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藍玉為明朝立下汗馬功勞,為何最後被朱元璋處死?

黃臘


藍玉的主要功勞是替朱元璋滅了北元,完成了開國名將徐達、鄧愈、傅友德等未能完成的功業。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三月,朱元璋將十五萬大軍交給藍玉,朱元璋親自為藍玉送行,並告訴他:“倍道前進,直抵虜廷”,“肅清沙漠,在此一舉!"



北元的皇帝是脫古思帖木兒,當時的北元已經是強弩之末,只能靠打游擊過日子,藍玉打北元,關鍵不是實力,而是茫茫沙漠,到哪裡找到北元的殘兵?

部隊已追擊太久,糧食和水都不夠,追到離捕魚兒海還有四十里的百眼井時,將士們大都主張撒退,就此退回,十幾年的心血就此功虧一簣。繼續前進,十幾萬人可能餓死、渴死。無情報、無線索、無蹤跡。這裡滿天黃沙、荒無人煙,藍玉憑他多年戰場廝殺的經驗斷定北元的主力就在附近!這就是名將風采!將士們毫不猶豫地跟著主帥出發了。上下同欲者,勝。明軍為保密(穴地而炊,毋見煙火),當大軍到達捕魚兒海(今貝爾加湖)南面時,終於發現了北元大軍的蹤跡!北元皇帝脫古思貼木兒正和大臣們舉行宴會。他以為藍玉深知用兵之道,不會深入大漠。只要等藍玉補給供應不上,糧盡水絕,就可以反守為攻。結果悲劇了,史稱捕魚兒海戰役就此結束,徹底殲滅了北元武裝力量,俘北元皇帝次子地保奴、太子妃並公主內眷百餘人、王公貴族三千餘、土兵七萬人,牛羊十餘萬,繳獲了元朝皇帝使用了上百年的印璽。

朱元璋當著滿朝文武,說出了他一生中對部下將領的最高評價:“藍玉就是我的仲卿、藥師啊!"衛青是漢朝和霍去病橫掃匈奴的名將,藥師是唐初名將李靖,曾親率三千鐵騎就滅了突厥。藍玉當之無愧!指揮才能,藍玉和他們難分伯仲,但從講政治角度藍玉和二將相差千里萬里!

那藍玉為何被殺?而且本人被滅族,因藍玉案被殺的有公爵一、侯爵十三、伯爵二,同黨一萬五千人,原因先從藍玉自身找。

一、藍玉的任性妄為。

藍玉在滅北元歸途,強姦了元帝的老婆,這位蒙古女子性情剛烈,自殺了。你再看看唐朝名將李靖率三千輕騎掃平突厥後,怎麼做的!他把突厥可汗的老婆蕭妃(也是楊廣之妻、竇建德、李密、宇文化及均把她當奇珍異寶,先後和她同床共枕過)敬獻給李世民。而且嚴重破壞了朱元璋的懷柔的民族政策。

衛青在征伐匈奴戰爭中,一次自己部下、右將軍蘇建全軍覆沒、隻身逃回大營時,衛青沒有殺將立威,而把蘇建裝進囚車,押送漢武大帝的住處,聽憑皇上處置。打仗是一門藝術,大將做人更是關乎腦袋的生存藝術!

作為後輩的一代名將,藍玉打仗跟衛青、李靖等前輩名將們學會了,可為臣之道呢?衛李像博士後,藍玉像學齡前!人生悲劇由此釀成!

藍玉回到喜峰關口,已是黑夜,守關的官員休息了,聽到有人叫關立馬開門,但藍玉早等不及了,竟下令士兵攻擊關卡,打破城牆強行闖入。

原本朱元璋要封他做梁國公,為警告藍玉,改梁為涼,以示警告。

但藍玉仍不思悔改,居然把手伸向軍權,不經朱元璋允許,在軍中任命自己親信官員,培植自己的勢力。

朱元璋和尚、乞丐出生,挺摳門的,但仍考慮藍玉的戰功,封他太子太傅,從一品,已是位極人臣啦,可藍玉居然在公眾場合大嚷:“我不堪太師耶?"這是找死的節奏。

二、疏不間親,這是祖訓,藍玉卻參與王子間的權力鬥爭,真是不把自己當外人。

藍玉是常遇春內弟,又是朱元璋的兒女親家,在出徵納哈回來後,他找到太子,直言:燕王遲早是要造反的,我找過人望他的氣,有天子氣象,一定要小心。“閒聊"時,太子又把他所說的告訴朱棣,(有旁敲側擊之意),朱棣狠得咬牙切齒,狠狠地告了藍玉一狀。其實,即便朱棣不告狀,朱元璋的錦衣衛也早就偵知了!他們連宋濂學士家晚飯吃什麼、宋學士往哪個方向坐這樣的屁事都偵察得一清二楚,何況你藍玉參與朱標朱棣兄弟間的爭鬥這樣的大事!

