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打進關中的清軍有多厲害?

數碼極客ing


首先,進入山海關內的清軍(八旗軍)有多少,12萬人。其中,滿人7萬,漢人3萬,蒙古人2萬。這12萬人中大部分是騎兵,而關內的漢軍除了吳三桂的關寧軍和李自成的大順軍部分騎兵外,基本上都是步兵。而吳三桂投降了,大順軍魚龍混雜,大部分是農民出身,戰鬥力就是靠人數取勝。清軍的八旗軍是遊牧民族,擅長騎射,在入關後的平原地區近乎無敵。騎兵的優勢就是快,機動性強,漢軍如果不依靠城池作為屏障,打陣地戰(參考寧遠和松錦大戰)根本不可能贏,而清軍根本就不給你修建防禦的機會。清軍的騎兵有多快,看看時間。李自成1644年4月26日在山海關被擊敗,逃回北京,30號就從北京撤退了,因為,清軍已經到攻陷薊州了。接下來清軍十月拿下太原,十月底就已經達到潼關了。所以,清軍的特點就是“快”。充分發揮騎兵在平原地區的優勢,迅速出擊,擊敗敵人。而大明軍隊和大順軍,步兵太多,而且軍隊士氣和團結遠不如清軍,所以迅速失敗。

再來說說進入潼關內的清軍,除了領兵將領的不同,士兵組成基本同上。但是 清軍的厲害之處在於“取長補短”由於在火器方面的不足,吃過虧。所以,在攻打潼關的時候並沒有盲目的進攻,等到紅衣大炮到後,有了火器的幫助,十三天攻下了潼關。隨後的西安,只用半個月就攻下。


龔小胖子


在大家的印象中,清軍的作戰實力太弱,大清朝讓外族欺凌,八國聯軍入侵,鴉片戰爭的慘敗,讓人不忍直視。

可是,在清軍建國初期卻不是這樣。明朝末年,朝廷腐敗,對於東北嚴寒地區的滿人,控制力不夠,雖有不少明軍駐守,但戰鬥力低下。

努爾哈赤起兵初期,只有少量族人跟隨,這些人甚至都不能稱之為軍隊,規模太小,但作戰勇敢,個個能騎善射,明軍不是對手,不敢野戰,只能在城內據守。

努爾哈赤在東北地區的勢力逐漸擴大,明軍只能退守山海關佈防。努爾哈赤開始向廣闊的草原出兵,蒙古各部落開始臣服,後金軍 的軍事實力空前龐大,戰鬥力極強,特別是野戰,明軍根本不是對手。

清軍建國後,皇太極時期八旗兵是戰鬥力最強,編制最為完整的。

到了康熙時期,滿八旗開始沒落,對外戰爭以顯疲態,但還能以大國自居,而到了乾隆時期,軍隊基本上殘了,清軍戰鬥力下滑嚴重,再往後就不說了,大家都知道怎麼回事。

所以說清軍初期的軍隊,戰鬥力非常強大,那時候的日本也不敢輕舉妄動,論野戰實力,那時候的滿八旗可以吊打同時期的日本軍隊。

每個朝代的後期,戰鬥力都會下滑,要不然就不會有下一個朝代的誕生。


飄飄e族


一般習慣上以山海關為界稱關內、關外,關中是指“四關”之內的區域,即東潼關(函谷關)、西散關(大震關)、南武關(藍關)、北蕭關(金鎖關),也就是今天的陝西中部地區,包括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楊凌等地,當時為李自成的大順軍所據,無明朝軍隊,所以,題目所指應該是山海關,歷史上稱清軍入關或滿清入關。


入關的清軍有多厲害,的確是一個很值得一說的話題,一般認為清軍入關時總兵力滿打滿算不足20萬,以區區如此兵力,就能問鼎天下成功是一個近乎神話般的歷史奇蹟,難道清軍真的就厲害到以一當百了嗎?很多人會有疑問。其實,問題的答案沒那麼複雜,清軍也是血肉之軀,再怎麼厲害也會有消耗的,以區區20萬之眾,等打下整個江山時,也消耗得差不多了,還如何維持統治地位呢!所以,真正厲害的不是清軍,而是政治,清軍入關首先是勝在政治上。

滿清政權早在努爾哈赤時期就有很清晰的規劃,貫徹“南不封王北不斷親,分封以制其力,崇釋以制其生”的三大國策,既擴張了實力,也穩固了後方,入關前夕又重用范文程這樣的漢臣,使其得以發揮關鍵性作用,針對明朝和李自成政權自身的弱點,及時打出了為明王朝復仇的政治口號,同時還廢除在明朝天怒人怨的“三響”政策,不但籠絡了漢族士紳階層,也附和了民意,從而使其入關後呼應者眾多。而同一時期的南明政權和李自成政權,卻是內亂不斷,人心不穩的另一番景象,早已呈分崩離析之態,怎麼能對付滿清政權眾志成城的打擊呢?所以說,清軍入關能夠如此順利,皆拜其它政權腐敗和內訌所賜,並非其軍力有多強大。

