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薩拉熱窩事件始末是什麼樣的?

領英文化


薩拉熱窩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直接導火索。塞爾維亞的民族主義者,在奧匈帝國治下的波黑首府薩拉熱窩,刺殺了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而幕後則是源自沙皇俄國的泛斯拉夫民族主義,引爆了巴爾幹地區這個世人皆知的“火藥桶”。

巴爾幹問題的起源,要追溯到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滅亡東羅馬帝國,並陸續征服巴爾幹信仰基督教的諸民族,對他們的奴役持續了數百年。

十九世紀後,巴爾幹各民族紛紛試圖脫離奧斯曼帝國獨立,擺脫民族和宗教的雙重壓迫。1821年的希臘獨立戰爭,打響了反抗土耳其人統治的第一槍,在英、法、俄三大歐洲列強的集體支持下,希臘人民歷時八年苦戰,取得民族獨立,也讓巴爾幹其他民族深受鼓舞和響應,加速了奧斯曼帝國的崩潰瓦解。

1830年,希臘最終取得獨立。

從東羅馬帝國滅亡起,信奉東正教的沙皇俄國就自命為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稱“第三羅馬”。歷代沙皇的夙願,都是為基督教世界收復被土耳其人改稱為“伊斯坦布爾”的君堡,建立斯拉夫人的新羅馬帝國。然而,面對俄國的擴張野心,英國和法國不惜聯手,在克里米亞戰爭(1853年-1855年)中大敗俄國,一度斬斷了北極熊伸向巴爾幹半島的利爪。

因此,迫於英法壓力,一時無法赤膊上陣的沙俄,遂改為採取代理人策略,在巴爾幹地區掀起泛斯達夫主義浪潮,歷時數十年之功,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黑山、阿爾巴尼亞等一個個巴爾幹民族國家紛紛取得獨立,俄國人也被巴爾幹民族視為救星。

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後,當普魯士實現了北德意志各邦國的統一,打造了一個新興的強大的德意志帝國,從此被排除於德意志的奧地利(奧匈)帝國,也喪失了足以爭霸歐洲的一流列強的地位,更由於自身內部矛盾重重,對於對外殖民擴張,並無太大欲望和動力。

歷史上曾經是“天主教保護者”“歐洲之盾”的哈布斯堡家族的奧地利(奧匈)帝國,對那些信奉東正教的斯拉夫民族的獨立運動,非但不曾伸出援手,反而因為畏懼沙俄的強大,和英國人一樣扮演著竭力拖俄國人後腿的角色,因此也站在了斯拉夫民族主義的對立面。

同時,法國基於對德國復仇的強力慾望,迅速和俄國拉近關係,結成反德聯盟,導致了“鐵血首相”俾斯麥苦心孤詣建立的德奧俄三皇同盟的破裂的破產。

1878年《柏林條約》,奧匈帝國和俄國達成妥協,在認可俄國策動的巴爾幹各國獨立的同時,將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即波黑)兩地劃為自己的“託管地區”,實質上是兩大帝國的緩衝地帶。而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一直期望將波黑、黑山、阿爾巴尼亞都合併,實現建立“大塞爾維亞”的夢想,更進一步將奧匈帝國直轄的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地區也吞併,建立一個“全體南斯拉夫人的統一國家”。

然而,克羅地亞人和斯洛文尼亞人都是和奧地利人信仰相同的天主教民族。這兩個地區,自中世紀以來就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傳統屬地,當地民族對哈布斯堡家族的支持度,甚至高於匈牙利的馬紮兒人和波西米亞的捷克人,對奧匈帝國來說,等同於其絕不可分割的核心領土。

1908年,奧匈帝國宣佈將統治了三十年的波黑地區正式併入帝國版圖,也激起了塞爾維亞人的舉國公憤,俄國一度要支持塞爾維亞開戰,但因此之前日俄戰爭(1905年)的失敗,元氣未復,在德國人的最後通牒下被迫讓步。

從此,德國人支持的奧匈,俄國人支持的塞爾維亞,沒有了緩衝區而直接接壤的兩國,令巴爾幹地區成為一觸即發的大號火藥桶。

1913年的巴爾幹戰爭,在俄國支持下,巴爾幹各國(希臘、塞爾維亞、黑山、保加利亞)打垮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瓜分了所剩的絕大部分歐洲領土。然而,為了防止塞爾維亞趁機勢力大增,在奧匈帝國的堅持下,土耳其人割讓的阿爾巴尼亞地區獨立為新國家,而不是和塞爾維亞合併。這更雪上加霜地加劇了塞爾維亞對奧匈帝國的刻骨仇恨。

