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哈登和保羅的境界:用創意解決最讓巨星組合頭疼的問題

哈登和保羅的境界:用創意解決最讓巨星組合頭疼的問題

在NBA歷史上,超級巨星之間的兼容問題,可謂源遠流長。

——當兩個巨星同為外線或內線球員時,這個問題就會變得更刺眼。

——這種情況下,兩人之間往往會伴隨著進攻區域重疊,以及球權分配不均等問題。一旦處理不好,就四個二帶出兩個王,白白浪費掉一手好牌。

——在如今這個外線巨星大行其道的時代,我們也就入鄉隨俗,先不說內線問題,只說外線。

距離我們最近的例子,就是本賽季的雷霆三巨頭。

威少、安東尼、喬治,三個外線球員,喬治是個百搭型多面手,情況還好些,而安東尼這個需要持球強打的得分手,就過得很不舒服了。

——你可以說威少從來不以大局觀和球商著稱,那麼好,史蒂夫·納什,這是公認的高智商球員了吧?科比·布萊恩特,更是公認的技術全面到無以復加的球員;雖然有人詬病他的投籃選擇,但絕不會有人說他籃球智商不高,在季後賽尤其如此;事實上,科比是典型的“常規賽時常任性亂來,季後賽堅決擁抱籃球真諦”的球員。季後賽的科比,少有常規賽那種無法無天的超級得分表演,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他在季後賽裡,沒有一次單場出手超過40次。

然而在2012-13賽季,納什和科比之間也並未擦出火花。

——你可以說當時的納什和科比都已經老了。那麼好,2010年剛剛聚首邁阿密的詹姆斯和韋德如何?當時詹姆斯26歲,韋德29歲,都是最驚天動地的年齡。

在10-11賽季常規賽後半段,邁阿密熱火靠著三巨頭輪流接管比賽,以及外圍的壓迫式防守,算是暫時掩蓋了兼容問題。季後賽在東部突圍時,也算是順利。但到了總決賽,主教練斯波爾斯特拉忽然表態,“支持韋德拿總決賽MVP”,於是在總決賽中勒布朗·詹姆斯主打組織,韋德成為頭號攻擊手。韋德場均26.8分不負眾望,但勒布朗·詹姆斯卻突然迷失,熱火在大好局面下被達拉斯小牛逆轉。

到了11-12賽季,熱火終於不得不面對這個問題。結果一番博弈之後,韋德讓出老大位置,確立詹姆斯為頭號核心,自己從此轉向無球打法;兩人之間的兼容問題才算是真正解決。正如韋德對詹姆斯說的。“哥們兒,你是最好的球員,我們都會追隨你。別為我擔心,我會找到辦法的。”

但這樣的解決辦法,其實是建立在其中一個球員的巨大犧牲上的。詹姆斯和韋德這種級別的兄弟情義,實在很難讓其他的搭檔們效仿。

哈登和保羅的境界:用創意解決最讓巨星組合頭疼的問題

當然了,兩個外線巨星之間,不但兼容,而且成就佳話的,自然也不少;但往往都是不存在功能重疊問題的二人組:比如籃網時期的基德和卡特,基德是個殿堂級的指揮家,而且並不是像保羅那樣喜歡大量持球創造,而是靠頂級的分配球能力從大局入手,指揮、帶動隊友尋找空擋,從而策劃出一次完美進攻。

——這一點非常為人稱道,在達拉斯獨行俠還叫小牛的時候,主教練卡萊爾就說,“別和我提他的數據,那是最沒用的東西”。基德自己則說,“我的任務就是擺好桌子,服務大家。”

——到了紐約尼克斯,基德已經到了即將退役的40歲高齡了,可他的大局觀和策劃能力,仍然讓安東尼打出了08-09賽季之後的第二個生涯巔峰,甜瓜迄今不曾再次接近12-13賽季的水準。

而卡特則是當年四大分衛裡球風最無私的一個,他不粘球,有大量的遠射和無球走位,打得比科比、艾弗森、麥迪都簡潔。如此以來,自然和基德相得益彰。而另外三位超級分衛,就不太喜歡和另一個外線明星搭檔了。他們既能完成各種高難度持球得分,自身又是一個強大的進攻發起點,難免大量吞噬外線搭檔的生存空間。只能給他們配明星內線。

——2008-09賽季的比盧普斯和安東尼之間,和基德、卡特之間類似。甜瓜並不佔據球權,他只是需要在恰當的時候拿到球完成一對一終結。而比盧普斯和基德這樣的控衛,恰恰是最善於判別、創造這種時機的。所以他倆各自成就了甜瓜的一個巔峰賽季。但對於威少爺來說,做這種事情,簡直無異於讓張飛繡花。

