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魯迅的老師 學問比肩王國維 趕怒罵袁世凱

魯迅的老師 學問比肩王國維 趕怒罵袁世凱

1936年的今天,國學大師章太炎逝世,他經歷了晚清到民國的時局鉅變,他投身其中,歷經曲折鉅變。他自認“民國遺民”,留下不少奇聞佳話。今天,我們謹以此文懷念章太炎先生。

民國的煙雲早已散去,但每次提及那些蕩氣迴腸的故事,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物便又鮮活起來,秋瑾、邵漂萍、魯迅、周恩來、蔡元培……一個個都是近代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我們今天要說的人是章太炎。

我們很難給章太炎一個定義,因為他實在太特殊了——“章瘋子又大發其瘋”,“章瘋子居然沒有大發其瘋”。

這兩句話,是民國報刊玩得最溜的標題。無論什麼事到了他這裡,就是報社的流量和閱讀量,翻遍整個民國史,在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裡有這種名人效應的,只有他,“章瘋子”章太炎。

章太炎,原名章炳麟,1869年1月12日出生於浙江餘杭。祖上曾是富甲一方的豪紳,到了光緒朝的時候。大清國和太平天國兩方打得不可開交。

等到戰事以清政府正規軍大敗太平天國雜牌軍告終時,餘杭一帶已從先前的號稱富甲天下,變成了一派“地方無幾人焉”的蕭條景象,章家在連年戰爭中也不可避免地敗落了。

父親章濬一面靠祖傳的醫術養家餬口,一面悉心教導四個孩子認真耕讀,“精研經訓,博通史書,學有成就,乃稱名士”,章家雖然敗落了,但士族大家的格局仍在。章濬的目標很明確:我要培養的不是求名求利當官的,我要培養的是大師,是名士。

8歲那年,章太炎由父親開蒙讀書識字,9歲時,父親因忙於奔波生計。他的教育工作就由外祖父朱有虔接手負責了。

朱家也是當地的名門望族,家學淵源,朱有虔接手外孫的教育後,在文字韻律方面對他進行了嚴格訓練。使章太炎“課讀四年,稍知經訓”,除了正常的傳授知識,朱有虔還有一些不正常的舉動,比如,赤裸裸地對小外孫進行洗腦教育——常講一些反清復明的故事給他聽,堅決主張反清復明。

就這樣,一顆反清的思想種子就種在了章太炎的身體裡,只待時日一到,迅速生根發芽乃至枝繁葉茂。

16歲,按舊時讀書人的老規矩來講,讀了這麼多年書,該參加科舉了。可是“不湊巧”的是科考前,章太炎得了眩暈症,父親章濬一看這情況,發話了,既然正式科舉沒參加上,童子試還是要去一去的,看到童子試考題的一瞬間,那顆反叛的種子迅速在他身體中爆發式生長,《論燦爛之大清國》。

燦爛之大清國?我也就呵呵了。洋鬼子的堅船利炮打進國門後又是割地又是賠款。偌大國家慘爛慘爛的,還有臉說燦爛?一怒之下,他提著毛筆唰唰唰一通狂寫就交卷了。

主考官一看內容就差撲通一聲給他跪了,“吾國民眾當務之急乃光復中華也”。那是他第一次參加清朝的考試,也是最後一次。

鲁迅的老师 学问比肩王国维 赶怒骂袁世凯

青年章太炎

1890年,父親章濬病逝,處理完後事,章太炎去了杭州詁經精舍,拜在一代名儒、樸學大師俞樾門下求學。這一學,就是整整8年。

在此期間,他整理了自己隨手塗鴉的讀書筆記,編成了兩本書,一本是《膏蘭室札記》,另一本是《春秋左氏讀》。這兩本書,奠定了他在學術界的地位。

1898年,30歲的章太炎決定入世救國,他應《時務報》主編汪康年的邀請,前往十里洋場的上海擔任編輯。受到主筆梁啟超等人的熱烈歡迎,早在杭州求學期間,他就久仰梁啟超大名了,突然間和偶像成了同事,章太炎高興地簡直要上天了。

鲁迅的老师 学问比肩王国维 赶怒骂袁世凯

章太炎書法

但在報館上了一段時間的班後。章太炎很快就發現,事情不對的有些搞笑,那些康門弟子們有事沒事就像蒼蠅一樣聚在一起。教徒一樣大肆吹捧自己的老師康有為。極盡肉麻之事,贊康有為如何目光炯炯如何長相不凡。

有一天,耿直青年章太炎實在聽不下去了,就問他們“康有為能和孔老夫子相比嗎?”此言一出,四座康徒勃然大怒,於是報館裡的擁康派和非擁康派就打起來了。一群三十歲的男人們撕扯在一起打得不亦樂乎。

這次群毆事件最後以章太炎抽了梁啟超一記響亮的耳光結束。打完擁康派代表、康有為的得意門生梁啟超,章太炎還不過癮,覺得和這群人在一起工作太噁心了。無論汪康年如何挽留,他還是決意辭職不幹了。

