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甄嬛傳裡端妃曾是甄嬛的好幫手,為什麼最後會怨恨甄嬛不願見她?

小麗丫


《甄嬛傳》中,女主角甄嬛之所以能一步步走到雲巔之上,這其中包含了無數人的付出,其中包括經常用四兩撥千斤的方式給予她幫助的端妃。照理說,甄嬛上位成功,其他人應該一榮俱榮。可是端妃為什麼最終又回到了當初那個病殃殃,不再輕易見人的樣子?


心如死灰已不復燃

《甄嬛傳》結尾,皇帝病重。此時宮裡剩下的嬪妃中,只有端妃願意守在皇帝病床前日夜照顧。皇帝龍體虛弱,端妃內心焦慮不已,即刻命了小廚房燉了補品給他補身子。



甄嬛過去看皇帝時,端妃正暗自垂淚。示於人前的傷心可以是裝的,但在無人的時候,這樣的落淚才是內心最真實的表現。直到這個時候,端妃還是愛著皇帝。離開時,她還特地囑咐甄嬛,孫答應與侍衛私通之事要妥善處理,千萬不可以再刺激皇帝。


可是待皇帝剛醒來,身體還極度虛弱的時候。甄嬛便故意將孫答應的事告訴給皇帝,果然,皇帝又想起當日他親眼所見太后與隆科多私通,龍顏大怒,怒氣攻心之下再次吐血暈倒。





皇帝突然病危,後宮一眾嬪妃跪在宮門前想要見皇帝最後一面。可是甄嬛卻疾言厲色的告訴她們,從今日起所有的人要想見皇帝必須得經過她的同意。





端妃聽後,嘆了口氣,幽幽的道:“你何須這樣疾言厲色?”

之後皇帝駕崩,端妃便再也沒能見上他一面。聰慧如她,又怎能不明白甄嬛話中的意思。有些話明著是說給他人聽的,實際上卻是說給她與敬妃聽的。甄嬛的目的就是要將皇帝與外界完全隔離,除她之外,任何人都不得私下接觸。皇帝臨死前若有任何遺願,都將通通化為灰燼。端妃若想見,不是不能見。只是如今的甄嬛,已經不再是當年的甄嬛。端妃自己大可以殉葬了皇帝,但她還有溫宜。所以,就算有萬般痛苦折磨在心,她也不能見最想見之人。



皇帝駕崩,新帝登基,一代新人換舊人。敬妃與欣貴人皆都拋卻了過往,迎接新的時代更替。唯獨端妃,始終忘不了過去,整日傷心不已,臥病在床不願再見故人。





端妃對甄嬛說不上怨恨,她只是對現實無奈的妥協,她一路見證了甄嬛與皇帝之間的恩恩怨怨,心裡自然明白如果甄嬛這個時候不狠心一些,那麼等待她的或許就是萬劫不復之地。只是她過不去自己心裡的這道坎。做為府邸的老人之一,她陪伴皇帝的日子最久。雖然帝王無情,可終究到頭來也是夫妻一場,做為皇帝最後還信任的人之一,她卻為了自保不得不棄皇帝於不顧。雖是無奈之舉,但卻痛心至極。

待在宮裡這麼多年,端妃應當早就看透世間人情冷暖。她隱忍多年不就是為了最終的揚眉吐氣,可是最後還是敗給了感情。在皇帝大限將至之時,她做不到甄嬛那樣的決絕,也做不到敬妃那樣置之不理。

確切來說,端妃怨恨的不是別人,而是她自己。所以她情願將餘生毀在暗無天日裡,也不願走出這一片泥潭。


瑾湉mm


不得不說端妃真的是個狼人,她在宮裡沒有恩寵,僅靠著皇帝的一點憐憫之心活著,時不時還要被華妃衝到宮裡來折騰一頓,直到後來甄嬛的出現,端妃腦子裡也開始策劃扳倒華妃和皇后的計劃。



端妃本來和甄嬛素無往來,但她卻多次救了甄嬛。第一次是華妃利用溫宜爭寵的時候,端妃出來和皇帝說甄嬛是和她在一起聊天,皇帝自然相信她,除了對她的愧疚,皇帝也看到了端妃不爭不搶的心性。

