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相比蘋果和國內的阿里騰訊,三星的強大體現在什麼地方?

簡樸韻


今年2月數據顯示,三星電子市值為2831億美元,遠低於騰訊和阿里的5000億美元左右的市值,更是遠低於蘋果的市值8144億美元。這裡所指的僅僅只是“三星電子”,並不是三星集團整個企業。



相比蘋果阿里騰訊,三星是一個涉足各行各業的商業帝國


三星有85個下屬公司,業務遍佈近70個國家和地區,業務涉及電子、金融、等眾多領域的龐然大物。



三星的產業遍佈全球,如三星地產,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地表建築是三星建造的



據2017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初步統計報告,三星去年在全球半導體市場收入為612.15億美元,同比增長52.6%,市場份額為16.4%,首次超越英特爾公司成為全球最大芯片製造商。



三星量產的OLED屏幕是世界上技術最好的屏幕。蘋果iPhone X的屏幕全部來自於三星。據統計顯示,三星在該領域佔據著96.5%的市場份額,銷售額為29.4億美元,成為該領域壟斷者。



相比阿里騰訊差別就大了,它們是互聯網公司,做的是互聯網增值服務,是一種虛擬經濟,如果互聯網一旦停止,那麼也基本宣告它們破產。而三星的實體經濟是看得見的,抗風險能力不是互聯網公司可以比擬的。


相比蘋果阿里騰訊, 三星擁有完整的製造供應鏈


蘋果產品的生產和組裝體現了全球化經濟。它的零部件由多家廠商提,個最後在中國富士康組裝。另外,全球DRAM市場上,三星強取豪奪45.3%的份額,獨霸天下。



一款三星手機,它的關鍵零部件,都可以由三星自己的工廠來生產。如果三星和中興一樣被美國禁運芯片,幾乎不會對它造成什麼困擾。

相比蘋果阿里騰訊,三星的遍佈的國家和員工是最多的


三星的業務遍佈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蘋果這家科技公司,基本上除了本土研發中心,就是其它國家的Apple Store了,阿里和騰訊也只在幾個大城市有分公司。


三星在全球範圍內擁有超過50萬名員工。而蘋果、阿里、騰訊的員工數量分別為110000人、70000多人及40000餘人,三者相加也不足三星集團員工數量的一半


結語:


蘋果和阿里騰訊與三星集團相比的,是沒意義的,因為虛擬經濟永遠無法和實體經濟比較,它的不確定因數太多了。


首席發言者


三星最強大的在於其產業鏈上的綜合能力。

在芯片業務上,三星已經超過了英特爾,成為全球最大的芯片公司。去年1月至9月,三星半導體業務收入為53.15萬億韓元(約合492億美元),同比增長46%。英特爾同期半導體收入為457億美元,同比增長6%,可以看出來這一點。

更可怕的是,三星是世界上最厲害的半導體制造工廠之一,另一家最強的是臺積電。最近,外媒報道,韓國三星電子已於近日利用遠紫外線(EUV)設備,提前半年追趕上臺積電年的腳步,完成了7納米芯片工藝的開發。我國也有個中芯國際,但是僅僅處於28nm,差著好幾代。

三星還壟斷了整個AMOLED顯示屏市場,內存芯片方面,三星2016年Nand市佔37%,而DRAM市佔則高達47%。

與其他的手機品牌不同,三星自身有著龐大的產業鏈,屏幕、芯片、電池、內存組合,幾乎所有能想到的關鍵部件都能自給自足。三星在手機的關鍵元器件上,無論是主控芯片、AMOLED面板,還是內存芯片、電池都有涉足,而這些也是手機上成本最高的元器件。


閆躍龍


三星作為一家“老字輩”的科技企業,其實其歷史與科技實力遠超華為和蘋果。可以說,三星早於華為和蘋果成為世界公認的全球科技巨頭,屬於微軟、英特爾統一水準的企業。

在很多領域,三星是華為和蘋果的先輩。這是毋庸置疑的。而在芯片技術、手機屏幕、半導體、攝像頭(照相機)已經電腦業務上,三星的實力遠超華為和蘋果。

就拿手機處理器來看,蘋果和華為都採用三星代加工,事實上,核心技術依然在三星手裡。事實上,在硬件技術上,三星領先蘋果一個段位,領先華為兩個段位。

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在半導體業務上,2017年三星超越了英特爾,正式成為世界最大的芯片製造商!這是蘋果和華為難以匹敵的。其芯片技術可與高通公司媲美。

