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每年花一萬買保險連續交十年,二十年後返回二十萬划算嗎?

隕落星辰2018


樓主好,很高興能參與回答,看到這個題目我想我可以來發表一點自己的觀點,這個題目其實是違背保險初衷的,因為保險是一種用來規避未來一種可能的風險,也就是說這種風險未來不一定會發生,如果要用錢來把保險說清楚,那肯定是不太合適的。一般保險都是買大病,意外,如果說純分紅的那也不會出現二十年後肯定給二十萬的說法,而是會根據公司收益,按照平均收益,二十年後大概是多少。那麼針對題目,我們來做一個假設,假設買的是重大疾病險,每年交一萬,交十年,中途有發生風險理賠保額20萬,不發生風險20年後給20萬。



大病險一般都是有一個等待期,投保之後,一旦過了等待期那麼保險合同就生效,每年的保費是一萬,之後每年按時繳費,假設在第三年的時候,被保險人發生了重大疾病,保險公司是要支付相應的重疾保額的,如果這種情況發生,我們從錢的角度來算,三年交了3萬,但是發生風險了公司還是要賠保額20萬,那麼是不是賺了17萬,可是保險不是這麼算的,真這樣的情況是倒黴了,而不是賺不賺的事情,到時候可能會想早知道之前買50萬,這個時候保險的功能就正確的體現出來了。


接著我們假設被保險人平安,沒有發生風險,那麼到期了之後公司給20萬,很多人就會想到底劃不划算,有人會想我10萬塊錢投資其他渠道收益可能超過20萬,那樣就不划算,但是你要知道你的這個10萬是每年分期一萬一萬交,並不是一下子10萬進去,等於是每年給你強制存了一萬,這一萬是一年不經意間省出來的,不買這個保險,你也不會很明顯得看到這1萬,比如一個抽菸的人,一天20塊,一年算7000,但是煙戒了每年也沒有明顯得感覺到多了7000,所以交的保費是不經意間給你存下了。

還有很多人說我現在10萬可以買輛車,到時候的錢貶值了,能幹嘛,這個你就要學習下金融知識,結合我們貨幣的貶值幅度,看看那時候20萬大概值多少,結果其實並不是那麼誇張,還有你可能只看到公司給你的錢貶值了,但是你也要看到你交的錢也一樣,現在一萬可能是你一個月收入,但是後面幾年可能一萬隻是你半個月或者10天的收入。

針對題目,我也只是發表一點個人看法,保險的功能和意義不在於划算不划算,不在於賺還是虧,而是風險來臨時用一個槓桿去挽回一些損失,如果要賺那麼出事最划算,事出得越大越划算,以上個人觀點,歡迎持不同意見者討論。


爸爸來育兒


只要跟保險公司打過交道的人都知道,你這種保險是非常不划算的;你要明白一個問題自然就有答案,任何一款保險條條款款都是有利於保險公司,保險公司目的就是為了賺錢而不是賣保險來虧錢的。

就如你這種案例,每年向保險公司交1萬元,連續交10年也才交10萬元;而二十年後保險公司就還20萬;從字面上看還是非常划算,投資本金10萬最後能還回20萬,相當於賺了10萬還買了平安!這就是這款保險的誘餌,很多買保險的人就是看到這個字面利潤,就盲目購買這款保險;如果真正瞭解這款保險的就知道有多麼不划算的。

保險就是保未來的意外與疾病;也就是保平安,保健康,說白了就是保重大疾病和預料之外的突發事件給自己造成的重大損失呢?每個人買保險都不願意自己出現理賠的時候,再有就是保險公司不是理財公司,類似你這種有種理財的性質,所以其中藏著噎著有很多細節保險人是不知道的,所以只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就知道這種模式的保險是不划算的。


舉個例子:

假如張三購買了這款保險,在這款保險保的是重大疾病;而張三購買到5年時候張三突然發生重大疾病住院,向保險公司理賠了10萬元。然後張三繼續向保險公司每年交1萬元。第8年時候張三老病復發,張三再次向保險公司理賠。保險公司來個對不起,你的理賠上次超過了理賠金額,不能繼續索賠了。

通過這個例子說明一個問題,這種保險一般都是有最高保額限制的。再有就是如果保險人中途有出現過理賠事件,相信與保險公司約定20年後還20萬元。一旦出現過理賠不好意思你20年後的20萬沒的還了。這就是重點,保險人只要20年內不出現過理賠事件還是有希望按照之前約定還20萬,20年之中出現過理賠也許這種約定失效,20萬也飛了。

