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父親的家書|你用二十年養我長大,我用一輩子陪你老去

父親的家書|你用二十年養我長大,我用一輩子陪你老去

父親的家書|你用二十年養我長大,我用一輩子陪你老去

「悠悠父愛,厚重如山」

在每一個文明中,父親總是充當大山的角色,那厚重的愛是同大山那樣偉岸,在人生的低谷期遮擋所有的風暴潮。

在我的記憶裡,父親依舊是別人文字裡的默默無聲,用長久的陪伴告知我所有的成長故事。沒有太多的諄諄教誨,總是一句話點醒人生歷經。

家訓成了父親的話,幾句叮囑中告訴過來人的種種不易。

父親的家書|你用二十年養我長大,我用一輩子陪你老去

沒有成書的家訓,卻有成形的家風。

多年來,我已經長大成人,在腦海中裝著一封父親寫的家書,每當我在外漂泊,想家時候總會拿出來翻看;每當我在外碰壁,無奈時候總會拿出來閱讀;每當我在外漂泊,孤獨時候總會拿出來慰藉。

那是父親的家書,是寫了二十年的言傳身教。

父親的家書|你用二十年養我長大,我用一輩子陪你老去

小的時候,那個他牽著我的手在路上行走,背影裡充斥了所有的關愛。

蹣跚學步的孩童,跌倒後再爬起,爬起後又跌倒……那時候他的臉上洋溢著鼓勵的微笑,在一次次的摔倒中告知我學會“堅強”。

讀小學的時候,父親第一回衝我發火是在小學三年級,同許多孩子一樣,我也喜歡在學校門口的小店裡買些大人口中亂七八糟的零食玩具,因為零花錢有限,所以我在沒有告知家人的情況下偷拿了父親的錢,印象中大概是五塊錢。

父親發現後,將我關在房間裡,十分惱火的拿著菜刀對我教育。現在想想父親也不過是嚇唬人,但是那一次我學會了父親教我的“誠實”。

父親第一次送我上學是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不是打雷下雨送傘的劇情,而是我因故轉學,他不知是託了多少人,給我中途轉去了一個陌生的校園。

那時候的我充滿了恐懼和不安,拉著父親的手走到新班主任的面前。

在父親的言語交涉中,聽得出父親的擔心和顧慮,但是轉身離開,在他的眼神裡我看到了“勇敢與嘗試”。

小時候的煙雲在時間的節點中轉舵,父親教會我做人最基本道理,也是君子行於天下的技能。他的家書裡,第一句畫上橫線標註的話是:

“在未來我們必須秉承誠信之風,遠方在成功與失敗中堅強走過,勇敢的去嘗試每一次的挑戰,只有不斷的去突破,才會尋找到本心的強大。”

這是父親給予兒時的我最簡單卻又最深刻的訓誡。

古祠堂的風吹過童年,在每一個叛逆期的孩童中,依舊能夠發現我的身影,只是我並不顯眼,而是躲在人群裡,站在路燈下。

我的叛逆期是在與父母的爭吵中開始的,那時候剛上高一,卻要面臨分科的抉擇,在許多人不同熱議下,分科被渲染成了一件關乎未來的大事情,然而幾經詢問父母后並沒有得到一個確切的結果,只能在抱怨和煩惱中與父母發生了口角,那時候才知道學習這一路的確是一個人走來,沒有前車之鑑,也沒有人生導向,在摸索中成長。

父親的無能為力,在談話中深感愧疚,但是在父親的話裡,我始終忘不了那句“自己做自己的人生導師,隨著內心去敢於選擇。”也正是這一句,我選擇了問心。

他或許不是高材生的背景,但是他是歷經太多的“過來人”,沒有類似的經歷,卻有相似的大道之行。

翻開一張字跡斑駁的書信,著重標記的第二句話:

“孩子,選擇是你必須面對的事情,我們沒有太多的建議,只能放手讓你選擇自己內心的答案,也許未來你會後悔,但是請記住,這是你捫心而來的選擇,勇敢走到自己的康莊大道吧!”

其實有太多的人生道理我們都明白,從書本上,從電視上,或是從身邊事中,但是我們在猶豫不決中放棄了太多的機會,想過卻不敢跨出那一步,喜歡卻不願捅破隔膜。

人性的畏縮讓我們都變得膽小,正是父親的言語道出了從未果斷的我最大的缺陷。

走上大學的我,在象牙塔裡感受青春獨一無二的洗禮,暫時沒有太多的顧慮,沒有太多的煩憂。每天都在舒適的大學生活裡觸摸安靜不失熱鬧的繁華。

但是人都會長大,上了大學的我已經是一個二十出頭的青年,不能再用少年來形容自己,也不能再用孩童的想法包裹世界。

大二結束的暑假,父母為我在城裡買了一套房子,就像是他的名稱一樣商品房註定就是商品,沒有家的味道。都說這是人生需求,但是面對鉅額房貸下,十年也好,二十年也罷,都成了我必須面對的現狀。

父親跟我說了他的一些計劃,從那開始我像是一夜長大,明白了許多,關於未來,關於家庭,關於人生。

他幫我盤算了我在未來二十年要做的事情,告知我必須要有一個男人該有的“責任”和“擔當”,因為我的身後是一個家庭,不再是什麼都沒有。

父母的終老,家庭的組建,還有自己的理想。那一次父親的言語有些吃力,聽得出來如果不是真正有了困難他也不會讓我一下子就去接受這些想法。

那天夜裡,腦海裡父親的話不斷地在轉動,我甚至有些茫然,慌亂,嘆息時間的快慢。

父親的家書|你用二十年養我長大,我用一輩子陪你老去

前不久回家,因為一些事情需要處理,所以匆匆待了一天就離開了,臨走前父親像是在跟我說下次回來多待幾天。

也許長大對我們來說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對於父親來說是看到一個孩子豐滿羽翼自己翱翔的變更。

父親開始對我有些不捨,我也知道那是父親給我最後的家訓——人走多遠都別忘記回家。

人在長大的過程中在會擁有一些際遇上的壓力,在一個人的一生中,每個人都會不同,但是也會有相同。

不論是誰,我們都必須學會“男兒當自強”。父親寫在末尾的不是落款,而是這句時間久遠卻不失意義的話。

二十幾年的家書,我讀了說長不長的時間,但是讓我真正明白的是“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氣魄與精神。與其說父親用二十幾年的時間給我許多的訓誡,倒不如說父親用二十幾年教會我成長蛻變。

來時的路總是千辛萬苦,去時的路依舊艱辛。他大字不識,依舊續寫著一封很長很長沒有落款的家書……

6.17父親節

讓我們感恩父愛的偉大厚重,

祝福天底下所有的父親倖福快樂!

圖片來源 | 網絡

父親的家書|你用二十年養我長大,我用一輩子陪你老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