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當年杜牧的詩句牧童遙指杏花村,是在山西還是在安徽呢?

日升昌


又到每年清明,讓人都想起杜牧那首最有名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很多人就會問,這個杏花村在哪兒?

小編搜了一下百度,發現全國叫“杏花村”的地方還很多。其中天南地北各省市都有。比如:雲南蘭坪和易門縣有個杏花村,湖北十堰、麻城都有杏花村;安徽池州、合肥也有杏花村;山西的聞喜、芮城、汾陽都有個杏花村;另外,甘肅、四川、遼寧、山東、黑龍江、上海、河南、江西、江蘇也都有杏花村。當然,全國叫杏花村的估計還不止這些,畢竟很多都沒在百度上編注。

那麼杜牧詩裡的杏花村到底是在哪兒?查閱資料,杜牧是京兆萬年人,也就是現在的西安人士。唐文宗大和二年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弘文館相當於國家圖書館,校書郎就是專門負責校對整理古籍的,相當於中央文獻研究室室務委員。後赴江西觀察使幕,這個官職其實就是江西觀察使的幕僚,相當於南昌市委書記助理。轉淮南節度使使幕,又入觀察使幕。淮南節度使使幕就相當於揚州市委書記助理。杜牧還任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黃州和睦州一個是在湖北、一個在浙江,而池州在安徽。

安徽池州下面就有一個杏花村,史料記載唐會昌四年至六年,也就是公元844-846年,杜牧任池州刺史,在遊覽杏花村後寫下千古絕唱《清明》一詩。而當時杏花村有一個酒坊,其中聞名的就是“黃公酒”。其創始人名叫黃廣潤,是唐朝有名的釀酒師傅,他以千年黃公井的井水釀造出的美酒,醇香濃郁,一時享譽江南。

另外,在山西省汾陽也有一個杏花村。現在這個杏花村以產汾酒而聞名,而汾酒也歷史悠久。因此很多人就認為杜牧所寫的《清明》中的杏花村指的是山西杏花村。其實,杜牧壓根兒就沒去過山西,所以此杏花村絕非是小杜詩中的杏花村。當然,汾酒藉著杜牧的詩,發揚光大,只能佩服人家山西人靈光,會做生意。


長安那片月


 當然是在山西汾陽杏花村

 除了山西汾陽、安徽池州、湖北歧亭外,較聞名的杏花村還有南京的“金陵杏花村”、《水滸傳》中梁山腳下的杏花村,徐州豐縣曾有99家酒罐的杏花村等等,但大多沒有前三者有名氣。

汾陽杏花村

  在山西省汾陽市以北15千米有一處杏花村,樹中有一口古井,神話傳說中的當地“醉仙居”酒店最為人樂道。有謂仙翁老道,穿著襤褸,三次喝酒,不付分文,巧吐芳香,清水成酒。從此,古井變為神井。井上有一亭,名聲明亭。據古碑銘記載,井水“味如醴,甘馨清冽”,取水釀酒,濃郁芳香。

  山西杏花村的白酒,綿香可口,年代久遠。考古工作者在這兒曾發掘出許多漢代的酒器和釀酒東西。這兒大規模釀製白酒始於1500多年前的北魏時期,到了唐代,村內酒店已達72家,詩人有“處處街頭揭翠簾”之讚語。

  北齊武成帝高湛的侄兒高孝瑜在鄴城封康舒王。高湛十分思念杏花村的汾酒,所以給封在外地的侄兒寫信,也沒有忘掉向他引薦當地的美酒。信中說: “我喝過汾酒兩杯,至今耐人尋味,你在鄴城一定要多飲幾杯。”

  明末農民起義軍首領李白成在渡黃河北上時,途中通過杏花村,鄉民們向他敬酒,李白成將一碗美酒一飲而盡,他覺得此酒香醇味美,因此拍案叫絕,便題字讚許,寫下了“一無是處”四個大字。據傳說,杏花村為此曾一度改名為“盡善村”。