保險的保的是未來不出重大疾病,不出意外。保險公司就是想賺保險費,保佑買保險的人永遠健康安全,但是一旦有重大疾病或意外時候保險公司還是起到很大作用,但是購買保險一定要了解細節。類似這類保險是很不划算的。


老金財經


直接說結論,不划算。


每年交1萬,一共交10年,20年後領20萬,看似10萬變20萬,翻倍增長,收益100%,非常划算。但是不要忘了,10萬本金翻滾所用的時間是20年,我們可以算一下內部收益率(IRR),也就是隻考慮時間價值的真實收益率。

可以看到,實際收益只有2.74%,這是什麼概念?


餘額寶年化收益2.28%,零錢通2.55%,銀行5年定期收益3.5%-3.75%。


這份理財險的收益,只比我們常見的幾乎零風險貨幣基金高一丟丟,連銀行定期都比不上。


實際上,現在保險公司對於理財險真實收益的制定都非常保守,很多吹得像朵花兒的產品,實際收益都過不了3%,能過3.5%的,是極少數佼佼者。


所以不要輕信銷售人員所說的“收益10%”,“日利息,月複利”,“保本保息”,都是忽悠。


現在很多的理財險喜歡附加個10萬、20萬的重疾險,或者理財+重疾+分紅,又有保障又有理財,收益又高,分紅能有多少多少,賊誘人。


但是,天上不會掉餡餅,假如發生了重疾理賠,現金價值將大幅下降;並且,由於這10萬、20萬的重疾保障,成本保費也將變高,收益率反而變低。


涉及分紅的部分,大寫加粗的五個字送你:分紅不確定


看看這個案例,收益率低就算了吧,分紅是不確定的,傳說中的高分紅不存在的。


最後,保險的本質是風險保障,最大的作用是對抗如大病、身故、意外、天災等造成的經濟損失。還是建議先把超出家庭承受能力的風險,如50萬的重疾治療費用、經濟支柱身故導致生活來源中斷等先覆蓋,還有餘額,再根據自己的投資風險偏好選擇理財險、基金定投、銀行存款甚至股票等不同形式的理財方式。


有保險問題,歡迎評論區留言或私信找我~


我是自保叔,能讓你省最多錢的男人。


自保叔科普


家族財富密碼評論員錢小帥:


每年一萬投入,連續投十年,然後在二十年後返還20萬元回來,這種保險划算嗎?

答案是絕對否定的,肯定是不划算,並且很多人都是由於自己貪圖字面上的利潤,購買了類似收益很低的保險

看似交10萬,返回20萬,收益是一倍

但這個期限是20年,用一個事情來對比就好了,我家的老屋在20年前只值7,8萬,但是到了今天已經可以值140萬左右了,或者說假如購買年利率5%的理財產品,複利下來一定也比這個數額大一些

另外,最重要的問題是,這種理財類型的保險,往往伴隨著較高几率的虛假宣傳以及細節隱瞞,例如中途假如有過理賠,到底最後是不是還返還20萬,理賠的限額是多少,有哪些情況,20年20萬到底是預期收益還是固定收益,這20年間通貨膨脹率是多少,這之後的20萬會不會連今天的5萬都比不上


其實買保險還是要本著一個原則,那就是注重保障,提防意外,防止一旦人身出現重大事故後,在經濟上面給家庭和個人帶來毀滅性的壓力,而不是要通過購買保險來理財和賺錢,這種途徑不是普通大眾可以玩轉的


家族財富密碼


每年交6115元,連交十年,最後返回五萬八千元的保險很多人都知道,每年一萬元連交十年,二十年後能返二十萬的保險倒是少見。


我們先來算算這種方式的年利率是多少。


把這筆錢分開計算,先看十年的,按照基金定投的計算方式計算,然後本金和收益總額再存十年,可以得出收益率是4.5%。


這是一個不高不低的收益,按當下利率來看,還是不錯的。


不過保險有利有弊,這種理財型的保險,最大的問題在於喜歡虛假宣傳,拿預期收益做宣傳,最後往往拿不到這麼高的利息。


保險更多的是一種保障,指望保險產品理財是選錯了方向。一般來說保險合同越厚,條款就越複雜,能賺到便宜的可能性越低。當然這不是說合同薄了就能賺到保險公司的便宜,高薪養那麼多精算師不是白養的。


選擇這種保險,更多要看有哪些保障,有哪些具體的條款,最後再考慮多年後返多少錢。


宣傳的時候二十年後能返20萬元,但是20年之後的事情誰能說清,到時候一算現金價值只有10萬元你有什麼脾氣!每年交6000多元十年後拿回五萬八的人肯定也沒想到會這麼坑,時隔多年後上哪裡說理去!