再從朱元璋方面分析。

朱元璋怕他死後,開國功臣們篡奪了他老朱家的江山。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病亡,帝國的繼承人是朱標年輕的兒子朱允炆,朱元璋怕他死後,朱允炆壓不住陣腳,辛苦一輩子打下的江山給文韜武略、能謀善斷的藍玉們奪去了,這樣老朱就成了替鬼忙財嘍!

這像漢朝的景帝見周亞夫恃功而驕,不好駕馭,怕武帝劉徹即位後不好開展工作,乾脆找點小碴,關了亞夫,最後平定七王之亂的周亞夫被逼絕食而死。

朱元璋的開國功臣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善終的,我試著評點一下:

湯和,是朱元璋開國戰友中尾巴夾得最緊的!當年朱和尚剛加入紅巾軍時,湯和就知道朱兄了得,自己已是千戶,竟在九夫長朱和尚面前像個馬弁!後來開國後,他很快交出兵權,他靠低調僥倖逃得一命。

耿炳文,這位以擅長防守而留下性命。當年張士誠這般驃悍竟也攻不下他守的城池!他是朱元璋留給朱允炆的門神。

再就是雲南沐英,他是朱元璋的義子。他本身是朱標好友,情愈兄弟,他在平定雲南後,沐氏一家幾百年永鎮雲南。

望斧正。


蒼茫大地顧煒斌


藍玉是朱元璋少有的猛將,早年跟隨都朱元璋東征西戰,立下赫赫戰功。朱元璋稱帝以後,將藍玉列為開國三十四過程之一,並且在此後藍玉依舊領兵,征伐天下,後來的捕魚兒海之戰,藍玉達到了人生的巔峰。不過,藍玉功成名就之後卻難逃被殺的厄運,這是為什麼呢?難道真的是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



藍玉的死他自己佔了很大的一部分。藍玉恃寵而驕,居功自傲。在一開始藍玉還很聽話,等到朱元璋登基稱帝以後,他佔著自己的功勞就開始有點桀驁不馴,當時的淮西勳貴,以藍玉為首對朝廷的法治非常不在意。這一幕幕一分分都消磨了朱元璋對他的好感。不過當時天下未定,還用得著藍玉,朱元璋也就一直留著他。等到天下穩定以後,朱元璋的屠刀也就收不住了


第二個原因太子朱標的仁慈。藍玉這批淮西勳貴伴隨著朱元璋征伐一生,朱元璋在世的時候,他們還因為朱元璋的威嚴而不至於太過放肆,對於朱標卻不一樣,朱標並沒有經歷過沙場的磨練,得不到他們的心服口服。朱元璋去世以後,如果藍玉他們依舊權勢滔天,無論對當時的大明朝,還是對於新皇登基都不是一個好兆頭。

朱元璋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兒子平穩的接管政權,選擇了將藍玉,胡惟庸為首的一大批狠人都給抓起來殺了,為了就是將來朱標能夠順利的君臨天下,不過令朱元璋想不到的是,太子朱標卻在這段期間去世了。


是阿維啊


洪武二十六年(1393),錦衣衛告藍玉等謀反,藍玉被殺,夷三族,死一萬五千餘人,史稱“藍獄”,是繼胡惟庸後的又一次大案。

朱元璋為什麼要對立過赫赫戰功的藍玉下手,而且是下狠手呢?