因此,當1914年6月28日,奧匈皇儲斐迪南大公視察薩拉熱窩這個新進病入帝國版圖的波黑首府時,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視為形同開戰的公然挑釁,由一名青年學生普林西普執行了對皇儲夫婦的暗殺。當奧匈帝國發出最後通牒,欲藉此案件迫使塞爾維亞屈服時,被背後有傳統友好國家沙皇俄國,以及俄國人的盟友法國人這兩大列強支持的塞爾維亞人斷然拒絕。

奧匈和塞爾維亞開戰後,俄法兩國發動戰爭總動員,之後德國和英國相繼參戰,以同盟國(德國、奧匈、奧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亞)和協約國(英國、法國、俄國、意大利、塞爾維亞、羅馬尼亞)為兩大陣營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

同盟國聯軍在東線戰場一度大獲全勝,俄國割讓從白俄羅斯到烏克蘭的大片土地,塞爾維亞和羅馬尼亞都被打成了流亡政府。奧匈帝國也達到了歷史最大版圖。

然而隨著美國參加協約國,德國國內爆發革命,一戰最終以同盟國的失敗告終後,奧匈帝國土崩瓦解,塞爾維亞人趁機將他們夢寐以求的波黑、黑山、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地區盡數吞併,建立了夢想中的南斯拉夫王國。

薩拉熱窩事件的暗殺者普林西普也被南斯拉夫政府視為其“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自由而獻身”的民族英雄。刺殺事件發生的大橋被更名為“普林西普橋”。

然而,“南斯拉夫”這個民族不同、宗教信仰各異的新生國度,正如已經成為廢墟的奧匈帝國一樣,是背離民族國家原則的人為捏合產物,持續的七十餘年裡內部矛盾重重,最終在冷戰結束後,徹底分離。

波黑獨立後,也重新將“普林西普橋”更名為奧匈帝國統治時期“斐迪南橋”,並拆毀了紀念普林西普的相關建築物。與之一同變成歷史的,還有持續數百年的泛斯拉夫主義夢想,唏噓一嘆。


狐狸晨曦


歷史走完了一個多世紀,波斯尼亞的邊境城市槍聲響起,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婦殞命在他們的敝蓬汽車,這天定格在1914年6月28日早晨。 ~ 在1914年之前的20年裡,被刺殺的各國領袖有 : 美國總統、法國總統、墨西哥總統、危地馬拉、烏拉圭、多米尼加總統。還有 : 俄國、西班牙、希臘、保加利亞、波斯、埃及總理。以及奧地到、意大利、塞爾維亞、葡萄牙、希臘王室成員。人們已經習慣了暗殺事件。 ~ 然而塞維利亞青年普林西普那支比利時左輪槍射出的幾顆子彈洞穿了歐洲心臟,從此,歐洲大陸伏屍百萬,流血漂櫓,籠罩在硝煙瀰漫四年的劍與火。 ~ 歷史上巴爾幹半島是個沸騰的種族大雜燴,奧匈帝國的哈布斯堡家族,德皇威廉二世的霍亨索倫王室,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羅曼諾夫王朝和奧斯曼土爾其的蘇丹是歐洲大陸的四股強大勢力。 ~ 老邁的奧匈皇帝弗朗茨/約瑟夫是個和氣的人,他在位時間己長,希望自己餘生在和平中度過。但他的陸軍大元帥康拉德和外交部長貝希托爾德卻是野心勃勃人物。 ~ 霍亨索倫家族在1871年站到了歐洲顛峰,而左臂萎縮的德皇威廉二世幻想繼續主導國家統治,沿襲已經有幾個世紀曆史的普魯士容克貴族精英的榮光。 ~ 性格軟弱,個人能力較差尼古拉二世其實並沒有什麼政治訴求,但是他的老師波列多諾斯採夫是個保守派,維持一個龐大帝國是必須的。 ~ 事實上,如果土爾其人的奧斯曼帝國不對東歐的發展有過深遠影響的話,第一次世界大戰危機絕不會發生。儘管遭受了所有恥辱的失敗,1914年7月時候,土爾其的疆域比法國,德國,奧匈帝國加起來還大,但在1912年的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幾乎完全被趕出巴爾幹地區。 ~ 塞爾維亞首相帕希奇至少對刺殺行動是知情的,但他已經無法制止了。 ~ 這就是事發前的歷史背景。 ~ G.J.梅爾說,“第一次大戰是人類歷史上最具史詩性質的悲劇。” 它的諷刺意義在於 : 熟悉斐迪南大公的人都知道,如果他繼位,他將會把拉斯夫人拉入新的三元君主國。甚至想給予哈布斯堡王朝的斯拉夫臣民以管理帝國的話語權,受惠者包括波斯尼亞境內的塞爾維亞人,如今卻被塞爾維亞人刺殺。 ~ 殺戮已經發生了,歷史沒有假設。可是,如果想一想,要是沒有市長愚蠢的安排,要是第一次失敗的炸彈襲擊後中斷活動,要是沒有哈布斯堡家族的傳統到醫院看望傷員,要是不錯誤的原路返回,要是汽車掉頭不是恰好停在普林西普三,五米處,要是比利時手槍卡殼,或者沒有這次該死的旅行,歷史的拐點往哪兒走?


