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5 欠款多少不還?會被刑拘

隨著老百姓收入的提高,財富積累逐漸增加,經濟活動更加頻繁,發生借貸關係很正常。很多貸款人和借款人都不瞭解,借款不還會不會觸犯刑法?小編專門寫一篇這樣的文章,來解答大家的疑問。

欠款多少不還?會被刑拘

借貸糾紛不觸犯刑法,因此不可能被刑拘。

實際生活中,貸款不能按期償還的情況時有發生,其原因也很複雜,如有的因為經營不善或者市場行情的變動,使營利計劃無法實現不能按時償還貸款。這種情況中,行為人雖然主觀有過錯,但其沒有非法佔有貸款的目的,故不能以認定詐騙。有的是本人對自己的償還能力估計過高,以致不能按時還貸,這種情形行為人主觀上雖然具有過失,但其沒有非法佔有的目的,也不應以詐騙論處。只有那些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採用欺騙的方法取得貸款的行為,才構成詐騙罪。

欠款多少不還?會被刑拘

從網貸小貸借款的欠款人,無力償還借款,後期程序是催收,法院起訴,申請資產執行(一般無資產執行),上失信人名單。

網絡小貸借款,無力償還,不會被刑拘。

詐騙罪觸犯刑法,會被刑拘

“借錢不還”型詐騙,即借貸式詐騙,是指行為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通過借貸的形式,騙取公私財物的詐騙方式。由於犯罪人通常都是披著民間借貸的面紗實施,而且多發於親戚、朋友、熟人之間。

欠款多少不還?會被刑拘

(一)行為人的主觀意圖不同

詐騙人主觀上具有非法佔有的故意,即行為人在借錢時就具有不歸還的意圖。詐騙罪以行為人具有非法佔有為目的作為主觀構成要件的,因此,詐騙人“借錢”只是其虛構的幌子,主觀上根本沒有歸還的意圖。而正常的借貸人在借款時卻具有歸還的意思,往往只是因為客觀原因造成債務不能及時歸還。

(二)行為人採取的方式不同

詐騙人在借款時都會採用虛構事實和隱瞞真相的手段,導致被害人產生錯誤的認識,如虛構借款用於某種投資或營利性的活動,又如虛構自已的財務狀況,使被害人誤信其有歸還的能力。而正常借貸中,借款人往往會如實的告知其借款用途,很少採用欺騙的方法。

(三)行為人對借款的態度不同

詐騙人在騙得財物後不會考慮歸還財物,因此在財物的使用上毫無顧慮和節制,直接造成財物的滅失,如將借款用於賭博、吸毒或個人揮霍;而民間借貸中,借款人本身具有歸還借款的能力,或者將借款用於可產生合法收益的途徑,以保障歸還借款。

建議大家日常生活中,合理負債,一旦無力償還,積極與債權人溝通,達成新的還款協議。做一個有借有還,信用良好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