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草爬子藏身野菜裡 嬰兒被咬 醫生提醒:可用菸頭蚊香烤或抹凡士林

近日,哈市一名2個月的小寶寶沒出門就被草爬子咬傷了,只因草爬子藏在了親戚送來的野菜裡。醫生提醒,五六月份,是草爬子叮咬的高發期,林區工作者和愛好旅遊的人,應該提前接種森林腦炎疫苗。同時遊玩下山離開林區時,要周身仔細尋找,避免叮咬,也避免把蜱蟲帶回家而叮咬家人。

兩個月嬰兒在家被蟲咬

六月初的一天,一個2個月大的小嬰兒被家裡的老人抱到醫院就診,原來孩子近幾天哭鬧厲害,最終在孩子的肚臍處發現黑點和紅腫,仔細一看還有蟲子的小黑腿在動,家人趕緊將孩子送到醫院,醫生很詫異:“怎麼帶著這麼小的孩子上山玩呢。”家裡人都表示沒有去過,只是近期親戚送了一些野菜到家裡,蜱蟲可能是“藏”在了野菜中。隨後,醫生將孩子身上的蜱蟲取出,又進行藥物處理。

82歲的李奶奶家住在江北農村,經常去家附近的野地和有樹林的地方溜達,一天她感覺頭皮有點痛,讓老伴給看一下是怎麼了,老伴眼花只看到她指的位置有個黑點。過了幾天,李奶奶感覺頭皮那個位置腫起來,也更痛了,老伴戴上老花鏡才看清,黑點外還有個小蟲子的腿,估計是中了“草爬子”的招,趕緊去醫院進行了處理。

草爬子藏身野菜裡 嬰兒被咬 醫生提醒:可用菸頭蚊香烤或抹凡士林

據省森工總醫院急診科王偉主任說,從4月中旬到5月末,醫院共接診被蜱蟲叮咬的患者有815人,同比增加40%,一半患者是外地的,一半為哈市居民,最多一天接診47人,被叮咬患者最小隻有兩個月大,最大年齡82歲。

林子裡採野菜 草爬子叮到眼睛裡

5月底,家住阿城的張女士半夜來到省森工總醫院,她右眼角內有一斷蜱,此前,她在採野菜時,發現有草爬子叮到眼角里,就到當地醫院進行處理,結果醫院拔斷草爬子,蟲子的頭還留在眼角淚腺深處,常規無法取出,最後醫院眼科參與治療,利用治療眼部的工具,經過1個多小時努力,才把斷蜱完整取出。

王偉說,草爬子一般叮咬的部位集中在腋下、頸部、耳後等部位,極少見叮到眼部的。叮咬時,它會分泌麻醉類毒素,讓人很難發覺,但當有感覺時,多已經鑽入皮膚內。不吸血時,小的乾癟如綠豆般大小,也有極細如米粒的;吸飽血液後,如飽滿的黃豆大小,大的可達指甲蓋大,所以可以根據草爬子大小判定被叮咬的時間。有人偶然間洗澡發現,也有部分市民發現後,自行將其拔出,卻造成草爬子口器遺留在體內,而後出現癢、痛等症狀後,方才去醫院就診。對此,醫生要用特殊工具將其完全從體內清除。

被草爬子咬後切勿拍打

王偉說,不是被草爬子叮咬後的人都會得森林腦炎,雖然近年來被草爬子叮咬的人增多,但因林區工作者大部分已接種森林腦炎疫苗,人們防範意識提高,及時處理被蟲叮咬,森林腦炎等相關疾病發病並不高。但草爬子攜帶80多種病毒,被草爬子叮咬後,除了會得森林腦炎外,還易得萊姆病和斑點熱等疾病,嚴重時都可如森林腦炎一樣,致命或不同程度留下殘疾。

王偉提醒,一旦被蜱蟲咬傷,初期可在蜱蟲旁邊通過點燃菸頭、蚊香烤它,數分鐘後蜱蟲就自行鬆口,或是用凡士林、液體石蠟塗在蜱蟲的頭部,使其窒息,然後用鑷子輕輕把蜱蟲拉出。但切勿自己拔出或拍打,避免蜱蟲的頭端口器殘留在皮膚內,引起病毒在全身的擴散,要及時到醫院處置。

草爬子藏身野菜裡 嬰兒被咬 醫生提醒:可用菸頭蚊香烤或抹凡士林

六月份,正是人們外出旅遊時節,提醒大家到野外遊玩時,別去尚未開發好的風景區,儘量少去草叢濃密的森林野地。七月份以後,草爬子會有所減少。外出遊玩,首先加強個人防護,要穿長袖衣衫,紮緊腰帶、袖口、褲腿,頸部繫上毛巾,皮膚表面塗擦藥膏可預防蜱蟲叮咬,外出歸來時洗澡更衣,防止把蜱蟲帶回家。市民在小區草坪遛狗時請注意,蜱蟲易叮咬愛犬,從而帶至家中。□ 記者 高宏菲

新聞鏈接

草爬子,學名蜱蟲,蟄伏在淺山丘陵的草叢、植物上,其中,以紅松林、針葉林較多。當遊人從此經過,觸碰樹葉,振動後落到人的身上,隱藏在角落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