  唐代李白、杜甫等許多詩人都曾到過這兒。從此,杏花村酒坊昌盛發達起來。到了清代,汾陽杏花村的酒店已發展到220多家。杏花村所產的汾酒和竹葉青,千百年來熱銷不衰,有詩讚雲:“村為酒振名,酒為村添香。”

酒香四溢 花開滿村

  現在說到“杏花村”,除了杜牧的那首七言絕句,山西酒都汾陽杏花村酒廠的杏花村酒也為世人所熟知。不只杏花村汾酒釀製工藝在2007年已被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明遺產,並且“杏花村”這個品牌的價值現已達到了近50億元。

  杏花村的釀酒前史始於北魏,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前史。關於杏花村釀酒,還有這樣一個傳說:有位仙翁老道,穿著襤褸,三次在杏花村的“醉仙居”酒店喝酒,巧吐芳香,清水成酒,變古井為神井。不論傳說是真是假,這兒的井水確是味如醴,甘馨清洌,取水釀酒,濃郁芳香。到了盛唐,“杏花村裡酒如泉”、“處處街頭揭翠簾”,這兒成為酒文明的古都,一向連續至今。

  更為偶然的是,這兒的杏花恰在清明時節敞開。據記載,這兒的杏花均勻敞開日期為4月6日。眾所周知,杏花敞開的時刻與氣溫、降水有著直接的聯繫。雖然在公元11世紀左右,我國的氣候閱歷了一次快速變冷的進程,但數據顯現,晚唐的均勻氣溫高於現在的均勻氣溫。由此揣度,晚唐時杏花敞開的時刻應比現在提早幾日。而在南邊,“二月杏花八月桂”,杏花敞開時刻與清明時節相距較遠。

有酒有花,這兒好像和杜牧詩中的“杏花村”徹底符合。不只如此,雖然現在的杏花村地處黃土高原,降水較少,但在唐宋時期,這兒氣候溼潤,森林茂盛,降水充足。“清明時節”大有“雨紛繁”的可能性。因此,在許多人的心中,山西的杏花村就是“牧童遙指”的那個。

唐宋時期,北方是我國政治、經濟、文明的中心。在這兒,人們所飲之酒多為汾酒。汾酒主要有汾清酒、小羊酒和杏仁露三種。而這三種酒都離不開杏仁。宋代《北山酒經》中記載“杏仁曲,每面一百斤使杏仁十二兩,去皮尖,湯浸於砂盆內,研爛如乳酷類似。用冷熟水二斗四升浸杏仁為汁,分作五處拌麵。”明代高廉的釀酒作品中進一步清晰了汾州小羊酒的配方:“曲十四兩,杏仁一斤。”

  正是由於古汾酒工藝需求杏仁,因此杏花村及其鄰近廣栽杏樹。一朝一夕,人們便將酒坊村都稱為杏花村。“杏花村”一詞在唐末宋初也就成為酒村的代名詞,一起也出現在了其時的詩篇之中。當杏花村逐步演變為一種詩酒的意向時,杜牧的《清明》有可能是這種意向的濫觴。假如真是如此,現在各地杏花村的“正名之戰”或許也將成為前史的一則笑話。

  不論是其時真的村莊,仍是一種詩中的借代,杏花村都已成為我國酒文明的一個代名詞。不論牧童怎麼遙指,不論汾陽杏花村是否杜牧向住之處,山西汾陽都已以它的佳釀和“杏花村”之名聞名於世。往事已矣,雖然遙指算了。


日升昌


當年杜牧著名詩句:“……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是在哪裡呢?是在安徽省還是山西省呢?無巧不成書,作為文化部門的《山西人民出版社》,在其出版的《唐宋絕句選注析》中,做了確認。請看書樣。
書中很明確,“在今安徽省貴池縣城西一帶,向以產酒著名”。因沒有異議,故出版了這部選注。




舌動非不生5406


到了清明時節都要誦讀杜老的詩句,又引發出杏花村的考證,其實專家之言都有推測的成份,各地都想借此抬高身價也是常情。詩人所說的杏花村並不是地名,而是牧童鞭指著前面說,那一片杏花樹的地方有酒家。中原地區種杏樹的地方很多,鄉村的小酒家一般沒有店名,自釀的酒也沒有商標名,因此我說杏花村既不是地方名,也不是酒家名,更不是商標名。請各位網友看一看,這幾天你們那裡是不是雨紛紛,如果清明時節雨紛紛的話就有詩中的意境,就可以在路旁種點杏樹,開一間酒吧命名為杏花村。當然還要養一條牛,配套有牧童短笛簑衣。


