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人類在太陽系中的其他星球上能活多久?

楊孝芳36752



人類早已適應了地球上的環境,而地球上的環境也適合人類的生存,這就是要有大氣層,有充足的氧氣、陽光和食物,還要有適宜的大氣壓強,合適的重力加速度,最重要的是有水,因為水是生命之本。

如果沒有這些基本條件,人類不可能在任何星球生存下去。人類要是離開地球,那就只能模擬地球上環境,即便很多情況可以簡化,也必須有的是合適的氣壓、充足的氧氣和食物等,以此為基本要素,人類開始在太陽系中尋找適宜人類移居的星球。

最初的目標是月球,後來發現,月球上沒有大氣層,也沒有水,這裡壓根不適合人類移居。

之後,人類把目標瞄準了金星,金星離太陽比較近,和地球非常相似,包括質量、大小、所以是類地行星,也叫地球的姊妹星,但金星沒有磁場,也沒有衛星。後來的探測發現,金星的環境太過於惡劣,讓這裡沒有一切生命形態的存在。

再後來,人類又盯上了土星的一顆衛星,這就是土衛六,它是最早發現有大氣的衛星,其大氣密度為地球大氣的五倍,主要成分是氮和甲烷,後來發現這裡也不可能有生命的存在。

現在,人類把火星當作星際旅行或移民的最佳目的地,到目前累計發射了40多個各類火星探測器,儘管火星目前的環境也不適合人類居住,但人類雄心勃勃,寄希望於改造火星環境。


震長


人類可以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上活多久?

頭條號作者 已經解釋的非常全面了,解答的非常到位。要問人在太陽系的行星上如何花樣作死,可以去問他。

地球上生存了幾百萬年的人類,不過是一種脆弱的生物物種,只能生活在溫度,氣壓非常限制的一個環境裡面,稍微超出一點點邊界,就可以立即送了他們的性命。人類的脆弱程度,你可以想象是一隻充滿了血液的氣球,輕微的一碰就會爆炸開來。

微生物比人類更適宜生存,但是微生物也不能在地球以外的太陽系的其他行星上生存。唯一的微生物生存於地球以外的證據是在月球。美國第二次載人登陸月球,比前一次間隔了一年,結果在月球表面的土壤裡面發現有微生物的生命跡象。當時科學家們非常緊張,以為有了重大發現。結果,事後證明那是一年前宇航員第一次登陸月球時留下的細菌,是人類宇航員不慎汙染了月球表面。細菌在月球上面那種真空無氧氣寒冷高強輻射的狀態下,居然可以生存一年以上,也算是一種奇蹟了。

細菌的細胞結構簡單,生存能力超強,而人類則不行,脫離了地球上的那種環境,就會迅速的喪命。人類如果想在火星上面生存,要麼改造自然環境,要麼改造自身。改造火星的自然環境所需要的時間實在是太漫長了,時間跨度一般以幾千年,上萬年計算,所以,人類更應該通過基因工程改造自己。通過改造基因,人類創造出可以直接在火星表面生存的新人類物種。新人類將可以不用呼吸氧氣,可以耐乾旱,耐輻射。



懷疑探索者


這要看人是不是光溜溜的跑到其它星球。在地球上人可以活幾十上百年,在太陽系其它行星上,如果沒有特殊設備的幫助,幾分鐘到數十分鐘,人肯定是要掛掉了。

太陽系8大行星都有大氣層,但除了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其它都是氣態行星,水星、金星距離太陽過近,受陽光照射的一面溫度能高達400℃以上,太陽照不到的地方溫度低到-170℃以下,並且水星自轉一週需要88天,金星自轉一週需要200多天,在這樣的星球上連建設基地都不能很好地生存。要是直接暴露在大氣中,人不是被烤焦就是凍成冰棍,也就分分鐘的事。



而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是氣態行星,沒有固體表面,質量又比地球大得多,天王星地球15倍,海王星地球17倍,土星是地球95倍,木星是地球318倍,在那樣的星球上人類的設備只會越陷越深直達核心,巨大的壓力也會讓人快速死亡,即便有特殊設備的幫助也沒用,會被壓扁。直接暴露在大氣中幾分鐘人肯定就不行了。

算來算去八大行星還真只有火星適合人類登陸,火星也具有大氣層,體積質量比地球稍小,自轉週期也較為接近地球,並且有水。但因為火星沒有磁場的存在,來自太陽的高能射線輻射比地球嚴重,未來人類登陸火星很可能需要建設地下、或者半地下的掩體,才能在火星較長時間的待下去,也還需要有足夠的氧氣供應。