我們先看看藍玉是如何崛起的!藍玉是洪武后期的主要將領,多次領兵打擊元朝殘餘勢力。藍玉的輝煌應從洪武十一年(1378)開始,這年秋天,他等率兵出征甘、青,第二年取得勝利。回朝後,藍玉被封為永昌侯,食祿二千五百石,進入明初新貴公侯行列。甘、青平定後,朱元璋用兵西南和東北,藍玉在這過程中,發揮了日益重大的作用。洪武十四年,藍玉為左副將軍,跟右副將軍沐英一起,隨傅友德征討雲南。次年閏二月,藍玉、沐英率兵西攻大理,取得大勝。奉召班師後,藍玉加祿五百石,其女被冊封為蜀王妃。洪武二十年(1387),藍玉被拜為大將軍,成為明戰時統兵的最高將領。洪武二十一年,藍玉率十萬大軍,打敗元主脫古思帖木兒,俘獲其次子地保奴及妃、公主數萬人,並得起傳國璽、寶玉、金銀印章等物。藍玉勝利班師,途中又破哈剌章營。朱元璋異常興奮,把藍玉比作衛青、李靖,大加褒獎,封涼國公。自此,藍玉的政治生涯、軍事武功達到巔峰。

藍玉雖然立下了赫赫戰功,但他情商不怎麼樣!他自恃有功,驕橫而不自檢束。在徵雲南勝利後,他就私自弄鹽引,派人到雲南販鹽,牟取暴利。打敗元主脫古思帖木兒後,他私佔掠獲得大量金銀珠寶,還將元妃佔為己有。朱元璋大怒,說:“玉無禮如此,豈大將軍所為哉!”藍玉班師至喜峰關,因已入夜,守關人未及時納入,藍玉竟然縱兵破關而入。朱元璋知道後,更加不高興。而且,藍玉領兵在外,經常擅自升降將校,對朱元璋的詔令有所不從,甚至違詔出師。在朱元璋面前,他也舉止不恭,語言傲慢。更為嚴重的是,他蓄養莊奴、假子數千人,橫行霸道,胡作非為;強佔民田,魚肉百姓。而當百姓上告,御史彈劾時,他竟將御史毆打逐出。

這種性格的人,在大領導面前,不僅不討喜,還會讓領導格外忌憚。而且,朱標死後,性格懦弱的朱允炆成了接班人。朱元璋為了自己的孫子,也會把這些驕橫之徒處理乾淨,不給朱允炆留下後患。所以,藍玉的下場就可想而知了!


鯨大叔學歷史


驕兵悍將,這不是一個好的稱號,但用在藍玉身上太合適不過了。在戰爭時期,藍玉絕對是一個領兵打仗的好統帥;可如果在和平年代,藍玉這種人絕對是一大禍害,他的死,在當時看來是必然的。

明朝初年,初登大寶的朱元璋開始大刀闊斧的搞改革,他廢丞相制度,胡惟庸成了他下手的對象。最後又有了一樁案子被稱作胡惟庸案的繼續,那便是歷史上著名的“藍玉案”。今天筆者就和您嘮嘮這個藍玉以及藍玉案的一系列事情。

藍玉是安徽定遠人,洪武年間從軍開始了長達數年的軍旅生涯。他有膽有謀,屢立戰功,平定西南一事更是為大明的統治添磚加瓦。洪武十二年他被封永昌候,八年後又官至徵虜大將軍,一時間的風光無人能比。

但人一有了權力就開始飄飄然,藍玉也是如此,以至於他最後因種種罪名被革職查辦,最終落了個殺頭的下場。藍玉雖是已謀反罪被誅殺的,但實際上他早已經得罪了朱元璋,而他惹得朱元璋不滿不外乎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不把朝廷命官和制度放在眼裡。

這檔子事出自藍玉北征南返時,當時的他勝仗歸來路過喜峰關,此時天色已晚守城將士未能及時打開城門迎他入城。這可讓藍玉不痛快了,武夫出身的他當即命人攻城,隨後帶領大批人馬進城。

二、姦淫元王妃,敗壞綱常。

藍玉被封王前坊間有傳言說他和元王的王妃有私,風言風語傳的多了元王妃便羞愧自殺。而實際上是藍玉看元妃貌美,試圖逼迫她。此事惹得朱元璋十分不高興,將本來封王時準備賜給他的“梁”換成了“涼”,並讓人將藍玉的過失記在世襲憑證之上。

三、背地裡說燕王朱棣的壞話。

太子朱標在世之時二人關係甚好,一日藍玉對朱標說:我看燕王朱棣的一舉一動甚有帝王風範,想他假以時日一定會謀反,太子殿下您可要小心啊。但朱標不以為意,他覺得朱棣對其非常恭敬,不會做出謀反之事。而多年後朱棣果然篡位,不過朱標是沒看見,但藍玉背地裡說燕王壞話也是實錘了。要知道,疏不間親是大忌啊!