牧羊都市


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青年普林希普做夢都不會想到他的一聲槍響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令槍。以遇刺身亡斐迪南大公夫婦之火點燃了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用現在的話說,普林希普就是恐怖分子.當時來看,就是個熱血青年。當時就是個學生

當時他只有19歲,普林西普不是個職業刺客,完全是一個業餘選手,完全是偶然因素使他成功刺殺了斐迪南夫婦。

事後普林西普承認了自己的罪行,並在1914年10月被判20年有期徒刑。並於1918年4月死於監獄中。事情的緣由幾個大國的分贓不均引發的。關鍵是德法矛盾,德法之間的矛盾也促使法國向英國靠攏。法國企圖從德國手裡收復阿爾薩斯和洛林,德法兩國為爭奪北非摩洛哥,法國與俄國矛盾也很神。如果德法發生戰爭,法國不可能指望俄國的有力支援。所以根據分贓協議。在這些情況下,英法兩國簽訂協約,法國承認英國在埃及的特權,英國承認法國在摩洛哥的特權。英法協約的簽訂是準備世界大戰的重要步驟。英法的結盟讓德國強烈不滿。德國同土耳其簽訂條約,結成同盟。英俄兩國簽訂協定,標誌著英、法、俄“三國協約”最終形成。以德奧為首的同盟國和以英、法、俄為首的協約國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作好了組織準備。

可以說。 刺殺事件完全是一個偶然事件。,奧匈帝國皇太子斐迪南夫婦一天之內被2次暗殺,也真是該死。

死神在向他們招手。還是我那句話,必須要以他們夫婦的生命之火去點燃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在等著他。在一次遇刺之後,並沒有引起他們夫婦的警覺和注意,他們想
去是去醫院,但司機偏偏轉錯了方向,正好撞上了在街口拐角處守候的普林西普。刺殺的機會來了。
《紐約時報》對此次刺殺事件的報道

普林西普拔出手槍,剛要舉槍射擊,離他不遠處的一個警察發現了,箭步衝上來欲抓住他的手臂。真是太巧了。就在這一瞬間,剛好趕到這裡的一位名叫米哈伊洛·普薩拉的“青年波斯尼亞”成員,揮手猶如一道閃電,朝警察頸部猛擊一拳,警察冷不防一個趔趄。這時,普林西普的槍聲響了,奧皇儲夫婦一命嗚呼。頓時,四下裡一片混亂,米哈伊洛趁機飛快地逃離了現場,而普林西普當場被捕,日後死在獄中。


此次刺殺行為本來是一個熱血青年的盲目行動。,目的是為了拯救自己的國家(姑且這樣說),但他的行為卻給自己的國家乃至世界帶來了災難。併成為列強借口發動戰爭的導火索,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清水空流


