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林徽因,人們總會給她貼上很多標籤。民國女神、女詩人、建築師、設計師等等,卻常常不提及她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個標籤:母親。
人們雖多關注於林徽因的感情生活,但誰也無法否認,作為一個偉大的母親,她教育出兩位極為優秀的兒女,更是給家庭留下了最為昂貴的家產。
孩子的成長需要一盞燈,特別是在小時候,來自父母的光亮更為重要。而這道光,就是父母的陪伴。
- 01 -
責任與擔當
林徽因25歲就生了大女兒梁再冰,她寫道:
當女人成了母親,花便成了樹。
花兒可以不顧其他,只管自己開得美、開得好;樹卻要任勞任怨,給大家遮風擋雨。
林徽因從十指不沾陽春水的民國女神,搖身變成了溫柔的母親,她坦然接受了身份的轉變,擔起自己的責任。
在長沙逃難,炮彈在隔壁爆炸,家裡的玻璃、天花板都掉落下來。林徽因緊緊抱住兒子,沒有讓他受一點傷害。
在艱苦的逃亡生活中,林徽因還想著辦法給家裡做飯調湯、縫補丈夫孩子的破舊衣服,擔起了一個賢妻良母的責任。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模仿父母是孩子們的天性。林徽因的對責任的擔當,深深影響了子女們的品格養成。
孩子模仿了父母的美德,學會了責任與擔當,才能成為了一個有真正社會責任感的人。
她的女兒梁再冰做了多年的新華社駐外記者,輾轉多地,在國外複雜的環境下堅持工作,擔當起自己的工作責任。
兒子梁從誡身為政協常委,不僅創辦了第一個環保協會,還多年為了環保公益事業奔走,擔當起了社會責任。
- 02 -
堅持讀書
1937年日軍侵華,林徽因一家淪為戰爭難民,在炮火中倉皇離開北平,輾轉多地,開始了長達九年的流亡生活。
那時兒子五歲,女兒八歲。
在生活條件極為艱苦的逃亡生活中,林徽因仍然不忘給孩子們進行文學薰陶。
飯都吃不飽,林徽因還堅持每天教孩子們讀誦古文,沒有書讀的時候,就讀自己以前的舊詩文。後來她臥病在床的時候,還要讓孩子們當成功課去讀《米開朗琪羅傳》。
孩子們讀不懂,林徽因就忍著病痛,給孩子們朗誦,還詳細動情地給孩子們解釋。
久而久之,林徽因從小就培養了孩子們喜歡閱讀的好習慣,戰火也沒有耽誤太多孩子們的教育。
喜歡閱讀的人,可以從書中汲取無窮的知識,進行自我教育。每個閱讀的一天,都是進步的一天。
讀書,不僅僅是一個人進步的階梯,更是一個家族走向興盛的不竭動力。
- 03 -
學會愛
愛,永遠是最好的家風。
為人父母,首先要教會孩子什麼是愛,怎麼去愛。
從小缺愛的人,長大了也不知道什麼是愛,不懂得如何愛,只會在親密關係裡遍體鱗傷。
戰爭結束後,林徽因的身體十分糟糕,醫生診斷她最多隻能活五年。
友人勸她去美國,那裡能接受更好的治療。但林徽因卻拒絕了,她不願意離開祖國,想要與同胞共患難。她說:
我雖然從小接受歐美教育,但十分珍視中國,最看不起一類人,就是沒喝過多少洋墨水,卻認為西方比什麼都好。
林徽因毫不避諱地對子女分享自己的感情經歷,她對子女們說:
徐志摩當初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象出來的林徽因,而事實上我並不是那樣的人。
林徽因欣賞徐志摩的才華,但面對愛情卻保持了理智與剋制、保持了自我,並未在愛情裡迷失。而是選擇了自己真正愛的人,並與他相守到死。
林徽因很愛自己的子女,她有句膾炙人口的詩: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四月天。
很多人都以為這首詩是對徐志摩的表白。
但其實不然,這首詩是她寫給兒子梁從誡的。
林徽因通過言傳身教,教會了子女愛國、愛自己、和愛他人。她的兒女最終都擇了良人、從一而終。
林徽因雖是一介女子,卻始終以自己的言行,給子女帶來了擔當、讀書和愛的家風薰陶。
家是孩子成長的土壤,家風的好壞影響了土壤的品質。而父母,就是給土壤施肥的人。
好的家風,才是一個家庭真正的不動產。
閱讀更多 四川正道文化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