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海思半導體將來是否會成為類似高通和聯發科的獨立IC設計公司,並且對外銷售麒麟處理?為什麼?

大隱隱於洞


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2012年在內部講過:“我們現在做終端操作系統是出於戰略的考慮,如果他們突然斷了我們的糧食,安卓系統不給我用了,Windows Phone 8系統也不給我用了,我們是不是就傻了?同樣的,我們在做高端芯片的時候,我並沒有反對你們買美國的高端芯片。我認為你們要儘可能地用他們的高端芯片,好好地理解它。只有他們不賣給我們的時候,我們的東西稍微差一點,也要湊合能用上去。我們不能有狹隘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會害死我們……我們不要狹隘,我們做操作系統,和做高端芯片是一樣的道理。主要是讓別人允許我們用,而不是斷了我們的糧食。斷了我們糧食的時候,備份系統要能用得上。”僅從任正非所講的這番話看,海思從華為原先的一個集成電路設計部門獨立出來並專注研發設計多種的芯片,更多的是為了自己控制住核心的技術,以免自身被供應商卡住脖子而陷入被動的境地。

2013年,任正非在年報的CEO致辭中提出了“針尖式生存”,原話是這樣的,“我們只可能在針尖大的領域裡領先美國公司,如果擴展到火柴頭或小木棒那麼大,就絕不可能實現這種超越。”舉例而言,2012年3月,華為在巴塞羅那電信展上發佈了芯片K3V2,還打算將該款芯片用在自家的高端機型Ascend D中。而當初可能令華為沒有料到的是,之後,這款手機上市的時間比華為原定的晚了好幾個月。曾有接近華為終端的人士透露,這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由於華為在宣傳該產品時顯得高調了,而身為同行的三星對這款芯片有所忌憚,於是在向華為供應手機屏幕的時間點上,有意牽制住了華為。華為經歷了該事件以後,對有關海思的宣傳才更加謹慎了起來。用一個人人都能理解的話說就是,華為採取了“韜光養晦”的策略。

幾年前,華為的副董事長徐直軍在接受媒體的採訪時強調,“華為不把半導體作為一個business。”而海思有部分的芯片在對外銷銷,那也只是順便而為罷了,華為會不把海思當作自己唯一的芯片供應商。前不久,華為在深圳舉辦的一場大會上,徐直軍回應現場人的提問時,仍然十分明確地表示,華為並沒有打算把海思研發的麒麟芯片向外銷售;華為不會將麒麟芯片定位於華為對外創造銷售收入的業務之一,而是為了讓華為的智能硬件產品在市場中體現更多的差異性;華為一直都是採取多家芯片並用的經營策略,不會在自家的設備中全部採用麒麟處理器,而還將繼續採用高通和聯發科的芯片,這樣將能保證華為的智能手機等業務更健康地發展。

今年初的時候,網絡上有了這樣一篇文章,標題為《海思總裁何庭波寄語新員工:我們代表華為的長處,你們代表華為的短處》,該文章中有引用何庭波所說的原話:

“我們在硬件上面做了不少垂直整合的工作,手機上modem、處理器、屏幕、memory、電池等硬件都很重要。我們很慶幸在硬件上做了麒麟芯片,控制了比較重要的東西,但是在硬件的控制力方面,華為不是最好的。”

“在差異化競爭力上我們做得比較好,因為屏幕、存儲的差異化有限,處理器和軟件反而是可以帶來差異化。我們在EMUI面向客戶上做了很多工作,我們的軟件團隊也在努力。我們自己有芯片,我們從底層開始調試,做很多的優化和努力,但在手機操作系統上確實還沒有蘋果公司做得好,無論是APP Store、iOS等,蘋果的軟件硬件協同能力,都是業界標杆。我們選擇了安卓的生態,馬上就擺脫這個生態是不現實的,我們就爭取在安卓生態系統的協調上做到最好,目前是這樣的狀況。”(加黑的文字讓人玩味)

綜上所述,人們可以確定的是,在行業中大的格局、環境等沒有發生質的鉅變的情況下,海思以後在很長的時間裡都不大可能向外出售自己的麒麟芯片。


我為科技狂


感謝您的閱讀!