理解1914年發生在巴爾幹半島的薩拉熱窩事件前,要了解三件事。

其一就是事件的主人公奧匈帝國的皇儲弗蘭茨·婓迪南大公與妻子蘇菲的愛情故事。看似無關的歷史背景,其實恰恰是歷史的巧合。蘇菲在嫁給婓迪南大公之前曾經是宮廷侍女,雖然也是出身波西米亞貴族,但是在等級森嚴的奧地利皇室來看,任然是不匹配的婚姻。最後皇室之所以打贏了這門婚事,不完全是因為被兩個人的愛情感動。而是蘇菲放棄未來所生子嗣的皇位繼承權,以這個為條件嫁給了斐迪南大公。即便如此,在維也納的時候,蘇菲也無權跟婓迪南同乘一個馬車,也不能在通過一個皇族包廂看劇,在宮廷大典的正式場合,蘇菲進門,宮門也只開一半。因此,來到波斯尼亞-黑塞哥維旅行的大公,一方面是為了清楚結婚紀念日,也就是事件發生的6月28日,一方面則是為了離開維也納,來到陌生的地方,妻子可以享有與他相同的禮遇。

第二件事,就是6月28日。這一天不僅僅是他們的結婚紀念日,也是塞爾維亞人的“聖維多日”。1389年,在科索沃戰爭中,奧斯曼蘇丹穆拉德一世被刺身亡,塞爾維亞人被土耳其人統治。這一天的波黑聚集了大量的塞爾維亞人,其中就有塞極端組織“黑手黨”,而大公的身份“奧地利帝國主義”的代表,也激發了民族主義的反感以及憎恨。所以這個極端組織就組織了這場暗殺。刺殺當天,市長也阻止了熱烈的歡迎儀式歡迎打工。在遇刺之前來還發生國一次投擲炸彈,但是並沒有成功。之後活動繼續進行,雖然改變了回程路線,但是司機並不知道計劃改變,按原計劃行駛。刺客普林齊普迅速拔出一支比利時製造的小手槍,對著相距僅5英尺的大公開火,換算過來,不足一米半。一顆子彈打斷了大公的頸靜脈;另兩顆子彈切斷了蘇菲腹部的一根動脈。

第三件事就是宣戰。在薩拉熱窩事件的調查還沒有全面展開的時候,奧匈軍方就已經準備好向塞爾維亞宣戰。刺殺發生的第二天,帝國的參謀總長就向外交大臣貝爾赫托爾特聲稱,必須開始軍隊總動員,得到了後者的同意。6月30日,德國駐維也納大使向柏林彙報,維也納希望“跟塞爾維亞人來一個一勞永逸的徹底清算”。德國也一再的攛掇,後來奧匈帝國就在7月28日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二天開始炮擊貝爾格萊德,打響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第一槍。


國家人文歷史


這個問題提的好,既有原因又包含經過。薩拉熱窩事件是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普林西普,刺殺了當時奧匈帝國皇儲弗蘭茨·斐迪南大公和老婆索菲亞。這個事件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爭也導致強大帝國奧匈帝國解體。

我們都知道古代王朝的皇位繼承都是父傳子,兄傳弟,只有皇帝無後裔時,才會在親族中選擇,不過逃不出皇室族系。

但歐洲皇室或者王室,在皇位和王位繼承上與古代中國不同。他們既有男系孩子繼承,也會傳給女孩,甚至七大姑八大姨等親戚都可能成為繼承人。

閒話少說。奧匈帝國曾經是歐洲一個強大的帝國。雖然享國時間不長,但卻控制著東歐和南歐地區,一些小國被納入奧匈版圖。皇位傳到奧皇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的時候,他僅有的一個兒子因為精神病死了,皇儲位置出現空缺。於是約瑟夫一世選定了侄子斐迪南大公作為皇位繼承人。本來與皇位無緣的斐迪南大公就陰差陽錯成了皇儲。

首先,介紹一下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

據資料記載,斐迪南大公是一個貪玩的主。打打獵,泡泡妞就是他的生活。但他接任皇儲後,一次去堂嫂家玩,卻相中了堂嫂家的女僕。

堂堂帝國太子怎麼能找個女傭!約瑟夫一世聽說這事後,就讓侄子不要找這樣下賤的女人為妻。但斐迪南大公也很固執,就是要娶這個叫索菲·喬特克的女僕。甚至因為婚事與奧皇當面拍桌子。

奧皇約瑟夫一世也很無奈,誰讓他沒多生一個兒子呢,但現在皇儲只能讓這個不聽話的侄子當。後來在皇室成員協調下,奧皇只能勉強同意侄子這門婚事,但有個要求:侄子老婆與她生的孩子都沒有繼承權。

