩大強國、並一次俘虜宋朝兩位皇帝(宋徽宗、宋欽宗),中國歷史上僅次一例。“人一滿萬,天下無敵”的女真人在最初,是蒙古人的一大噩夢。至蒙金決裂後,雙方的實力比較依然非常懸殊:至衛紹王完顏永濟在位時,金朝尚有人口近5000萬,是蒙古人口的40倍,軍隊人數達百萬以上,是蒙古軍隊的十倍。如此雄厚的家底卻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時間裡即敗的光光,著實讓人可惜,哀嘆。





蒙古與金朝是世仇,限於篇幅兩國之間過往的恩恩怨怨我就不多說。直接說蒙古是怎麼滅金的吧,蒙古伐金,前後花了五年時間做準備,在發起滅金之戰前,成吉思汗首先解決的就是金朝的盟友西夏,早在成吉思汗南下前,西夏就感覺到了蒙古是一大威脅,因此夏金兩國早早就開始結盟,蒙古於1205年、1207年和1209年先後發動三次對西夏的征討,夏神宗力不能支,最後倒戈向蒙。金朝去一盟友,形勢於己更加不利。1211年,蒙金之間第一場大戰開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野狐嶺之戰”



“野狐嶺之戰”是蒙金之間的第一場惡戰,雙方都投入了傾國之兵。其中金朝共出動45萬大軍、蒙古以10萬精兵迎戰,此役勝負對兩國都非常重要,金朝敗則形勢危怠;蒙古敗,則無力再戰。



此戰蒙古兵分兩路:東路由成吉思汗親率,趨中都;西路由成吉思汗之子朮赤、察合臺、窩闊臺率領,趨金西京(今山西大同)。在關鍵時候金帝完顏永濟臨陣換帥,用宗室完顏承裕代替平章獨吉思忠為主帥。蒙古軍在攻下失昌州、桓州、撫州後乘銳氣兵進野狐嶺,雙方開始在這裡排兵佈陣決一死戰。

完顏承裕有先佔野狐嶺優勢,命分兵把守各處險要關隘、嚴防死守坐等蒙軍。成吉思汗以集中優勢兵力尋找突破口,左軍6萬人於獾兒嘴(野狐嶺北山嘴)猛攻金軍陣地,後來的蒙古名將木華黎在此役更是身先士卒、親冒矢石拼死力戰。面對蒙軍的勇猛衝鋒金軍幾無招架之力,金朝野狐嶺防線很快被打出了一個巨大的缺口,完顏承裕的中軍指揮部遭到蒙軍的猛攻,他自身亦身陷包圍,金朝失去了統一指揮開始自亂陣腳,在蒙軍的左衝右突下,45萬大軍兵敗如山倒。完顏承裕見敗局已定,只得收集散兵往宣德方向逃跑。前方主將下落不明,龐大的軍隊失去了指揮,導致金兵軍心渙散,紛紛逃走,一路蒙古人漫山遍野追殺,死者蔽野塞川,蒙古軍乘勝追擊,伏屍百里。野狐嶺之戰最後以金朝的完敗結束。


野狐嶺之戰的慘敗,勝負天平已經向蒙古轉移,金禎祐元年(1213年)成吉思汗發起三路攻金之戰,此戰,金朝中都危怠,政治中心被迫南移,北方大片領土已盡陷蒙古之手。



成吉思汗發起的三路攻金之戰是蒙古大軍對金朝殘餘勢力的又一場惡戰,雖然在野狐嶺之戰金朝已經損失了45萬軍隊,但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金朝依然保存有一定的實力。七月,成吉思汗率領的蒙軍主力在懷來(今河北懷來東)、縉山(今北京延慶)與金軍相遇,大敗金帥完顏綱、術虎高琪所部十餘萬人,金軍南撤,在居庸關嚴防,成吉思汗避實就虛,走小道奇襲居庸關。接著率主力南下襲破紫荊關(今河北易縣西北),克涿州,攻中都。此時,金朝內部發生政變,大將胡沙虎弒衛紹王完顏永濟,改立金宣宗完顏珣。成吉思汗包圍中都,宣宗被迫放棄中都,南下遷都南京(今河南開封)。金貞祐三年(1215年)中都在外無援兵,糧草絕跡的情況下淪陷,蒙軍盡掠中都,大火月餘不息。


最後生死一戰,面對困守在蔡州城的金朝君臣,蒙古聯絡與金朝有滅國大仇的南宋出兵,聯手滅金,此戰對已經瀕臨亡國的金朝是致命的一擊。



經過連續多年不間斷的用兵,金朝實力大大受損,滅國在即。金宣宗死後,哀宗完顏守緒繼位,這是金朝末期難得的明君,為了改變三面受敵的被動局面,哀宗譴使與西夏修和,對宋朝一改宣宗攻宋的愚蠢策略,譴使向宋曉以“唇亡齒寒”的利害關係。為了對抗蒙古大軍,以兵數十萬西守潼關一帶,另派精兵20萬沿黃河2000餘里分4段堅守。於是,蒙、金形成隔河對峙局面。

