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什麼食物會讓大腦“上癮”!

想體驗一把恐怖片的感覺嗎?

奇點糕教各位很簡單的一招:不用關燈看碟也不用營造氣氛,晚上餓得飢腸轆轆的時候去樓下的小吃街轉一圈,逛完就會莫名其妙地發現嘴角流油、手裡塞滿,第二天上秤胖三斤之類的靈異現象,百試百靈……

管不住嘴,是因為大腦很誠實。在近期的《細胞-代謝》上,美德兩國的研究團隊用一項真人試驗證實:看到披薩、薯條、漢堡、巧克力這類的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食物時,人的大腦特定區域就會興奮起來,導致人們願意出高價買買買,大腦完全成了美食的俘虜!

什麼食物會讓大腦“上癮”!

以後出門不帶手機和錢包都不管用了,得不帶腦子……

民以食為天嘛,飲食和大腦的關係當然也是不少吃貨,啊不,科學家們的關注點,科研界早就發現,充滿誘惑的高熱量飲食會影響多巴胺分泌,讓人們越吃越多,高熱量還會讓腦子裡充斥著買下來吃掉的想法……

很有意思的一點是,有研究顯示單純的高碳水或高脂肪飲食,就算放開吃也很難胖,但二者合一不僅會迅速增肥,還能影響炎症反應和記憶功能。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高脂肪+高碳水有什麼魔力呢?

重重嚥了一口口水……不,這是條件反射……

耶魯大學和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團隊認為,披薩、漢堡、冰淇淋們,有可能是打了人類一個措手不及——從進化的角度上看,當年打獵吃肉、摘果啃草過來的人類,面對工業化社會才誕生的高碳水+高脂肪美食,還不知道怎麼評價它們的價值和熱量多少。

雖然大腦內原本就有著應對食物誘惑的獎賞機制,但面對全新的美食,不知如何應對的大腦就亂了套。就像酒癮、煙癮之類的成癮性發生那樣,高熱量食物說不定會刺激大腦分泌“快樂素”,讓人們欲罷不能,直到吃下去了,才想起這一頓有多少卡路里……

其實喜歡薯條的也不只是愚蠢的人類……

為了驗證猜想是否屬實,耶魯大學的Dana Small教授把經濟學中的“偏好誘導實驗”思路和醫學影像學手段結合在了一起,設計出了本次的試驗內容:給200餘名受試者看39種熱量基本相同,但營養成分不同的食物圖片,然後受試者對第一眼相中的食物,報出自己認為合適的價格。

如果受試者們的出價高於系統預設值,就能買下心儀的美食並且吃掉,整個過程都在實時的大腦掃描下完成。這樣的試驗不僅能反映人們對不同食物的價值判斷,儘可能減少個人偏好的影響,還能監測大腦活動,嘴上說不要?身體可很誠實,頭頂有核磁掃描呢,一想吃立馬就露餡。

喜不喜歡看的是行為,可不是嘴上說說~

高脂肪+高碳水的魔力有多大呢?研究團隊發現,雖然受試者們並沒有過多傾向於選擇餅乾、巧克力豆之類的“雙高食物”,但對這些食物的平均出價,卻比麵包、糖果這樣的單純高碳水食物和香腸、黃油之類的高脂肪食物,高出了40-60%!

明明都是等熱量食物,圖片上的份量也基本一致,可出價區別就是這麼大。而且研究團隊還發現,受試者們不僅會高估雙高食物的價值,在判斷食物所含的熱量方面也會明顯低估跑偏,和評價單純高碳水/高脂肪時的精確天差地別。

實時掃描的結果也顯示,看到雙高食物,大腦內的背側紋狀體(dorsal striatum)和丘腦背內側核(mediodorsal thalamus)區域都會明顯興奮起來,“像聖誕彩燈一樣亮”,而這兩個區域正是分泌多巴胺等“快樂激素”,與大腦獎勵機制有關的位置,越吃越想吃,甚至吃上癮可能就是這麼來的!

一見到雙高食物,大腦直接傻了……

Dana Small教授認為,大腦內應對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兩套神經機制同時被激活,才導致了人們被美食俘虜,而這種現象其實是極不自然的。

“在自然界中,很少存在同時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但人造食物就不同了,現代社會充斥著甜甜圈、薯條、巧克力棒、土豆片這樣的雙高食物,而人類還暫時沒法適應,所以它們導致的食物‘成癮’很可能是肥胖的成因之一。”

看來以後除了肥宅快樂水,還要警惕肥宅快樂圈、快樂條、快樂棒……誘惑太多可怎麼好啊?要不就祭出老辦法,嘴上貼膠布好了,不然要怎麼壓制這看到美食就狂野的大腦呢……

原始出處:DiFeliceantonio AG, Coppin G, Rigoux L, et al. Supra-Additive Effects of Combining Fat and Carbohydrate on Food Reward. Cell Metab. 2018 Jun 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