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知識產權保護這十年

知識產權保護這十年

資料圖

法治週末見習記者 郝若希

十年磨一劍。

自2008年6月5日國務院頒佈《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至今,知識產權保護已經走過了十個春秋。

《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作為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指南與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綱領性文件,提出了實施知識產權戰略要堅持“激勵創造、有效運用、依法保護、科學管理”的方針。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實施十年評估工作總體評估專家組組長嚴雋琪在紀念《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頒佈實施十週年座談會上表示,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取得了顯著成效,為經濟社會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10年來,我國有效註冊商標量大幅增長,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商標累計申請量2784.2萬件,累計註冊量1730.1萬件,有效註冊商標量由2007年的235.3萬件增長至1492萬件,連續16年位居世界第一。

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以來,我國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行政保護全面強化,“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的知識產權保護格局逐漸形成。

“嚴保護”:

立法不斷完善

2014年12月5日,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了陳喆與餘徵等侵害著作權侵權案。法院認定,餘徵(筆名於正,劇本《宮鎖連城》的作者)等侵害了陳喆(筆名瓊瑤)對其作品《梅花烙》享有的改編權及攝製權,判決電視劇《宮鎖連城》各出品方立即停止該電視劇的複製、發行和傳播行為,編劇餘徵在新浪網等網站的顯著位置刊登致歉聲明並賠償陳喆經濟損失及訴訟合理開支共計人民幣500萬元。二審法院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維持原審判決。

然而,此案終審判決至今已兩年有餘,餘徵拒絕向陳喆公開賠禮道歉。因此,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在今年4月發佈強制執行公告,將餘徵的侵權行為公之於眾。

此案判決強制執行,體現了知識產權的“嚴保護”,也維護了司法判決的嚴肅性與強制力,彰顯了人民法院保護知識產權權利人合法權利的決心。

在過去10年,文化傳媒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飛速發展,電影、電視劇、綜藝、動漫、遊戲、直播等內容創作與傳播,在互聯網產業融合與傳播的大背景下,呈現出豐富、多元、複雜的商業及法律狀態,新問題層出不窮。北京韜安律師事務所首席合夥人王軍表示:“從當前版權的產業規模和影響力來看,加強版權保護和完善建設制度是必然趨勢。”

數據顯示,全國著作權登記量由2007年的13.8萬件上升到2017年的274.8萬件;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超過70萬件。最高人民法院發佈的《知識產權侵權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顯示,2015年和2016年,著作權侵權案的民事一審審結案件量在全國知識產權侵權案件中佔比50.2%。

著作權法作為版權保護的專門法,著作權法第三次修訂工作自2012年3月啟動,至今仍處於修法進程。修改稿強化了著作權行政執法,積極引入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提高違法成本。

事實上,除了修訂著作權法,自2008年以來,知識產權領域的其他專門法律也通過不斷修訂完善實施細則,我國已經建立起了符合國際通行規則、門類較為齊全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

比如,2008年12月27日,《中華人民國和國專利法》第三次修正案通過,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經國務院修訂的《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這4部條例自2013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2013年8月30日,《中華人民國和國商標法》第三次修正案通過,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2017年11月4日,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修正案通過,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指明,“加大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懲治力度,提高知識產權侵權法定賠償上限,探索建立對專利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將故意侵犯知識產權行為情況納入企業和個人信用記錄”,這些措施將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構建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格局。

“大保護”:

多元保護機制逐步完善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決定重組國家知識產權局。重組後的國家知識產權局除承擔原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宏觀管理、保護運用、國際合作、專利和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審查授權等工作以外,還整合了原國家工商總局的商標管理職能和原國家質檢總局的原產地地理標誌管理職能,業務大大拓展。

在此前,國家知識產權局積極聯合相關部門,綜合運用審查授權、行政執法、司法裁判、仲裁調解、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等保護渠道齊抓共管。目前,我國已構建了行政執法和司法保護“優勢互補”的兩條途徑,知識產權多元保護機制不斷髮展。

在司法保護方面,2008年至2017年,全國法院新收知識產權一審案件量由2.2萬件增長至20多萬件,年均增長20%以上;2014年年底,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和上海知識產權法院相繼掛牌成立;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刑事審判“三合一”在全國法院全面推開,審判標準日趨統一,判賠數額明顯提高。

不過,北京知識產權法學會會長宿遲指出,我國目前司法保護仍存在各地保護水平參差不齊、侵權成本低維權成本高、有效常態化打擊侵權假冒鏈條未形成這三個痛點。中國需要持續建立以司法為主導的知識產權保護大格局。

在行政執法方面,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持續加大,保護及時性不斷提高。10年來,全國各地深入開展“雙打”“雷雨”“天網”“護航”“雷霆”“清風”“龍騰”“劍網”“溯源”“打擊傍名牌”等知識產權保護專項行動,成效顯著。

2008年至2017年,公安機關共破獲侵犯知識產權和製售假冒偽劣犯罪案件22.3萬餘起,涉案總價值1549.5億元。2008年至2017年,全國海關累計查獲進出口侵權貨物超過23.6萬批次,涉及侵權貨物近15.8億件,案值近40.8億元,海關總署累計核准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備案5萬餘件。

