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驚呆了!這些玉器古人是這麼用的!

(1)玉器的等級和權利功能

以玉器顯示等級差別的現象,始於新石器時代。

奴隸社會體現等級功能的玉器,在《周禮》、《禮記》等先秦文獻中均有記載。《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玉執鎮圭,公執桓圭,候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谷壁,男執蒲壁。“這種以圭的尺寸大小和玉璧紋飾的不同來區別職位的高低的方法,在西周時期表現得最為嚴格。

驚呆了!這些玉器古人是這麼用的!

春秋戰國時期,在禮制上出現了僭(jian)越的現象。不限表現在青銅禮器上,同時在玉器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驚呆了!這些玉器古人是這麼用的!

秦漢時期玉器與王權的體現主要表現在對官印材料的規定上。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用和氏璧作了帝印,名為“傳國璽”。規定只有皇帝印才能稱璽,用玉,群下莫得用。

驚呆了!這些玉器古人是這麼用的!

漢承秦制,皇帝璽、皇后璽用白玉,諸侯王、相國以下按官位品級分別用金、銀、銅。皇帝璽印用玉的制度以後歷代一直沿用,直至清代。

驚呆了!這些玉器古人是這麼用的!

(二)玉器的倫理道德功能

“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玉器為宣揚古代倫理道德是建立在“君子比德於玉”的基礎之上,而僅流行於“君子”這一階層。

孔子為了宣傳儒家學說,他摒棄了原始宗教中將玉器視為神物的觀點,用儒家的仁、智、義、樂、忠、信、天、地、德等傳統觀念與玉器的物理性能結合起來,提出了“君子比德於玉”、“玉有十一德”的學說,將玉器和君子的操作聯繫在一起。

《詩•秦風•小戎》:“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到了漢代,宣揚玉器的道德倫理學說,已基本完成並深深影響了以後幾千年中國封建道德體系。

驚呆了!這些玉器古人是這麼用的!

(三)玉器的玩賞功能

玉石的自然屬性給人以美感,因此以玉石琢制的玉器,具有一定的美學價值和玩賞功能。

宋 呂大臨《考古圖》

元 朱德潤《古玉圖》

宋代古玉被作為玩賞品和特殊商品流通於古董市場和收藏家之間,並且開始穿仿古玉器。這種仿製古玉之風,歷經元明清持續近千年。

驚呆了!這些玉器古人是這麼用的!

乾隆皇帝崇尚古樸之風,以三代青銅禮器為藍本,琢制了一批陳設用玉器,並刻以“大清乾隆仿古”或“乾隆仿古”兩種款識。

驚呆了!這些玉器古人是這麼用的!

後續玉翡齋會為您會講到玉器的三大類:即禮儀類、喪葬類和裝飾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