鲁迅的老师 学问比肩王国维 赶怒骂袁世凯

章太炎在日本期間

戊戌政變以後,六君子被殺,章太炎因為參與維新變法運動。也被列入朝廷通緝的黑名單中,他先是逃亡臺灣,後來又輾轉去了日本,在日本雖然與梁啟超等人冰釋前嫌。

但他明顯感覺到梁啟超等人的思想已經落伍,他寄予了很大希望的維新派和掌握大權的漢族督撫都指望不上了。他常常在異鄉的夜裡輾轉反側、夜不成寐,他想,要真正的改變中國的現狀,還是要依靠武力。

就在這時,上天讓他在日本結識了國父孫中山。國父說:“當今中國不流血就不能推翻滿清王國”,他就拍著桌子說,中山說的對啊,人生三大喜有一個就是“他鄉遇故知”,他與孫中山雖是初識。但共同的志向卻讓他堅信孫中山是個好同志,有人相識一輩子,也不過是泛泛之交,有人雖是初見,卻成了一輩子的莫逆之交,人與人之間,可不就是這樣嗎。

鲁迅的老师 学问比肩王国维 赶怒骂袁世凯

孫中山(左)梁啟超(右)

1901年,章太炎幹了一件大事,他剪掉了腦後從小垂到大的辮子,割發明志。

1902年,他第二次東渡日本再次見到孫中山,當時興中會在日本已頗具規模,孫中山藉著會黨內部結盟的形式與他正式定交。在日期間,二人經常往來,討論國家大事,他深受孫中山“平均地權”的革命主張影響。

3個月後,章太炎回到中國,整理了自己的思想和理論,結成《訄言》一書,這本書代表了章太炎經學史學化的古文經學思想的確立,此書問世不久,便因內容觀點新穎而脫銷再版,《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革命軍〉序》,都是在這一時期寫就並發表在《蘇報》顯要位置,不僅打擊了康有為等保皇黨,而且把革命的矛頭直指清朝統治者,至此,他體內的那顆反叛種子已經枝繁葉茂。

鲁迅的老师 学问比肩王国维 赶怒骂袁世凯

中年章太炎

章太炎的肆無忌憚終於激怒了清朝最高統治者,於是爆發了清史上最後一次文字獄“《蘇報》案”,案前,蔡元培、章士釗等人聞聽風聲相繼跑路,鄒容勸他躲躲風頭,他笑一笑說:“小事擾擾”,當友人氣喘吁吁跑來說“巡捕馬上來,快走!”時,他一邊搖頭一邊說,“革命必流血,吾之被清政府查拿,今為第七次矣”,恰在此時,幾個兇狠的巡捕叫囂著衝了進來,一個小頭領從口袋裡掏出一張拘票,高聲念著章太炎、蔡元培、章士釗等人的名字,不等小頭領唸完,他向前逼近一步,高聲說:“其他人都不在,要拿章太炎,就是我”。此等從容風範,直追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

活下去固然很重要,但對他來說,理想和追求比生命更重要,一志既立,生死不顧,雖刀山火海吾往矣。

1906年6月29日,經歷了3年生不如死的牢獄之災後,章太炎一出獄便受到革命黨人與熱血青年的追捧,孫中山派專人回國接他去日本主編《民報》,在他被囚的幾年裡,光復會、同盟會相繼成立,革命蔚然成風,孫中山也提出“三民主義”的政治綱領,但梁啟超等立憲派人士,利用《新民叢報》,不斷對“三民主義”發難,試圖顛覆,他接手《民報》後,只用不到一年時間,就用手中如椽大筆迫使《新民叢報》停刊。

這件事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海外華僑紛紛脫離保皇會加入革命黨,1907年《民報》被禁,他想將《民報》遷往美國,忙於各地搞武裝起義的孫中山,一面以經費不足為由拒絕了他,一面又密令汪精衛在東京秘密籌辦《民報》。章太炎得知這個消息後,怒不可遏,將內部爭吵公諸於世,並要求撤銷孫中山總理一職。

鲁迅的老师 学问比肩王国维 赶怒骂袁世凯

袁世凱(左)黎元洪(右)

1912年,清帝退位,民國成立,章太炎希望儘早結束南北分裂的局面,共御外辱,他扳著指頭算了算:黎元洪號召力不夠,孫中山已經和自己鬧掰了……

算來算去,長嘆一口氣:只有袁世凱了。於是搖動筆桿,開始為袁世凱唱讚歌,但很快,袁世凱的狐狸尾巴就暴露在世人面前,宋教仁被袁世凱政府刺殺後,他幡然悔悟,主動找到孫中山、黃興等,商討如何對付袁世凱。1913年,二次革命如曇花一現很快失敗了,孫中山、黃興等逃往日本。

他又一次選擇了留下,決意北上,當面質問袁世凱,去留之間,更多的體現了他的堅定與執著,革命的人很多,但革命一旦失敗,大家便紛紛作鳥獸散,獨他一人書生意氣,為少年時的志向不管不顧,縱使單槍匹馬,也要如千軍萬馬般勇往直前。

