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李叔同:半世繁華半世空,世間再無李叔同

李叔同:半世繁華半世空,世間再無李叔同

李叔同:半世繁華半世空,世間再無李叔同

文 | 雲間 · 主播 | 沙漠之狐

李叔同:半世繁华半世空,世间再无李叔同

十點君經常能在後臺看到這樣的留言:

“十點君,我最近很焦慮,每天時間都很緊,很難系統地讀完一本書。”

“十點君,我現在身兼數職,生活壓力很大,有什麼類型的書最值得推薦給我嗎?”

每次面對這樣的問題,十點君總會針對需求,推薦一些自己書架上的好書,有文化的、情感的、旅行的……但每一次,十點君總要推薦一類書給這些讀者,那就是:人物傳記。

每次被問到推薦的理由,十點君是這樣想的:

其實,人物傳記對我們生活的影響要比想象中大。我們焦慮也好,迷茫也罷,不是我們沒有辦法成為更好的自己,而是我們在找尋一個寄託,從那裡,我們能看到更確定的未來和努力的方向。

在這個時代,生活、工作節奏很快,但我們想看的書很多,那麼我們就必須學會利用我們的閒暇時間,比如每天地鐵、公交上的半小時,每天睡前的半小時來自我學習,不斷成長。

為此,十點君專門創辦了一個共讀名人傳記的公眾號:十點人物誌(id:sdrenwu)。在這裡,你可以十天聽完一本名人傳記。

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共讀過李清照、沈從文、香奈兒、村上春樹、梵高等名家傳記,還會記錄影響中外的100位名人。

每天15分鐘,10天陪你共讀一本書,10天瞭解一位名人偉人的一生,學習他們的為人處世技巧,感受他們的人格魅力,自我成長如此簡單。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

即可進入『 十點人物誌 』

今天我們開啟一本新書—— 《李叔同傳》

相信很多人都會哼唱幾句“長亭外,古道邊”,如果說到這首《送別》的作者李叔同,可能大家會有些陌生,但是他的另一個名字“弘一大師”,一定讓大家如雷貫耳。

出家前的弘一大師是民國公子哥,吟詩作畫、篆刻書法、音樂戲劇,無一不精通;出家後的弘一大師是得道高僧,擯棄了除書法以外的一切藝術愛好,專心禮佛,是近代佛家律宗的最高成就者。

而他唯一保留的書法藝術愛好,達到了令人生畏的高度,可以說從他的年代至今,沒有任何人能夠超越。

這樣一個有著極高藝術天分的人,是怎樣從公子哥變成佛家高僧的?廣為傳唱的《送別》又是為誰而作的呢?本次共讀的這本書,就能解答這些謎題。

這本書敘述了弘一大師的一生,而他的一生,是從做李叔同開始的。

李叔同:半世繁华半世空,世间再无李叔同

我是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像柴火,燒得再旺,也有灰飛煙滅的一天,續香火,就是得往灶裡添柴,把我桐達李家的勢頭,轟轟烈烈地燃下去。

這是天津鹽商李筱樓常常說的話,李叔同就是為了續李家的香火而出生的,他的生母是李筱樓的四姨太。

四姨太王鳳玲的家鄉是浙江平湖乍浦鎮,家中開個小鋪子聊以為生,生活還過得去,但是婚嫁卻有些困難,到了二十歲,還待字閨中。

王鳳玲自小便見過乘船遠嫁的姑娘,所以輪到自己的時候並沒有多麼不適應,桐達李家是個大家庭,即使是做姨太太,也是她高攀了,更何況,李筱樓從她家買斷了十幾箱雜貨,讓她的嫁妝看起來頗為豐厚。

李筱樓大名李世珍,是同治年間考中的舉人和進士,任過吏部主事,後來辭了官,子承父業開始經商,一手創辦了“桐達”等幾家錢鋪,所以他們家被稱為桐達李家,在當地很有名望。

李叔同:半世繁华半世空,世间再无李叔同

然而聲名在望,也不能掩飾香火不旺的事實。

李筱樓在六十七歲時,失去了自己的長子,王鳳玲嫁到李家的前兩年,李筱樓唯一的孫子也夭折了,他只剩下一個身體羸弱的兒子李文熙,是二姨太生下來的。

已到晚年的李筱樓自然不甘心,與其說他想給自己找一個姨太太,不如說他想給未來的李家三公子尋一位生母,因為這婚姻的基礎並非愛情,而是迫不及待的延續香火,而王鳳玲也十分清楚這一點,並且贊同又期待。

無論如何,李筱樓和王鳳玲的目的還是一致的,李叔同在父母的期盼中來到這人間。

李叔同:半世繁华半世空,世间再无李叔同

李叔同出生那天,李家比過年還熱鬧,李筱樓不僅在佛堂焚香祈福,還買下門外所有魚蝦販子的水產拿去放生,那天李家門口的魚蝦販子多得數不清,水從盆裡溢出來,整條街匯成河渠。

李筱樓親自到門外貼出喜報,上面寫著李叔同的出生時間:光緒六年,也就是1880年舊曆九月二十。

李家終於又迎來了一個男丁,李筱樓給他起名字叫李文濤,字叔同,乳名成蹊,出自《史記》中那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李叔同的出生,給李家帶來了活力,也伴隨著李家走向鼎盛時期。在他三歲的時候,李家喬遷宴會,奧地利公使和公使夫人特地前來赴宴,並且贈送了一架鋼琴。

