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山西陽城砥洎城黑龍廟的傳說

一年,大旱從冬春開始,一直延續到端午,烈日當空,土地龜裂,路邊盡是悽悽枯草,偌大的野地在烈日下無力地展示著自己枯黃的面容。“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苗半枯焦”,形容乾旱的古詩裡還有半枯焦的禾苗,可這裡的土地因乾旱都未能下種,你說心焦不心焦!在這當中,出了個黑龍捨命救鄉親的故事,使得生命垂危的鄉親得以得救。

山西陽城砥洎城黑龍廟的傳說

張員外家來了個黑小夥

說的是小城村有位老者姓張,心地善良,為人熱情厚道,人稱張員外。家裡種有幾頃地,身邊只有一獨生女,生的是如花似玉,聰明伶俐。張員外有一個怪僻,就是辦什麼事情都特別講究,犁、耙、種、鋤樣樣工藝要求甚嚴,種地的長工、短工使喚的不少,都因適應不了張員外高超的要求而一走了之。

一天,張員外家來了一位年輕的小夥,身材高大,體魄健壯又十分英俊,就是皮膚有點黑,說是願意在張員外家幹活。

老人一看,心中早已相中了幾分。正到吃中午飯時光,打發下人給他拿來飯菜,問他能吃多少,年輕人說:“有多少吃多少吧。”張員外是個捨得的人,只要你幹活頂真不耍滑,吃喝隨便。不料年輕人吃起來沒個完,一篩子饃饃就剩沒幾個了,張員外脫口說了句:你還能吃多少?年輕人說:“飽了,飽了,吃飽了。”

年輕人打了個飽嗝,問張員外:“掌櫃,我今天干什麼?”

張員外想了一下說:“廁所很長時間沒有掏了,你就先掏著往地裡送吧。送到老墳的五畝墠。此地一遭往返六七里,你一晌能送幾遭?”

年輕人不加思索地說:“能送幾遭送幾遭。”

張員外聽了很不高興,心想:“這個狂妄的小子!”

不料,不到兩個時辰,整個茅坑的糞被年輕人擔了個淨光,老員外非常驚訝:這麼大的廁所往老墳送糞,兩個壯漢起早摸黑也得幹兩天,從來還沒有人象這個樣的幹活,難道他不是常人?

話說張員外身邊的獨生女,不僅生的如花似玉,聰明伶俐,且因受父親的影響活潑好動,勤勞達理,在家裡是個丟鈀撈掃帚的忙人。街坊鄰居常誇獎閨女頂個小夥子用。每在這個時候,張員外捋著鬍子高興地說:“我家沒小子,我的閨女就當小子使喚。”但也因未能有人繼承家業而憂心忡忡。如今閨女年已二八,到了婚嫁的年齡,只因招贅,沒能找到個如意郎君。這次年輕人的到來,給張家添了個皆大歡喜,張員外因來了個幹活能手而高興的經常手敲桌沿唱起幹梆戲,閨女則一見鍾情,暗暗地愛上了年輕人,經常有事沒事的親近年輕人:“大哥餓不餓。”“大哥喝水吧……,”在地裡幹活時送水送飯的事兒一概承包了下來。年輕人也為能有這樣一個知冷知熱的小妹妹而興奮,心情好乾活勁兒就更大了,地裡幹活回來,經常幫閨女幹這幹那。張員外看在眼裡,喜在心上,一個打裡,一個打外,天生的一對。自己則悠閒自在,難得如此。於是,有心想促成這門親事。

山西陽城砥洎城黑龍廟的傳說

不料,驚人的事情發生了,一天中午,閨女做好中飯,給父親剩好放到桌邊,又利索地打點好往地理送飯。正值中午,太陽暴曬,天氣炎熱,閨女心情則十分愉快,頭戴草帽,手拿一花手絹,一扇一扇往地裡走去。走到年輕人經常休息吃飯的一棵老柿樹底,正想甜甜地叫一聲“哥哥”,不料,一條碗口粗細的黑蟒盤臥樹底,驚的閨女“啊!”的一聲仍掉飯桶,昏了過去。

哪裡來的大蟒呢?話分兩頭,原來離小城東南三十多里的地方,在太行、中條二山交匯處的沁河峽谷之中有一突出的巨石,四面被沁河水包圍(九女臺),湖水深不可測,湖中聳立巨石奇觀。往北有一型如大甕,深不可測的黑龍潭,就是小黑龍的府地。年輕人原來就是小黑龍的化身。

