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做人,不蒸饅頭爭口氣

《武林外傳》裡佟掌櫃曾說:"不蒸饅頭爭口氣。"做人,就要這樣。這裡的“氣”,是發憤圖強的志氣,是一種豁達大氣,是一種不折不撓的精神氣。然而,生活中,很多人往往把這句話的本意曲解了,他們爭的不是志氣,而是小雞肚腸的怨氣,乃至賭氣。

為人處世,要懂得退讓,方能海闊天空。不能因為爭那些無用的“怨氣,怒氣”,就步步緊逼,最後,得到的只能是兩敗俱傷。

做人,不蒸饅頭爭口氣

做人,不蒸饅頭爭口氣

有晚清第一 名臣之稱的曾國藩,堪稱“爭氣”的典範。有一個故事流傳:某天晚上,一小偷來到曾家偷東西,躲在了房梁之上,準備等曾家人入睡後行竊,可是小偷很鬱悶地發現,有個小屁孩一直在這間房子裡背一篇文章,雖然背不出來,但他一直堅持在背,眼看就要天亮了,聽了一晚上“功課”的小偷終於忍無可忍,躍下樑來,搶過書本,一邊撕一連罵:“笨成這個樣子,還讀個屁書!老子都會背了!”罵完把文章背了一遍,揚長而去。

可見,他並非天資聰穎,而是個資質平平的人。他十四歲參加考秀才,考了整整七次,才以倒數第二名的成績考上秀才。而在每年的考試中,他都和父親一起考試,周圍的鄰居都笑話他們父子,但他沒有放棄,更沒有抱怨,發憤圖強,做到無一日不讀書,最後成就了“晚清第一名臣”的美譽。

做人,不蒸饅頭爭口氣

如果當初他因為鄰居的嘲笑,別人的鄙視就放棄了,又怎麼會有後面的成就呢?

堅持夢想,堅定意志,不因為別人的眼光而自暴自棄,不因為別人的嘲諷半途而廢,有著“咬著青山不放鬆”的韌勁,這才是我們要爭的“氣”。

做人,不蒸饅頭爭口氣

小肚雞腸的怨氣,賭氣,則不能爭,反而要退。這個時候的退,是一種睿智,是一種氣度,是另一種高明的爭。

康熙年間,有一天,文華殿兼禮部尚書張英接到來自老家的一封家信,信中說家裡建房,因為三尺的宅基地歸屬問題發生糾紛,要他利用職權疏通關係,打贏這場官司。張英閱後坦然一笑,提筆回信,寫下了膾炙人口的一首詩:“千里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接信後,主動讓出了三尺寬的宅基地,鄰居見對方讓出了,自覺不好意思,也讓出了三尺的地界,這就是如今安徽安慶市桐城內“六尺巷”的由來。

可想而知,如果當時張家不相讓,鄰居也不會退讓,這樣爭吵下去,勢必會走向官司層面。即便張家通過官司贏得了三尺寬的土地,也與鄰居結下了仇怨。而張英的“讓他三尺又何妨”,用“讓”,換來了鄰居心甘情願的退,不僅贏得了鄰居的友好情感,而且張英用他的睿智,化干戈為玉帛,成為了一段佳話流傳至今,可謂是“名利雙收”。這一讓一爭之間,高低立判。

做人,不蒸饅頭爭口氣,我們爭的是志氣,大氣,而對怨氣、小氣,我們要讓。如此,人生的路才會越走越寬。

做人,不蒸饅頭爭口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