金正大四年(1227年)成吉思汗於攻夏之戰中病逝於清水縣,臨終時遺命借道南宋,繞過潼關以滅金。金正大八年(1231年)蒙古大汗窩闊臺發起全面攻金戰爭,至金開興元年(1232年)八月,蒙古軍殲滅金軍主力達15萬人。經過二十餘年的鏖戰,金朝主力已經損失殆盡。絕望的金哀宗先後敗走歸德(今河南商丘南)、亳州(今屬安徽),最後選擇在蔡州(今河南汝南)背水一戰。

即便是剩下蔡州一座孤城,蒙古人也不忘羞辱金朝皇帝一番,邀約南宋聯合滅金。之前南宋拒絕了金朝“聯金抗蒙”的建議,宋理宗在舉朝“雪恥一戰”的呼聲下,以名將孟攻為帥,出兵2萬聯合蒙古滅金。1234年(金天興三年、蒙古窩闊臺汗六年)舊曆正月初十,絕望中的金哀宗傳位於末帝完顏承麟。十一日,宋軍、蒙古軍破城。哀宗自縊,末帝完顏承麟堅持巷戰到最後力竭被殺,金朝亡。




轟轟烈烈、悲壯無比的蒙古滅金之戰到此結束。蒙古滅金,前後共計花費了22年時間,金朝,是蒙古人走出大漠成天下霸主的第一大強敵,蒙古人最難打的仗不是三次西征,也不是滅宋之戰而是悲壯而慘烈的滅金之戰。金朝的頑強意志和君臣上下視死如歸的精神讓蒙古人膽寒,一日之間,兩位皇帝一同殉國,五千年來未有之,金朝,一個值得我們尊敬敬佩的王朝。


大國布衣


大家好,我是煙雨醉逍遙,正在成為達人的路上,這問題我發表一些我的看法。

蒙古與金是世仇,曾經成吉思汗的先祖俺巴孩被金人釘死在木驢之上,不但如此,金國每三年,就會利用草原諸部落的矛盾實施“減丁”政策,待成吉思汗統一諸部落之後,把目光投向了金國這個大敵。

雖然成吉思汗統一了草原,但與金國的實力差距很大,當時金國統治區域的人口達到5000萬人,軍隊超百萬,是蒙古的十倍不止,正如有人所言,“金國如海,蒙古只是一掬細沙”,這毫不誇張,然而事實是,在蒙古軍隊勢如破竹,金軍一敗塗地,那麼是為什麼呢?

1,古代戰爭人數多少隻是影響戰爭勝負的條件之一

在我國漫長的歷史裡,出現過多次以少勝多的戰爭,比如淝水之戰,赤壁之戰,鉅鹿之戰,合肥之戰,不勝枚舉,而在中原王朝對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爭中,往往一直佔據戰爭優勢的是遊牧民族,比如大明前期,朱棣五次征伐蒙古韃靼諸部,威風凜凜,但沒過多少年,土木堡之變,大明一敗塗地,皇帝都被捉去了,而對方的兵力僅僅只有五萬,土木堡之變又是一個以少勝多的戰役。

2,女真族的漢化

女真族原來是在遼朝統治下的弱小民族,但女真人向來以能征善戰著稱於世,“人滿一萬,天下無敵",然而當女真族擊敗北宋佔領中國北方地區之後,與漢族相融和,已然被漢化,在與蒙古軍隊作戰之時,女真人早已不是百年前的女真人,安定的生活,使他們無論在身體上還是鬥志上都無法與蒙古軍隊對抗。

3,蒙古的單兵素質極為強悍

蒙古人的生活很單調,除了喝酒吃肉,就是放牧打獵,他們的孩童只要能拿起弓箭,就開始學習射箭,與金國的士兵相比,蒙古士兵攝取的都是高熱量的食物,使他們的身體十分強壯,不但如此,蒙古士兵的作戰經驗也更為豐富。

金國與周邊國家的勢力處於穩定階段,在成吉思汗崛起之時,很少發生戰爭,但蒙古不一樣,草原上的戰爭從來就沒有斷過,成吉思汗統一草原全是打出來的,每滅掉一個部族實力就增長一分,被他滅掉的部族非常之多,比如克烈部,泰赤烏部,蔑兒乞人,主兒乞人,札達蘭部,乃蠻部等等,滅掉這些部族雖然花費了成吉思汗許多年,但也使得手下的士兵身經百戰。