年輕人被尖叫聲驚醒後,自只闖了大禍,趕緊呼救閨女。少傾,閨女醒來,見自己被年輕人抱在懷中,並又深情地看著自己,驚嚇全無,羞澀中帶著柔情,把整個臉拱入了年輕人的懷中。張員外知道這件事後,心想人神怎能通婚,勸女兒死心,另選他人,不料女兒心堅如鐵。說定不管他是妖是怪,非他不嫁。

一晃又一年了,正是鋤小苗時候,張員外正在院裡打坐小酣,年輕人問到:地裡的穀子苗怎麼個鋤法?張員外一聽,心裡好不痛快,你又不是沒有幹過,怎麼鋤還來問我?隨口說了一句:“當地一棵苗”。年輕人上地走了。

忽然,張員外感覺不對勁,就往地裡走。心想人人都知道我幹活講究,問我怎麼幹,這年輕人說幹就幹,出手又快,他小子真敢瞎幹。到了地裡一看,什麼都誤了,滿地苗鋤了個精光,真的當地剩了一棵苗。張員外是個講義氣的人,雖然氣不打一處來,因為自己說過的話,沒法在講什麼,只是哼了一聲說:“秋收萬擔糧。”

轉眼到了秋收時刻,年輕人一擔又一擔的往場裡擔穀子,場裡場外都垛滿了,年輕人還沒有停下來的跡象。張員外疑惑:“怪了,年年種地能收多少我清楚,怎麼……”隨口問了一句:“怎麼,還沒擔完?”年輕人也隨應了聲:“完了完了。”說完,端起閨女遞上的一碗水,咕咚咕咚一飲而盡。老人深信年輕人不凡,更使愛戴非常。

山西陽城砥洎城黑龍廟的傳說

秋後,在張家大囤滿小囤流的豐收喜悅聲中,張員外熱熱鬧鬧為愛女成全了百年之好。街坊鄰居交口稱讚,說張員外有福氣,取了個好女婿。此後,年輕人更為勤勞,除自家的活外,村裡誰家有什麼事需要幫忙,一喚就到,惹人喜歡。

咱這就說到了大旱的一年,土地迸裂,河水斷流。就連滾滾的沁河也成了涓涓細流。夏糧顆粒無收,秋糧不能下種,唯獨張家地裡草青苗壯。百姓怨聲載道,民不聊生,拜天祈雨也無濟於事。

張員外本是善良之人,看到鄉親們心急火燎的樣子,心中十分難受,左思右想,覺得女婿既然能使自家地裡不旱,為何不能幫幫鄉親?決定求女婿解燃眉之急。自己又不便啟齒,便和女兒商量講情。

小黑龍生就是個通情達理之人,岳父大人所講之事,自己早看在眼裡,急在心中,只因有難言之隱,無法定奪。聽了妻子肺腑之言,左右為難:降雨解旱,違反天條,必降大罪。不幫鄉親,於心不忍,更不能辜負他父女二人的愛民之心,他考慮再三,一天午後,稱他父女二人休息之時,便用功作法,電閃雷鳴,普降了一場大雨,百姓手舞足蹈,欣喜若狂。

金豆開花

年輕人本是小黑龍的化身,自知觸犯天條,便隱回九女臺的黑龍汪。上天將其捉拿歸案,綁在斬龍臺上,定要斬首。潤城百姓深感不安,焚香禱告,祈求上蒼網開一面,放出黑龍。四海龍王也紛紛出動,奏於玉帝,說是小黑龍私自降雨,實為犯天條,但為民降雨,也算作替天行道。九仙女因和小黑龍同在一潭,也前去講情,求父王饒恕一死。玉皇憤怒,下旨將小黑龍壓在太行山下,金口玉言到:“黑龍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若想重新見天日,金豆開花方可歸”

潤城百姓得之情況,急的沒有辦法,小黑龍為咱辦了好事,怎能讓他受罪。為了拯救黑龍,四處尋找開花金豆。但是苦思冥想,怎麼也沒法使金豆開花,一晃秋收種麥,家家玉茭成辯上牆,穀子裝滿大囤小缸,雖說豐收了,人們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一天夜裡,一位老族長和其他人商談回家後,正遇孫子鬧著要吃炒玉茭,奶奶正給孫兒炒著、哄著。炒成以後,婆婆讓孫兒給爺爺送點吃,老族長心頭煩悶,那有心思吃,不料孫子鬧著,非要爺爺吃不行,無奈,捻了幾棵往嘴裡丟,剛到嘴邊,老人忽然醒悟,黃燦燦的玉茭,經炒爆開花,這是否就是金豆開花?於是老族長急忙著人通知家家炒玉茭,焚香禱告,祈求上蒼放出黑龍,當天正是農曆十一月三十。一些沒有通知到的,得知後在臘月初一晚上也趕緊忙著炒起玉茭,求告蒼天。這也是潤城人“吃炒”的來歷。