第二次是皇后祺貴人聯合起來要皇帝滴血認親那次,端妃就一直站在甄嬛這邊,還幫著甄嬛懟皇后,也幫著甄嬛把這個事給擺平了,同時打壓了皇后。

最後一次是剷除安陵容的時候,端妃不聲不響的收集安陵容的罪證,而且還沒經別人手把證據交給了皇帝,這時候甄嬛恰巧帶著以前用過的舒痕膠來為安陵容“求情”。兩人合力爸皇后的左膀右臂都砍去。

所以之前甄嬛在求皇帝大封六宮的時候,就說了一定以端妃為尊,端妃也確實是幫過甄嬛太多,在後宮嬪妃裡也是獨一份了。

但後來,兩人還是有了嫌隙。

甄嬛因為皇帝叫夏刈去取六阿哥的血再次滴血認親而害怕,葉瀾依就覺得皇帝留不得了,必須弄死他兩個孩子才安全。

於是皇帝越病越重,就在大家都哭喪著個臉的時候,孫答應和侍衛私通,被敬貴妃抓了個正著,這事端妃和甄嬛說,不要太早告訴皇帝,這不利於皇帝的病情,

但甄嬛進去就告訴了皇帝,把皇帝的命又氣短了一截。

端妃就從這時候懷疑甄嬛的私心,她可能知道甄嬛不再愛皇帝,但沒想到竟然想讓皇帝駕崩,於是有了芥蒂。

後來,皇帝越病越重,壽禮都備好了,這時候甄嬛在眾嬪妃面前說,想要見皇帝就必須問過她。
這時端妃就說了一句:“你何須這樣疾言厲色”。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說話急躁,臉色嚴厲。形容對人發怒說話時的神情,貶義詞。

這是很有意思的一句話,圖片中三個嬪妃大佬各懷鬼胎,這句話,得好好揣摩,但不難看出,端妃和甄嬛之間的嫌隙,也已經越來深了。

端妃是少有的真心喜歡皇帝卻又混到最後的,而且位份尊貴,這時候,也還能看得出來端妃非常愛皇帝。

她也知道甄嬛不會讓皇帝活下去,只是這時候甄嬛才是這宮裡的老大,未來的皇帝是她兒子,宮中又有這麼多的勢力,她鬥不過,也保護不了皇帝。

所以皇帝駕崩以後,端妃就又臥床不起了,一則是她的身體真的不好,二則又因為最愛的人去世了,不論怎樣的情愁愛恨都消散了,端妃在傷懷,再則,甄嬛已經不是當初的那個單純的甄嬛了,端妃這麼敏感,她肯定知道甄嬛的一些事情,所以最後還是躲著不見為好吧。




一則眼不見為淨,再則也是為了自保,她也怕甄嬛連她都不放過,這時不逃開,可能連活路都會沒有了。


愛豆伴醬


.

端妃心底裡還是愛著皇上的,而她也察覺到皇上的死和甄嬛有關!

.

端妃,在雍正還是王爺的時候,就已經進了王府了。

跟著皇上也是很久的了,而皇上對待端妃也是非常的敬重。

皇上忌憚年家,不能讓華妃將孩子生下來,端妃出面讓得華妃小產,失了孩子,以致華妃對她懷恨在心,強行的灌了她“紅花”,使得端妃終生不能生育。

也許端妃對華妃的行為根本就是皇上的意思,但是,即使端妃受到了各種的報復,對沒有對華妃提過皇上的隻字片語,只是自己默默的承受著,替皇上揹著黑鍋,更沒有將恨意轉接到皇上的身上。

而在甄嬛進宮後,端妃開始向甄嬛靠近,藉此復仇。

但無論她是如何的恨透華妃和皇后,她從來都沒想過要算計皇上達到報仇的目的。

而在和皇上的相處中,皇上的一個輕微的搭肩,就讓的端妃很是滿足,駐足良久。

可見,在端妃的心裡,還是有著皇上的。

.

另一方面,

在皇上病重的時候,甄嬛對其他嬪妃的疾言厲色,甄嬛執意要將孫答應的事告知皇上,那時候,端妃就已經察覺到甄嬛是故意為之的。

當時,端妃對甄嬛說的話中,已經表現出對甄嬛的不滿了。

.