而與阿里巴巴、騰訊比,三星在於硬件技術上實力,讓前兩者看著就會“眩暈”,三星為其他企業提供的產品與服務,可替代性不強,幾乎是硬服務。而阿里巴巴與騰訊提供的服務是軟的,基於應用層面的。

當然,三星在全球的影響力,也遠遠超過阿里巴巴和三星,與蘋果實力相當。


看見光


三星可以說是蒙古帝國,幅員遼闊,東征西討,實力強悍。從半導體、機械、化學、電子,僅三星電子,2017年全年營收超1萬億人民幣,芯片業務更是超越英特爾,營收高達4300億人民幣。三星集團覆蓋韓國各行各業,韓國人從出生到死亡,都離不開三星集團。不僅如此,三星集團旗下未上市的企業,實力更是驚人。全球超40萬員工,年銷售額超3000億美元,年出口額佔韓國出口額的30%,洪水猛獸。

蘋果算是盛唐時期,曾經是全球智能手機的行業標杆,現在仍然引領世界潮流。喬幫主將蘋果打造成為世界級企業,幹掉諾基亞,在全球和三星抗衡。蘋果今年最新市值近9300億美元,2018年第一季度淨營收611億美元,淨利潤高達138.22億美元,超過騰訊2017年年度淨利潤。蘋果現金儲備3000億美金,蘋果自建生態日趨完善。

阿里騰訊算是大秦帝國,在國內實力強悍,收編眾多互聯網企業,兩家企業幾乎是分庭抗禮,從自建生態,到投資收購,阿里和騰訊已經達到全產業鏈覆蓋。在中國,互聯網企業幾乎都逃不過騰訊和阿里,兩家企業市值均接近5000億美元,現金儲備均超過200億美元,在國內目前無人能敵。

所以,三星到底有多強?當年的蒙古帝國,橫跨亞歐大陸,軍力強悍,戰鬥力十足,敵人聞風喪膽。縱使是盛唐和大秦帝國,也難以匹敵。三星集團,不是隨便說說。


科技縱橫論


三星是韓國有名的企業,也是世界上面出名的企業,蘋果也是全球知名的企業,騰訊和阿里也是知名的企業,那麼三星強大在哪些地方呢?

三星的旗下公司設計到很多的領域,包括高端的製造產業,電子,金融等產業,其中,和阿里騰訊蘋果最大的優勢應該是高端製造產業上面。

蘋果雖然可以設計出厲害的蘋果手機,但是製造是需要依靠代工廠的,很多的零件也是依託代工廠加工的,一方面是為了省錢,另外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的技術問題,而三星不一樣,三星自己有高端的電子製造產業設備,可以自主生產高端的產品,還有眾多的芯片。

三星不僅僅可以自己設計,還可以自己製造研發,這是三星強於蘋果的地方,蘋果手機的屏幕有很多也是來源於三星的,因為三星生產出的屏幕是其他地方都無法大規模製造的。

三星和騰訊阿里相比,三星也是強於機械設備和高端製造等行業的,阿里和騰訊依託互聯網進行增值的業務來賺錢,在高端的製造領域和機械設備的製造是沒有三星厲害的,沒有三星等企業建立連接互聯網的設備,也就會直接影響到阿里和騰訊的價值。

而且高端製造產業的強大是一個累活苦活,需要很長時間的技術的積累,而且需要鉅額的資金投入,回收的時間長,取得的成果也是很緩慢的,所以高端製造的產業門檻是很高的,不是誰都可以進入的。這是三星最強大的地方了。


財道


三星帝國的強大體現在綜合實力上,三星集團旗下包括34家子公司,如三星電子、三星物產、三星網絡、三星重工、三星生命等等,業務涉及電子、金融、化學、機械、航空等眾多領域,其中三家子公司還被美國《財富》雜誌評選為世界500強企業,而整個集團已經跟韓國經濟息息相關,早在2014年三星的營業額佔韓國GDP近20%,曾有人調侃過,韓國人一生有三件事情無法避免,死亡、稅收和三星。對本土化的影響方面,這是蘋果、阿里、騰訊所無法超越的。

三星發展至今已經具有了全產業鏈研發能力,從手機的芯片、屏幕、電池到內存、攝像頭、主板等都可以做到自給自足,這些核心技術成就了今天三星手機的市場地位,在全球,它依舊是最大的手機制造商。另外在其他方面三星的產能也是全球NO.1,比如三星電子生產的LCD TV、LED TV等銷售額高居世界榜首,許多競爭對手及國內電視機廠家都使用三星的顯示屏,三星的處理器等零部件也被蘋果公司採用。