來看世界呀


這要看是怎麼活,而且要看在哪個星球。首先,時空通訊覺得除了地球,不管在哪個星球上不穿宇航服,都會立刻死掉,但死法各有不同。

下面就以月球和地球以外七大行星為例,請各位心理體驗一下不穿宇航服的感受。

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而且是在地球引力範圍內的一顆天然衛星,也是人類第一次迄今惟一一顆登陸的地外天體。

月球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你在地球上能跳1米高,在那裡就可以跳6米高。但月球上沒有大氣和水,溫差較大,在被太陽照射的地方,溫度高達160度,背陽處溫度降到-180度,所以人類在月球上不穿宇航服會很快窒息而死,如果在死前掙扎,可能會蹦得老高。由於高度真空,身體裡的氣體會被快速擠出(抽出),成為一具乾屍,白天會被烤熟,晚間被凍得梆硬咔吧脆。

水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一顆行星,直徑4878公里,質量約地球5.5%,幾乎沒有大氣,溫度向陽面470度,背陰面-170度。

死法和月球差不多,只不過白天被烤得更熟,會有些外焦內嫩。

金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又叫啟明星和長庚星,是天上肉眼看到最明亮的星星。看起來很漂亮,但到了那裡才知道是地獄。

由於溫室效應熱量無法散出,地表溫度達到470攝氏度,濃厚的大氣幾乎全是二氧化碳,還有厚達幾十公里的濃硫酸雲,下的都是濃硫酸雨,大氣壓強達到90個。死法二氧化碳窒息,大氣壓壓死,你想憋住呼吸也不行,帶有硫酸的大氣會往口鼻和下面一切有孔的地方高壓灌進,弄得那個倒黴蛋像充氣皮人,在高溫中炙烤,再被濃硫酸雨化屍滅跡。

火星-是人類選定的第一個最佳移民之星,科學家們正在制定探索改造計劃。

火星直徑約為地球的二分之一,有稀薄的大氣(約為地球1%,主要為二氧化碳),有一年四季,溫度白天最高可達27度,夜晚最低到-133度。死法和月球差不多,但不至於烤熟,晚上還是會凍得梆硬。

木星-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直徑為地球11倍,質量是其他行星總和的2.5倍。木星是個氣態行星,除了一個比較小的石質內核,包裹在周圍的都是金屬氫和液態氫上下地幔,並形成氫大氣圈。

木星重力是地球2倍多,木星旋轉帶起巨大風暴,著名的巨型風暴大紅斑寬度達地球三倍。人掉在木星上,首先要穿過3000公里的大氣層,到達液態氫表面時,溫度達到兩千度,大氣壓力達到幾千萬帕。當然這時候倒黴蛋早已經窒息而死,到了這裡早被大氣壓壓碎氣化了。如果是一個鈦金人還會往液態氫沉下去,到了金屬氫的地幔層,大氣壓強已經1億帕,溫度達到了2萬度,也早就被氣化掉了。在穿過大氣層時,還會被每秒60公里的大風暴颳得挫骨揚灰,你想想,人類目前最快的太空飛行器也才每秒十幾二十公里。木星有六十多顆衛星,有一些衛星有大量的水,很有可能會成為人類移民的候選之地。


土星-是太陽系第二大行星,也是一個氣態行星,與木星不同的是有一個巨大的主要是冰塊組成的環,這個環很寬,在上面可以並排放下若干地球。

土星也有60多顆衛星。在土星上的死法大致和木星差不多,但氣壓溫度要小一些,不過在它那環上或衛星上的死法大概會更體面些。

天王星和海王星是太陽最外圍的行星,也是氣態行星,但由於離太陽太遠溫度極低,表面溫度分別為-180度和-220多度。

但這兩個星球的狀態目前知道得還不很準確,據旅行者2號探測發回信息,科學家推斷天王星上可能有一個深度達一萬公里、溫度高達6650攝氏度,由水、硅、鎂、含氮分子、碳氫化合物及離子化物質組成的液態海洋。海王星也有類似情況,還有大風暴。天王星目前發現衛星27顆,海王星發現衛星14顆。憋死和冷死是這兩個星球死亡的首選,死後是會被永久凍住還是掉進海水裡被幾千度高溫溶化,尚不得而知。

以上說明人類如果無任何防護,除了地球,在太陽系所有行星和天體都無法存活,甚至死狀很慘。

如果穿了宇航服,也只能抵禦某些星球的一般環境,有些也呆不了多久,比如水星、金星很難呆住一個小時。有些星球就完全不能去了,比如木星和土星,甚至天王星海王星這些氣態行星,由於重力、氣態液態等很難立足狀態和溫度氣壓風暴的關係,即使穿了宇航服也無法在那種環境中存活。真正能夠稍微呆一段時間的只有月球和火星了,還有一些行星的衛星。

