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長白山的“放山文化”是什麼意思?

用戶8059536052080


來答一下。 長白山盛產人參。東北三寶,首推人參;而人參之奇,又幾至成謎。第一次聽說長白山採參習俗,還是有一次去長白山旅遊,人參展館的工作人員給做了介紹,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時第一次聽到孫良這個名字,一次聽到放山。 孫良,在人參文化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採參行業的開山鼻祖,也叫老把頭,他不畏艱險、寧死要找到失蹤夥伴的無私品格被後人廣為傳頌,現在當地還有老把頭節。

放山就是指大家去長白山的深山老林挖野山參,各種習俗在師徒間口傳身授。從專用語言,行為規則、挖參技術、禁忌等都有講究,這個就是放山文化。長白山採參習俗已經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進山採參時,一般是多人搭夥,稱為“拉幫”。入長白山時採參人都帶小米、鹹菜和炊具。如果有人發現人參,就要大聲喊:“棒槌!”。抬棒槌就是挖參,把頭先用拴有銅錢的紅絨繩套在參葉上。還有打參包子,挖完參要砍“兆頭”,說起來內容就很多了。

(xtM)


新文化報


我來回答。

“放山”就是指在東北地區(特別是長白山脈一帶)上山採挖野生人參(行話“棒槌”)的活動,目前已經成為吸引遊客的民俗展示活動。



人參家園

綿延的長白山脈,是我國北方文化主要的發源地,這裡出產被譽為“中華九大仙草”之一的人參。

央視《紀錄片頻道》曾經播出過系列片《趕山》,第一集《尋找野山參》就詳細地介紹了放山的全過程。

事實上,不單單長白山脈,中國北緯38度到48度,東經117度到134度之間,都是野山參的故鄉。



童話.現實

相信動畫片《人參娃娃》上了年紀的人都會有記憶,其實在叢林密佈、動物遍地的東三省,有著很多神奇的傳說:熊瞎子、海東青……

相比傳說,放山卻是一個又累又危險的差事,“放山”少則幾十天,多則幾個月。不僅要面臨毒蛇猛獸的襲擊,還要應對各種天氣變化,可以說,每一隻野山參,都是採集者汗和血的成果。



“放山”江湖

為了避諱和討口彩,幾百年的放山已經形成了一套江湖切口,現在時尚的語言就是“放山文化”。

帶頭的叫“把頭”,把頭是有放山多年經驗的人,也是全隊的核心。

放山時大家排成一字橫隊,把頭在橫隊最右邊,經驗僅次於把頭的叫邊棍,處於橫隊的左邊,橫隊中間的叫腰棍。

每個人“索羅棍”撥草,仔細查看。最先發現者的身份是“開眼”,在後面分配有著更多的比例。

發現了人參要“喊山”,手拄“索羅棍”,“棒槌!”。把頭聽到後馬上“接山”,大聲問“什麼貨?”發現者要根據參齡按照行話回答:三年生的叫“二莢子”,四年生的就說“燈臺子”,然後把頭將棒槌鎖(採參工具)的一端系在參莖上,另一端系在“索羅棍”上,以防棒槌“跑掉”。

鎖好參後,眾人一起伏地磕頭,向山神表示感謝,然後開始挖參。

當那個時代的背影離我們遠去之時,記錄也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謝謝!


雲頂時光


長白山區人民在近千年的採挖山參過程中形成獨特的放山文化口傳心授世代相傳:發現人參叫“開眼兒”要喊:“棒槌!”這叫喊山;把頭要問:“什麼貨?”這叫接山;發現人參者得如實回答幾匹葉;當發現人參者回答五匹葉或六匹葉時,大夥會一齊喊:“快當!快當!”這叫賀山(“快當”是滿語麻利、順利、吉利和祝賀的意思)大夥一起體驗喊山、放山、賀山並親手採挖一棵林下參感受長白山這片土地的神奇與神秘。

野山參有個說法就是“七兩為參,八兩為寶”,因為過去的老杆子稱是十六兩為一斤,八兩就是半斤,每次上山的時候都會帶一杆老杆子稱,挖到棒槌的時候會稱重。、

傳統放山喊話外人是聽不懂的,也叫喊山。因為過去強盜土匪多,這種溝通方式能夠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危險。比如大家普遍知道的,在山上看到人參要喊“棒槌”,然後問“幾批葉”,再喊幾批葉,最後是“快當,快當”,現在好多人不會去按照傳統喊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