首先還是要看合同條款是否明確註明了20年後可以拿回20萬元,而不是看預期最高拿回這麼多錢。其次還要看是一次性拿回20萬元,還是20年後還要再分多年一筆筆拿回本金和利息,不同的方式,收益率會低很多,最終甚至3%的年收益率都達不到。最後還要看合同裡面的條款,是否出現理賠後會影響到拿這筆錢。


不管買什麼保險,不能看宣傳,不能只聽業務員怎麼忽悠,關鍵要把合同認真讀幾遍,看明白了,研究透了,才能知道合適不合適。


考慮到週期過長,通貨膨脹率高企,20年的時間變數實在太多,到時候的20萬幾乎與今天的四五萬元購買力相當了,一旦中途停止繳費視為主動退保,還會有不小損失,一定要慎重。


財智成功


你好!關於這個問題,對於一個曾經從業保險營銷十年的我來說,忍不住想談談我的看法。

我認為,保險沒辦法算划算不划算。因為保險主要是看他的保障功能。


如果就本題中所說,因為我沒看到該險種的保險責任,假如說最高賠付二十萬。

如果保費交到第二年,剛交了兩萬,被保險人因意外身故(不包含自殺),保險公司給賠付二十萬,那你能說合適嗎?相信誰也不想要這個合適。

可能你會說,你怎麼能這樣說話呢?太不吉利了!對不起,我真的不是要詛咒你。因為風險的發生,任何人都不知道會在什麼時間來臨,也不管你願意不願意。更不管你貧窮還是富有。

我自己的親哥哥,就是兩年前因為車禍失去了生命。保險公司賠付了幾拾萬,那你能說合適嗎?相信誰也不想要這個合適。


我們保險人總說:當意外發生在別人家的時候,我們說的是故事。而當意外發生在自己家的時候,那就是悲劇。

儘管事情已經過去快三年了,可現在的我及家人都不願承認現實,那又能怎麼樣呢?現實就是,哥哥再也找不到了,嗚嗚嗚……

發生意外是不幸的,可當意外發生有保險賠付又是不幸中的萬幸!否則,那麼多的經濟保險補償,試問又有誰肯白給你呢?儘管誰也不想要,只希望沒有意外發生。可誰又能決定的了呢?

保險它是對自己和家人的一種保障,是一種責任,是對自己和家人的愛的一種表達方式。有了保險,當意外發生時,它會延續愛的存在,通過保險理賠金,把損失降到最低。


我認為,當一個人真正認識到保險的作用和意義,他會選擇那種高保障的險種,即使本金不返還,心中仍然是很高興。因為他願意,如果可以花錢能換來平安,那花多少錢都願意。

保險沒有划算不划算,只有根據自己的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險種搭配,我覺得應該是這樣才是最好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也希望朋友們在留言區評論探討,我必回覆,謝謝關注。


阿梅咖啡屋


看了一百多個評論,發現很多評論都是亂說一通。

==========

第一、這種險種嚴格的官方名稱叫做“年金險”,它有好幾個很誘人的名字例如“理財險、教育金、婚嫁金、創業金、養老險”。實際上都是產品設計的方式有差異罷了。


==========

第二、對於年金險,海哥研究的結果就是:年繳費低於10萬的,就沒有必要買年金險了。也可以變相的說,年金險年交10萬保費只是入門而已。


==========

第三、年金險是一種非常有用的保險產品,只不過因為絕大部分人沒有那麼多錢去投入,無法產生有效的效果,因此很多人感覺年金險無用,這都是很正常反應邏輯罷了。


==========

第四、每年1萬,交10年,然後二十年後,返20萬。這個不知道是保證能返20萬,還是演示利益的二十萬。我們用“投資”方式來算一筆賬,看看到底划算不。10萬用20年時間,產生10萬的收益,合計20年下來,平均年收益率5%。要知道10萬保費是分為10年來繳納,那麼這10萬的初始收益就不是10萬為基礎了。