4,戰略上的失誤

其實有很多國家和勢力是有機會重創成吉思汗的,只是戰略上短見造成了失敗,成吉思汗雖然沒有讀過兵書,但卻知道以優勢兵力消滅敵人,而他的很多對手比如乃蠻人,花拉子模,以及金國卻採取被動防禦戰術,讓成吉思汗個個擊破,如果他們集中優勢兵力,與之主力決戰,那麼勝負還未可知,即便金軍在野狐嶺遭遇重大失敗之後,還是能動員相當規模的軍隊,這也是成吉思汗選擇撤退的原因。

5,輕騎兵的高機動性

成吉思汗被譽為輕騎兵之王,他所率領的軍隊清一色的騎兵,來去如風,他們唯一要做的事就是攻下一座城市,大肆劫掠,而金國則不一樣,他們的士兵被分散到各個城市中,等集中好了,跑到被蒙古軍隊攻擊的城市之時,往往蒙古軍已經勝利撤退了,而他們的騎兵是不敢脫離步兵獨自追擊蒙古軍隊的,因為即便追上了也很容易被佔據優勢的蒙古騎兵一口吞掉。

6,制度問題

蒙古當時處於奴隸制,而金國已經進入封建制,雖然封建制比奴隸制更為先進,在各方面都處於優勢地位,但在歷史上封建制國度就是打不過奴隸制部族,中國如此,外國也如此,曾經輝煌的西羅馬被阿提拉給滅了,為什麼呢?奴隸制的部族戰爭的目的就是劫掠,而封建制國度要考慮的事情可就多了,比如要發動戰爭,你的考慮子民的承受能力,物資夠不夠,大臣們的意見,周圍國家的動向會不會趁火打劫?士兵的軍餉等等。

在野狐嶺戰役之後,金國的各種矛盾頓時突顯了出來,甚至出現了弒君的事件,加速了金國的滅亡。

總之蒙金兩帝國的對撞,以金國慘敗而告終,成吉思汗不愧為一代天驕,在當時的那個時代,無論誰與蒙古軍隊對抗都很難擺脫失敗的命運,然而蒙古軍隊也並非不可戰勝,比如當年在四川釣魚城,蒙哥可汗戰死了都未曾攻破,雖然這與釣魚臺的地形有很大關係,但卻並不是決定性的,是當時川人用無畏的精神,保住了那座城市,維護了自己的尊嚴,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


煙雨醉逍遙


蒙古人的崛起還是帶有一點偶然性和運氣的。蒙古人一開始在金人的壓迫下生存,即使到了後來成吉思汗統一了蒙古各部,這個時候軍力也不過十萬人左右,但是我們都知道金人在滅了北宋之後,統治了北方一個世紀了,人口數量發展到了5000多萬,軍隊超過了百萬。這個時候蒙古人還不及金人的四十分之一。軍隊數量不及十分之一。但是經過了數十年的蒙金戰爭,強大的大金竟然就被蒙古人滅掉了。

其實蒙古滅金,和當初的金國滅遼也是差不多的。一個處於上升期的民族打敗了正在走下坡的民族也是可以理解的。

金人已經統治了北方,中原一個世紀了。金國滅北宋之後,開始遷徙到中原,金人已經是慢慢的由遊民民族變成了農耕民族了。這個時候金人的戰鬥力明顯是不如蒙古人了。一開始的金人:人滿一萬,天下無敵。但是到了中原之後接受了中原文化,缺少了草原部落的那種血性。

蒙古人一直受到金人的壓迫,其實蒙古人能夠團結起來,金人對他們的壓迫可以說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說蒙古人從骨子裡就反金人的,那麼遇到金人時候肯定是士氣高漲了。

蒙古騎兵確實太強大了,別說是金人,就是整個歐亞大陸上當時有誰是他們的對手了。不光是蒙古騎兵厲害,蒙古人也吸取了很多中原武器的優勢,特別是在攻城方面。 本來蒙古人就擅於野戰,在這之後又是增加了自己的攻堅能力。金人呢佔領了中原之後就是依靠南宋每年給他的歲幣,加上壓迫北方各個民族,金人也是開始失去了原來的戰鬥力。

野狐嶺之戰也是蒙金之間決定性的一場戰爭,蒙古人以十萬人消滅了金人45萬的主力部隊。經過了這一場戰爭,金人的精銳部隊也就差不多沒有了。這場戰役可以說是不光是決定了蒙金之間的生死,更是決定了整個歐亞大陸上所有的民族的榮辱,因為在這之後蒙古人開始迅速的崛起,成為了歐亞大陸上不可戰勝的神話,橫掃了大半個歐亞大陸。

