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2018/6/8 星期五

十点,聊聊TA们的故事

从TA人的故事里,读出自己的味道

174

一代人做一件事是坚持

三代人做一件事是信仰

他们干的是

改天换地、功在千秋的事

做的是艰苦卓绝、舍生忘死的人

1

不忘的初心

生命的绝唱

走过那条小河

你可曾听说

有一个女孩

她曾经来过

……

30年前

有一首歌曲

《一个真实的故事》

吟唱了养鹤女孩徐秀娟

为保护丹顶鹤而牺牲的故事

感动了无数国人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而故事的背后铭刻着

徐家三代人以命相搏

对丹顶鹤守护事业的初心和坚守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徐铁林

他是徐秀娟的父亲

中国第一代养鹤人

自扎龙自然保护区建立起

他便挑起了“守鹤人”的重担

还将自己的一间房腾出来用作保护区的办公室

他和伙伴们艰难跋涉在沼泽中

在2100平方公里

相当于2个香港面积的保护区内

几乎摸清了每一处鹤巢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他住着土坯房

家徒四壁

衣服磨出了毛边

可是在丹顶鹤濒危的那个年代

有人用能买一辆轿车的钱

找他买两枚鹤蛋

他从来没松过口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徐秀娟

出生于养鹤世家的她

从小就帮着父母喂小鹤

她17岁参与驯鹤、养鹤

19岁时饲养的雏鹤成活率达到100%

因此扎龙保护区开始蜚声内外

她也被称为“中国第一位驯鹤姑娘”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在她的日记中曾这样写到

它(丹顶鹤)又一次挣扎着站起

接着又蹬着两条腿死去了

它死前的几分钟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

我的心都要碎了

我哭着掰开它的嘴

见里面有血

我试图把血吸出来

但吸不出来

这种对生命的惋惜

对自己无能为力的痛恨

促使了她下定决心去大学进修

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

再不让这样的死亡重演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尽管学校减免了一半学费

她仍然吃不起一天6角钱的伙食

一直靠馒头就咸菜维持紧张的学习

因交不出学费

曾偷偷四次卖血换钱来维持学业

还把两年的学习压缩在一年半内完成

最终以十一门功课全优的成绩毕业

还自学了英语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扎龙的丹顶鹤每年

都要飞到江苏盐城越冬

毕业后她受盐城自然保护区的邀请

只带了三只鹤蛋便孤身南下

迢迢2500千米

一路火车一路汽车

她用一个人造革包、一个暖水袋

半斤脱脂棉、一个体温计

来照料着那3只鹤蛋

甚至把鹤蛋贴肉揣在怀里

在美国的孵化期内都有可能孵化失败

可她的三只小雏鹤最后都破壳而出

那时候的射阳滩涂环境恶劣

和她一起的许多人都吃不了苦而放弃了

可是她没有

我可以不要金钱

不要家庭

不要地位

不要我应得的一切

甚至连命也不要

但我不信女子不能干一番事业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这样一位善良而有韧性的姑娘

好容易能在热爱的事业上大干一场

却遭天妒

1987年9月

为了救一只受伤的白天鹅

徐秀娟溺水身亡

年仅23岁

她成为我国环境保护战线

第一位因公殉职的烈士

随青春芳华一起安葬在奉献了一生的地方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徐建峰

白发人送黑发人

徐铁林夫妇的天仿佛塌了

可是心伤还未复

儿子徐建峰回到扎龙湿地

接过了姐姐的接力棒

继续做了一名守鹤人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他总是穿着水衩和迷彩服

只身进入湿地

到了丹顶鹤孵化的春季

几天不回家更是常事

他无暇顾及家庭

更是缺失了孩子的成长

女儿去大学报到那天

这样坚韧的一个大男人

在分别时竟红了眼圈

只能在昏暗的楼道戴上墨镜遮掩

英雄也有儿女情长

只是终要深藏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2014年

不测风云再次骤降

由于连日疲劳工作

他在返回保护区途中

摩托车失控掉入路基下的水沟内

不幸殉职

年仅47岁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在扎龙湿地的18年间

他由一位护鹤员成长为

鹤类繁育中心副主任

经过他人工饲养繁育的丹顶鹤达上百只

生灵的繁衍得以延续

他却自此长眠

可他的女儿徐卓

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片湿地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父亲去世后

她放弃了保研

转到了东北农业大学学习野生动物专业

她说

如果我依然干这份事业

就好像他依然在我身边指导我一样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每年丹顶鹤从盐城往扎龙迁徙