但穿了宇航服,還需要有後續的安全和後勤設施保障,才能呆得長一些。

比如應該有登陸艙,可以補充氧氣和進食休息;應有軌道艙,可以上去休整和補充給養;還應該有穿梭機,從地球或母艦上不斷的補充運送物質和設備,輪換宇航員等等。當然這些都不是長久之計。真正的長久之計是在外星球上面建造太空城,實現生態循環,才能較長期的生活。最終要實現星際移民,就要改造那裡的環境,形成全星球的生態系統良性循環,使之成為真正的類地姊妹星球,人類的宜居殖民勝地。


時空通訊


人類能在太陽系除地球之外的星球上存活多久?(不穿防輻射宇航服的情況下):

太陽:毫無疑問,作為整個太陽系的光、熱能量來源,任何接觸太陽表面的物質都將會被氣化掉,事實上,連個渣渣也不會剩下的;

水星:作為太陽系中八大行星最靠近太陽的行星,它居然可以被稱為水星,難道不應該是地球被稱為水星嗎?在水星上,正對太陽的一面,溫度高達430℃,而背對太陽的一面,溫度極低,低至-150℃,同時,水星上幾乎沒有空氣,那麼,你運氣好,正好處在冷熱交界處,即使你屏住呼吸,也活不過一分三十秒;

金星:雖然金星要比水星更遠離太陽,但是金星上的極限溫度可高達500℃,金星如同烤爐一般,大氣主要是由二氧化碳組成,最為致命的是,金星大氣壓強為地球表面大氣壓強的92倍,相當於地球海底1km處的水底壓強,毫無疑問,人直接站立在金星表面上會被壓得扁扁的。

火星:太陽系中最為接近地球的類地行星,大氣密度為地球的1%,存在極少量的氮氣,火星平均溫度為-60℃,我想,屏住呼吸可以活過2分鐘;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這是太陽系中4個比較大的行星了,太陽佔到太陽系總體質量的99.86%,那麼這4位“兄弟”就要佔到剩下的0.14%了,其它的簡直可以忽略不計,而且這4顆行星都是類木行星,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都是由氫、甲烷、氦、氨等構成,石質、鐵質只佔到了極小的比例,所以它們都是氣態巨行星,人幾乎會被瞬間壓扁。

反正我就待在地球上,哪裡也不去,要去你們去,我不去~~~~~~~~~~

保護地球生態環境,人人有責!


科學船塢


這個問題必須得加一個前設條件,就是人穿不穿太空服?或者有沒有什麼保護設備?而如果是在其他星球上建設基地的話,那有的星球是可以讓人類長時間生活的。

我們先假設人類不穿太空服也不帶其他設備來到別的星球上會怎樣?如果這樣的話,太陽系中除地球之外,沒有一個星球可以讓人類在上面活過十分鐘。



太陽就不用說了,一秒鐘也堅持不了;水星上沒有大氣層,熱的一面在一百多攝氏度,冷的一面在零下一百多攝氏度,沒有大氣無法呼吸,人也就能堅持個幾分鐘;金星上面平均溫度460度,而且全球差別不大,到上面很快就會被燒熟了,所以金星一分鐘也不行。


條件最好的其實是火星,火星赤道的中午會有20多度的溫度,然而火星的大氣壓只有地球的0.8%左右,而且上面的氧氣含量極少,人在上面同樣無法呼吸,所以在火星上能夠生存的時間也就是憋口氣的時間,同樣超不過十分鐘,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就更不用說了,上面連陸地表面都沒有,壓力大的把氣體都壓成了液體,而且上面氧氣含量極少,也根本無法生存。

可能有些人認為土衛六不錯,因為上面的氣壓和地球差不多,然而雖然氣壓差不多卻氧氣極少,而且上面異常寒冷,人同樣無法在上面生存。

所以還是好好愛護我們的地球吧,只有它才能作為我們的家園供我們生存發展。

不過人類在科學技術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以現有的技術來看,人類已經可以在月球、水星、火星、土衛六等星球的某些區域建設封閉性的小型基地,這樣的話,人類還是可以像在國際空間站中在裡面生活的。


科普大世界


這個問題腦洞開啊,先不瞭解其他星球上有沒有人類生存必須的空氣、水,就溫度一項人類分分仲被秒殺。水星溫度最高達430度,最低是零下160度,晝夜溫差近600度;金星由於溫室效應的緣故,最低溫度465度,平均溫度475度;火星在接受太陽照射的地方,近日點和遠日點之間的溫差將近160度,表面平均火星溫度零下55度;木星應該是零下168度;土星表面的溫度零下140度;天王星和海王星冥王星大概在零下238到零下228之間。

在高溫幾百度或零下幾百度的星球上,即使有和地球同樣的空氣與水,人類沒有太空服之類的設備,幾秒鐘之內就會灰飛煙滅或成為一具凍屍了。


酒店在線


人類的生存,需要生存條件,比如適宜的溫度、氧氣、液態水、食物等。

目前來說,地球仍舊是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宇宙之中儘管必然存在著其他生命和文明以及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只是還沒有發現。

無論是太陽系的其他七大行星水金火木土天王海王星,還是其他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乃至太陽系以外的其他星球,人類都無法生存。

人類在太陽系中的其他星球上能活多久?