其次,介紹一下薩拉熱窩事件經過。

斐迪南大公與索菲結婚後,他認為只要等奧皇一死,就可以成為皇帝,任何不可能的事都能實現。可是索菲的地位太低了,在奧匈皇室裡根本沒地位。即使參加舞會,索菲都被要求必須最後一個進入舞場。因為她是僕人出身,不能與皇族一起進入。

最讓索菲生氣的是,斐迪南大公出門坐車,她都享受不了同車待遇。因為奧匈皇室有規定,僕人怎麼能與皇儲同車而行呢。她在奧匈皇室的地位,甚至比不上剛出生的小孩,因為這些皇室小孩一出生就是大公。

活得憋屈的索菲就向斐迪南大公抱怨。斐迪南大公也無法左右皇室的這種等級制度。為了滿足嬌妻憋氣的心理,斐迪南就帶索菲視察波斯尼亞地區。說是視察,實際上就是度假。

到了薩拉熱窩後,斐迪南大公帶著老婆檢閱了部隊,總算讓這個皇儲妃找回心理平衡。但斐迪南耀武揚威的行為,卻引起塞爾維亞的人反感。後來斐迪南大公組織軍事演習時,目標針對的就是鄰近的塞爾維亞。這就更激起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憤恨。

當斐迪南大公演習完坐敞蓬車進入薩拉熱窩市區時,遭到一枚炸彈襲擊,當時沒被炸死。但汽車拐到一個街角時,19歲的普林西普出現了,然後開槍將斐迪南大公和索菲槍殺。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薩拉熱窩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戰參戰國有33個,當時中國也以協約國身份參與了戰爭,成為戰勝國。

第三,薩拉熱窩事件的原因。

任何一個事件都有因果關係,薩拉熱窩事件也不例外。之所以發生這次暗殺事件,主要有四個方面原因:

1.佔領與被壓迫的因素。

波斯尼亞地區在古代就與塞爾維亞同根同源,而且這個地區分佈了很多塞爾維亞人。奧匈帝國佔領波斯尼亞,塞爾維亞人當然不願意。他們在歷史上就受夠了奧斯曼帝國佔領和壓迫,現在還要再受奧匈帝國壓迫,骨子裡必然有強烈反抗意識。

2.好鬥民族的基因。

都說巴爾幹半島是一個火藥桶。其實這個半島上的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等人種與斯拉夫是親戚。而且這個民族特性好鬥,並不願受人奴役。雖然奧斯曼帝國統治過巴爾幹半島地區,但統治期間並不穩定,塞爾維亞人一直都在抗爭,只不過沒有一個強勢的領導人罷了。這種民族特性,奧匈帝國沒有意識到。

3.炫耀武力挑逗。

斐迪南大公去薩拉熱窩可能光想著為老婆掙面子了,但他沒有意識到這裡人們早已醞釀擺脫奧匈帝國的統治。特別是斐迪南大公還用軍事演習劍指塞爾維亞,這個本來不受屈服的民族肯定要反抗。

4.大國勢力交織。

當時巴爾幹半島地區各種勢力交織,俄羅斯人早就想把勢力延伸過來,德國和法國等國也想佔領這一地區,就連奧斯曼帝國還想找回榮光呢。既然大國都相中了這塊地方,總要有個理由才可以去實現,於是“薩拉熱窩”事件來了。


泥腿看客


第一次世界大戰導火線:薩拉熱窩刺殺事件始末

 在兩大列強集團的不斷干預下,巴爾幹成了歐洲火藥桶。

  有道是:玩火者必自焚。當時光進入20世紀初的時候,火藥桶的引線再也捂不住了,最終薩拉熱窩槍聲響起,引爆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場世界範圍的戰爭!

  世間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世間的仇怨多由貪慾而起。

  最容易勾起帝王貪慾的就是土地。1908年,奧匈帝國向南擴張,正式吞併巴爾幹的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奧匈帝國對這兩塊地盤的吞併,是號稱巴爾幹保護者的俄國出賣的結果。在19世紀中期的俄土戰爭中,俄國為了換取奧匈帝國的中立,許諾奧匈帝國兼併上述兩地。不過,當時奧匈帝國只是代管,名義上兩地仍屬於土耳其。為免夜長夢多,奧匈帝國終於先下手為強。