玉皇得報,說是潤城百姓已使金豆開花,無法,金口玉言,那能反悔,只得將小黑龍放出,但,奪其神功,使他永不得化為人身。並懲罰小城十年九旱,降雨即下冰雹。雨神龍王不敢抗旨,只得照行。但又對小黑龍有側隱之心,到下冰雹時,使用冰打一條線的辦法,往往繞過小城,或東或西,使小城很少受影響,不能保其風調雨順,也可使百姓溫飽其祥。一直到現在,十年九旱還在繼續,冰雹災害卻在潤城甚少。

創修黑龍廟

小黑龍犯罪後,小城百姓深感不安,在九女仙台往北的小黑龍住地黑龍汪修造黑龍廟,因當時小城冶煉鑄造業相當發達,並用鐵鑄成小黑龍神像。每逢大旱之年,人們急於農事,紛紛求神祈雨,到崦山,去郭峪,直到折騰的下不來雨時,不得已只有再尋小黑龍。方圓幾十裡來此求神祈雨的人們,必恭必敬,十分虔誠,唯有小城人,只燒香不敬獻,並抬上碌碡、石頭往汪裡砸,用銃對著小黑龍的神像放,吃住當地,非等下雨不可,以示孃家人的威風。當地百姓每當聽說小城人要來時,積極準備吃、住,對這些孃家人敬為上賓。祈雨之後,必會降雨。如若還不下雨,孃家人則把神象抬回小城,放到東坪廟當院大曬幾天,小黑龍經不住曝曬,只有降雨。

張員外之女正值青春年華,則忠貞不二,誓不在嫁。村人為她所感動,在村中心的東嶽廟正南修造一牌樓,取名“不二門”,紀念之貞節。之後,凡有貞節之女,也以此為榜樣,在“不二門”前修造牌樓,或樹碑立傳,不知害苦了多少好女少婦。此門後為“三門街”之一門。

後人為懷念小黑龍救命之恩,在神石的最高處修造“黑龍廟”,以示供奉。城牆下沁河彎轉徊流,深不可測,“魚龍出沒,神威顯赫”,形若黑龍汪。小黑龍懷念岳父、妻子及眾鄉親,時而回來探望,因思念之情甚重,又不能轉為人身,一怒之下,發出雷霆,擊毀黑龍廟之事常有。並且,雷擊黑龍廟的時間巧在同月同日,都在農曆的六月十九。乾隆四十三年“補修黑龍廟壁記”中記載“忽六月十九日傍午,濃雲密佈,白晝昏晦,一聲霹靂,有龍自神座而起,突屋而升。有傾,又一霹靂,一龍沿廟後牆而起,凌空而上。其時在廟被震者三、四人,莫不顛仆昏絕,甚者,不知雷轟電掣之為何”。一九五三年,潤城人丁管曾親眼目睹雷擊黑龍廟,並寫詩於黑龍廟牆上記載:“乾隆四十有三年,六月十九雷擊簷。一九五三同月日,屋脊殘破起靈煙”。修補黑龍廟的記載之多,現能見到的只有明、清時期的碑記,最早的為明正德十二年。這些記載如何解釋,則有待研究。

小黑龍每次回來,必從樊山而來,經紫臺嶺到黑龍廟上空。康熙年間重修黑龍廟碑記:“家言,鎮之來龍自樊山由艮轉,突至紫臺嶺山下,結聚鄙落而。”甚是玄機奧秘。為此,在潤城上河紫臺嶺下築有“來龍券”,券門匾額曰:“玄鎮門。”是否依《老子》中“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而賜名,現難以考證。到清代雍正庚戌年,上河劉姓“因其舊,謹將券額玄鎮門三字易為“一鎮來龍”,俾後之歷斯境者,知此廟為龍脈。(雍正庚戌年中秋補修觀音堂碑記)。”

“玄鎮門”匾額早已不復存在,但“一鎮來龍”之匾額卻歷經滄桑,依然在券門之上,或是告訴後人不忘小黑龍為一方引來甘露之恩德,或是告訴後人潤城本來就是玄妙之鎮,歷史輝煌,人才輩出,豈能使汝衰落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