當然了,清軍本身的戰鬥力也很強悍,早期的八旗軍在統一女真各部和明朝軍隊多年的征戰過程中,已是訓練有素,雖不能以一當百,卻也能當十了,其戰力自然不凡,加之在歸降漢臣的幫助下,清軍大都掌握了紅衣大炮之類的先進火器,更使其如虎添翼,但畢竟兵力有限,大部分征戰過程還是由吳三桂、洪承疇、祖大壽、尚可喜等這樣的漢臣完成的,僅憑八旗軍的力量要想統一天下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清軍有多厲害之說,值得商榷。


龍支子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彆扭啊。

首先,關中指的是陝西範圍內,也叫關內。這個關指的是函谷關。到了明朝,尤其是中後期,由於山海關那嘎達事挺多,關內,關外都逐漸指山海關內還山海關外了,但從來也沒說山海關內叫關中。所以不知道你這句話的意思是打進中原的清軍多厲害還是打進陝西的清軍多厲害。

其次,你的問句是打進關中的清軍多厲害,給人的感覺就是沒打進關之前清軍不厲害,進了關以後才很厲害。事實上那個時期八旗軍在哪都很厲害,不論在關內關外。



另外,有多厲害,這個詞不好說,比如當年在山海關前,李自成的農民軍和吳三桂的關寧鐵騎打的難解難分,多爾袞讓清兵出擊時,農民軍從來沒見過剃著半個光頭,留著辮子,戴著大斗笠的八旗兵,如同當年的志願軍見了美軍的黑人團,嚇得大喊:韃子來了!然後開始全線潰退,從那以後,李自成的部隊永遠都是後背衝著清軍跑。



李自成被清軍趕著沒地方去,只好從北京跑到陝西,從陝西跑到湖北,而湖北的南明大軍閥左良玉害怕農民軍,只好無恥的以清君側的名義率領百萬軍紀渙散的明軍順江而下去南京找地方。

張獻忠也打不過清軍,一路南逃,逃到了四川,拉開了魔鬼般的屠蜀序幕。

東路的清軍一路南下,南明政權最重要的正規軍——江北四鎮直接就投降了。

所以,你說八旗軍厲害不?


真歷史


崇禎如果不殺死袁崇煥,恐怕連山海關也進不了。言何厲害?

但歷史畢竟是歷史。還是讓我們回頭來看一下那段歷史吧。明朝發展到那個時候,已經是一株朽木了。李自成進北京以後,就立刻腐敗起來。殺李巖就是明證。而清軍呢,卻上下一心,勵精圖治,奮力進取,其入中原,恰如猛虎之入羊群,焉能不顯其厲害!

客觀地說,皇太極、多爾袞、多鐸一班兄弟,皆一時之英傑。程文程,洪承疇、吳三桂等降將,本是大明之精華,今反為敵用。有這些人用武,要說厲害,也確實說得過去了。於是便有了揚州十日,嘉慶三屠,八旗縱橫,中原陷沒之結果。

歷史是一面鏡子。敵人厲害,是因為自己孱弱。如果自已強大,敵人的厲害便蕩然無存了。


夕陽晚霞


關於這個問題,得從兩方面來看。

第一,清軍。女真人自從各部統一之後就開始謀求更大的發展,野心開始膨脹。特別是努爾哈赤開始,滿族開始四處征戰,收服周邊部落和大小實力,直到後來建立後金。然後,厲兵秣馬,準備南下。因為滿族本來就是遊牧民族,民風速來彪悍。後來經過整頓,實行八旗制,所有成年子弟整裝代戰。八旗子弟為了中原財富和功名也是奮勇拼殺,士氣高昂,所以戰鬥力還是很強的。


第二,明軍。清軍之所以看起來強,是因為明軍太弱了。當時明朝雖然號稱百萬大軍,但精銳也就數萬人。到了明朝末期,朝廷腐敗,經濟蕭條,連軍餉都經常發不出,軍隊更是毫無戰鬥力。僅有的一部分精銳,在袁崇煥死後損失殆盡,一部分被吳三桂掌握投降清軍。所以,除了北線,南邊幾乎沒什麼有戰鬥力的軍隊。再加上,李自成的北上夾擊,明軍一大部分被調去鎮壓起義,但最終還是滅亡了明朝。在清軍入關之後,有點戰鬥力的只有李自成部隊,不過也只是烏合之眾,所以清軍才勢如破竹,一路南下。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回顧歷史,多少個朝代消失在黃土之中。在一開始,為了江山,勵精圖治,強國富民。幾代之後,便忘記歷史,沉迷享樂,醉生夢死,把江山拱手送與他人。歷史是面鏡子,照的見過去,也照的見未來。居安思危,忘戰必危!

大家還有什麼更好的見解,歡迎留言指出。


江葉叔叔讀歷史


關中 改成 關內 ,否則有歧議。

而且蜻軍最後入關賴著不走,是吳奸主動獻關,不是 打進 來的。明亡前雖數次入關機動劫掠,但都無法長期立足。

漢奸三順掌控紅夷大炮和火器部隊,此為蜻軍戰鬥力核心;

漢奸吳三桂麾下關寧鐵騎雖人數稀少,卻為當時東方最強騎兵部隊;

蟎蒙擁有大批戰馬,所以八旗軍機動性高。蟎蒙旗弓箭技術可稱當世第一,在戰場上可輔助火器部隊作戰。

綜合而言,蜻軍入關之初,為東亞、南亞、東南亞最強陸軍。


白馬非馬1001


清軍的戰鬥力被高估了!