“時危挺劍入長安,流血先爭五步看”,這是他隻身入京探虎穴前留給新婚妻子的詩。

其實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哪兒有什麼長劍?不過一腔熱血罷了,1914年1月7日,北京寒風怒號,彤雲密佈,章太炎破衣爛鞋、蓬頭豎目出現在總統府前,大冬天搖著一柄破扇,指名道姓要見總統袁世凱,衛兵正要轟走這個不知哪兒來的瘋子時愣住了,因為他看見這瘋子手中扇上掛著總統親自頒發的大勳章。

袁世凱躲在總統府不敢出來。他就在總統府前跳腳怒罵袁世凱“獨夫誤國,包藏禍心”。罵的不解氣,他就一邊罵一邊把接待室的器物稀里嘩啦全部打碎。袁世凱怕他鬧出更大動靜對自己更不利,畢竟他是革命元勳是國學大家,在社會各界很有影響力的,於是把他軟禁了起來。軟禁期間,他處危不懼,罵聲更甚,在牆壁、窗戶、桌子上遍寫“袁世凱”三字,每日以杖擊之,稱為鞭屍。

又用不同字體在紙上寫“袁賊”投入火堆,一邊燒一邊拍手大喊:“袁賊燒死矣”,就這樣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抗議了兩年多近三年,直到1916年袁世凱死後,才被釋放。

鲁迅的老师 学问比肩王国维 赶怒骂袁世凯

婚後與夫人湯國梨及其兩位母親合影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代理大總統,與段祺瑞為了政治利益鬥得不亦樂乎,章太炎感到前所未有的失望和惆悵。這時候,孫中山又一次站出來發動了“護法運動”。

章太炎又毅然加入鬥爭行列,奔走全國各地,勸各路軍閥參加“護法運動”,此時的中國已陷入軍閥混戰的泥淖中。但他仍然懷著憧憬,希望能在中國建立聯邦制,不久這種理想也在軍閥的混戰中破滅了。

1922年,55歲的章太炎經歷了一次次的夢想破滅後,終於失去了對政治的熱情。講學成為了他晚年撫慰心靈的主要方式,儘管時不時發表諸如“反蔣”“反赤”的言論,但顯然這些已不是學問家章太炎的人生主題。

鲁迅的老师 学问比肩王国维 赶怒骂袁世凯

晚年章太炎

1936年6月7日晚飯後,章太炎在夫人湯國梨的攙扶下繞住宅散步,突然昏倒。6月14日,進入彌留狀態,湯國梨和民國元老李根源圍繞在他周圍,臥室外的空地上,高高低低跪滿了他的弟子,他們每人手中舉著一支點燃的香,低聲啜泣著。

7點45分,臥室中傳出湯國梨撕心裂肺的哭喊,弟子們知道他走了,嚎啕大哭,悲聲震天,彌留之際,他斷斷續續留下兩句遺言,“設有異族入主中夏,世世子孫勿食其官祿”。

7月9日,南京國民政府發佈國葬令。弟子們寫給他的輓聯是:素王之功不在禹下,明德之後必有達人。

七七事變後,戰火逼近蘇州,章太炎的靈柩無法下葬,只好暫埋其宅後園內,立張大千畫的章太炎像,相下是馬相伯題詞: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泣下。錄陳子昂詩。太炎先生像贊,嘆吾道之孤也。

1937年11月,蘇州淪陷,日軍闖入章家後花園內見一座無碑之墳,懷疑裡面埋著財寶,非要挖開看看,章氏留下的唯一一位老人苦勸反遭毒打。虧得一位日本軍佐聞訊趕來制止,並在祭奠一番後在墓旁立了一個木樁,上書“章太炎之墓”,從此再無日兵來騷擾。

1955年,在周恩來總理的直接關懷下,按章太炎生前遺願,遷葬其靈柩於杭州西湖邊上,緊鄰他最推崇的抗清英雄張蒼水墓,大概先生也能笑慰九泉了。

他是革命家,也是文學家,革命家的章太炎。一生中經歷了與洋務派、維新派的痛苦訣別,遊走於革命派、舊軍閥之間,始終是政壇上一顆耀眼的明星。

無論是孫中山還是袁世凱他都不在乎,用自己的一腔熱血,窮盡一生追求著自己理想的政治。他瘋頭瘋腦、不諳世事,理不清複雜的社會。他一次次周旋在政客間的努力顯得可笑而無力,但這並不是他人生的全部,他還有學問,他精通經學、史學、小學、諸子學,在同時代的國學大師中,能與他相提並論的只有王國維。

胡適說他:“是清代學術史的押陣大將”,他創建的中國第一套漢字注音方案,

一直沿用到1958年。

他的弟子一個個在中國近現代史上都是一代宗師。魯迅、周作人、許壽裳自不必說,黃侃與他同開“章黃學派”,錢玄同是“疑古學派”的精神領袖,朱希祖使史學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

正是他的這些弟子們,轉變了民國初年的學術之風,在學術規範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革命不輸孫中山,學問比肩王國維,卻一生被人叫“章瘋子”,對此,誰最中國只想說。天下瘋子何其多如他這般只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