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創辦萬科的王石真的迴歸了?

創辦萬科的王石真的迴歸了?

創辦萬科的王石真的迴歸了?

“寶萬之爭”和“捐款門”是屬於王石的至暗時刻。當他走出巨大的陰影之後,選擇“迴歸未來”。

置身事外,我們很難客觀、準確地評判王石是怎樣一個人,他創辦了萬科、他登上過珠峰、他也離過婚。王石說,我也是人,不是聖人。

1939年,當德國的戰機略過波蘭上空時,人類的命運走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由於英法兩國推行“綏靖政策”,導致歐洲迅速淪陷。

1940年5月,造成局勢惡化的英國首相張伯倫成為眾矢之的,他向國王提出辭呈,建議由海軍大臣丘吉爾組建內閣。

在這一刻,丘吉爾的命運和歐洲,乃至整個世界交織在了一起。影視作品將其命名為《至暗時刻》。

“萬科要為信用和品牌而戰”

如果說丘吉爾的至暗時刻是領導英國人民“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勝利,無論多麼恐怖也要爭取勝利,無論道路多麼遙遠艱難,也要爭取勝利”的話,那麼面臨進擊的“野蠻人”,王石在資本市場上跌跌撞撞的經歷,也算得上是他的至暗時刻。

2015年的股災註定會被人們記住,人心惶惶、大盤雪崩之際,國家政策出來救市——6月12日,上證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從最高點5178.19點,直線跌落到3507點。7月,保監會發布《關於提高保險資金投資藍籌股票監管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放寬保險資金投資藍籌股票監管比例——由占上季度末總資產的5%調整成為10%。

於是,寶能系利用剛成立3年的前海人壽建倉萬科,開始了疊加使用保險資金和高槓杆資金。7月10日,寶能系第一次舉牌,前海人壽持股萬科比例達到5%。價格區間在13.28--15.47元,斥資約80億;7月24日,寶能系第二次舉牌,持股比例達到10%。

感到危機的王石開始向大股東華潤(當時華潤持股14.89%)求援,華潤集團董事長傅育寧表示支持萬科,隨後他用三個原因,反轉了王石的希望:

華潤目前缺乏增持資金;

華潤正在整合旗下業務板塊,地產不是方向,即使有資金也只能酌情增持萬科;

華潤不反對引進新的戰略投資者。

萬科只能向董事會提出定增戰略,8月20月,華潤方面通知萬科,認為發行H股會導致華潤的權益被攤薄,萬科對華潤的業績貢獻度會下降等,表示華潤方董事將投反對票。

8月25日,寶能系持股15.04%,超過華潤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

8月31日、9月1日,華潤耗資約4.97億,增持0.4%萬科股份,持股15.29%,重回第一大股東。

12月1日、2日,寶能連續兩天斥資35億,購入萬科股份。12月5日,寶能系持股萬科20.008%,再成第一大股東。

在華潤和寶能系博弈的同時,萬科與華潤反覆商討重點由H股現金增發轉向資產重組,包括與華潤置地重組換股的可能性。

一片混戰中,安邦也悄悄加入了,在萬科停牌前幾天,安邦已經持有萬科7.01%的股份,寶能系已持有23.52%。

王石首次公開向寶能宣戰,不歡迎寶能系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因為對方信用不夠。他在萬科北京會議室內部講話中直言,寶能系不配當萬科大股東,萬科要為萬科品牌和信用而戰。

“我非常無助,我不會辭職”

阻擊寶能系的戰爭足夠孤獨和艱難,但王石認為“就個人經歷來講,從80年代至今,我經歷的最黑暗的時刻,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

百度百科收錄的詞條“捐款門”記錄了王石的這次至暗時刻:2008年5月12日,在為四川地震災區捐款200萬元之後,萬科董事長王石表示,“萬科捐出200萬是合適的”,並規定“普通員工限捐10元,不要讓慈善成為負擔”。後迫於輿壓力,王石在災區對“捐款門”事件公開道歉,萬科公司也隨即提出捐助1億元重建災區的方案。

2018年1月23日,在一場名為“迴歸未來”的主題演講中,王石再次回望“捐款門”事件,他認為“這是非常有爭論的問題,到今天也有爭論。”

在演講中,王石說道:

“2008 年汶川地震,因為我一個人的言論而引發了對萬科公司的衝擊。我也是人,不是聖人,突然被網民、被主流輿論否定時,我是非常痛苦的。當時群情激憤,公司信用受到很大沖擊。

在公眾形象上,我突然成為一個吝嗇的人。我是吝嗇的人嗎?我不認為我是。但問題是我就處在這樣一個位置,我感到非常孤立,非常無援,感到自己非常軟弱。

有人勸我辭職,勸我離開這個國家,但我不能因為人們對我作什麼樣的評價而離開。

除非我的言論影響了萬科股價,使投資者受損失;除非消費者拒絕買萬科的房子,使萬科銷售受影響;除非萬科員工覺得董事長錯了,他們罷工,甚至集體辭職。”