在半導體方面,去年三星首次超越了英特爾,成為全球第一大芯片製造商,終結了英特爾25年的霸主地位。有數據顯示,在全球內存市場,三星佔據了47.5%的份額,其在內存收入上也比上一年增加了近200億美元,幫助其成為了去年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供應商。而三星在閃存市場也佔據了37.1%的份額,作為智能手機內存芯片和閃存芯片最大的供應商,智能手機的飛速發展,三星又得益於存儲芯片市場的火爆以及兩類芯片價格的上漲,使得其的芯片業務呈持續增長的態勢。連我國的國產手機芯片幾乎都需要依賴國外上游供應商的供應。

三星在垂直產業的整合能力相當強悍,目前還牢牢控制著全球手機產業鏈的命脈。它的發展經驗是國內企業可以學習的,希望未來能看到更多的中國企業有更好的發展。


天方燕談


我們經常會在網上看到很多網友稱三星為“三星帝國”,確實,三星的涉及領域非常廣,三星不僅僅是手機廠商,手機是三星旗下的三星電子,除了三星電子,旗下還有三星物產、三星航空、三星人壽、三星重工等等,涉及電子、金融、房產、機械、化學等眾多領域,而且在各個領域都屬於行業精英!在創造創新方面,三星擁有來自全世界的行業人才,製造方面,三星擁有自己的工廠!可以說是全能型公司,不用受到產業鏈的控制!比如手機屏幕方面,目前最優秀的手機屏幕是三星的Super Amoled屏幕,許多廠商爭相購買,但是由於產能問題,供應不足,而且不是最新最好的屏幕,最新最好的屏幕留給三星自家手機使用!而“全視曲面屏”對於其他廠商來說成本太高,對於三星來說,“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目前三星獨佔!下面看一看三星在各個領域有什麼具體成就

三星地產:世界1/3地標建築都是我建造的,迪拜塔,雙子塔,臺北101大廈





三星軍工:你的安全交由我保護,韓國國防武器幾乎都是三星製造

三星化工,你的生活由我承包





蘋果、阿里巴巴、和騰訊很強大,市值非常高,但是都是屬於技術性公司,風險大,容易出現問題,市值是比較虛擬的,泡沫經濟,一旦出現什麼重大問題,市值降下來,就什麼都沒有。而三星市值雖然沒有它們高,但是三星的大部分都是實體經濟,這些都是實打實自己的資產,不會輕易破產,更加安全!


暴走的學霸


首先,不可否認的是無論蘋果,阿里,騰訊還是三星。其公司都有無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

蘋果和三星都是賣硬件出身的公司,和騰訊,阿里這類的互聯網公司略有不同。這四家公司每一家詳細寫都可以撰成一部書。篇幅問題我們這裡只大致聊下三星強大的地方。

首先,三星從創立開始就有全球化的基因

韓國作為一個半島型國家本身的國土面積狹小,人口也僅有6000萬左右。這兩個指標都還不及中國的一箇中型省份。依靠內需去支撐起一個大型上市公司是不可能的。所以三星在創業之初就被迫走了全球化的道路,出口是他們唯一的發展途徑。

三星在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開始了自己對外貿易的步伐。一開始的三星是緊跟在日本公司之後,依靠自己的低廉的勞動力和成本優勢爭取一些市場份額(這點跟90年代以來的中國模式很像)。三星也由此開始自己的資本的原始積累和技術迭代。

直到1997年後,以“黑科技”為驅動導向的日本公司漸漸勢危。而三星憑藉著自己以“市場”為導向的方針。漸漸在消費電子市場領域開始獨佔鰲頭。

三星手機的崛起

進入到智能手機時代之後三星手機開始崛起。在過去的幾年裡,三星智能手機全球銷量一直排在全球第一位。包括Note7 電池問題而召回的2016年。

2017年三星手機全球銷量在3.17億部,佔全球份額的21.1%。比第二名的蘋果手機要多買了1億多臺。

雖然三星手機的純利潤為31美元,雖然遠不及蘋果的150美元。但是在整個安卓陣營中,三星的手機的純利潤是偏高的。要知道同為銷量前幾位的華為,oppo和vivo的純利潤僅有15美金左右。小米更是隻有可憐的2美元利潤。

蘋果勝在軟件的生態鏈閉環,而三星半導體勝垂直產業鏈

蘋果手機是採用全球化採購的策略,自己並負責硬件的生產和組裝。這樣做的好處是不需要參與生產和管理。可以把精力都集中在ios的開發和相關服務中。並且不會被自己落後的生產線拖累而放棄了新興技術。(諾基亞就是死於斯)