四、藍玉權力慾望太大。

藍玉西征回朝,朱元璋封他為太子太傅,但此官職位於宋、潁二人之下。這時的他便有些不高興,多次出言說:論才能與膽識我不比他們二人差,為什麼要官居二人之下,難道我就不能做個太師威風威風嗎?這樣的話傳到朱元璋耳朵裡使得他對藍玉的意見更深。

多年後有人狀告藍玉謀反,隨後他下獄被殺。當時負責審判他的吏部尚書詹徽問其同謀,起初藍玉不說,後來卻說了“徽即同謀”四個字,這四個字也是讓詹徽從審判官變為階下囚。還有一些人僅僅是和藍玉有過來往便被下獄,藍玉案被殺的人高達15000人,其中有不少為大明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

藍玉一案使得許多功臣良將命喪黃泉,加上之前的胡惟庸案,大明的勳臣武將被掃除殆盡。其實細想下來朱元璋這樣做的原因無非是為了鞏固朱氏家族的統治,同時也是為了調節新興貴族與明朝各階層的矛盾,最後達到大明王朝長治久安的目的。但朱元璋此舉殺人太多,致使後期朝廷無人可用,為大明朝埋下了隱患。


醉愛侃足球


藍玉案是洪武四大案之一,另外三大案是胡惟庸案,郭桓案,空印案,值得注意的是,藍玉案發生在洪武二十六年,而太子朱標病逝於洪武二十五年,這個似乎有著某種聯繫,藍玉案最終導致一萬五千人被殺。

藍玉是常遇春的妻弟,所以自他從軍之後,就在常遇春的帳下效力,而藍玉有勇有謀,作戰勇敢,所以常遇春經常在朱元璋的面前誇獎藍玉,藍玉也因功升至千戶、指揮使、大都督府僉事。

洪武二年,常遇春病逝。洪武四年,藍玉隨傅友德徵四川。洪武五年,朱元璋北伐,藍玉屬於徐達的中路軍。洪武十二年,藍玉被封為永昌侯,俸祿兩千五百石。

洪武十四年,藍玉擔任左副將軍,隨傅友德、沐英徵雲南,藍玉因功增加五百石的俸祿,朱元璋封藍玉的女兒為蜀王朱椿的王妃,也就是說朱元璋與藍玉結成兒女親家。

洪武二十年,藍玉擔任徵虜左副將軍,隨馮勝徵北元,最終北元太尉納哈出投降,不久之後,馮勝獲罪,藍玉拜大將軍。

洪武二十一年,藍玉率軍北征,在捕魚兒海大破元軍,斬獲無數,俘獲七萬七千多人,三千多官吏,牛馬羊十五萬餘頭,朱元璋聽說之後,認為藍玉是西漢的衛青,唐朝的李靖,可見藍玉之功大,藍玉回京後,被封為涼國公。

藍玉因為功大,就有點居功自傲,他收了許多的義子,而且他的家奴也仗勢欺人,藍玉曾經侵佔民田,御史前來查問的時候,直接被藍玉趕走。藍玉北征南返至喜峰關的時候,因為守關人員沒有及時打開,藍玉直接衝關進入。

藍玉與元妃有染,使得元妃最終羞愧自盡,朱元璋本來要封藍玉為梁國公,就是因為藍玉的這些過失,所以就改為涼國公。藍玉被封為太子太傅,但是藍玉卻不想在宋國公馮勝、潁國公之下,他說:我難道不可以做太師嗎?朱元璋多次對藍玉表示不滿。

洪武二十六年,錦衣衛指揮使蔣瓛告發藍玉謀反,這個就是著名的藍玉案。藍玉有謀反嗎?這個顯然沒有,那為什麼朱元璋要殺掉藍玉呢?其實原因很簡單,朱元璋對開國功臣很是忌憚,尤其朱標死後,所以對功臣大開殺戮。

而太子朱允文比較仁弱,顯然不是藍玉的對手,所以朱元璋殺藍玉,就是在給太子鋪路,就像漢景帝為了年幼的漢武帝,而殺功臣名將周亞夫,藍玉死於居功至傲,死於功高震主,死於朱元璋的猜忌之心。


歷史簡單說


藍玉驍勇善戰,橫掃漠北,因摸魚兒海戰役的卓越戰績而名震四方。

朱元璋嘉獎戰功赫赫的藍玉,封為涼國公,拜大將軍,太子太傅,那麼藍玉為明朝立下汗馬功勞,為何最後被朱元璋處死?

