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徵文19」崔瑞林|活著的意義

點擊上方“芝蘭園”關注我們

「征文19」崔瑞林|活着的意义

人,最可貴的是生命。對每個人,生命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的,當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前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寫的一部長篇小說,也是他的親身經歷。

主人公保爾·柯察金是一名布爾什維克戰士。他有著鋼鐵般的意志,堅定不移的信念。多少次令死神望而止步,創造出了“起死回生”的奇蹟。在幾乎全癱、雙目失明的情況下,以頑強的毅力完成了他的傑作《暴風雨所誕生的》。

第一次接觸這本書是上小學5年級的時候,在父親閒置的、脫落了紅漆的櫃子裡看到了一本發黃的卷頁的書,就順手拿了出來隨手翻閱了。字是繁體的,一頁一頁的看起來很吃力,有好多字也不認識,就那樣也還是像模像樣、津津有味地連認帶猜的順下來讀到了最後。

「征文19」崔瑞林|活着的意义

雖然沒有滿足了好奇心: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卻熟悉了保爾和冬妮婭。而且疑惑通篇沒有寫鋼鐵的煉成,卻起了這樣的名字?從此也知曉了除了生活之外還有另外的精彩世界。開始了閱讀課本以外的書籍刊物。

上初中時迷戀上了瓊瑤的愛情小說。最瘋狂的是一晚上看完了厚厚的《一簾幽夢》,換來的是第二天因為瞌睡被罰站在最後一排聽講。

高中時住校有了支配金錢的權力。為了買垂涎已久的《讀者文摘》,《小小說選刊》,省吃儉用。冒著被拒的尷尬厚著臉皮去借閱同學的《北京青年》。

以至於到了兒子小學時候每逢禮拜天就把他扔到圖書館,等下班時把他接出來再帶走兩本閱讀。培養他的閱讀愛好和他的文字薰陶,開拓他的視野。我無從知道他讀到了什麼,但他一定也從中讀到了什麼。

再次拜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時候,深深地被保爾震撼了。終於明白了鋼鐵的精神和活著的意義。

鋼做的血脈,青春的力量。

人,應當抓緊每一分鐘去過最充實的日子,因意外的疾病或悲慘的事故隨時都可以突然的結束他的生命。

人為什麼還要活著?

光是吃喝和呼吸?當生活的旁觀者?又該怎樣證明自己的價值?用什麼來充實生活。

保爾用他的行動和堅定的信念回答了這一切。他頑強的拼搏著,堅定的意志像不滅的烈火!

他依然拿起筆堅持著寫作,全身心的投入了小說的創作中。

緩慢地,認真地,一行又一行的寫了許多頁。

「征文19」崔瑞林|活着的意义

憑著記憶背誦整頁,甚至整章。憑著他堅強的毅力寫成了《暴風雨所誕生的》前三章。讀著這些彷彿看到了保爾那堅毅的,清澈的雙眸依然那麼有生氣,炯炯地盯著他的稿紙,在沙沙的寫著他和故事裡的人物對話。

沒有悲傷,沒有黑暗,只有堅定的信念和神聖的追求。

而在同事們看後前三章在寄回的途中,原稿被郵局弄丟。六個月的心血白費了,對於保爾來說是當頭一棒。他並沒有氣餒,又重新開始了。

他以雙倍的速度向前推進,最終生命的枷鎖被砸碎。保爾取得了成功,《暴風雨所誕生的》出版了。他開始了嶄新的生活,又能重新戰鬥了。

自己不倒,啥都能過去。自己倒了,誰也扶不起你。

對於盲人作家海倫·凱勒來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多麼的苛求和奢望,多麼的希望有光明的存在。

而我們面對生活的困難和挫折更應該感謝上蒼賦予我們的優越。

能感受到明媚的陽光,能看到藍天白雲,能嗅到花草的清香,遠足到空曠的原野,還能領略那一鳴而過的小鳥的矯健身姿。

一次意外的洗浴,當觸及電源,張口只有”啊”的那刻,驚悚之餘,過後看到身上的兩處青斑,明白了與死神的擦肩而過。懂得了活著的含意,珍惜生活的意義。

「征文19」崔瑞林|活着的意义

生活有酸甜,也有苦樂。面對生活的壓力,更應該咬著牙前進,天亮了就會看到太陽,看到太陽,就是給你希望了。

努力了就有希望了。

每天捫心自問,今天你努力了嗎?

崔瑞林 林州人,現居住焦作。愛音樂,愛旅遊。


「徵文19」崔瑞林|活著的意義

©原創作品 授權發佈 網圖提供證明付酬 打賞>10元付酬 <10元平臺維護

因微信系統修改,【原創】標識處只能顯示開通讚賞的賬戶,芝蘭園公眾號公用讚賞為“作家呂志勇”,此賬戶即為【公用賬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