奶奶都会问她

鹤飞没飞回来啊

就像鹤飞回来

女儿也会随着鹤飞回来一样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徐铁林说

做事就要做好,别被戳脊梁骨

徐建峰说

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徐卓说

永远不要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徐家三代人

说着朴实的话

却做了不凡的事

……

曾经濒临灭绝的丹顶鹤

如今已繁衍至800多只

前仆后继的三代护鹤人

正是这些湿地的“痴人”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2

巍巍故宫魂

漫漫南迁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战火很快蔓延到北平

那时候的故宫博物院刚成立了六年

上百万件的国宝面临被洗劫的危险

故宫人做了一个巨大的决定

要冒险将国宝南迁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他们扛不动枪,但扛起了文物

他们无力阻止国土沦丧

却誓死守护这不绝的文脉

数十万件文物

装了13491箱又64包

打包就用了一年多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南迁的珍宝中

有近9000幅书画

2.7万余件瓷器

2600余件铜器、铜镜、铜印

《四库全书》等各种文献

还有国子监交给故宫代运10个石鼓

每个重约1吨

他们将瓷盘边缘包棉花

磁盘相叠用绳子扎紧

再用纸把整叠瓷盘包起

每叠之间用棉花和稻草防震

对于书画等纸质文物

还要包上油纸

以免雨水浸湿

……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而梁廷炜便是南迁人员中的一员

他的祖父、父亲为宫廷画师

到梁廷炜已是第三代

溥仪出宫后

他负责清点清宫的公私物品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故宫文物离开北京后

先存上海,后转南京

抗战全面爆发后

又分三批西迁入蜀

直至1947年6月全部东归南京

文物走到哪儿

梁廷炜及一家人就跟到哪儿

左二为梁廷炜▼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子弹跟在屁股后面跑

而除了战火

还有其他天灾人祸

从宝鸡到汉中要翻越秦岭

车队遭遇了大雪封山、山路塌方

车辆翻覆、断水断炊等种种险情

在绵阳附近的一座桥上

载运文物的车辆掉进河滩

所幸那是干涸河滩

桥不高文物并未摔坏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梁廷炜负责宝鸡到峨眉的押运工作

当时文物护理工作人员极其缺乏

梁廷炜17岁的儿子梁匡忠

提前参与文物的押运守护工作

一次突然警报响了

大家都往城外跑

结果敌军先扔石块

然后是低飞扫射

菜籽地里死了不少人

梁廷炜侥幸躲过一劫

从乐山沿大渡河

押运故宫文物至安谷的途中

因为逆水而上,加上事态紧急

撞到巨石,不慎落水

还好人与国宝并无大碍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在四川峨眉

儿子梁匡忠与刘玉娥结为伴侣

五个儿女陆续出生在

颠沛流离的路途中

孩子名字中间的字

取的就是途径城市的简称

长子是在国宝押运到四川峨眉时生的

取名峨生

长女在国宝押运到乐山(古名嘉定)出生的

取名嘉生

接着是金生、宁生、燕生

梁匡忠和刘玉娥▼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1949年

梁廷炜接到命令

要将2972箱故宫文物押送至台湾

梁匡忠则留守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

当时只当是暂别

梁廷炜走时还带走了妻子与两个儿子

以及长孙梁峨生

哪料自此一别

不但国宝分散两岸

梁家三代也骨肉分离、阴阳两隔

1972年,梁廷炜在台北去世

15年后,大陆的梁家人才得知消息

1993年,梁金生去台湾见到了家人

右二为梁廷炜▼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抗战胜利后

梁匡忠又与同事一起

送文物陆续北返

20年来辗转上万公里

播迁10余省

百万余件文物无一损毁

故宫先辈们的壮举缔造了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史的奇迹

而当人们交口称赞他们的时

他们只淡淡一句

文物有灵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1978年

梁匡忠的儿子梁金生想进故宫

因为超龄1岁

31岁的梁金生进了故宫工程队

成为一名瓦工

每个春天

他都要爬上宫院屋顶

用红色的瓦刀灰把琉璃瓦的缝隙重新压一遍

后来他又开始了与祖父、父亲相同的工作

点查文物,追寻遗失的珍宝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退休前

梁金生是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主任

故宫叫他“大内总管”

他主持完成了故宫历史上最彻底的一次文物清理

1807558件(套)