黑雲壓境,危在旦夕,為了鼓舞英國人們和士兵堅持抗爭,1940年6月4日,丘吉爾在下議院發表著名演講。這份演講稿刊登在6月5日《每日鏡報》的頭版,其中寫道:

“這次戰役儘管我們失利,但我們決不投降,決不屈服,我們將戰鬥到底,我們將在法國戰鬥,我們將在海洋上戰鬥,我們將充滿信心在空中戰鬥!我們將不惜任何代價保衛本土,我們將在海灘上戰鬥!在敵人登陸地點作戰!在田野和街頭作戰!在山區作戰!我們任何時候都不會投降。”

當20多萬英法聯軍從敦刻爾克狼狽撤退回國的時候,他們看到了這份報紙,原本沮喪的士兵們被那些振奮人心的語言打動,他們鼓舞士氣,奮起抵抗,成為歐洲反擊戰的骨幹力量。

丘吉爾給了整個英國對抗法西斯的勇氣,但王石頂住輿論壓力,“甚至準備了肉體上被消滅”,繼續鎮守萬科。10年過去了,王石承認當時的自己像個“青澀的蘋果”,在演講中表示,“我作為一個董事長,我的言論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負面反應,影響了公司品牌,影響了股東對股票價值判斷,雖然我個人還是認為我沒有錯,但我應該對萬科負責,應該採取緊急措施。

不要把你個人的情感、個人的訴求和企業等同起來。這樣總結出的感悟,成了我的財富。”

告別過去,迴歸未來

寶萬之爭已經持續1年多的時間,期間明爭暗鬥、硝煙四起,堪稱中國金融市場年度大戲。

2016年6月17日晚,王石團隊拉來深圳市地鐵集團入股萬科,目標很明確:讓深圳地鐵做第一大股東,以排斥寶能,這意味著華潤也就失去了第一大股東的地位。

一週之後,寶能表態,反對萬科購買深圳地鐵,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力挺王石10多年的華潤也開始聲援寶能。

“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話放在這個場景中再恰當不過。

26日,萬科發佈公告稱,寶能提議罷免王石、喬世波、鬱亮等人的公司董事職務,並且揭露王石在2011-2014年期間,長期脫離工作崗位,卻依然從萬科獲得現金報酬共計5000餘萬元。

剪不斷理還亂,在這片喧鬧過後,2017年1月12日,華潤將持有的萬科全部股權,以22元/股的價格,協議轉讓給深圳地鐵。1月13日,寶能表示歡迎深圳地鐵,同時首次正式聲明自己財務投資者的身份。

6月22日凌晨,王石發了一條朋友圈:今天,萬科公告了新一屆董事會成員候選名單。我在醞釀董事會換屆時,已決定不再作為萬科董事被提名。從當初我們放棄股權的那一刻起,萬科就走上了混合所有制道路,成為一個集體的作品,成為我們共同的驕傲。

1984年,33歲的王石在深圳開創了萬科,33年後,66歲的他停下了在萬科的腳步。是順勢而為也好,無奈之舉也罷,總歸王石之於萬科,永遠地成為了歷史。

在“迴歸未來”演講中,王石回顧道:

“1998 年,萬科成為中國上市公司中最大的房地產公司,但也就是那一年,我決定辭去總經理職務。

因為對我來說最大的成就,不是將萬科做成了最大的房地產公司,而是將它打造成第一批股份公司。

我在整個過程當中因為擔任了這樣的角色,成為全國知名人士,也可以說是人生進入了一個高峰。

但我決定辭職,並不是從萬科退休,而是為了一個現代企業的健康發展,不應該讓我在這個舞臺上佔用更多資源。我覺得,一個現代企業更多的應該是建立制度,需要的是團隊,是品牌,而不是老闆的個人魅力。

我現在個人影響力大,看起來對萬科有好處,但反過來講,也可能會造成殺傷力。”

2003年5月,王石52歲,事業如日中天,同時又成為了中國年齡最大的,登頂珠峰的人,媒體把他捧上了神壇。此後,無論是2008年的捐款門,還是2013年被爆與前妻王江惠離婚後,和演員田樸珺牽手……都讓王石一次次跌落。

置身事外,我們很難客觀、準確地評判王石是怎樣一個人,他創辦了萬科、他登上過珠峰、他也離過婚。

2016年夏天以後的經歷,王石從來沒有記錄在自己的微博上,直到今年3月2日元宵節,他更新了微博:水立方“迴歸未來”跨年演講,導演說準備了兩天,其實我準備了30年。百戰歸來,從文明源頭回歸未來。我,還在路上。元宵節快樂!

文丨劉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