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看淡身前事,笑看紅塵去,真正風流人物的遺言是沒有臺本的

看淡身前事,笑看紅塵去,真正風流人物的遺言是沒有臺本的

說起一些大人物,出生得有預兆,等到要離開這個世界時,怎麼也得留下幾句發人深思、振聾發聵的話,即便病入膏肓、命在旦夕的當事人可能自己也不清楚要說什麼,後人也穿鑿附會、捕風捉影地整出點經典的話,畢竟大人物不同於普通人,怎麼能說走就走了呢。

常言道:“泥菩薩越塗越亮,老母豬越吹越壯”,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我們排除那種捨身赴死的,比如崇禎皇帝自縊前,在袍服上留下遺言,任分裂朕屍,無傷百姓一人,這種大多迫於無奈,而且心裡知道想表達什麼。

試想想,當臨終者真正面對死亡的時候,可能心裡想著別的事,比如有沒有天堂地獄,死後去哪?或者正在承受病痛的折磨時,我們還想榨取他的真知灼見,有點不公平了。

所以馬克思臨終時,管家問他有什麼遺言,馬克思說:“真囉嗦,滾開!沒說夠的傻瓜才有臨終遺言”。

網上曾經流傳過一篇“喬布斯的臨終遺言,震撼心靈”。

裡面講喬布斯臨終前說:“作為一個世界500強公司的總裁,我曾經叱吒商界,無往不勝,在別人眼裡,我的人生當然是成功的典範….我生前贏得的所有財富我都無法帶走,能帶走的只有記憶中沉澱下來的純真的感動以及和物質無關的愛和情感,它們無法否認也不會自己消失,它們才是人生真正的財富”。

對於喬布斯來說,根本不會把“500強”這種事掛在嘴邊,甚至裡面還有說“自己肥胖的身體”之類的話,根本不可能,後來喬布斯的姐姐回憶道,喬布斯臨終前說了三遍“噢”,然後就去世了。

克里斯托弗·奧勒特在《詞語評論》撰文稱:“歷史上偉人的臨終遺言,除了少數例外,都像電話簿一樣乏味和沉悶。無疑,我們期望作家、藝術家、哲學家和世界領導人留下雋語格言,但是,他們往往扔下一兩句陳詞濫調就撒手而去”。

拜倫寫了一輩子浪漫主義詩作,為人更是瀟灑浪漫,不過臨終之時,只說了句:“現在我要睡覺了,晚安”。一點也不浪漫。

歌德說的是:“把第二扇窗打開,讓多些光進來”,不過被後人修飾成了:“更多的光”,自然與眾不同了。

詩人惠特曼的遺言更是毫無詩意,還很粗鄙:“扶我起來,我要拉屎”。

相比起來,一些小人物的遺言倒很有意思,美國一行刑隊長在問一罪犯還有什麼要求,罪犯答道:“那還用說,當然是需要件防彈衣”。

也有很多名人的遺言,真實不做作,灑脫且風趣,正是看淡身前事、笑看紅塵去。

伏爾泰臨終之時,牧師要求他發誓與魔鬼決裂,伏爾泰幽默地回答道:“哪有時間樹敵”。

明末清初文學家金聖嘆為人狂傲有奇氣,文筆幽默,人也幽默了一輩子,到死仍不止,他身陷囹圄將被斬首時叫來獄卒說“有要事相告”。

獄卒以為大師會透露出傳世寶物的秘密或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拿來筆墨伺候。

沒想到金聖嘆的“臨終要事”竟然是指著獄卒給的飯菜說:“花生米與豆乾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得此一技傳矣,死而無憾也”!

行刑那天,劊子手刀起頭落,金聖嘆人頭落地,從耳朵裡滾出兩個紙團,劊子手疑惑地打開一看:一個是“好”字,另一個是“疼”字。

著名京劇丑角貫盛吉,臺上很逗,臨終也逗。

他後來死於心臟病,臥病在床的那段時間,家人知道他的病好不了了,就為他準備了後事,買了壽衣。

有一天,他叫家人給自己把壽衣穿戴起來,然後讓人拿來一面鏡子,自己照著鏡子端詳,說了一句:“唔,就這德行啊”。

有一次,他病得厲害,眼看不行了,家人忙著操持,怕他這次過不去,他甕聲甕氣地說道:“你們別忙,今個我不走,今兒外面有雨,我沒有傘”。

在病危的時候,還能保持生氣盎然的幽默感,用死來幽默,是真名士自風流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