精确到个位

几代故宫人萦绕心头的大事

终于有史以来第一次完成了

在故宫召开的总结大会上

没有欢歌笑语

台上台下一片哭声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梁家三代人90余年的守护

因文物而成为了一家人

也因文物骨肉分离

却终于在一个世纪的

峥嵘岁月冲刷下

因文物而世代相契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很多人都说

我们华夏民族没有信仰

可其实

我们的信仰就是自己的文字和历史

而承载了文字和历史的文物

有灵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3

一棵树一个故事

一片林一个传奇

3代人, 55年

这里从黄沙遮天日

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

变为112万亩林海

变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

变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

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乐园

这里是塞罕坝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塞罕坝位于河北、内蒙交界处

蒙语的意思是“美丽的高岭”

自古就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

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

可是随着清朝灭绝似的开围放垦

森林植被被破坏

后来又遭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

彻底退化为高原荒丘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时间来到1962年

集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

少雨五种极端环境于一体的塞罕坝

迎来了生的希望

来自全国19个省(市)的

127名大、中专毕业生和242名工人

来到了塞罕坝这片陌生的荒漠

要在沙土里种出树来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刚刚建场的塞罕坝

没有粮食、缺少房屋、没有学校,没有医院

冬季大雪封山,交通闭塞

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建设者们

除了简单的行李衣物

其他的几乎一无所有

可是塞罕坝人吃黑莜面、喝冰雪水、睡地窨子

激发起的是“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

爬冰卧雪冷乎冻乎不在乎”的拼劲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他们没有排山倒海的神力

却有愚公移山的韧劲

1962年、1963年

林场人在这里连续造林失败

便拍拍身上的土从头再来

他们不再盲干瞎干

开始依靠科技手段

选择了多种树种在实验林里种植

研究、尝试,经历了许多次失败

最终选定了三个主要树种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树种问题解决了

便探索造林技术

塞罕坝人独创了“三锹半缝隙植苗法”

在乱石堆里造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

如今

塞罕坝林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0%

栽种数目按一米间距排开

可绕地球赤道12圈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据中国林科院评估

塞罕坝的森林生态系统

每年可涵养水源、净化水质1.37亿立方米

固碳74.7万吨,释放氧气54.5万吨

空气负氧离子是城市的8至10倍

每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超过120亿元人民币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从“渴饮河沟水,饥食黑莜面”的“老坝上”

到不忘初心、默默奉献的“林三代”

塞罕坝人从不向恶劣的自然环境

艰苦的生活环境低头

用一双手、一把锹

一代接着一代干

创造的是世界奇迹

筑起的是绿色丰碑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无独有偶

在山西省右玉县

也有一处堪称奇迹的塞上绿洲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右玉县位于晋蒙交界、沙漠边缘

解放初期林木覆盖率不到0.3%

当年北京的沙尘暴不少就来自右玉

五六级西风不到8个小时就直抵京城

伴之而来的便是从天而降的漫漫黄沙

曾有外国专家断言

这里不适宜人类居住

建议举县搬迁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一年一场风

从春刮到冬

右玉人的门都是往里拉

否则一夜风沙过后

门都推不开

人要想在右玉生存

树就要在右玉扎根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1949年

右玉首任县委书记张荣怀上任

自他开始

右玉县二十任县委书记展开绿色接力

率领干部群众坚持不懈植树造林

一干就是60多年

如今这里的林木覆盖率如今已达54%

近2000平方公里荒芜的塞上高原

变成了绿色海洋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为了守住家园

右玉人熬过了难以想象的艰辛

黄沙洼位于右玉老县城东北方

是一个长20公里的巨大流动沙丘

黄沙压城城欲摧

眼看沙丘就要翻过三丈六尺高的城墙

1956年右玉人一鼓作气栽下9万多棵树

第二年飞来一场横祸

八级大风,九天九夜

辛辛苦苦栽的树苗没留下几株

但他们愈挫愈勇

在接下来的8年

举全县之力二战三战黄沙洼

到1964年,共造林15435亩

终于解除了县城被埋的危险

如今的黄沙洼▼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常年用镐头刨土的手▼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

一家日本企业和当地合建压板厂

右玉有了历史上第一家合资企业

但这个企业像吃木材的怪兽

全年收的原料仅够它吃半个月

为防止乱砍滥伐

县里痛下决心

将这个压板厂关门

在右玉人眼中

树是他们生存的希望

一切都要向绿色让步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河水能倒流,荒漠变绿洲”

这就是右玉人的精神气概

当年张荣怀带头种下第一棵树的地方

早已郁郁葱葱

成为风光旖旎的湿地公园

他种下的那棵小老杨已二十多米

如卫士般守护着塞上绿洲

……

这群当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湿地下、故宫里、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功成不必在我

在中国

还有许多这样的人这样的事

为他们的这种痴与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