有書君認為藍玉站在人生的巔峰,便狂妄自大得忘記了自己是誰了,彷彿天下老子第一,得意忘形便找不著北了。

連自己是個臣子,要恪守君臣之道都不知道了,明太祖朱元璋最後處死藍玉罪名是謀反,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這君臣之間的矛盾也是一步步累積,達到極限,才有藍玉最終處死之禍。

有書君歸納了藍玉最終受死的原因有三,一是藍玉自恃功高,狂妄自大,目無法紀,不思為臣之道;

二是朱元璋為後世子孫除障,恐留後患,心繫社稷,不留禍根在世;三是燕王挑拔,藍玉為求自保,狗急跳牆,招至殺身之禍。

一、藍玉自恃功高,狂妄自大,目無法紀,不思為臣之道

藍玉南征北戰,有膽有謀,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洪武四年,西征四川,攻下錦裡;洪武十一年,征討西蕃,平定叛亂;

洪武十四年,南征雲南,平定滇地;洪武二十年,北征元廷,生擒吶哈出;洪武二十一年,橫掃漠北,大破元軍……

戰功卓著的藍玉面對一系列的功勞薄,漸漸驕橫霸道起來,目空一切,在北上破元之後,更是居功自傲,目無法紀。

見元脫古思帖木兒的妃子貌美如花,便不顧明朝法紀,太祖臉面,玷汙該妃子,生性剛烈的妃子不堪其辱,走上了自殺的不歸路。

這事讓朱元璋知道後皺起了眉頭,心裡咯澄一下,這藍玉太不懂為臣之道了!

北上破元后,藍玉在班師回朝的途中,路過喜峰關,因當時已是半夜,守城官員已睡,守城門的士兵不知虛實,不敢擅自打開城門,馬上去通報值守的官員時,藍玉一面破口大罵。

一面命令士兵擊破城門魚貫而入,毫無軍隊法紀,囂張跋扈,一幅天下老子說了算的架勢,讓朱元璋心生不滿,漸漸心生芥蒂。

因藍玉戰功赫赫,朱元璋按下不表,論功行賞,拜大將軍,本欲封梁國公,但想到藍玉的居功自傲,囂張跋扈,便封了涼國公。

封太子太傅,位在宋、潁之下,藍玉很不痛快地大聲嚷嚷:“難道我不應該做太師嗎?”驕縱跋扈至此,要權要官要名聲,朱元璋已恨得牙癢癢。

二、藍玉強佔民田,私養莊奴,認養義子,為朱元璋所忌憚

藍玉倚仗著開國的功勳,躺在功勞薄上,開始胡作非為,為所欲為,對平民百姓,橫徵暴斂,強佔東昌百姓的民田。

讓百姓怨聲載道,朱元璋農民出身,深知土地良田對百姓的重要性,對藍玉這樣的行徑深惡痛絕,讓御史進行查問,想加以勸阻,藍玉不但不思悔改,還大發雷霆,怒氣衝衝地將御史驅趕出去。

藍玉不僅強佔民田,還私自養了許多莊奴,擴充自己的勢力,同時大認義子,這些義子不乏武士能人,文學才子,大有結黨營私之嫌,而且這些義子大都狗仗人勢,橫行鄉里,殘害百姓,作惡多端。

朱元璋忌憚藍玉做大做強,勢力範圍越來越大,而朱元璋的兒子朱標在世時,藍玉多少顧及太子妃(藍玉外甥女)的情面,也為太子出力不少。

然而太子福淺命薄早逝,朱元璋就更加擔心朱氏明朝天下難保,漸漸滋長出打壓藍玉的念頭。

三、燕王挑拔,藍玉為求自保,狗急跳牆欲謀反,招來殺身之禍

藍玉和燕王朱棣不和,曾對太子朱標告發燕王:“燕王在封地與皇帝一樣,遲早會造反。”

燕王在太子去世來朝時也不示弱,向朱元璋進言“藍玉等外姓候驕橫恣意,不守法紀,他們的勢力很大,恐怕將來無法指揮調度,對皇上不利呀!”

