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王立群、康震、易中天、酈波這些學者中,你最欽佩誰?

手機用戶16239866518


因為看過好多期的百家講壇,以及中華好詩詞全部,和他們參加的其他一些節目,也算是較瞭解這幾位學者了,現在就他們幾位大家給我留下的印象,我一一說出我心中的想法吧,首先他們的才華,以及學識,無可否認,很欽佩。但他們表達自己想法的時候,也就是給我們講解的時候,各有千秋,各有特色吧。

首先是康震老師,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感覺長相很喜人,每次看到他,都覺得是徐崢,而且有時候他說話也很逗,很有自己風格的一個老師。在寒假的時候,我看了他講杜甫和講李白的視頻,覺得很贊,我下班走山路的時候一邊走,一邊聽,感覺很自在,又學到了知識,又打發了時間,挺好,感謝他的這幾期節目,讓我又深刻的懂了李白和杜甫的生平,真的很感謝。

再就是酈波老師,我也是看了他講蘇軾的視頻,感覺分析的很到位,尤其是引用了林徽因的你是人間四月天這首詩,真的很感動,蘇軾流蕩的一生,被他娓娓道來,愛情,事業等等吧,也是陪伴我度過了一個完美的寒假。其中酈波在講的時候,感覺他笑的很儒雅,能深入人心的那種笑,雖然聲音不是那種雄渾氣厚,但也能直擊人心。感覺挺棒。最後附帶幾句詩詞吧,你是愛,是暖,是希望,是人間最美四月天。

然後就是王立群老師了,我覺得這四位學者當中,他應當是我最尊重的一位學者了,一個是因為年紀最大,一個是我所瞭解到他的故事。他的百家講壇我還沒看過,知道他是因為在中華好詩詞裡面的點評,其中有一期,他介紹了自己的學習之路,就是從教師慢慢到教授這個過程,這個學習的過程,這個奮鬥的過程,當時我就覺得王立群老師很值得尊敬,別人都是從大學考上去的,然後讀研讀博,他卻是自學成了語言詩文方面的專家,值得尊敬。

最後就是,易中天老師了,老實說,他的易中天品三國,我沒有看過,但因為他的名聲很響還是對他有些瞭解,尤其是一次在和一位學生的辯駁中,學生說他不務正業的那個辯論,他解釋的是不務專業,這個視頻我印象極其深刻,當時就覺得他腦子轉的很快,而且回答學生時也沒有以勢壓人,只是慢條斯理的娓娓道來,我覺得這才是為人師表的樣子,所以也對他好感頓生。當然了,易中天的聲音很磁性,像是說相聲一樣,有意思。

綜上幾位的描述,那麼我最欽佩的是誰呢,如果非得選一個,那就酈波老師吧,他給我的感覺最儒雅,有文人的風範。

當然了,我也希望有朝一日我能和他們一樣,成為一位學者,一位後輩的榜樣,但我又不想像他們那樣只侷限在學堂,我希望未來的我,是自由的,是放蕩的,是雲遊四海的那種人,而且腹有詩書。





小幸福的萌萌雷


先說答案:王立群。



至於水平倒著講吧。

康震、酈波,二位在自己所講的古代文學-詩詞領域都水平有限。非要評個倒數第一,那就是酈波吧,誰讓酈鯤鵬教授不善藏拙呢。

酈教授,南師大碩導,自從上了百家講壇,小有名氣,涉足的領域是越來越廣,後來參加中央電視臺《中國成語大會第一季》、《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第二季》擔任嘉賓,對於他的那點舊學來說,這時候還算夠用。再往後就不對勁了,《中國詩詞大會》《中華好詩詞》兩檔節目,徹底把酈老師打扮成一個詩詞專家、國學大師的範了,甚至酈老師自己也認為自己既然當了詩詞“導師”“大學士”,對詩詞絕對是內行中的內行了,怎麼說也是個“詩人”了。

他在微博發了自己幾首詩詞,被網友指出格律錯誤,用詞不當。酈教授不僅不以為恥,還把自己比成鯤鵬,把批評的人比成斥鴳,說人家理解不了自己的境界。那麼我們不妨來看看酈鯤鵬教授的境界:

生查子·芒種
去年芒種日,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衣底風來去。
今年芒種日,泣涕零如雨。不見去年人,餘此相思緒。

格律,錯了;押韻,錯了;內容,還特麼抄網文小說句子……

有些人在自己的領域很厲害,出了自己領域亂說話就往往丟人。酈鯤鵬教授,南大文學院碩導,丟人丟在自己吃飯的領域。無話可說。




康震老師,天天趕場上節目,流水線出書。上次去某出版社,滿地堆的都是康老師新書,橫跨唐宋詩、詞、文,煌煌幾百萬字。

這些都是一年之內,康老師在百忙之中寫出來的。哪怕不過腦子寫口水文,感覺都擠不出這個時間。

康老師自稱“自帶流量”的詩詞男神,來看看詩詞男神的詩吧:

玉龍浩蕩周天卷,高臂長空縱橫旋。 巨廈雪迎拔地起,千秋學府續來篇。 更喜禮放花飛炮,猶似輕雷報春還。 新築場泥談笑裡,京師放歌唱豐年。

天天嘲笑老幹體,我特麼隨便抽一篇老幹體,估計都能把康教授打趴下。又有人指出康教授詩詞的格律問題,康教授竟然覺得別人詩在嫉妒他……

我的天,別人提出格律問題並不是因為你只有格律有毛病, 而是除了格律,其他地方全是毛病,無從下嘴……



下面說說王立群和易中天

王和易都能算是學者。但易中天屬於創作型的學者,他專業主攻方向是文學和美學,所有他的暢銷書多是品XX,《品三國》《讀城記》,都是在用學養作根基,根基之上凸出的是自己的見解和感悟。

易的這個學術根基還是較為牢固的,經常引用翦伯贊田餘慶呂思勉等人的學術觀點,源流可見。



而王立群的史記研究在國內算是水平不錯的。他真正的專攻方向是漢魏晉南北朝文學。人的性格也很沉穩,不像易中天過於跳脫,喜歡造噱頭。


吳季玄


王立群、康震、易中天、酈波,這些因為《百家講壇》而出名的文化學者,我一個都不欽佩,我只佩服他們口才好得不得了,也佩服他們獲得了優良的基因,上得了普及一般歷史知識的檯面。

其實問者在提問中設了兩個問題:1.最欽佩誰?2.誰最具有儒雅氣質。第一個問題我已經回答了,第二個問題,我會認為問者是一個外貌協會會員。中國人多,最不乏的就是會讀書的人,口才好的人;中國自古以來就很重視歷史的記錄,每一個朝代都有優秀的歷史學家,都會有前瞻的歷史論斷。

可以說,現代的中國走入了一個大賺錢的時代,人人都想發財,在校生想創業,自己當老闆,高校教師走出象牙塔,加入公司的董事會,而文化學者則以文化為產品,只要一個文化表演平臺,定一個題目,寫好稿子,根據受眾認真潤色一下,然後在講臺上侃侃而談,讓聽眾聽起來以為是真。于丹,前幾年在北京師範大學演講,說到這個時代是要什麼就有什麼的時代,這個時代什麼都不缺少。于丹的口才很好,當時聽起來,以為現實就是這樣,貧富差距已經消除,教育已經全國普及,大街上已經路不拾遺,夜晚可以夜不閉戶,中國已經走入大同社會;而現實卻是重重的給於丹打了一記耳光。

書讀多了,就會明白很多的哲學命題、歷史故事、政治沿革,就不會驚訝於《百家講壇》中的內容,他們不過是文化娛樂人物。口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訓練的。


學習工程師


首先得說明,這道題目的問法就決定了其答案一定是個體性的、主觀性的。但是在我的個人主觀性回答中,也有一些客觀依據。

這四位學者中,我認為最出色的當屬易中天。

四位都是中文系的教授,因此文學研究是他們的主業。易中天和王立群都是40後,都在1978年以高中學力直接考取研究生,易考的武漢大學,王考的河南大學,畢業後都留校任教。王立群的留校走的是正常流程,而易中天的留校卻憑藉了導師胡國瑞、時任校長劉道玉的力爭,時任教育部長的蔣南翔特批的,可見人才難得。當時,易中天的碩士論文《〈文心雕龍〉美學思想論稿》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對於一個碩士生而言是非常少見的。王立群在河南大學開的第一門課是中國古代文學,屬於本本分分的專業領域,而易中天在武大開設的《文藝審美心理學》,是一門跨越文學、美學、心理學的邊緣學科,當屬在全國屬於獨一份,足見其知識儲備量和創造性。康震和酈波都是70後,求學和治學都是在穩定的教育體制下,相對而言難度要比前兩者小,而且和王立群一樣,兩人的教學與學術研究基本都在既定學科軌道內。