如果我們按照5%的固定收益率來複利,每年存1萬,存10年。看看有多少錢?第一年10000*1.05=10500;第二年就是(10500+10000)*1.05=21525;第三年則是(21525+10000)*1.05=33101,,10年保費交完時候,大概有132000多元,然後我們以132000*1.05*1.05*1.05,第20年時候大概在215124元。

我們可以看到,按照年化5%的收益率來複利這筆錢,20年收益115124元,20年的平均年化收益5.76%。

而現在這種行情,哪兒有能夠穩定5%收益讓你複利的?自己去連續20年操心這點兒錢來複利?吃飽了差不多。


==========

第五、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到,實際上年金險還是可以,就是需要凍結很長的時間。絕大多數人的資金都是流動的,這種凍結20年,真的就是有錢人的遊戲。


==========

第六、總結

好好賺錢,早日可以安心買年金險是我的目標!!


我是海哥說險,平時賣賣保險,寫點保險知識文章,關注我吧。


海哥說險


首先告訴你,你虧的非常大,這種買保險的辦法是最不合算的。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計算,第一年交出去的保費1萬元,因為是20年後才拿回來,這20年之間錢都歸保險公司使用了,那麼等於你交出去的保費是1萬元在20年之間的利息,以年利率3%計算,這筆錢為8061.11元。同樣的算法,我們可以得到後面9次交錢分別投入了7535.06、7024.33、6528.48、6047.06、5579.67、5125.9、4685.34、4257.61、3842.34,總和58686.9元。再反向進行一次計算,得出你如果現在直接躉交保險實際花費的錢約為32500元。因為不知道你的實際保額有多大,我們只能參照一般消費型意外保險的費率來推算,由於目前保險品種有限,能躉交的長期意外保險非常少,我找到了一款叫橫琴優安意外傷害保險,躉交保障20年,35200元保費的保額是500萬。如果以重疾險來考量,富德生命有一款保險可以躉交保障20年的,35200元保費保額是230萬元左右。現在請你自己對比你自己準備買的這個保險的保額,是否大於這2個數字?如果大於,那麼你這個保險買的就合算,否則就不合算。

結論:買保險,返還型的看似免費,實際上遠遠比消費型保險貴的多的多,保險公司不是開善堂的,他們也是企業,而且利潤高的驚人。


鬼話財經


每年交一萬,交滿20年,到期返還20萬!我確信你沒有把20年內的保障瞭解清楚或者你故意沒有說!

類似險種,無非是類似壽險,保費每年一萬,保額20萬(或其他金額),保險期間20年,20年內,被保人身故,按保額賠付+已交保費。或者20年內,投保人高殘或身故,豁免後期保費。這是在20年內給予投被保人保險服務,舉例說明:

A作為投保人為妻子B投保了這份保險,繳納首期保費後,投保人因意外身故,那麼,此後19年的保費便可豁免,保險合同繼續有效。也就是說,如果在保險期間內,B身故,保險公司任然按保額賠付身故保險金或在20年期滿時按合同約定返還已交保費!

A作為投保人為妻子B投保了這份保險,繳納首期保費後,被保人因意外或其他原因(非自殺)身故,那麼,保險公司按保額+已交保費賠付身故保險金,合同終止!

這才是完整的保險合同,你可以看一看你的合同!你等於是20年的利息買了保險,所以這沒有划算不划算的說法,你覺得不划算,保險公司還覺得他不划算,因為萬一被保人在繳納首期保費後,就意外身故了,他就要賠20萬,收一萬賠20萬,划算嗎?換個角度,交了一萬,能賠到20萬,你覺得有什麼不划算?只不過我們沒有人想佔這個便宜而已!


老吳聊保


買保險一點都不划算,非常不划算,特別的不划算。一年繳費一萬大概可以買到60萬重疾保額,一千萬的意外險,或者綜合20萬的保障加理財賬戶。

狠狠的批,買保險用劃不划算來衡量。什麼叫划算?以投資的角度還是用理賠的角度,或者用花了錢沒有理賠的角度?

買了重疾和意外險,有多少人是期待或者等待理賠的。重疾和意外保險是風險轉移,不是用來賺錢的。當然,理財賬戶和萬能賬戶就不同了。銀行的定期存款和保險的定期存款哪個利率高,銀行定期2.75,保險4.5外加保障。

這些也能用划算來考量嗎?一萬買了重疾險,出險獲得賠償50萬,這划算嗎?很多人糾結消費群體是弱勢,但是在保險行業。保險主體才是弱勢,因為有保監會、有保險法。所以請,不要用是否划算去衡量保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