明太祖朱元璋更加猜疑忌諱功臣,而藍玉也感覺到了背後的陣陣寒意。於是偷偷和義子們說:“皇上在懷疑我,我們得早做打算了。”

而這些私下裡洩憤的話被錦衣衛添油加醋傳至朱元璋耳朵裡,這還得了,藍玉要謀反,殺了他,剝了他的皮,往皮裡填上草,送到他女兒那裡去,讓他的世世代代記住對皇上不忠的下場!

就這樣一代戰神便因一句話丟了卿卿性命,這也警示後世之人臣切莫居功自傲,在皇上面前要低調,懂得自保,不然便像藍玉一樣只有死路一條!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洪武年間的藍玉案,其實就是朱元璋主觀意願上製造的一起政治案件,藍玉的功勞和罪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朱元璋必須要藍玉死。

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以謀反罪滅藍玉三族,受藍玉案牽連的人數高達一萬五千多人,經過此案的大肆誅殺,幾乎把跟朱元璋打過天下的那幫人殺得差不多了。

藍玉真的是謀反嗎,未必。只是朱元璋需要用謀反罪來制裁功高蓋主的藍玉而已,也是徹底的剷除在軍中最後一個軍事能力非常強大的將領,此時太子朱標已經死了,而朱元璋立的儲君朱允炆還太小,他登基後,是無論如何也駕馭不了藍玉的。

藍玉有那麼難駕馭嗎?他不但難駕馭,甚至連朱元璋都不一定能駕馭,比如藍玉征討北元,徹底的消滅了北元的殘餘勢力後,對朱元璋的民族政策置若罔聞,不但搶了很多的北元皇室財物,還把王妃給睡了,王妃羞愧自盡而死。

朱元璋很生氣,但還是念及藍玉的功勞,只是把對藍玉的梁國公改為了涼國公。

而藍玉還是不收斂,不低調,在班師回朝途中,過關隘,門卒沒有及時開門,居然令人攻打關門,破關而入。這就是在找死了,這種行為其實是等同於謀反的,但同時也說明了藍玉的情商非常低,太過囂張跋扈,這樣的將領對於未來年幼的朱允炆來說,別說駕馭,給不給皇帝面子都還兩說。


朱元璋於是對藍玉起了必殺之心,這符合朱元璋的個人性格和他對未來皇帝位的保障策略的,至於什麼罪名,這根本就不是個事兒,自然會有人來密告藍玉謀反,至於藍玉有沒有謀反,那還重要嗎?

對於最高統治者而言,功勞只是你吃飯的基本條件,而能不能一直吃飯,還得看統治者的心思了,說你有功就有功,要讓你死你必死。


沉墨I方之城


明初,在常遇春、徐達等名將相繼隕落之後,藍玉無疑於大明武功的接班人,是一顆極度耀眼的巨星。

洪武二十一年,藍玉率十五萬大軍於捕魚兒海之戰中大破北元朝廷,俘獲了北元王子、嬪妃共一百二十三人,王公大臣共三千人,男女近八萬餘人,駱駝馬匹、牛羊等共計十五萬餘頭,焚燒兵甲器械無數。北元至此衰敗,分裂為蒙古三部,各自征伐混戰,大明北疆有了一段安穩的日子。


藍玉雖然戰功顯赫,可卻讓朱元璋越加猜忌害怕

朱元璋是從最底層做上來的皇帝,骨子裡與生俱來的自卑和對外人的恐懼時時都在侵擾著他,加上他的晚年裡,馬皇后和太子朱標先後去世,更讓朱元璋暴虐成性,是無時無刻都在殺人。

出於對朱家王朝的保護,朱元璋殺大臣,防止權臣專政,殺武將,避免武將弄權,殺嬪妃,避免後宮亂政,甚至連自己的兒子都不放過,雖然沒殺,但也是不時地打壓他們,讓他們收斂了不少。而當時北元勢力殘存,武將還是朱元璋必須依靠的力量,可在捕魚兒海之戰後,北元已遁走遠方,這時候手握重兵,又桀驁不馴的藍玉,就成為了朱元璋最後一個假象敵人了。

