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唐山文化名人葛士林談唐山骨質瓷

唐山文化名人葛士林談唐山骨質瓷

博玉骨質瓷

從歷史上看,唐山陶瓷行業的發展曾經遇到過幾次重大的選擇:

第一次是1878年。洋務運動興起,開平礦務局成立,中國第一座機械採煤礦井需要缸磚,當時,整個中國也沒有缸磚。這時候,唐山選擇了變革,大膽接過了開平礦務局的缸磚定單。

這一接,即為唐山陶瓷開創了一片新天地。因為洋務運動所開啟的並不只是一個開灤,而是中國的近代工業和新興城市建設。中國出現了一大批從來沒有過的造船廠、機車廠、鋼鐵廠,化工廠、發電廠、槍械廠,還有現代港口、碼頭、海關、酒店、西醫醫院等,它們並不只需要盤子碗,而是更需要建築瓷、衛生瓷、電瓷、耐火瓷、耐酸瓷、理化瓷。中國不缺陶瓷,但只有盤子、瓶子、罐子,單靠這些並不能強國。所以,在中國進入近代社會的關鍵時刻,唐山的抉擇不僅使自己成為中國近代陶瓷工業的搖籃,而且也成為中國工業陶瓷主要產地。在當時,中國90%以上的工業瓷都需要從唐山購買。

唐山文化名人葛士林談唐山骨質瓷

唐山陶瓷的第二次選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自從二戰結束,全世界的生活日用瓷需求大增,所以唐山從1953年就決定全面發展白瓷日用瓷。到1956年,開始從廣州口岸出口,到上世紀60年代,打印著“中國唐山”底標的出口日用瓷,已經遍及東南亞、西亞和歐洲各地。中國第一個打開美國陶瓷市場的,就是唐山。

上世紀60年代末,唐山憑藉規模、產量即躋身於中國四大陶瓷產區,到80年代末,唐山陶瓷出口總量、換匯總額都已穩穩排在了中國首位。

改革開放,國有資產重組,唐山國有陶瓷像一條巨輪轟然沉沒。但是,唐山陶瓷什麼都放棄了,唯獨沒有放棄骨質瓷。這就是唐山的第三次選擇。

唐山文化名人葛士林談唐山骨質瓷

琨窯骨質瓷

中國骨質瓷是唐山的發明,研發始於1963年,1982年通過國家鑑定,1992年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唐山骨質瓷,讓中國一下子登上了國際高端陶瓷的舞臺,挺起了腰板,跟上了世界的步伐。從香港迴歸、澳門迴歸,再到上海世博會、APCE會議、G20峰會,中國都用上了自己製造的骨質瓷。

骨質瓷是國家的驕傲,更是唐山的驕傲。如何讓這個驕傲引領唐山陶瓷行業進一步發展,我想談談自己的看法。

唐山文化名人葛士林談唐山骨質瓷

隆昌骨質瓷

我認為,唐山根本無需去與各大瓷區比規模、比產量、比排名。唐山真正應當做的,是要確認自己在做國際高端陶瓷產品。

骨質瓷之所以被世界公認為高檔瓷,並非像我們一般人講的它怎麼白、怎麼透明,有些人還是用什麼“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磬”來形容。當然,這些都是骨質瓷的特色,其它無可比擬。但是,骨質瓷的本質,應是它與生俱來的高貴身份,貴族品味。骨質瓷與人一樣,它的品位高從根本上說,是由它的原材料、加工工藝、設計思想所決定的,是由做工精良、造型精美、裝飾非凡等優點凝聚而來的。它的高貴就在於它的每件產品都無與倫比!

但是,我們這些年卻在努力把骨質瓷做成普通瓷。大家常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是不要忘記,骨質瓷不是民族的,它是世界的!

唐山文化名人葛士林談唐山骨質瓷

隆達骨質瓷

喝茶,講究一個品字。用瓷,也講究一個品字。英國人喜歡喝下午茶,伴著一縷陽光,慢慢地品味,既品味茶也品味著手中的瓷器。歐洲人只有在接待最尊貴的客人時,才會把自己家的骨質瓷餐具拿出來使用觀賞。這是對瓷的尊重,也是骨質瓷應有的身份。

每個瓷區、每個瓷種,都有自己的屬性,自己的美,每個產地的陶瓷人都想把它們發揮到極致,守住自己本色。唐山自己研發了骨質瓷,但是如果不去探索它的真諦,卻偏要一個穿著洛可可服飾的公主去表演中國的地方戲,那必然是一種失敗的嘗試。把高檔瓷做成普通瓷,做普通瓷的造型、貼普通瓷的畫面、賣普通瓷的售價,這就等於用最好的麵包粉去拍一鍋餑餑熬小魚。

當然,中國的骨質瓷不可能全面西化,我們必須面對中國的消費者。但這正是我們急迫需要解決的問題,要努力找到骨質瓷與中國文化的最佳契合點。幸好,我們唐山並沒有完全作繭自縛。唐山一些企業,已經開始了這方面的嘗試,並且卓有成效,他們用開放的心態和世界眼光把骨質瓷的品位與中國文化較好地融合在一起,令我們眼前一亮。

故而言之,唐山陶瓷業當務之急,必須超凡脫俗,趕快同中國的傳統瓷器劃出一道界線。你是中國的,我是世界的;你是天下皆可用,我是隻供高端人群;你是精美瓷器,我是身份的象徵。

這樣做,難免會遇到“陽春白雪,和者蓋寡”的問題。但是如果甘於從眾、從俗,那麼毀掉的便會不僅是唐山的骨質瓷,也將毀掉唐山陶瓷的聲譽。並且,你不做,別人會做的!

好貨不是沒人要,而是怕你不做好貨。

唐山文化名人葛士林談唐山骨質瓷

紅玫瑰骨質瓷

其實當前唐山的骨質瓷精品並不少,差,首先就差在總體形象上。有些企業專做地攤貨,在陶瓷博覽會、交易會上高調叫賣卻無人過問;許多骨質瓷企業完全沒有高檔瓷意識,用料能賤則賤,成本能低則低,工藝能簡則簡,以次充好,以賺蠅頭小利為本。產品名曰骨質瓷,實則卻讓骨質瓷大大掉價。二是行業裝備升級形不成硬實力。三是唐山現代文化素養遲遲上不來,人們仍在追捧早已落伍的設計理念。第四則是全產區缺乏凝聚力,遠沒有形成一個唐山骨質瓷是高端瓷的大品牌概念,沒有表現出大品牌的王者氣度。

所以我想說,唐山要以品位取勝,打造高端骨質瓷,必須先做減法。要敢於“斷臂”,敢於提高骨質瓷入行門檻,敢於放棄虛胖繁榮,至少不要再去扶植那些其實不懂骨質瓷的企業,逼其出局。這不是斷人活路,他們完全可以選擇不做骨質瓷嘛。未來的唐山,如果能有20家真正的國際型骨質瓷企業,那將是唐山陶瓷新的起飛支點。

一家之言,難免有偏頗之處,但不吐不快,只為助推唐山陶瓷重振雄風盡力耳。

唐山文化名人葛士林談唐山骨質瓷

亞洲時代骨質瓷

(作者葛士林,唐山市政協文史研究會副會長,唐山市歷史學會會員,1985年至1992年間曾任唐山市第一瓷廠黨委書記、廠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