但是蘋果這樣做的缺點也顯現出來了。

我們看下這幾年的iPhone手機的外觀就明白了,

我們看到了其實從iPhone初代開始一直到2018年的iPhone8。 iPhone系列的外觀變化並不是很大。這其實和蘋果的全球採購化模式又很大關係。因為你的所有部件和模具都需要由工廠提供,在外觀上的所有變化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而反觀三星卻一直是手機外觀變化的推動者,是三星最早推出了大屏手機Note系列,將手機屏幕擴大到了5.5寸以上。引領了智能手機的大屏時代。

之後又是三星,推出了曲面屏手機s6 edge 又掀起了曲面屏浪潮。

2017年,智能手機界的潮流又轉向了全面屏。三星也緊跟潮流,用很快的時間就推出了自己的全面屏手機s8。

三星手機的設計和美感,一直走在智能手機界的前列。這其實是三星半導體一直以來專注手機硬件技術的開發。在自己的生產線上迭代的成果。

三星目前擁有全球最成熟的AMOLED生產線,全球智能手機上的AMOLED屏基本上都出自三星。 前段時間還在媒體上看到蘋果公司抱怨三星出貨的AMOLED屏幕成本太高,致使iPhone X的售價過高而影響銷量。 想想即使大如蘋果也不得不受三星的鉗制。國產手機廠家就更不用說了。

三星電子不但有世界上最成熟的AMOLED生產線,還控制著智能手機閃存芯片的很大部分市場。

今年三月份,三星閃存工廠的一次停電事故(停電了30分鐘),直接導致當月的全球閃存產量下降了3.5%。 足可見三星在全球閃存市場中佔的份額。

另外三星還擁有自己獨立的手機芯片soc ,三星獵戶座Exynos。如此三星電子便做到了在智能手機產業鏈上的垂直。

這樣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隨便舉兩個栗子:

發生在去年的華為P10手機“閃存門”事件不但讓華為p10的銷售受挫,還讓華為公司的信譽受損。主要的原因就是華為號稱手機上用了ufs2.1高速閃存,卻在部分批次上使用了emmc5.1的低速閃存。

其實究其原因,還是由於華為手機的閃存採購都來自於日韓企業。由於ufs2.1的採購量不足,為了不影響手機發售的進度。華為才出此下策。

換做三星,這樣的事情就不會發生了。因為三星自己生產閃存。當然可以優先保證自己品牌手機的採購量。

還有就是上個月,美國商務部對中興通訊的制裁。禁止一切美國公司對中興通訊銷售產品,服務和技術。這幾乎使中興通訊陷入絕境。

但如果中興通訊有三星那樣的垂直產業鏈變不會忌憚美國政府了。因為三星電子有自己獨立的手機芯片,閃存和屏幕的流水線,所要進口的僅僅是美國高通的4G專利授權。而美國要制裁三星的話,三星有足夠的砝碼去反制裁美國公司。和美國政府博弈。

另外因為有了芯片和閃存業務,使得三星電子的盈利能力不僅僅侷限於智能手機市場。

今年第一季度三星電子的淨利潤暴增52%,很大程度是由於全球數字幣挖礦市場火熱,強勁拉動了閃存和芯片業務的上升。

最後,三星集團不單隻有三星半導體業務

龐大的三星帝國

三星電子只是三星集團旗下的一家子公司。三星集團的經營領域涵蓋電子,金融業,保險,生物製藥甚至軍火製造等等多個領域,旗下子公司多達85家(不包括子公司的子公司)其中有15家子公司已經上市。進入世界五百強的至少就有 三家:三星電子,三星生命,三星物產。而且沒有上市的子公司並不代表比上市的公司差。很可能是因為保密和核心技術不外洩等等原因而不上市圈錢,比如三星的軍工類公司,技術類公司。

有明確的數據的記錄是,2014年的時候三星的總資產就高達5295億美元。(注意這是總資產,不是市值。)

雖然是一家韓國公司,但是三星電子的自主研發核心產品的意識,垂直產業模式以及三星根據市場不斷更新自己產品的策略。還是很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的。

承認三星的強大並不是妄自菲薄。而是要正視我們的不足,改之完善之。


有態度的土豆


三星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半導體,40年前三星還在給日本人打工,情況和現在國內的一些企業差不多。雖然三星的產品不錯,但技術都是日本、美國的。當時三星創始人李秉喆雖然意識到高附加值行業是韓國的希望,但當時半導體技術壟斷在美國和日本手中。直到李秉喆的小兒子李健熙從美國留學歸來之後,三星才在李健熙的強烈要求下,加大了對半導體技術的投入。但即使是這樣,三星半導體在八、九十年代的行業競爭下仍然虧得很慘。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內存價格雪崩,三星才用低價策略生生耗死了一大批內存廠商,包括奇夢達、爾必達等知名內存品牌。日本東芝內存業務也在那個時候被美國貝恩資本收購。

