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很奇怪,为什么梅州人都会有一个那么损的“花名”!

对于一个梅州人来说,如果让你叫出跟你父辈或者爷爷奶奶那一辈的人的本名,我想很少人知道。因为在梅州,记住一个人的“花名”比记住他的本名更加容易。而且如果说一个人的时候,肯定会说他的花名,而不是他的名字,因为几乎每一个梅州人都有一个属于他的“花名”,特别是年龄比较大的长辈,当然包括现在很多90后都会有。

很奇怪,为什么梅州人都会有一个那么损的“花名”!

过去,也就是三四十年前吧,生活在中下层的客家人,几乎人人都会有一个甚至多个“花名”。如芋头、番薯头、树头、唐梨头、叫花二、瘌痢三、五疤瘌、高脚六、矮古七等等。花名与正名、乳名、昵称的含义是很不相同的,与小名和外号也有区别,其特点就在一个字:“损”,被叫者则“贱”。 女性的花名相对比较简单,如果是童养媳,一般会在其原姓氏后加上个“嫲”,如罗嫲、陈嫲;非童养媳多叫二嫲、六嫲。

很奇怪,为什么梅州人都会有一个那么损的“花名”!

很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过去, 含义那么损的花名,亦能被众多的客家人所接受,这要是换做现在,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接受这样的称呼吧。其实这跟客家人的传统思维方式有关,客家人之所以能接受花名的原因有三。

一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正中了客家俚语:“人爱人打落,火爱人烧着”的意思,正好能激发被叫者的学习激情,捋起裤脚做赢人的斗智。

二是客家人认为粗生易长的生命绝大多数是被人们视为卑贱之物,不需要多少付出。如草木鱼虫,弱小卑贱并不影响其日后成为栋梁材。这与心底愿望的初衷不谋而合。

三是 这是客家人面对现实的一种体现:是乌鸦就不愿被人说是凤凰,我家本来就不是富贵人家,你却说我孩子是龙骨凤坯,那么,说者极可能别有用心,听者一般也会心存芥蒂。如果双方实事求是,不拘礼节,就容易促膝谈心,拉近叫花名者和被叫花名者的距离,这未尝不是好事。

很奇怪,为什么梅州人都会有一个那么损的“花名”!

我想,很少人知道为什么自己会有一个独特或者不太好听的“花名”,即使感觉不太喜欢,单独我们每个人依然都互相用“花名”叫唤对方。叫着叫着,习惯成自然,时间久了,就可能把一人的真实姓名给忘了,这也是为什么说,当别人打听一个人的时候,叫真实名字没多少人知晓,但是一说“花名”,大家就不约而同的知道是谁了。

很奇怪,为什么梅州人都会有一个那么损的“花名”!

人名都是有一定含义的,花名亦然。而作为被叫者的监护人,对每一个下贱的花名都承载有一定的希望,希望这些磨难仅仅表现在花名里,既然在花名里已有过磨难,以后的生活就应该如雨后彩虹,三衰过后是六旺。我想这应该是梅州人能接受“花名”的最大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