我曾經認為華為海思不會成為高通或者聯發科這樣的公司,因為華為高管說過:華為麒麟處理器不會外銷,因為它是華為手機的核心技術,不是華為的業務。我聽信了這句話,現在發現我真的太單純了。


我們看看海思半導體在電視芯片上的成就,在2016年出貨量近1000萬顆,在老牌電視廠商夏普電視,21款電視,有15款使用的是華為海思芯片。可以說它打破了晶晨Amlogic系列和晨星MStar系列等電視芯片的壟斷,它怎麼可能不對外銷售芯片呢?

芯片本來就是海思的主營業務,只不過現在麒麟處理器,因為要保持手機業務競爭性,同時也因為麒麟處理器本身的供貨不足,生產能力有限,不可能現在給競者去使用,但是一旦它達到一定規模,華為取得了獨一無二的成績,我覺得華為給競爭者使用的概率很大。

這和海思的主營業務不矛盾,我們看到在電視領域它已經慢慢的獲得成功,下一步肯定會走其他路線,包括走營銷麒麟處理器的路線。這是一家半導體公司比較要考慮的問題,也是一家企業完善的必須。

時機目前並不成熟,等華為可能收購了幾家國產手機公司,可能麒麟芯片給它們使用的概率就更高了。


LeoGo科技


任正非不只一次的表示,目前的海思麒麟芯片並不打算外售。就連中興被美禁售後華為也曾發文表示:“只想做好自己的事情”。所以至少在短期內,別的手機廠商想拿到海思麒麟芯片是幾乎不可能了。



不過,隨著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封鎖越來越嚴重,安卓系統、手機芯片甚至微軟系統都有傾向封鎖中國市場了。如果真的到那一步了,作為中國科技的領頭羊,華為最終還是會把自己的芯片拿出來慷慨解囊。


畢竟研發芯片是極其困難的,不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還有可能面臨投入0回報的風險。顯然,就麒麟芯片而言,在不外售的情況下想靠華為在自己手機上回本是不大可能的。我想華為之所以花這麼大代價去研發芯片,還是以防美國對我國的技術封鎖。華為並不需要自己真的去出售麒麟芯片,而是時刻警告著美國:就算你不提供高通芯片,中國還有麒麟芯片!

不知道各位看官們是如何看待華為研發麒麟芯片的呢?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讓更多人看到您的觀點,謝謝!


科飛貓科技公社


海思半導體的產品,不止是手機SOC。還有視頻處理芯片,音頻處理芯片,電源管理芯片等等,而且在安防監控領域市場份額不小,不少電視機、機頂盒也有用到海思的芯片。

樓主如果單問的是移動手機SOC平臺的話,海思系列最近幾年估計不會外賣。不僅傳聞最早華為內部(終端和海思)有對賭合作協議,而且最近何剛接受採訪,說海思的SOC是華為核心競爭力,暫時不考慮外賣。。我覺得不外賣挺好,比如聯發科如今的手機芯片,在中高端市場乏力,和手機廠商的神助攻有一定的關係。

另外,海思半導體本身就是相對獨立的芯片公司,也就是華為旗下的一個獨立公司,和華為消費者事業部算是並行關係。


konycai


這個還真不好說,將來的科技發展誰也說不準,但就未來十年來說海思半導體已經成為華為的核心競爭力,這種東西一般不會拿出來的,更何況華為不差錢。

當然,如果國家需要,想要華為的選擇還是明智的!


純良小說家


不太可能,根據華為近幾年的策略來看,華為追求的是成為全球第一的手機品牌,所以自供自給的soc是差異化競爭的賣點,而且華為賣芯片會樹敵太多,包括高通三星聯發科。從華為的定價也可以看出,華為研發這款芯片,花費的人力物力絕對不小。


小翼h


中國必須對一個五眼聯盟國家下狠手,必須打疼它,打到它經濟倒退,打到總統下臺為止,這樣既不至於全面樹敵,又可警告那些楚楚欲動的國家,要不然全世界在美國威逼利誘下,全面限制中國企業,那我們的末日也就不遠了。


沙洲胡楊876


海思獨立之日,就是中國芯片不在受制於人之時!


jetdaniel


不差錢的華為說不對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