  世間很多事就是一層窗戶紙,一捅破就不好收拾。巴爾幹最好鬥的塞爾維亞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好鬥的塞爾維亞人是不容易妥協的,對任何人都不遷就。塞爾維亞的國王和王后曾示好於哈布斯堡王朝,結果在1903年,一群軍官發動政變,將國王夫婦射殺,還把屍體的衣服剝光,從貝爾格萊德王宮的窗戶扔了出去!然後扶植了一個對俄親善的新國王。對自己的國王尚且如此,塞爾維亞人的野性可以想見。

  塞爾維亞一直把與其接壤的波斯尼亞當成自己的兄弟,兄弟的土地也應該是自己的,塞爾維亞人的夢想就是把波斯尼亞納入信奉東正教、屬於斯拉夫人的大塞爾維亞王國之中。

  奧匈帝國的公然吞併,使塞爾維亞人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嚴重傷害,民眾的反奧情緒高漲,大有無法抑制之勢!

  王子與灰姑娘的愛情

  正在這個當口,奧匈帝國在臨近塞爾維亞邊境的波斯尼亞安排了一場軍事演習。

  奧匈帝國的皇儲斐迪南大公,帶著媳婦兒索菲到波斯尼亞檢閱演習,並訪問薩拉熱窩。斐迪南大公一方面想炫耀一下武力,想讓波黑人認識到奧匈帝國的強大,另一方面是想顯擺顯擺他的媳婦兒。

  斐迪南大公是奧匈帝國皇帝弗蘭茨的大侄子,弗蘭茨的皇后就是著名的茜茜公主,皇帝跟皇后有一個獨生兒子魯道夫大公。但這位太子爺是個情種,開槍打死了17歲的小情人,然後自殺殉情了。你說外國的皇太子多有意思,你當了太子,將來就是皇帝,想找誰談戀愛不行啊,偏偏要因為失戀而自殺?這對於中國的皇家來講是不可想象的事兒。皇太子一死,斐迪南大公就成了奧匈帝國皇位的合法繼承人。

  斐迪南大公把媳婦兒帶來是因為只有在這兒,他的媳婦兒才能得到大公夫人應有的尊重。在哈布斯堡王朝的首都維也納,沒有任何人尊重索菲這位未來的皇后。當初大公要娶索菲為妻的時候,皇帝曾強烈反對,因為她沒有皇家血統。

  哈布斯堡家族的成員有一個著名的體徵——他們的下嘴唇和下顎能奇異般地突出,被稱為“哈布斯堡嘴唇”。其實,這種突出有點像猩猩。但是,就為了保持這個高貴地位的特徵,哈布斯堡家族對結婚對象有嚴格的限制。

  不僅是哈布斯堡家族這麼做,當時的歐洲皇室成員絕對不能跟沒有皇家血統的人通婚,只能是各國皇室之間通婚。索菲出生於一個沒落的捷克貴族家庭,雖然不是平頭百姓,是個伯爵,但因為家裡窮,貴族的場子已經撐不下去了,索菲就在一位奧地利大公夫人家做侍女。而這個大公夫人特別想把自己的閨女嫁給斐迪南做皇太子妃,將來當皇后。但是,斐迪南偏偏沒看中大公的女兒,反而跟她的侍女一見鍾情。斐迪南經常去拜訪大公夫人,但不是去追求大公夫人的女兒,而是追求已經30歲的侍女。這樣一來,大公夫人怒火中燒,把索菲給辭退了。可是,斐迪南依然追求索菲。這可以說是一場王子與灰姑娘的愛情。

  這事兒終於被老皇帝知道了。斐迪南很堅決,跟自己的叔叔進行了一場意志上的較量,一直鬥了兩年,最後老皇帝對這件事感到厭倦,同意斐迪南跟索菲結婚。但他們之間有一個約定,索菲的後代不能做奧匈帝國的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被迫出席哈布斯堡王朝的秘密內閣會議,當著皇帝、奧地利大主教、匈牙利大主教、政府各部大臣、哈布斯堡王朝所有大公的面,鄭重宣誓:他與索菲的後代及後代的後代都不繼承皇位。

  在他們倆的結婚典禮上,哈布斯堡家族出席結婚典禮的只有斐迪南大公的母親和姐妹,連他的弟弟們都沒來參加。雖然這個婚姻非常幸福,他們生了一女二子,但是索菲在皇宮裡沒有任何地位,不能跟丈夫一起騎馬參加皇室遊行,不能一起參加國宴,甚至不能跟丈夫在同一個包廂看歌劇。斐迪南作為皇儲參加宮廷舞會時,索菲被安排在最低等級的皇族女士後邊。他們只有到外地來,到帝國的殖民地,才可以拋掉維也納宮廷的束縛。斐迪南大公覺得,這裡可以給妻子應有的尊重。

