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為什麼不漲教師的工資,卻用減免師範生學費來吸引人報師範?

網友一:

有的人認為教師工資已經很高了,還有假期。如果在網上喊增加教師工資基本都是反對,原因不外乎有輔導班、工作時間短、不認真上課等等。現在中小城市及鄉村教師很難招,這些地方的教師很難招,所以從原來的只招師範生到只要有教師資格證的都可以報考。即使這樣鄉村學校都難招。

於是有了免費師範生,免費師範生入學前與學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簽訂協議,承諾畢業後從事中小學教育十年以上。到城鎮學校工作的免費師範畢業生,應先到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任教服務二年。可以看到免費師範生必須到鄉村學校任教,而能不能去鄉鎮還要看有沒有崗位。所以去讀免費師範生的大都是家庭比較困難的小孩,因條件限制而採取的下策。

教師工資是地方發放的,地方的各種建設都需要錢,不可能單獨給教師增加。給鄉村教師增加到一月5000,也不會有太多人去,薪資僅僅是一個因素,還有家庭、醫療等因素的影響。

為什麼不漲教師的工資,卻用減免師範生學費來吸引人報師範?

網友二:

現在的教師工資到底高不高,之所以大家莫衷一是,根本原因有兩個:第一:地區差異,第二:職稱差異。地區差異這個不好改變,因為各地政府收入和生活成本差異過大,下面說下職稱差異。一說到教師工資,很多人會說,教師工資那麼高了,你們還不知足。

其實這麼認為的人,往往是把快退休的高級教師的工資作為標準了,是的,這部分教師工資確實不低,但只佔教師隊伍的很少一部分,他們的工資差不多是剛參加工作教師的2倍左右,他們因為快退休了,體力原因,往往不在教學第一線了,這就實際造成了,上課的年輕老師工資低,不上課的工資高的現狀。

解決途徑:大幅提高低職稱和中級職稱教師工資,適當提高高級職稱工資,縮小職稱工資差距。增加課時和工作量工資,讓多幹活的人多拿錢。這樣做,有兩個好處:第一,提高了年輕教師的收入,可以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教師隊伍。第二:獎勤罰懶,便於管理。

為什麼不漲教師的工資,卻用減免師範生學費來吸引人報師範?

網友三:

本末倒置,隔靴搔癢,莫過如此。就是因為教師的工資待遇不高,才導致選擇師範專業的人極其稀少。補全短板最正確的做法是:全面提高教師待遇的同時提高教師准入門檻,讓教師成為人人尊敬的職業,讓整個社會中最優秀的人才從事教育事業。

但是,我們看到的教師待遇的提高並不明顯,每次教師工資的上漲和物價的上漲幾乎處於同頻共振的狀態,從長遠看,教師的社會地位目前還是令人擔憂。近年來,越來越多優秀的人才漸漸脫離教師隊伍,而教師隊伍中的老弱病殘或者教育情懷深厚的老師依然留下來“守巢”。

網友四:

免費師範招入的大多是家境貧寒的窮孩子,多是為生計而入教育之門的。看看教師的家境有幾個是殷實的就知道了。教師中更多的是農民的孩子。反而言之,家境好些的,哪怕成績差些也不入教育之門。

可是,教育是啥?是民族和國家進步的基石。基石啊!你懂的。多交給為謀生而來的農民的孩子,這些孩子真的很偉大——鋪就民族進步的基石,然後讓有錢有勢的人在基石上跳舞。你覺得這之間農民的孩子快樂嗎?

為什麼不漲教師的工資,卻用減免師範生學費來吸引人報師範?

網友五:

第一,教育投資不低,前不久才公佈了,小學投入全國就是幾萬億,不過很多是搞基建了,新建一箇中等規模學校就是兩三個億。

第二,教師工資平均水平是高於同等公務員的,不過指的是基層公務員,比如初崗十三級對應科員,而不是省部級,現在新進公務員都不在教師視野內,所以比較對象不對等。

第三,教師績效問題,教師績效是教科局管,跟公務員是分開的,教科局按照人頭把績效給每個學校自己分配,然後學校分配製度都是官本位制,結果就是上講臺的教師拿平均數的一半,成天喝茶開會的校領導拿平均數的兩倍,對於人人都拿平均數的公務員,差距可大了。

為什麼不漲教師的工資,卻用減免師範生學費來吸引人報師範?

網友六:

這幾年,我在做志願填報指導中明顯感受到報師範的學生少,報師範的學生成績低。雖然免費師範生是在提前批填報,錄取分數也不低,但也不能掩蓋招收師範生的困境。

報免費師範的,大多家庭條件一般,甚至是貧困家庭;學生的潛力不足,屬於循規蹈矩的,女生偏多,也沒有別的什麼特長;家裡也就希望孩子畢業以後有個安穩的工作。

從我們學校這幾年招聘免費師範生的情況看,大多家庭條件不好,很多是偏遠農村地區的孩子;能力上來講,要比我們本地的孩子強,但是和他們的實際接觸當中,也能感覺到選擇當老師的無奈和不滿足。

為什麼不漲教師的工資,卻用減免師範生學費來吸引人報師範?

綜上所述:

作為老師,如果你想去有外國人、留學生的英語角,看上圖圖右下角水印,找到它提示的地方,那裡面全是美國留學生和國內大學生,找到它和小編一起進去交流啦,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