“仲裁作為司法以外的途徑,旨在利用市場的力量解決市場經濟中所產生的矛盾和糾紛。”中國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院副院長趙健表示,目前,仲裁在解決知識產權爭議方面沒有充分發揮作用,但我國相關部門已經開始重視通過仲裁的方式來解決知識產權爭議,最高人民法院也提到要加強仲裁的調節力度。

據悉,從2007年第一家知識產權仲裁中心在廈門設立至今,國內已設立10餘個知識產權專門仲裁機構,充分發揮調解、仲裁的比較優勢,高效便捷地解決知識產權爭議,切實保護企業及個人的知識產權。

“快保護”:

知識產權保護提速

近年來,涉及市場佔有率和知名品牌保護的商標糾紛案件不斷增多,中科聯社訴京東商標權糾紛案、“稻花香”商標侵權糾紛案、“新華字典”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路虎”商標侵權糾紛案等均是最高院發佈的典型案例。

商標權作為知識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使用和保護商標,已經成為企業日益關注的問題。

近3年,商標評審的申請量和審結量整體呈持續快速的增長態勢。2015年至2017年,商標評審申請量分別為11.67萬件、15.61萬件和20.5萬件。2018年1月至5月收到商標評審申請9.77萬件,屢創歷史新高。

對此,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評審委員會副巡視員楊萍表示,這體現出市場主體對商標行政保護的強烈需求和充分的信賴。為提高評審工作的效率,評審委員會加強信息化的建設,審限管理和評審文書即時上線運行,提升了商標審理科學化的管理水平。

在專利、商標審查方面,審查能力也大幅提升,審查週期明顯縮短。發明專利授權週期穩定在22個月,商標註冊審查週期從法定的9個月縮短到8個月。

據瞭解,原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辦公廳印發的《商標註冊便利化改革三年攻堅計劃(2018-2020年)》明確,2018年年底前,商標註冊審查週期縮短至6個月;到2020年,將基本建成優質便捷高效的商標註冊體系,商標註冊申請(包括國際註冊審查)審查週期縮短至4個月以內。

簡化商標註冊程序是知識產權“快保護”的體現之一。

10年來,為知識產權保護提速,國家知識產權局加快建立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維權渠道。截至目前,全國已批覆建立19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17家快速維權中心,知識產權舉報投訴與維權援助服務網絡基本覆蓋全國,知識產權維權調解機制進一步完善,快速確權、快速維權協調聯動,有效解決了創新主體維權週期長的問題。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發佈的數據,中國是處理知識產權涉外案件審判週期最短的國家之一。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受理的涉外案件平均審理週期在4個月,歐盟主要國家的審判週期在18個月左右,美國就專利案件的前期準備要29個月。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全國知識產權侵權案件平均審理週期為105天。

“同保護”:

國際合作加深

自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以來,我國知識產權國際合作進一步加深。我國已與全球63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簽訂了多雙邊合作協議、諒解備忘錄等171份,與50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成員國建立正式合作關係。

“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已經從參與國際貿易的一個基本門檻,變成我國現在越來越強的內生需求。”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副理事長張勤近日在強國知識產權論壇會上表示。

2012年6月26日,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主辦,新聞出版總署(國家版權局)、北京市人民政府承辦的保護音像表演外交會議在京閉幕,會議以正式簽署《視聽表演北京條約》為標誌。

《視聽表演北京條約》的誕生,填補了視聽表演領域全面版權保護國際條約的空白,成為首個在中國誕生的國際知識產權條約。不僅有利於保護表演者的權利,也有助於促進表演藝術和影視產業的發展。

2014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在中國成立辦事處。中國辦事處積極促成了中國海爾集團成為WIPO綠色技術交易市場的合作伙伴,併為中國聯想集團瞭解和使用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註冊海牙體系提供了幫助與支持。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主任陳宏兵在強國知識產權論壇會上表示:“自成立以來,中國辦事處致力於大力推廣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全球服務體系,為我國的對外投資、對外貿易以及技術合作提供了法律支撐,為我國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當前中國知識產業事業已經進入最佳狀態,中國知識產權的形象,通過國際上的數字排名得到了鞏固。”

數據統計顯示,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於2015年首次突破100萬件,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於2016年達到100萬件;PCT(專利合作條約)國際專利申請量由2007年的0.5萬件提高到2017年的5.1萬件。2017年,中國提交PCT國際專利申請量躍居全球第二。

浙江澤大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喬萬里表示,中國現在是國際專利申請第二大來源、國際商標申請第三大來源,而且仍以很高的比例在增長,顯示“中國製造”正在轉變為“中國創造”,知識產權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

不僅如此,我國法院審理的王老吉加多寶知名商品特有包裝裝潢糾紛案、華為訴美國交互數字公司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糾紛案等案件,被境外媒體肯定了具有標杆意義和指導作用。

曾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喬丹”系列商標行政案,關係到外國名人在華姓名權的保護問題。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公開審理判決喬丹公司對爭議商標“喬丹”的註冊損害邁克爾·喬丹在先姓名權,違反商標法,而拼音商標“QIAODAN”及“qiaodan”未損害喬丹姓名權。

最高人民法院平等保護中外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在判決中強調了誠實信用原則對於規範商標申請註冊行為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樹立了我國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在國際上產生了深遠影響。

國務院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副召集人、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表示,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將努力實現知識產權創造由多向優、由大到強轉變,知識產權保護從不斷加強向全面從嚴轉變,知識產權運用從單一效益向綜合效益轉變,加快實現知識產權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