  於是,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帶著妻子興致勃勃地坐著敞篷汽車來薩拉熱窩巡遊。

  史上最二的軍事演習

  對於奧匈帝國來講,挑選6月28日在薩拉熱窩搞軍事演習是最二的。

  這一天,是塞爾維亞500多年前在科索沃戰役中失敗、被土耳其征服的國恥日。你以征服者的形象來訪問,就是蔑視人家的痛苦。於是,塞爾維亞“黑手會”和波斯尼亞青年會密切聯絡,制定了行刺計劃。

  但斐迪南大公夫婦對此一無所知,完全沉浸在小夫妻度假的快樂氣氛中。

  當天上午,薩拉熱窩陽光明媚,夏意正濃。街上擠滿了人,有的人在歡呼,有的人在沉默中觀望。檢閱了軍事演習之後,斐迪南大公夫婦坐著敞篷轎車駛向市政廳,汽車行駛當中,突然聽到了爆炸聲。警察斷定說,爆炸的聲音是塞爾維亞人制造的袖珍雷管發出的。有人看到一個黑色的小物體在空中飛過,那就是塞維利亞人扔的炸彈。這個炸彈是朝著大公夫婦的坐車飛過去的,但是司機反應敏捷,立刻踩油門加速行駛。斐迪南大公也看到了炸彈,還下意識地回手做了一個阻擋的動作,炸彈又向後飛了一段距離,在大公夫婦身後不遠處落地爆炸,炸壞了跟在後面的一輛汽車,炸傷了幾個人。但大公夫婦沒什麼事兒,只是夫人的脖子被彈片擦了點兒皮。

  但刺殺還沒結束,實施刺殺計劃的共有6名年輕刺客,他們除了炸彈還帶著手槍。從有人扔炸彈算起,到車隊抵達市政廳,斐迪南夫婦的轎車,沿途駛過了三個刺客的伏擊地點,但這三個刺客都沒有采取行動。然後,斐迪南大公來到市政廳,接受市長的歡迎。市長知道剛剛發的事兒,卻在歡迎詞中宣稱:薩拉熱窩全體人民都非常尊敬斐迪南大公,並對他的來訪感到高興。這讓人感覺十分荒謬可笑。

  如果此時斐迪南大公結束一天的行程,也可能“一戰”就不會這麼快爆發了。結果大公為了耍酷,說剛才受傷的人裡有自己的隨從,堅持要去醫院看望他們,顯示一下君主對臣民的關懷。大公要求夫人留下避免危險,但是夫人拒絕了,表示無論如何也要跟自己的丈夫在一起。把大公夫婦送上鬼門關的是波斯尼亞的地方長官,這人信誓旦旦地向大公表示,薩拉熱窩不會再有什麼危險了,他說自己很瞭解塞族狂熱分子,說這幫人能力有限,每天只能組織一次刺殺行動。

  於是,大公的車隊再次出發了。

  改變歷史的暗殺

  也許是命中註定,斐迪南大公要在薩拉熱窩畫上生命的句號。在經過一個路口時,大公的司機發現走錯了路線,只好停車換擋,準備掉頭。

  此刻,一個令人震驚的巧合出現了,司機掉頭時,恰恰停在一個叫普林西普的塞爾維亞人面前,離他只有幾米遠。普林西普時年19歲,是刺殺小組的最後一名成員,也是刺殺小組的組長。

  普林西普抓住了千載難逢的機會,拔出手槍,瞄準停下的轎車,連開兩槍。如果轎車在行駛中,不見得能打準。但此刻,轎車停下了,歷史改變了。當車子再次啟動的時候,一股血流從斐迪南大公的嘴裡噴射出來,大公夫人在尖叫:“我的上帝,你怎麼了?”說完這句話,她自己也中槍昏倒了,頭正好落在丈夫的兩膝之間。同車的波斯尼亞地方長官還以為他們倆是被嚇昏的呢,沒當回事兒,但是大公明確意識到,自己遇刺了。大公說:“親愛的索菲,親愛的索菲,別死!為了我們的孩子,你要活著!”