目前整個DRAM內存行業就只剩下三星、SK海力士和鎂光,曾經賣到“白菜價”的內存自2016年以來就好像做上了火箭,價格一路飆升。2016年底三星因為Note 7手機全球召回事件而損失慘重,但是憑藉著內存價格上漲,三星在當年反而實現了鉅額的盈利。

除了在DRAM內存行業幾乎實現壟斷之外,三星還擁有完整的產業鏈。比如一款三星手機,它的屏幕、處理器、內存、電池、攝像頭等一些關鍵零部件,都可以由三星自己的工廠來生產。如果三星和中興一樣被美國禁運芯片,幾乎不會對它造成什麼困擾。這一點就和蘋果有很大的不同。眾所周知,蘋果的產品雖然是由蘋果自己設計,但生產和組裝都是交由其它廠商來完成的。比如蘋果iPhone手機的屏幕來自日本JDI或者三星,處理器來自三星或者臺積電,內存來自三星、SK海士力和鎂光,電池有三星的也有索尼的,攝像頭則來自索尼。最後iPhone手機在中國的代工廠組裝。可以說脫離了這些代工廠,蘋果不可能造出手機來。

至於阿里、騰訊這樣的互聯網企業和三星的區別也就更大了。阿里、騰訊的長處在網絡支付和社交,以及各種基於互聯網的增值服務,如果互聯網哪天突然中斷了,阿里和騰訊的市值就要蒸發大半。阿里和騰訊之所以強大,主要還是得益於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市場。三星則以實業為主,除了之前講到的電子半導體行業之外,三星還涉及金融、化工、機械、建築、物業和軍工。所以在韓國有這樣一個說法:“韓國人一生無法避免三樣東西:死亡、稅收和三星。”

當然,三星的強大也與韓國政府不遺餘力的扶持有關,畢竟韓國面積不大、人口不多,只有集中資源才能夠打造出三星這樣的龐然大物與美國和日本競爭。三星也因此在韓國擁有了非常超然的地位,據說就連韓國總統李明博遇到三星會長李健熙的時候也要鞠躬致敬。至於龐大的三星帝國對於韓國究竟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就只有交給歷史去評判了。


貓眼看數碼


其實這個問題得分兩個角度去看待:讓三星整個集團,還是三星電子與蘋果、阿里、騰訊相比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如果是和三星整個集團相比的話,那蘋果、阿里和騰訊全部處於下風。畢竟三星集團涉足電子、機械、化工、金融、建築、紡織、醫療、遊樂園、廣告等多個領域。

三星是韓國的第一企業集團,在全球範圍內擁有超過50萬名員工。而蘋果、阿里、三星的員工數量分別為110000人、70000多人及40000餘人,三者相加也不足三星集團員工數量的一半。

此外,三星集團每年的平均銷售額在26000億—30000億美元之間,銷售額佔韓國全年GDP總而的1/4左右。達到這個高度,三星已經是韓國舉足輕重,且與國家經濟命脈直接相連的企業了。而蘋果、阿里和騰訊固然重要,但它們顯然還沒有達到這樣與國家經濟命運聯繫緊密的層次。

而如果只是與三星電子相比的話,那麼蘋果、阿里和騰訊也算各擅勝場。阿里和騰訊在市值、支付、社交等方面比三星電子更為強大,蘋果在市值、工業設計、品牌價值等方面,也不是三星電子可以媲美的。但是三星電子也有自己的強大之處,是蘋果、阿里和騰訊難以企及的。

在半導體業務上,三星電子可謂一騎絕塵——甚至早在去年就超越了英特爾,正式成為世界最大的芯片製造商!由此,芯片成為三星電子最大的營收、利潤點。三星電子發佈的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芯片業務運營利潤達到11.55萬億韓元,佔總利潤近75%。在臺積電成長起來之前,三星電子就是蘋果芯片的最大合作者。

目前在高密度移動存儲和增值解決方案、在DRAM方面及系統集成電路業務等方面,三星電子錶現都非常強勢。此外,三星電子的顯示面板業務表現也不錯——iPhone X的顯示屏就來自三星。

蘋果的強體現在前沿技術上、阿里和騰訊的強體現在互聯網領域,而三星電子的強體現在底層技術及配件層面。三星電子的市值不如阿里和騰訊,更比不上蘋果,但這並不意味著三星電子就“一無是處”。以理智的態度去正視對手,方能找到將其“擊敗”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