之後,金人就開始一路南遷,中都被攻破了,就遷到了南京——開封。之後也是隻有坐等蒙古人打過來了。再向南就是南宋了,這個時候金國滅南宋肯定是不可能了,向北又是蒙古人,只有夾在中間被兩面夾擊滅亡。南宋聯蒙滅金根本就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這個時候的金國已經是秋後的螞蚱了,南宋不出兵,蒙古人也是要把金國滅了。所以說在這場戰役裡,可說根本沒有南宋的什麼事。


中國歷史研究所



金國100萬看起來數目驚人,無堅不摧,可真正戰鬥力卻很差勁,自古以少勝多的戰術很多,從來沒有那個帝國因為雄兵百萬而避免滅國的命運,而恰恰兵力少新型力量卻是改變歷史軌跡的主力軍。兵多隻會當做保證,裡面摻雜的水分很大,兵不精,將不良,也照樣被打敗,除元朝以外,歷代歷朝皆如此。


在蒙古興起之前,遼金之戰是鮮明的例子,遼朝擁兵80萬卻敗在幾萬的的金兵手上,話說,女真滿萬,天下無敵。女真開始以部落製出現,保留有原始的猛安猛剋制,在臣服遼朝的時期,他們一直受其壓迫,盤踞在東北阿城這片邊緣之地,由於長期被壓迫導致他們最終爆發,一舉打敗了數倍的遼軍,又揮師南下消滅北宋。可是什麼原因導致金朝在數百年間安逸中變得頹廢,導致歷史重演,蒙古鐵木真學他過去的樣子,以區區10萬擊敗了金朝近100萬,那是因為他們選擇時間很得當,金國和過去遼宋一樣已進入百年國運,國力衰落政廷腐敗,成吉思汗審時度勢,剛好抓住了這一點。


草原一句話先長出來的耳朵沒有後長出來的犄角堅硬,成吉思汗在攻金之戰之前以做好充分的準備,他一定程度瞭解金宋形勢,對阿骨打閃電之戰及其崇拜,在摸清形勢同時,還派間諜不斷試探金國地形,佈防和國力情況。成吉思汗之所以能下這麼賭注,有麼大勇氣,並不是在實力,而在於報仇的勇氣,他把打敗金國作為一輩子的志向。


通過淨州不歡而散的朝貢後,成吉思汗基本摸清了金國的情況,瞭解當初統治者碌碌無為,也代表金國強幹弱枝,於是斷交,還罵了中原皇帝一句:“我還以為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的原來是庸碌之輩。”


利用剛統一蒙古的勁頭,精兵強將不缺的成吉思汗而言,開始時以試探性向金國開戰,試試對手的實力。在經過偷襲南下的進攻中,金國北方防線瓦解,烏沙堡和烏月營被攻破,永濟皇帝著急了,於是下決心展開決戰,地點選在今河北張北,就是過去的野狐嶺決戰。


金朝為了拿出勝利的表票,狠心決心,抽出帝國一半兵力作賭注。達45萬,可頭子不行,用的是常吃敗仗的完顏胡沙和高傲的完顏九斤。他們一再耽誤戰局,等蒙古摸清了底細後,才展開決戰。完顏胡沙15萬駐紮宣德作為後備,主力由常勝將軍九斤統領,經過反覆的廝殺後,由於低估對方,導致大敗,蒙古幾乎投入全部精銳,四子,四勇,四狗,四傑,悍將眾多,10萬傾巢出動。主力完敗後,完顏胡沙望風而逃,逃到澮河堡被蒙古人全殲,自此金國50萬大軍就此被蒙古人消滅。


這次試探性進攻相當順利,成吉思汗越來越膽大了,金帝一南遷,出爾反爾,立即發動戰爭,蒙古攻破中都今北京,佔領了被金國放棄的北方大片領土,可是蒙金出現僵局,成吉思汗暫時放棄,西征花剌子模。


第三階段的進攻,是成吉思汗兒子窩闊臺發動的,窩闊臺當上大汗後,為了完成父願,御駕親征,和弟弟拖雷南下,繞過潼關,分兵攻破金國,擊敗了金國近30萬精銳。三峰山大捷,金國精銳盡失。成吉思汗聽從郭寶玉意見先消滅西南諸夷再聯宋滅金策略,利用大迂迴大包抄,最終將金朝階段性慢慢消滅殆盡。

對金朝如此,對西夏和南宋也是如此,蒙古習慣性的以少勝多戰術,最終在歷史上創造了戰爭的神話,被後來各個北方遊牧王朝所效仿,在之後的韃靼瓦剌挑戰多於數倍的大明,最終大明不敵他們被一步步帶向衰落。後來又讓大清給用上派場,所以清朝也得到元朝的鼓勵,才敢挑戰近一億的大明的,最後他正如元朝一樣很成功,打敗了100萬的李自成,50多萬的大明,50多萬的大西,最終完成中原一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