只不過當時,後宮的大權都在甄嬛的手中,端妃也不能再多做什麼了。

在皇上駕崩後,甄嬛成了太后,端妃更是不能再做什麼事情了。

但以端妃的聰慧,肯定是察覺到甄嬛的行為和用意了,

自然,端妃也不再願意和甄嬛相見了,只好稱病,避而不見了!

.

.


影視北閣



端妃與甄嬛的關係,不過是有一個同仇敵愾的對手罷了,甄嬛幫端妃要來了溫宜後,兩人的友誼更是上升到了革命性的高度。



其實端妃的品性和敬妃有點相似,不爭不搶。端妃愛著皇上,但是也忌憚著皇上,她知道自己身為將門之女,皇家容不下她生下孩子。甚至是為皇上背鍋,她也無怨無悔。當年在王府,年世蘭是懷過孕的,也是出於敬重與信任,年世蘭喝下了端妃送來的藥,滑胎。但是就年世蘭的脾氣,直接就給端妃灌下了紅花,端妃失去了懷孕的可能。這樣一箭雙鵰的局,是太后與皇上擺的。但是端妃選擇了原諒皇后,她恨得只是華妃罷了。


而皇上死後?端妃更是難過不已,甚至說端妃知道是自己幫著甄嬛害死了皇上,自己也是幫兇。皇上生病時,端妃日夜侍疾,被甄嬛提及辛苦,還說不辛苦,都是為了皇上,但是甄嬛不是,甄嬛要的是皇上死,


端妃囑託甄嬛緩一緩告訴皇上孫答應的事,結果甄嬛轉頭就說了,最後還氣死了皇上。一個人害死了你心愛的人,還把你也變成了真兇,你願意見她嗎?怨恨是自然的。況且甄嬛在這場戰役中已經勝利,端妃要讓甄嬛感受不到自己的殺傷力,傷心過度所以還是生病然後不見的好。


四月辣椒


端妃怨恨甄嬛主要有兩點原因。 第一她恨甄嬛害死了皇上。在皇上的眾多妃子中,端妃是最低調的一個,但她對皇上的愛卻一點也不少。在王府的時候,皇上為了提防年羹堯,不能讓他的妹妹有孩子,於是他讓端妃幫自己背黑鍋,給年世蘭送打胎藥,導致華妃視端妃為死敵,處處欺凌她,還給她灌了紅花讓她終生不能生育。

然而知道真相的端妃選擇了默默承受所有的摧殘,對皇上,她不僅沒有絲毫怨懟,反而能理解皇上的難處。每次皇上去她的宮裡,她總是善解人意地幫皇上開解心中的煩惱,為皇上指點迷津。

這樣一個深愛皇上的女人,看到甄嬛用計謀激怒病重的皇上,並且毒死了皇上,怎麼能不怨恨呢?但她實在無力與甄嬛抗衡,所以只能選擇不見她來表達心中的憤怒。 第二她恨甄嬛欺騙她,利用她。端妃在後宮多年,深知華妃的狠毒和皇后的陰險,甄嬛的出現曾經讓她看到了希望。華妃一黨倒臺後,甄嬛向皇上請求把溫宜公主交給端妃撫養,這件事讓端妃一直很感激甄嬛,後來也就毫不猶豫的投靠了甄嬛的陣營。

當端妃發現孫答應和侍衛有染時,立即跟甄嬛商量,想私下處置了,別再讓皇上煩心,但甄嬛轉頭就利用這件事作為激怒皇上的引子。這下端妃才發覺甄嬛曾經的種種行為都是有意拉攏,被自己如此信任,視為盟友的人利用,可想而知得有多怨恨。


明太娛


因為端妃深愛皇帝,痛恨華妃,甄嬛除掉了她最恨的人,也除掉了她最愛的人。

端妃從進入王府開始,聰慧但是雲淡風輕,性情很受皇帝喜歡。皇帝利用她端了一碗安胎藥給華妃,造成華妃小產。之後多年,華妃對端妃恨之入骨,經常折磨她。還灌她喝下一壺紅花,從此端妃不能再懷孕。

細想,以端妃的智商,安胎藥有問題應該是能想到的,皇帝心裡擔心什麼也是能想到的。所以她接下這個黑鍋,為皇帝除去後患,有年家血脈的孩子都不能活著。


甄嬛剛入宮的時候,敬妃還是嬪,麗嬪也是嬪,只有端妃和華妃一樣是妃位,這個時候的端妃身體已經非常不好了,說話走路都病殃殃的。可是皇帝讓她處在妃位,平時的禮儀也免去,讓她安心養病,可見皇帝還是很敬重她的。