便是如此:以為隊友輸送炮彈為天職,視得分數據如糞土的傳統控衛,球風簡潔,招式完整的得分手;再比如身手全面的二當家如皮蓬,神力超人的老大如喬丹,兩者之間或分工明確,或主次分明,自然也就不存在兼容問題。

但這些球員本身就都是稀缺品,兩件稀缺品遇到一起的概率,大約等同於一個宅男回家後發現床上躺著蒼井空。

哈登和保羅的境界:用創意解決最讓巨星組合頭疼的問題

不過,隨著NBA戰術體系越來越完善,球員分工越來越細化,外線巨星不兼容這種大煞風景的事情,必然會變得越來越少。

以如今的熱門球隊和球員為例:

——斯蒂芬·庫裡是公認的完美隊友。但庫裡像是一個奇蹟,他空前的三分球威懾力,讓他的無球威脅也達到了前無古人的地步。我們無數次看到,他一次無球跑動,結果兩三個防守球員被他一個人帶開的場景。

所以,在庫裡身旁,克萊·湯普森這種一心只顧繞掩護投籃、切入和追身三分球的投射機器可以任性妄為。至於杜蘭特,也是個能在無球和持球之間隨意切換的全能怪物。於是,他們之間幾乎沒有任何磨合,就形成了完美團隊。

——像歐文這種親自控球的得分後衛式打法,大局觀被詬病也非止一日。一旦開啟個人進攻,全隊就只能拉開圍觀。

但無奈歐文這些年風雲際會,先是有過了三十歲的勒布朗·詹姆斯——這幾年的勒布朗·詹姆斯,個人突擊相比巔峰少了很多;而大範圍轉移球的招牌技能,則越發精粹。在傳球方面,他已經越來越像個傳統控衛了。無非是個人攻擊力太過耀眼,反而掩蓋了這一點。有詹姆斯為他清空弱側,吸引防守,他的弱側單挑自然無往不利。而且完全不用考慮什麼大局觀問題。

歐文之後又遇上凱爾特人,雖然沒有勒布朗·詹姆斯這種超人,但卻有精密運作的一套戰術體系。在這個體系裡,他什麼也不用管,就只負責單挑得分就夠了。

——那麼,為什麼勒布朗·詹姆斯和小托馬斯偏偏不對付呢?要知道,去騎士之前,小托馬斯可是一個場均29分6助攻的地表最強175啊。

答曰,雖然同為小個子得分手,但歐文和小托馬斯大不相同。歐文是個超級單打手,喜歡一對一;聽到掩護、擋拆這些團隊配合的玩意兒就心煩。你只需要拉空一側把球交給他就算完。而小托馬斯本質上是個繞掩護跳投狂魔,需要全隊為他設置大量的無球、有球掩護;防守端還需要全隊隨時為他補位。

前者好辦。但後者——在勒布朗·詹姆斯的球隊,讓全隊在攻防兩端圍繞另一個人這麼玩,那到底誰才是核心?小托馬斯一個外來者,哪裡能在冠軍級球隊享受到這種待遇呢?是的,別看小托馬斯場均29分,其實他並不以一對一見長。

最後要說到哈登和保羅。

在保羅和半支火箭隊的交易剛剛發生時,因為有太多超級外線間的不兼容事件,所以很多人都對這筆交易心存疑慮:尤其哈登和保羅都是需要長時間持球在手的球員。這簡直就是兼容問題的反面教材啊。

但賽季過半後,質疑的聲音就徹底消失了。

這倆人解決問題的辦法,其實相當簡單粗暴。他們根本沒有去想他們兩人之間如何配合,如何打出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這種看似關鍵的問題,對他們來說,太低級了。

——他們所想要做的,是如何讓整個球隊因為他們兩個人的合作產生質變。換言之,他們想要的,不是一加一的問題,而是五加五的問題。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這就是兩個大局觀出色的球員的境界。

於是,他們分工如下:

哈登帶著主力陣容旋風快打,如烈火頃刻燎原,無堅不摧。

保羅帶著替補陣容中速前進,如水銀無孔不入,靈動精巧。

兩種打法極端對立,又剛柔並濟,和諧無比,除了勇士隊,任何一個對手能在一場比賽裡同時招架這兩種極端的打法。有火箭的常規賽第一戰績為證。

把比賽玩到了這個份上,還說什麼兼容不兼容呢?他們已經讓五加五大於十了,一加一大於二,對他們來說,又算個什麼問題呢?

——所以,失意十多年的保羅公然秀恩愛了:哈登說我們是一見鍾情,嗯,是,是啊。

哈登和保羅的境界:用創意解決最讓巨星組合頭疼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