藍玉打仗雖然厲害,可性格粗野,不懂政事,朱元璋已經殺了很多人,卻始終沒能驚醒藍玉。要是藍玉也能像湯和一樣事事小心,及時交出兵權,不居功自傲的話,朱元璋真的未必就要殺他,畢竟藍玉還是已故懿文太子朱標的舅父,和朱元璋是有親戚關係在裡面的。

可藍玉偏偏就隨心隨性,不但強佔被俘的蒙古王妃,還侵佔戰爭勝利品,隨意毆打御史,炮轟因遲給藍玉大軍開門的喜峰關,是公然地挑戰朱元璋,挑戰大明權威的行徑。藍玉的所作所為,一樁樁、一件件的都被朱元璋安插在各地的耳目給傳回了朱元璋的耳中,這些事朱元璋都已經記在了小本本上,只待藍玉回國再和他算總賬。根據朱元璋後來的說法,藍玉被殺是因為“企圖謀反”。



當然此說法就連朱元璋自己都不能自圓其說,藍玉回國途中的舉動也未必就是有謀反之心,因為自古要謀反者從未有過像藍玉如此地高調,藍玉所做的這些事,或許是他的性情使然。藍玉是個大老粗,他只知道打贏仗,保家衛國即可,其餘的事自己也有權,可以去做,而不會去顧慮做了這些事後別人會怎麼看。

可朱元璋不這麼想,他想的是未來,想的是他那不到二十五歲的皇太孫朱允炆的皇位,是他朱家千秋萬代的基業。為此,朱元璋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在自己死前,把對皇位有威脅的力量全部剷除,即使這些力量就連謀反的一絲苗頭都沒有。

藍玉最後被以謀反罪論處,於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初八下獄,三日後處以剝皮實草的刑罰,而以藍玉謀反案為契機,朱元璋最後一次大造冤獄,所牽連的有開國公常升、穎國公傅友德、宋國公馮勝、十二侯二伯、尚書、侍郎、都督等,並齊家屬共一萬餘人,全部死於朱元璋的屠刀之下。“藍玉案”之後,整個跟著朱元璋起家的淮西勳貴勢力全部被剷除,只剩下耿炳文和郭英二人,性格多疑的朱元璋終於可以放下心頭大石,安心等待自己的駕鶴之日了。


一貳一橙


藍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明朝開國功臣,威猛的武將,他驍勇善戰,戰功累累。

他參與過北伐中原、西征川滇等,最大的功勞是在捕魚兒海戰役中重創北元政權,藍玉俘獲北元脫古思帖木爾的次子地保奴、嬪妃公主等一百二十三人,人口七萬七千多,馬駝牛羊十五萬多頭,以及大量的印章、圖書、兵器、車輛等。但是藍玉違背朱元璋的告誡,強迫了一名皇妃,導致其自殺,在軍中的影響惡劣。


因為藍玉這次戰功赫赫,老朱本來要封他為“梁國公”但是他又做了一件讓老朱很不爽的事。

藍玉大勝回朝路過喜峰口時,因為是半夜,官吏按照規定辦事,夜半禁開城門,沒有給他開門。可是藍玉作死,他仗著自己勞苦功高,竟然派士兵攻破城門,之後藍玉帶領人馬浩浩蕩蕩長驅直入,根本不把老朱的規定放在眼裡。

藍玉一連作死的兩件事情被上報給老朱後,朱元璋非常氣憤,下旨切責藍玉,把他的封號由“梁國公”轉變為“涼國公”作為告誡,讓藍玉低調。結果藍玉根本就不把老朱的話放在心上,依舊我行我素,驕橫跋扈。在老朱舉辦的宴席上他還口出狂言,對文武百官說,自己掌握重要兵權,大家想升想降給他個話,因為他說了算。這是不是公然挑釁老朱的底線?!



他自認為自己勞苦功高,地位不該低於宋國公馮勝、穎國公傅友德(兩人均兼任太子太師),還當著大臣們的面對老朱的封賞大發怨言,埋怨老朱對人不公,還想自封,擾亂臣心,他說“我藍玉勞苦功高,難道不能勝任太師一職嗎?”