端妃這麼多年忍受華妃的折磨,皇帝只是保她妃位,也沒有更多的維護她,可她依然深愛皇帝,處於後宮,卻洞若觀火。

甄嬛入宮後,她第一次看見甄嬛就知道她長得像純元皇后,又知道皇帝內心的痛處,所以料定甄嬛能幫助她除去華妃。

所以她多次幫助甄嬛,可謂是神助攻,一直保甄嬛平安。甄嬛回宮以後一家獨大,慢慢的開始算計皇帝,皇帝本來就年老體邁,甄嬛偏要把奏摺拿去他床前讓他看。孫答應和人私通,端妃囑咐甄嬛要委婉的跟皇帝說,甄嬛偏偏繪聲繪色的講給皇帝聽,把皇帝氣的吐血。

端妃這麼聰明,已經看出來甄嬛要弄死皇帝,可是甄嬛一家獨大,她無能為力,再者甄嬛這些年也很照顧她,端妃心裡也有感激。所以端妃選擇了避世,在皇帝死後,端妃身體不好,也常不見人。


清歡閣主


端妃自雍正暴斃,新帝登基之後,就再沒見過甄嬛。我認為端妃並不是因為怨恨而不見,而是因為探知了甄嬛的目的避其鋒芒。

皇上重病時發生了孫答應和侍衛通姦的醜事,端妃怕皇上知道了加重病情,只把事情告訴了甄嬛,並囑咐甄嬛過段時間緩緩的告訴皇上。可甄嬛轉臉就如實稟告給皇上,氣的皇上連床都起不來了。端妃質疑甄嬛的做法,甄嬛卻板起臉來訓斥合宮嬪妃不許哭,誰也不能打擾皇上養病,誰要見皇上必須經她批准。甄嬛這話是說給誰聽的呢,其實就是說給端妃和敬妃兩個位份高的嬪妃聽的,意思是讓她們安分守己,不要這這關鍵時刻跟她作對。端妃聽出了甄嬛話裡警告的意味,很是不滿甄嬛的做法,第一次對她說了重話:你何須這樣疾言厲色!

端妃明白,皇后已廢,三阿哥被革了黃帶子,而甄嬛手握的兩個皇子成為最後的繼承人,不論是哪個繼承了皇位,她都是絕無僅有的聖母皇太后,此時的後宮已無人可以和甄嬛抗爭。在端妃看來,甄嬛的野心已經顯現出來,自己雖然和她是盟友,但世易時移,現在早已不是甄嬛需要自己幫助的時候了,相反,從甄嬛嚴厲的警告中,自己這個曾經的盟友隱約已經妨礙到了甄嬛爭當太后的野心。

雖然端妃看出甄嬛故意加重皇上病情的大逆不道之舉,可自己早已沒有了能抗衡甄嬛的能力,更何況自己身邊還有一個溫宜公主需要照顧,如果真和甄嬛撕破臉,十有八九是自己失敗,還會連累溫宜。所以新皇登基後,端妃選擇重新隱退後宮,保全自己和溫宜。


瞳心看世界


端妃是愛皇帝的,她為了愛皇帝也付出了代價,之前華妃懷孕,但是皇上並不想讓華妃生下孩子,(這是為什麼大家都知道吧,年家的勢力太強大了)所以皇上讓端妃給華妃送去了墮胎藥,華妃為了報復端妃,也讓端妃一生沒辦法懷孕,端妃也是出身將王之家,皇帝利用了端妃,但是端妃並沒有怪他,反而一直都在幫助皇帝。





在劇情一開始,端妃討厭皇后,討厭華妃,為了除掉她們,端妃選擇了甄嬛,甄嬛和端妃的共同目標是一樣的,俗話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就這樣端妃一直都在幫助甄嬛,端妃也是甄嬛的好幫手。





但是甄嬛的目的不止是華妃和皇后那麼簡單,皇上讓甄嬛殺死了自己心愛的男人——果郡王,為了給果郡王報仇,甄嬛必須要殺死皇上,在最後倘若甄嬛沒有將皇上氣死,等皇上好了之後,死的就是她甄嬛自己,在甄嬛眼裡不論怎麼想,皇帝都要死。