還是孩子的李叔同蹣跚著撲向公使夫人,在那流光溢彩的長裙下邊,看到夫人竟然穿著露出腳背的鞋子,那是李叔同在李家大宅裡從未見過的風光。

而這烈火烹油般的鼎盛時光並沒有堅持多久,李叔同五歲的時候,父親李筱樓終於走到了人生的盡頭,母親王鳳玲成為桐達李家又一個寡婦,李叔同也告別了輕鬆愜意的童年生活。

李筱樓年事已高,又在李叔同出生後潛心向佛,所以對自己臨終的安排十分從容,還請來眾多僧徒為自己做彌留前的助念。法師們在滿屋嚎啕聲中,唸誦經文,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為他主持葬禮。

小小的李叔同就那樣看著香燭的青煙騰挪而起,在空中翻湧出萬千姿態,見證著李家最後的繁華。

李叔同:半世繁华半世空,世间再无李叔同

李家有許多人潛心向佛,那些在後宅的女人們,幾乎都信佛,幾乎都是素觀音。她們的生活沒有任何指望,只能靠著滿天神佛的庇護,來安撫內心的絕望。

李筱樓去世後,王鳳玲也開始信佛,可是等她發現李叔同將《大悲咒》和《往生咒》念得朗朗上口時,再不許他念佛,他還是小孩子,怎麼能天天唸經呢?

李叔同不再念經,捧起《名賢集》讀起來,二哥文熙已經為他啟蒙,父親曾經的書房,變成了兄弟二人的學堂。

雖是兄弟,卻一人為師,一人為徒,就像他們同為庶子,卻一人掌家,一人依附。

李叔同:半世繁华半世空,世间再无李叔同

李叔同在這樣的學習中,長到九歲,文熙又為他聘請了一位老師,新的老師開始教他《古文觀止》《說文解字》一類的經典教材,書海如山,將他埋的死死的。

但是小小的他聽著這些治國謀略和人生哲理,卻困惑於生和死的奧秘。

可能是因為他年幼時看多了家中的人禮佛,也可能是他在見父親的最後一面時,伴隨著誦經聲,他始終喜歡《往生咒》裡的神秘玄奧,那些看不懂的字有著令人著迷的發音,讓他神往。

母親王鳳玲看到這個情景,心中微微顫痛,她想是因為孩子太早看到死亡,也總是接觸家中向佛的環境,所以才會這樣沉迷於佛經。

於是她帶著李叔同去梨園聽戲,看名角兒披掛上陣,演繹紅塵萬千,她希望孩子能從戲裡看到外面的世界,但她更希望的其實是李叔同能趕緊長大,親身去體會這個世界。

李叔同:半世繁华半世空,世间再无李叔同

戲臺上當紅名伶踱步轉身,戲臺下男女老少如痴如醉,李叔同問母親,他們咿咿呀呀唱的是什麼?

母親回答:“情”。

李叔同又問:“什麼是情?”

這回母親不答了,反而慢慢地掀開茶碗蓋,撇去茶葉,等許久才說一句:“你父親年輕的時候,模樣還是很好的。”

這回答和問題一點也不相符,李叔同不明白母親是什麼意思,其實母親自己也不清楚,因為她只是猜測,在她認識李筱樓的時候,李筱樓已經是耄耋老人,和現在的李家一樣遲暮。

繼李筱樓以後,日薄西山的李家接連敲響喪鐘,先是李筱樓的正妻,無聲無息地死去了。數年後,李筱樓的兒媳也在一次風寒中送了命,還沒等她辦喪事,李筱樓的孫媳婦吞金自盡了。

那一天的李家,兩棺同出,深巷裡一前一後,紙錢如大雪紛飛。

太早接觸生死的李叔同,又一次看見僧人唱誦,為死者指引往生之路。那《往生咒》的聲音在他腦海中不斷迴響,大雪中,他留下寂空無常的眼淚,此時的他,素緞長袍綴玉辮,已是翩翩少年人。

想聽《李叔同傳》全部十期內容

歡迎長按識別下方的二維碼

十點人物誌

10天聽完一部名人傳記

李叔同:半世繁华半世空,世间再无李叔同

記錄影響時代的100位中外名人

甄選一生必讀的100本人物傳記

主播領讀,每天15分鐘

精華提煉,10天聽一部

高效有趣,每年讀36本

免費開放,人人可參與

▼長按識別二維碼,開啟更多人物傳記

李叔同:半世繁华半世空,世间再无李叔同

-背景音樂-

《送別》

-作者-

雲間,麥家簽約作者,領讀達人,愛講故事的80後。我有一個故事,講給你聽,穿越人海人山人叢,綿延過去現在未來。微信公眾號:雲間仙籟。

-主播-

沙漠之狐,愛配音的小透明。用聲音傳遞情感,不求盡善盡美,但求問心無愧。新浪微博:@狐狸愛CUC,微信公眾號:聲夜報社。

▼歡迎把我們推薦給你的家人和朋友喲

↓點擊閱讀原文訂閱李拓遠【超實用學習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