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忠誠、乾淨、擔當”的經典演講,黨員幹部應當看一下!

“忠誠、乾淨、擔當”的經典演講,黨員幹部應當看一下!

今天,我想就“忠誠、乾淨、擔當”這個主題,與大家一起重溫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那些年,有一種信仰叫忠誠

在那個信仰高於一切、忠誠大於生死的年代,共產黨人用生命的光輝照耀塵間。忘不了瞿秋白手中的那束野花,忘不了劉志丹胸前的那塊補丁,更忘不了楊靖宇腹中的那些草根!李大釗面對絞刑架,發出“我們深信,共產主義在世界、在中國,必然要得到光榮勝利”的豪邁誓言。方誌敏面對勸降,從容表明“我能捨棄一切,但不能捨棄黨,捨棄階級,捨棄革命事業。我有一天的生命,我就應該為它們工作一天”。

這種高尚的信仰、做人的底氣、做事的秉性,就叫做——忠誠。

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從在黨旗下宣誓的那一天起,一個信念就深深扎入我的心底:對黨忠誠,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我現在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一般忠誠不行,相對忠誠不行,必須絕對忠誠!必須在風浪面前無所畏懼,在規矩之下率先垂範,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用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群眾檢驗的實績來書寫對黨的無限忠誠。

那些人,有一種習慣叫乾淨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但有那麼一些人,卻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跡,千古流芳:徐特立高潔自守、不入汙泥,被朱德讚譽為“當今一聖人”;周恩來定下了“任何家人不得參與公事”的家規;劉少奇一件毛衣20多個小洞卻穿了10年。他們如蓮花之高潔,出淤泥而不染,盪滌一切汙穢。

在他們身上,有一種習慣,那就是——乾淨。

讓乾淨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理應是黨員幹部的人生追求。三省吾身,祛除的是私心與雜念;於無聲處,得到的是寧靜與愜意。獨坐燈下,遠離了燈紅酒綠,躲開了觥籌交錯,可得心之寧靜、情之高潔,更可以靜靜地思考人生的歡悅與痛苦,做到不誘於譽,不恐於誹,寵辱不驚,泰然處之。作為一名紀檢監察干部,既然手握戒尺,就必須心中有戒、行有所止,絕不允許徇私舞弊,搬是非、造矛盾,更不能膽大妄為,以案謀私,只有這樣,才能以自身之乾淨,塑朗朗之乾坤。

那些事,有一種責任叫擔當

現實生活中,有的領導幹部瞻前顧後,患得患失,不願擔當;有的怕事躲事,畏首畏尾,不敢擔當;有的渾渾噩噩,安於現狀,不肯擔當;有的爭功諉過、文過飾非,拒絕擔當。這讓我們不禁回憶起那些年那些人的那些事:從“辦事不吭聲”的老實人張思德,到“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好乾部焦裕祿,再到“退休福不享,栽樹二十年”的“草鞋書記”楊善洲!

他們用無言的行動告訴我們,有一種責任叫——擔當。

為官避事平生恥,大事難事看擔當。擔當就是義務,擔當展現能力;擔當就是責任,擔當體現素質。作為一名紀檢監察干部,就要有“為他人做嫁衣裳”的氣度和胸襟,堅持走在前頭、向我看齊、勇於擔當,不能因為“一個樓裡辦公、一口鍋裡吃飯”,就顧慮重重、一團和氣,不敢真正板起臉來監督執紀問責。

其實不只是那些年,也不只是那些人,更不只是那些事。是那種忠誠、那種乾淨、那種擔當,穿越時空、歷久彌新,既叩問當前,又啟迪未來。長江後浪推前浪!我們會將其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櫛風沐雨、披荊斬棘,去追尋更加美好的海陵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