端妃已經猜出是甄嬛毒死了皇上,皇上的死讓端妃很傷心,畢竟自己是真的愛皇上,甄嬛即使幫了端妃,但是也殺死了自己心愛的男人,這也是讓端妃沒有辦法原諒甄嬛,可是甄嬛一家獨大,她無能為力,再者甄嬛這些年也很照顧她,端妃心裡也有感激。所以端妃選擇了避世,在皇帝死後,端妃身體不好,也常不見人。


不完美女孩zly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句話用來形容端妃與甄嬛之間的關係,最恰當不過了,她們之間並非純潔的友誼。端妃和甄嬛有著共同的敵人——華妃。端妃對甄嬛的援助一開始就是帶著企圖的:她希望能跟甄嬛結盟一起除掉華妃,說得直白些,端妃當時的境遇和能力,連結盟都牽強啊,應該說是想要靠甄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吧!



在甄嬛與皇后的鬥爭中,端妃幫甄嬛有兩個原因:其一是源自對甄嬛的感激。

不可否認的是,端妃也是個善良正直的人,雖說最初動機不純,但在與甄嬛的相互扶持中也還是產生了友情的。畢竟是甄嬛幫端妃扳倒了華妃;而且,甄嬛幫助端妃得到了溫宜公主的撫養權,這也讓端妃的後半生有了依靠,端妃很是感激。

其二、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這一點既源自端妃的正直,也源自端妃的自我保護。對於皇后的陰險端妃早就洞若觀火,皇后害人無數,端妃自然不會昧著良心與皇后為伍。


端妃對皇上其實是很複雜的一種心情,有愛,畢竟那是自己唯一的夫君啊!有恨,端妃被華妃折磨得遍體鱗傷、一身病痛,她在後宮生不如死那麼多年,其罪魁禍首就是皇上啊!但終究還是愛大於恨,否則端妃也不會替皇上心甘情願背下了那麼大個黑鍋而無怨無悔。



端妃是如此睿智,當然不難的猜到皇上的死與甄嬛脫不了干係,她自然會怨恨甄嬛。況且時至今日,端妃與甄嬛之間相互扶持與協助多年,也算是互不相欠了;端妃也早就看清:甄嬛已然不再是當年的甄嬛,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既已是殊途之人,又何必再見面?


讀劇講心


看了很多遍甄嬛傳,始終認為端妃是最愛皇上的人。

端妃明知道皇上和太后要她背黑鍋害華妃小產,她仍然做了,即使後來她被華妃百般折磨羞辱,她也從來沒怨過皇上,只是恨華妃。可事實上,皇上才是罪魁禍首啊。

甄嬛進宮後,端妃幫助甄嬛一來是因為可以除掉華妃,二來也是因為甄嬛那時是真心愛皇上不會傷害皇上的,而甄嬛也確實回贈了端妃一份大禮,一個女兒,對於將門出身又無法生育端妃來說,這個女兒簡直就是她後半身的精神支柱。所以甄嬛回宮後,端妃也是真心實意幫助甄嬛。



甄嬛回宮後,因為朧月不認她去端妃那訴苦,端妃誠心為她分析利害,開導勸解她,槿汐因為對食之事身陷慎刑司,也是端妃以不爭寵的身份向皇上進言救出了槿汐和蘇培盛,而端妃願意做這件事一方面是甄嬛的求助,另一方面也是擔心沒有了蘇培盛皇上會得不到更好的照顧,這裡有一個小細節,端妃跟皇上聊完以後皇上要走的時候,端妃忽然說讓下人泡茶時加點菊花,看皇上的嘴角都起皮了,皇上拍了拍端妃的肩膀,說明端妃內心是深愛著皇上的,做一切事情都是以為皇上好為原則。



皇上病重,甄嬛漸漸露出本來面目,孫答應與侍衛私通的事,端妃特意囑咐甄嬛先不要告訴皇上,以免皇上動怒加重病情,但甄嬛正是要以此事為引子進一步達成自己的計劃,端妃知道後很是埋怨卻也無計可施,自此便不再出現,一個要害皇上的人,也是她一直幫助的人,她肯定是恨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