四位的大眾知名度都與《百家講壇》有關。康震首次登臺講的是唐宋八大家,屬於專業內的看家本領,講授方式也以故事性為主;酈波講的是張居正,王立群講的是史記,易中天講的是漢代風雲人物,都屬於業餘研究,難度比康震是高一些的,但酈波的基本路數屬於依照史料的講故事,很多中學歷史老師也是這麼講課的,王立群的講述裡就加入很多史料間的比對、考證,更接近學術一些,易中天則不僅使用了大量參考資料對許多細節逐一考證,還在很多地方列舉了諸家之言並謹慎提出自己的觀點,屬於更深入的學術思路。這裡並不對四人的講述方式做對比,因為無論是風趣幽默,還是儒雅大方,都只是一個技巧問題,尤其對於他們這些專業教授而言,完全是小意思,但講稿的處理方式卻能透露出他們各自在學術意識和知識結構上的差異。

在《百家講壇》之外,康震也基本沒有過文學以外的其它建樹,王立群仍是以《史記》為主,說明他們學術經驗是比較固定的;酈波除了講歷史人物,還講講國學,但仍和古典文學關係密切,而且都未脫掉故事和釋義的路數;易中天則在文學和歷史之外,橫跨藝術、美學、心理學、人類學、政治思想、大眾文化等多個領域,去年還寫起了話劇,可謂觸類旁通、多才多能。

而如今,易中天和王立群都處於一種退隱的狀態,但還在從事著自己的研究,不管易中天的中華史有什麼問題,至少他還有一份學術野心。康震和酈波則繼續著電視講師的路子,同質化的通俗讀物也出了一本又一本,至於兩人寫的格律詩……就不多評價了,而且康老師現今在北師也主要是在行政系統而非學術系統上奮力前進。


徐鵬遠


認識四位學者是從央視《百家講壇》開始的,聽他們的課有一種如沐春風、耳目一新的感覺。他們用深入淺出、條理分明、生動有趣的敘述,引導你漸漸淌入歷史的長河中,慢慢品味那個特定時空的風雲變幻,鄉土人情等,由感受到感概再到感嘆直至感悟!

當然四位學者講課也是風格迥異、各具特色的。

易中天教授的講課比較活潑,他給枯躁呆板的歷史注入了活力,加上他那帶有家鄉口音的普通話,聽起來是詼諧幽默、生動有趣的,很能調動聽眾的情緒。不過也有學者批評易教授的講課有點像周星馳的插科打諢,不太嚴肅了。

王立群教授的講課給人的感覺是沉穩端重,溫文爾雅。你看他說話不緊不慢、口齒清晰、語言精煉,沒有矯揉造作,也不刻意渲染。我的印象是最具有學者風度的人。

康震教授的講課又是另一番風景。抑揚頓挫節奏感強,表現的機智詼諧,常有妙語連珠,配上肢體動作和麵部表情,很富有感染力。四位中當數康教授口才最好,我也比較喜歡這種講課風格。

酈波教授是四人中最輕的,給人的感覺就是親切自然、樸素無華。是四人中最具儒雅氣質的一位。他講起課來是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最大特點是捨得感情投入,每每講到動情處,彷彿有一種不能自己的狀態。順便插一句,酈教授的板書特別棒,曾在某視頻中看過他的展示,真不一般!而且還聽說酈教授有武術功底,其太極拳水平也相當高。

如今四位都是家喻戶曉的名人了,拋頭露面的機會很多,在許多媒體中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不知道會否影響到他們的教學和研究。希望四位能在繼續推廣中華文化的事業中多有建樹。