藍玉還收了1000多人作為自己的義子,擔任軍中要職。他的義子們都效法他的所做所行,蠻橫無理,除了藍玉以外他們對任何人都不放在眼裡,儼然把藍玉當皇帝。老朱一看這架勢實在擔憂,天下會頃刻改姓啊,儲君朱允文柔弱,哪裡能駕馭了藍玉?!老朱不得不考慮滅掉藍玉一夥。藍玉有所覺察,密謀造反,給老朱製造了殺他的理由。



1393年老朱實在忍無可忍,對藍玉舉起了屠刀。最終以“謀逆之罪”對藍玉剝皮實草,誅滅三族。1.5萬多人因受牽連而被殺。

俗話說“要想叫他亡,必先叫他狂”,藍玉是自己狂死的。


小姐姐講史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乍看,這是孫中山先生在1905年所提出的十六字政治綱領的前兩句。實則,早在1367年,明太祖朱元璋發兵北伐之前,就曾在《朱元璋奉天討元北伐檄文》中發出“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號召!孫中山先生把這個號召改編之後,將其作為了中國同盟會的政治綱領!

元末人才輩出,良將雲集。明太祖朱元璋之所以能建立大明王朝,除去他的個人能力,也和手下一流的文武人才團隊的貢獻分不開,名將藍玉就是其中之一!


藍玉是安徽定遠人,朱元璋麾下頭號先鋒——常遇春,是藍玉的姐夫。1355年,朱元璋攻打集慶(今南京)時,常遇春前往投奔,並於採石磯之戰立下頭功,從此平步青雲!藍玉投軍之後,就一直在常遇春帳下做事。藍玉有勇有謀,在疆場之上,攻必克、戰必勝,得到了常遇春和朱元璋的欣賞。明朝建立後,藍玉因戰功卓著,被封為都督僉事。

此時,天下初定,蒙元勢力餘息尚存。為鞏固大明江山,明太祖朱元璋繼續發兵討元,藍玉的軍事才能也得到了更有力的印證:

一、洪武四年,藍玉隨傅友德征討四川,攻克錦裡(今成都);

二、洪武五年,藍玉做為先鋒,跟隨大明第一名將徐達北征,先後於野馬川、土剌河兩敗蒙古軍隊;

三、洪武七年,藍玉以主將身份,率軍攻佔河北西北一帶,俘獲蒙元王公貴族數十人;

四、洪武十一年,藍玉和沐英一起征討西蕃,明軍完勝,藍玉因功受封“永昌侯”;

五、洪武十四年,藍玉隨傅友德征剿雲南蒙元勢力,平定雲南全境;

六、洪武二十年,藍玉隨馮勝北上伐元,大破元太尉納哈出部,納哈出乞降,歸順明朝;

七、洪武二十一年,藍玉在生平最著名的一戰——捕魚兒海之戰中,大破元軍,俘虜蒙古王公貴族、部眾共計八千多人,繳獲牛、羊、馬、駱駝十五萬頭,史稱“捕魚兒海大捷”。此戰乃明、元決戰,這一戰的勝利,意味著元朝賴以復國的勢力被徹底打垮。班師回朝後,藍玉因功被封為“涼國公”!


此後數年之間,藍玉又領兵平定了西南,功不可沒!

物極必反,藍玉的錦繡前程,還是毀在了自己手裡:

其一、居功自傲、違反綱常:

藍玉戰功卓著不錯,但所犯的錯誤也不少:姦淫元妃、破關班師、不服封賞、強佔耕地、擴充私人武裝、幕僚,令朱元璋心存忌憚;

其二、干涉皇傢俬事、交惡燕王:

藍玉曾在太子朱標面前說燕王朱棣的壞話,燕王豈是善茬?朱標死後,朱棣在朱元璋面前告發藍玉,朱元璋因此更加討厭藍玉;


其三、殺之以除後患:

太子朱標英年早逝,皇太孫朱允炆年幼文弱,繼位後鎮不住藍玉這些老資格,只好由朱元璋親自動手!


數罪併罰,藍玉本人難逃一死,落得個被朱元璋剝皮的下場,並誅滅三族。“洪武四大案”之一的“藍玉案”,也就此拉開序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