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教師職稱究竟應不應該取消?來看看一線教師怎麼說

時至今日,職稱成了廣大一線教師一種難以啟齒的“痛”。許多老教師教書育人一輩子,臨近退休,還在為職稱苦苦糾結。如果可以,用30年榮譽證書換一個名額好嗎?

教師職稱制度開始於1986年,到今天已經32年了,幾十年來教師的職稱制度一直在完善,但仍然存在很多弊端。

教師職稱究竟應不應該取消?來看看一線教師怎麼說

第一、不同職稱之間工資差別越來越大,職稱制度剛剛開始的時候,不同職稱之間的差別只有一塊錢,現在,不同職稱之間的差別達到了幾千。

第二,職稱的終身制,不少教師一旦取得高級職稱,便容易鬆懈下來,不思進取,一勞永逸。這讓還未取得職稱而累死累活的老師看在眼裡,心中難免會感到不公。

第三,評職稱的條件限制過多,各種加分項目過多,導致普通老師很難有機會評上高級職稱,機制缺乏平衡性。

第四,名額的限制導致某些學校很多年都沒有高級指標,只有等老教師退休,評職稱無望讓很多老師看不到未來的希望。

教師職稱究竟應不應該取消?來看看一線教師怎麼說

職稱制度一直在改革在完善,但取消似乎不可能,目前很多地方採取了三級九檔的職稱制度,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職級之間的工資差距,據說將來改革的方向是行政級別領導退出教師評職系列,這雖然會多出幾個高級職稱名額,但僧多粥少,還是遠遠解決不了高級職稱的需求量。

我們都知道,建立職稱制度的初衷就是打破“大鍋飯”,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這項制度實施30多年來,因為職稱工資差距過大,指標少,高級職稱無法調動積極性等原因而飽受詬病。有的甚至呼籲取消職稱,今天我們來大膽猜想一下,如果真的取消了職稱,教師工資全體回到同一起跑線,又會有多少人尸位素餐,不重視工作,會不會回到“大鍋飯”、“乾和不幹一個樣”的年代,如果這樣,可真是越改越倒退了。

淡化職稱工資,用教齡取酬,用績效工資考核,是普通教師共同的心願。

教師職稱評定製度執行至今,確實暴露諸多問題:評定製度不健全,評價體系不完善,評聘過程不公平……是廣大一線老師愛恨交加,很多一線教師認為,職稱改革應模仿公務員制度。基層公務員實行的是職級並行制度,科級十年,不被提拔職務也能享受副處級工資待遇,副處級十年不被提拔能享受正處級待遇。這樣即使職務沒有晉升,工資上和別人不至於相差太大。教師職稱也可以既以職稱評聘為主,10年教齡自然晉一級、20年教齡自然晉高級為輔,這樣既可以引發良性競爭,又能照顧於世無爭老教師的感受,還能提高教師這一職業的吸引力,一舉多得。

如果大家關於教師職稱改革有什麼建議和自己的想法,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交流,希望更多人能聽到我們的聲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