山高水木


毫無疑問是易中天,易老師。

雖然說其它幾位也都不錯,但讓我印象深刻的,讓我佩服的還要數易中天,易老師。

首先,易中天老師專業知識夠硬;

一檔品三國欄目讓他聲名鵲起,當然他也名副其實。

三國這段歷史由於三國演義的廣泛傳播,實屬不太好展開來講。

但易中天老師沒有陷入人云亦云的境地,而是依據史實,開闢了一條獨立見解的視角。

不免讓人耳目一新。

三國演義是擁劉反曹的,而易中天老師反而把曹操撥亂反正了。這很有意思。

而且三國其他的一些人物,他也作了深層次的獨特的分析。

比如說賈詡,他認為是差不多是三國中最聰明的人,這和我初看三國時的觀點居然是一致的。

而諸葛亮在後期的表現反而差強人意。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啊。

此外易中天老師在講演中,幽默詼諧,穿插使用當代人的現代用語,比如說諸葛亮是個帥哥等等,使原本枯燥的歷史妙趣橫生。


然後在各段採訪中,我們也看到了生活中的易中天老師是一個言語犀利,反應敏捷,為人機智,性格耿直的人。絕對是一個好老師,好父親的形象。


其他幾位,像王立群老師講歷史也是不錯的,各位在專業領域也有建樹,但和易中天老師比,恐怕還是稍遜風騷的。


所以我還是最欽佩易中天老師的。


風蕭蕭F


這幾位都是國學大師,個個都令人欽佩。不過,我最喜歡聽康震老師講課,認為酈波老師最具有儒雅氣質。

王立群老師態度溫和,說話慢條斯理,是一位非常可愛、和藹可親的老爺子。

喜歡聽康震老師講述那大文豪蘇東坡的故事。康震老師風趣幽默,語言生動,課堂氛圍十分活潑,內容一點兒也不覺得枯燥,讓人會不知不覺地就聽到了最後,有種要一直聽他講下去的衝動。

認識酈波老師是在《中國成語大會》,熟知在《詩詞大會》,酈波老師面相極善,溫文爾雅,給人一種親切之感,他這性格也是相當隨和,與人無爭那種。

至於易中天,我只知道他品《三國》,可惜沒有聽過他講述什麼,不熟悉所以不做評論。

除此之外呢,還有紀連海老師、蒙曼老師,也很喜歡他們。

紀連海老師給人的感覺就像老頑童,是與康震老師不一樣風格的活潑,說話也很中肯,特別適合講故事,也是一個有趣的人。

蒙曼老師是一位女學者,也是博學多識的才女,與酈波老師的風格相似,點評的時候也很會考慮到選手的感受,很有愛心和同理心的老師。


一抒己見


最敬佩的似乎很不明晰!認識他們也就是從《百家講壇》開始的!簡談幾句,哪怕掛一漏萬,也算拋磚引玉!

我個人認為,無論多大的學者,走上講壇,也就走下了神壇!人們在聆聽歷史講座的同時,更會透過講座本身去觀察講演者的氣質風采和學識學養,就這幾個人的專業程度、講演風采排序,個人認為應該是:

王立群專業程度最高,只是個人風採欠點火候!聽過他的成語解讀等印象很深,很佩服他的學識!

康震的個人講演風采最高,在專業的深度上還有待挖掘!聽過他的蘇東坡、李白、杜甫、李清照!蘇東坡最情趣,李白最快意!杜甫最悲情!李清照最扼腕!

酈波的儒雅程度也許是最高的,專業程度是需要鑽的,鑽頭太多,其深度和穿透力就會擱淺和遭到質疑!大學大儒的最高境界是修心修靜,而熱衷於世俗的眼花繚亂不僅會自亂陣腳,還會荒廢了主業!真正的大學問家很少拋頭露面,更會消失在大眾的視線之外!語言的鼻音太重,很不適宜做講演!

易中天曹操講的最好最興奮,但戲說拿腔作調有點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瘩!其也是一個邊緣化的學者,人有時懂得的太多,未必就不是一種煩惱!


冀之筆


我為什麼最欽佩的是易中天先生呢?