人類存活多久,需要取決於太空艙或者太空艙裡面的物資可以供人類生存多久。

……

簡單回答,期待更多優質答案!


地理愛好者


我們知道,在太陽系中共有八大行星,它們以太陽為核心從內往外數依次分別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而地球適合人類生存的最關鍵因素就是處在日-地相距的最適宜的位置上,約1.462億∽1.5136億千米之間,根椐科學推算,如果日地距離縮短5%,地球生命就會熱死,若廷長5%又會被凍死。可見在太陽系中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就只有地球。而地球滿足人類生存的最基本條件就是淡水,空氣(氧氣),食物鏈和適宜的氣溫,四樣缺一不可。儘管地球適合人類生存,但人類在地球上的最高正常生命期也就是120年左右。放眼太陽系中其它行星的環境狀況又如何呢?其適合人類生存嗎?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其他行星的簡易參數吧!

一,水星:平均表面溫度477℃,溫度變化很大(-173℃∽427℃)之間,大氣層非常稀薄,在北極冰冷區域含有(1014~1015Kg)冷凍水。

二,金星:平均表面溫度475℃,溫差變化(-465℃∽485℃)之間,表面十分乾旱,無水。大氣成分二氧化碳佔97%,少量氮氣,無氧,大氣壓約為地球90倍,經常性下巨大的酸雨。

三,火星:平均溫度為-55℃,溫差變化(27℃∽-133℃)之間,大氣密度只有地球的大約1%,大氣主要是二氧化碳佔95.3%,氦氣2.7%,氬氣1.6%,微量氧氣0.15%,水汽0.038%,在火星早期與地球十分相似,兩極為永久固態乾冰覆蓋,據NASA聲稱:南極冠冰如全部融化,可覆蓋整個星球。有潛力改造為人類的第二家園。

四,木星:屬氣態行星,由90%的氫和10%的氦及微量的甲烷,水,氨水和“石頭”組成,大氣很濃厚,大氣下有一層厚達27000公里的液態氫層,再下面是金屬氫。表面為液態“海洋”星球。


五,土星:大氣以氫(96.3%),氮(3.25%)為主,表面溫度約為-140℃,內部岩石和冰,外圍由金屬氫和氣體包裹著。

六,海王星:平均溫度-214℃,大氣成分氫80%,氮19%和甲烷,大氣壓為地球大氣壓的100倍,天氣為極為劇烈的風暴系統。

七,天王星:大氣主要成分氫83±3%,氦15±3%,甲烷2.3%,素有冷行星之稱(-224℃)。可能有一個深達一萬公里的液態海洋。


從以上資料得出分析,與地球相比,其他行星的環境狀況簡直就是生命的禁區,其極端惡劣之環境根本就不適合人類生存,如果在沒有防護措施作為依託,人體暴露在上述環境下,瞬間就會斃命。即使有防護服的保護,一個人也是活不了多久的。我們知道,在地球上一個人不吃不喝光吸氧氣最多可以挺一星期左右,而在太陽系其他行星上就不同了,即使穿著太空服不吃不喝,但支持人體可供呼吸的氧氣是不能維持長久的。大概半天左右吧!也就是說,穿著宇航服不吃不喝,人最大極限可以活1天不到。而人類想要在七大行星上待更久,則必須在七大行星中進行七選一,挑選出一個更接近於地球環境的星球來建立適合人類長期“永駐”的可供生存的星際基地,根據上述七大行星資料可以設想到,火星的環境狀況要好過其它六大行星,而且距離地球也不遠,人類可以考慮在未來宇航技術成熟的時候選擇登陸火星,先建立初期太空小型試驗基地,然後進而擴展空間建立可供初始移民的較大型太空城,再以步步為營的戰略在火星上建立起多個太空城,由數個太空城遙相呼應,擴大人類在火星上的活動空間。最後人類以太空城為基地進而齊頭並進改造火星的大氣環境,最終把火星改造成為人類的“第二地球”,實現人類大舉移民火星的終極目標!這是一個漫長而久遠的過程,是廷續人類文明的必然選項!它需要未來人類持之以恆的接力和不懈努力的進取精神來共同完成人類文明史歷程中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偉大壯舉……!

答題過於囉嗦,但仍然謝謝大家的瀏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