  這時候有人跑過來,圍住大公,撕開外套,想檢查一下哪兒受傷了,大公硬撐著——因為他是軍人——連說:“沒事,沒事。”

  與此同時,這名刺客舉槍瞄準自己的頭部,人群當中有人制止了他;在搏鬥中,他吞下了一瓶氰化物想自殺,沒想到毒藥是從地攤販子的手裡買的,已經過期了;他還掙脫了警察,想跳到河裡淹死,結果河水太淺。這哥們兒三種死法都沒死成。

 由於普林西普不滿20歲,按照當地法律不能判死刑,就被判了20年監禁。他還說自己沒計劃刺殺索菲,對她的死表示遺憾,說明這小夥子還有點兒紳士情結。1918年,他死在了監獄裡。

  斐迪南大公夫婦在遇刺幾分鐘之後就死去了,子彈打得非常準。對於斐迪南大公的評價是褒貶不一的,有人說他貪婪殘酷,對到他的城堡附近撿乾柴、採蘑菇的窮人都不放過;也有人說,斐迪南大公還是有開明思想的,他甚至想給予奧匈帝國內的斯拉夫人以管理帝國的話語權,包括波斯尼亞的塞爾維亞人。如今,他卻被塞爾維亞人刺殺了,現實真夠諷刺的。

  斐迪南大公夫婦遇刺的消息傳到維也納,立即引發了騷動。當時83歲高齡的奧匈帝國皇帝聽到這個消息,不知是喜是悲,他不喜歡這個侄子,但是又見過了太多親人的非正常死亡:兒子自殺;他的一個兄弟去墨西哥當皇帝被槍斃;另一個兄弟放棄公爵頭銜後離奇失蹤;最慘的是,老婆茜茜公主被人用銼刀暗殺,兇手是個有神經病的無政府主義者,本來是要刺殺意大利國王,因為沒錢買火車票,就轉而把她刺殺了。這時候,皇帝已經有點兒糊塗了,他的私人秘書記得皇帝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種更高層的力量,已經重新恢復了秩序。唉,這是我難以做到的。”

  老皇帝確實糊塗了,他絕對想不到,要想恢復秩序,得有一場空前慘烈的世界大戰!


資治通見


典型的蝴蝶效應,一個支離破碎的民族,生存於多個大國博弈的名利場,處在地緣政治瓶頸煎熬的十字路口,沒有屬於自己的祖國,沒有民族的尊重,一群熱血澎湃的青年,為了建立屬於東正教信仰的國家,進行了一次石破天驚的暴力恐怖襲擊,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到訪,帶來天賜良機,1914年6月28日,普林西普扣動扳機的瞬間,必然定格歷史的舞臺。奧匈帝國憤怒了,必須用武力懲罰塞爾維亞人的暴戾 ,必須要讓波西尼亞承擔嚴重的後果。德意志普魯士帝國國王威廉二世 ,在國會發表演講:德意志民眾的尊嚴與日耳曼兄弟高度一致 ,德意志民族的生存空間不能受到傷害和挑釁。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彷彿看到從新成為歐洲憲兵的機會,幫助東斯拉夫小兄弟責無旁貸。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沸騰了,普法戰爭失敗的屈辱是應當雪恥了。老牌帝國的海外殖民地利益受到新興工業帝國嚴重的威脅,大英帝國絕對不能容忍德國人對世界秩序的挑戰。從倫敦到亞得里亞海,從萊茵河畔到巴爾幹,整個歐洲籠罩著戰爭的硝煙,多米諾骨牌效應瀰漫著,從而打開了潘多拉盒子,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兩大軍事帝國集團的戰爭序幕開始了。


G無名女郎


簡單地說就是:當時的奧匈帝國的王子攜夫人前往波斯尼亞(當時已被奧匈帝國控制)訪問。幾個波斯尼亞的塞族青年學生不滿奧匈帝國對波斯尼亞的控制,於是決定乘機暗殺來訪的奧國王子。他們經塞爾維亞進入波斯尼亞,他們還得到了塞爾維亞政府的幫助。在奧國王子開始對波斯尼亞進行訪問時於首都薩拉熱窩將他和夫人一併暗殺。這個事件發生後參與行動的人有的當場被捕然後投入監獄,有的逃脫前往黑山。薩拉熱窩暗殺事件引起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後德國又加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的軍事行動。逐漸另一些歐洲列強都加入戰爭。這就變成了史稱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