先是拜讀過他們十來本著作,才舔著臉來表達一下對各位先生的欽佩。

欽佩的程度要分幾個層面上來說:

1、知識量的龐博,易中天先生獨自一檔;

康震、酈波、王立群在略低一檔。

因為百家講壇的緣故,很多人見證了四位先生在歷史和古典文學上的精彩講解。

後來的《詩詞大會》,《成語大會》等其他節目,讓許多觀眾更傾向於欣賞康震與酈波先生。

(但我們不能否認大多數觀眾對“詩詞”有親切感)王立群先生在歷史類節目中也有非常精彩的表現,但這都在他們的研究專業之內。

他們三位先生的作品也大多是偏專業的論文類出版。如:

《王立群讀史記系列》;康震的《王維研究》《唐代文學研究年鑑》;酈波的《五百年來王陽明》《風雨張居正》。

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卻只是他捎帶著玩的一個方面,其他的還多著呢。

看下易先生的作品吧:(美學專業的論著已經很多,這裡就不提了),只看其他的:

《中國:掀起你的蓋頭來——中國文化現象解密》

《閒話中國人》《中國的男人和女人》《你好,偉哥》

《書生意氣》《穿透靈魂之旅系列》

《品人錄》《讀城記》《大話方言》《成都方式》

《書生傻氣》《中國智慧》《我山之石》

《高高的樹上》《從星空到心靈》

《帝國的惆悵》《帝國的終結》......

以上這些書我雖然沒有全部看過,但也拜讀了十之六七。可見易先生在知識的龐博上是略勝一籌的。

2、普世的善果,易先生更驚案一些。

在這個信息爆炸,雞湯和毒雞湯,好的壞的一鍋燴的知識混雜時代,幾位先生的出現無疑是我們的幸事。

王立群先生讀歷史,酈波先生的詩詞儲備,康震先生的古典文學修養都讓我們膜拜。

而且他們都是溫文爾雅的做派,也大受歡迎和仰慕。

他們更是喚起了我們對古典文學、歷史、詩詞新的熱愛。

雖然有人評論易中天先生比較隨性,常常有諷刺挖苦之言。

但論到普世,雷霆和雨露的用意是一樣的,都是恩賜。

易先生無論講座還是文字都更加的平實詼諧,通熟易懂。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也更“好玩”一些,既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又讓人很有啟發。

如果把幾位先生比作佛家文化,四位先生都是佛法精深的大師。

王立群、康震、酈波更偏向於律己自修的小乘佛教,而易中天先生則是普世的大乘佛教。

王立群、康震、酈波先生偏於淳淳善誘的“淨土宗”,易中天先生則是當頭棒喝,提倡“頓悟”的禪宗。

3、專業內的成就,他們都在自己業內有很多論著。

易中天先生是廈門大學的美學教授。劃重點(美學教授)

王立群先生是文史研究

康震+酈波是古典文學

在一般認知上,美學是高於其他專業的,只有哲學才比美學高一點點。

一家之言,望輕笑輕噴。

撕爺這裡,言之有物,扯之有蛋。哈哈哈,喜歡就關注。


渣叔SD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作為一個歷史野狐禪,實在沒有資格去評論這幾位大拿,人家就算再不濟也絕對比在這個問題下答題的人強多了。

守仁君和大家一樣,也是在百家講壇上認識的他們,守仁君認為。對於我們大眾來說,實在沒有資格去評判人家的學術水平,實際上人家的學術水平如何,只能代表著在歷史這個圓圈他們能突出多少。守仁君認為,對於我們來說,對於現代社會來說,通俗易懂,口口相傳,能引起人們興趣的講史才是最重要的。

現在最重要的是啥,不是一個人的學術水平有多突出。一個人再突出,如果後繼無人,那也是曇花一現。所以現在最重要的是,到底有多少人喜歡歷史,到底有多少人能在歷史學這條路上走下去,到底有多少人知道中國歷史,知道咱們的祖宗在歷史上做出的事蹟,知道中國為什麼叫中國,知道中華民族為什麼值得我們去自豪,驕傲。實話,沒多少。

因此,在守仁君心裡,能向大眾普及歷史,能讓大眾接收歷史,能讓大眾喜歡歷史的人才是現在最值得人欽佩的人。題目中所問到的人,他們都做到了。還有一個人,袁騰飛老師,他雖然有時候言語過激,但他是這條路上走的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