軍人作戰取勝靠的是什麼?是捨我其誰的氣概,是尚武精神,是充分的自信!

但在明朝末年,這些統統都缺失了,政府腐敗無能,百姓流離失所,尚武精神泯滅,軍隊黑暗士氣低落,明軍的戰鬥力越來越弱。尤其是明軍的指揮系統和後勤保障,已經不能勝任戰爭的需要,朝中官員是內鬥內行外戰外行。但在滿洲興起的最初階段,其部隊最突出的就是機動性,還有就是八期制這種全民皆兵的體制,以及高效的指揮和落實系統。清軍(此時還是後金軍)與明軍戰鬥力還相差不是很大,比如在松錦之戰時期,當明軍組織有序、後勤無憂時,清軍不但無法佔據優勢,反而逐漸呈現敗勢。只有當明軍糧草被斷,軍心渙散準備逃跑時,清軍往往利用機動力進行追殺,再加上地形的作用,清軍往往取勝。其實當時關寧鐵騎戰鬥力也很不錯,如果當時國內沒有內亂,守住遼東還是很有可能的。

但此時李自成等已經發動了起義,大明王朝實在是支撐不下去了,關寧鐵騎被抽調入關,後來吳三桂又率兵投降,於是清軍入關。農民軍的戰鬥力並不很強,拖家帶口的混碗飯吃,想當年就被關寧鐵騎追著打,現在更完蛋了,只有被消滅。靠滿洲人這點兵力,根本就佔不了中國,但擱不住漢奸多啊,靠著投降的這些漢人一路打下了全中國。清軍極其野蠻,屠殺成性,給中國人造成極大恐慌和心理壓力。(其實,很多屠殺是漢奸搞的。)

此時,很多人已經被嚇破膽了,一聽說清軍就把它們想象成妖怪、虎狼一樣,聞風而逃,甚至俯首就擒,已經把它們妖魔化了,從心理上就落了下風。這種後遺症一直留下來,後來日本人來了,還把它們叫做日本鬼子,害怕與他們交鋒。直到毛主席決定抗美援朝,跟美國鬼子幹了一架,這才重新樹立起了民族的自信心。

清軍入關之後,史書就被他們掌控了,他們自然要美化自己,把自己吹的強大無比,天長日久就越傳越邪乎了。

所以說不是清軍厲害,是當時對手太弱了。

還有一個側面例子,那就是康熙指揮的雅克薩之戰,當時八旗兵還沒落,又在自己的老家東北,天時地利人和,結果怎麼樣,數萬大軍打俄國老毛子幾百人,雖說勝了卻傷亡慘重,還簽了比較丟份的條約,可謂勝之不武。這要是和西歐的軍隊去打,非被人家打殘了不可,那時候康熙大帝就不是康熙大帝了,就成糠稀大帝了。


歷史磨坊


打進關內清軍有多厲害?其實軍事不是主要的,還是應了這句老話,七分在天,三分在人。

能撼動明王朝的根基的除了清軍,還有李自成的農民軍。這支農民軍隊最有能力奪得明王朝的政權,於崇禎十七年攻入北京,崇禎皇帝吊死在煤山歪脖槐樹下。

吳三桂率領五萬明軍,在救架途中聽說崇禎皇帝己吊死,自己成了無主之臣,茫然若失,不明事理的時候。清軍,農民軍都向吳三桂伸出橄欖枝,吳三桂的家眷在北京,就歸順了李自成。誰知愛妾被劉宗敏霸佔,衝冠一怒為紅顏,又重新奪回山海關,誓與李自成為敵。

有了吳三桂這個砝碼,清軍與農民軍的天平失去了平衡,迅速向清軍傾斜。在吳三桂和清軍前後夾擊之下,山海關一戰,農民軍大敗,死傷無數,傷了元氣,走了下坡路。反之清軍入關,士氣大振,勢如破竹,走向了勝利。所說,不要小看女人,尤其是美女,能影響世界的走向,

所以今天的三八婦女節,我們一定別忘了祝天下的婦女好。


泉240830234


滿人人口很少,全民皆兵,滿打滿算八旗兵一個旗最多隻有一萬兵;就這一萬人還是老的少的什麼年齡都有,八旗兵只在戰時集結作戰,戰後又各自回家,因此一万旗兵真正的精壯也就五、六千人。八旗兵的身體素質很好;因生長在高山極寒之地,吃苦耐勞,八旗兵身強體壯力氣很大,常年風餐露宿不容易生病。每戶人家都有幾匹馬,經常上山打獵,騎術和箭術都比較好,總體單兵作戰能力比較強。而且正趕上明朝內憂外患。當時多爾袞統帥12萬八旗軍入關,這12萬人裡頭,其中滿軍不過7萬,漢軍2.6萬,蒙軍2.4萬可見清軍是撿了個大便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