嘉慶192163642


杜牧這首清明詩,很出名,人人會念。可是什麼意思,搞明白的沒幾人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詩講的是:在清明的這段時間,一直下著不大不小的雨。杜牧呢剛好這期間趕路出門啊,古人多是戴著蓑衣斗笠這些,也難免一身溼透。所以欲斷魂,難受啊,真不願意走路了。剛好有個小孩牽著家畜走過來,杜牧於是向小孩打聽哪裡有小飯店可以避雨吃飯的?這個小孩隔得老遠用手指向有很多杏花的那個村子。



這個情境其實不詩意,也不是杜牧在灑脫的遊玩,他當時就是被淋得像落湯雞嘛。所以,這時候,他需要的,只是喝點酒暖身子,還有避雨。關於杏花村,不是店名或村莊名,只是說那片有杏樹的房子,就有酒家。我們可以設想,如果杜牧連村的名字都知道,還用借問酒家何處有嗎?

所以,杏花村,不是村名,更不是地名。別猜了。


命理師陳一宏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晚唐詩人杜牧的《清明》。詩的大意是:清明節這天細雨紛紛,路上遠行的人好像斷魂一樣迷亂淒涼。 問一聲牧童哪裡才有酒家,他指了指遠處的杏花村。而詩中所說的杏花村位於今安徽貴山秀池門外,因村中十里杏林,春來杏花盈村,故名“杏花村”。



不止山西、安徽再爭杜牧的杏花村!還有湖北等省份!

隨著文化旅遊的滲透,各地方都在爭奪文化的發源地!去過山西杏花村汾酒博物館的可能在講解員的口中聽到,這還是一個爭議話題,目前沒有定論!但是別的地方都沒有酒文化的歷史!

雖然沒有肯定的說,山西杏花村就是杜牧所寫的~牧童遙指杏花村!但是對自己的杏花村還是很有信心的!



山西杏花村汾酒博物館景點省錢攻略:從東門進!具體不再描述!


去了酒文化的杏花村,建議購買點汾酒!有散裝的、瓶裝的!還能買到小時候見到的“老白汾”!


於大廚3221


從這首詩的內容看就是指山西杏花村。清明時節下雨在山西很普遍,我們是高寒山區也開始下雨,更別說汾陽了。杜牧從外地來到山西才有可能產生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感受,又飢又渴,遠離老家,如果在池州他還用借問酒家何處有嗎?好逮還是池州令呢。清明之時,已開始耕田了,碰到趕牛的孩童下雨了往家裡趕牛在自然不過了…………這首詩已清楚的表露出所寫之地就是山西杏花村…


無所謂152743044


這個誰也說不準,都是猜測!中國叫杏花村的地名很多!也許根本不是山西或安徽!或許是江蘇,因為杜牧經常去揚州!大家混淆杏花村是認為杏花村裡有名酒,其實小杜問的只是一個酒家,也就是現在的普通飯店或者小吃部!他不過是在清明的時候一個在野外閒逛,餓了想找個人問問都難找,幸好碰到一個放牛的小孩問一下,小孩胡亂指一下!話又說回來小孩的話可信度很低!到底杜牧去沒去還不知道!(遙指肯定不近)古代一件很平常的事現在人較起真來,真是:清明時節雨紛紛,杜牧一句杏花村。是東是西真難辯!惹得文人爭到今!


一綹春風79682225


我認為這些地方都不是,詩人描寫的杏花村,可能只是有很多杏花開的正望的村子,村名根本就不叫杏花村,也可能是詩人藝術化的想像而已,之所以現在有哪麼多的杏花村,是因為詩的意境太美了,大家都盲目跟風叫這個名字了。就像現在往大街上扔個磚頭能砸死幾個yuxing一樣!認同我的觀點,請給我點贊,看看有多少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