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可憐的空氣幣莊家

前文《SEC這個狼還是來了》算是美國證監會公開表示了ICO的幣種都歸他們管,估計接下來那些發行過ICO或者正在發行ICO的幣都要不好過了,等著他們的就是不厭其煩的檢查和監管,沒扒三層皮都不算完。另一邊傳統金融市場的正規軍也就可以名正言順,合法合規的進入這個“證券”市場,揮舞起他們熟悉的鐮刀割全世界的韭菜。對於華爾街和倫敦的老牌金融家們,新興市場的投機者、項目方、莊家、交易所,在他們眼裡都是韭菜。各位幣友們怕不怕?別緊張,正規軍的資金量太大,現在虛擬幣這個小池子裡面還容不下這麼多王八,所以很可能市場會在經歷一次徹底的洗牌後,再逐漸擴充起來,那時候才有這些老王八們的閃轉騰挪之地。而我們這些投機者就要趕快學會跟隨趨勢操作,爭取在下跌中學會做空保本,頑強的活到市場復甦,再去獲利。各位幣友可以關注“幣馬溫”在“序列文章”中看看。


可憐的空氣幣莊家

前面說到市場還很小,那什麼叫大,什麼叫小,跟我們投機者有什麼關係呢?這裡就涉及到市場容量和交易深度的問題。前面技術貼選擇市場和品種的文章中就提到過,投機只能做市場容量高,交易深度大的品種,這樣當你想買入的時候,你可以用最近的成交價成交,而不用多花成本。當你想賣的時候,你可以快速賣出,不至於賣的很低,浪費掉利潤。

一般對於“交易深度”的解釋是市場對於承受大單的能力,但這個詞翻譯的並不準確。我們一般操盤的時候,如果資金量比較大,會先用超過當前平均成交量的資金來快速買入賣出幾次,看看這個品種實際有多少人在關注,委託單上顯示出來的和背後隱藏的投機者有多少,再來制定操作計劃。所以之前國外投機者發明了Depth這個詞,用來描述一種大單進出後盤面中對手單的厚度,這是交易員自己的一個心理感覺,並不能準確度量出來。大聖更願意稱之為“掛單量”,包含了直接顯示出來的明面的委買和委賣掛單量、做市商的被動觸發的掛單量,隱藏的冰山單掛單量、還有電腦前手動市價交易的投機者的掛單量。

如果你的資金量很小,在1分鐘線上,你想要交易的份額都遠遠小於平均的成交量,那麼你可以不用測試市場的掛單量,只要關心價格合不合適就行。但是如果你的資金量已經超過了1小時的成交量,那掛單量就能直接影響到你的盈虧。

有個朋友是某個幣種的主力,說他坐莊手上還有一堆籌碼,現在行情不好,出不去了,讓大聖想想辦法看怎麼變現。大聖拿到賬戶以後就直接跟他說走不了了。看看下面這張圖,888的單子都是大聖掛的,5個小時了動都不動。大聖先推高几個價位,看看底下有沒有人跟,幾筆買單扔下去,把幾個最近的委賣都吃掉,價格都推了10%了,一個跟單的都沒有。然後大聖又往下砸,看看底下有沒有撿便宜的,依舊只有山谷迴音。沒辦法,繼續對敲拉高價格,都拉到上漲50%了,終於委託單閃現出一個新的買入單,大聖還以為來菜了呢,仔細一看,我去,才1萬多美元的委託買入單。後面大聖又來來回回拉了好幾次,中間也就只有做市商的機器人和一個小戶在跟大聖玩耍,真無聊。像這種就是嚴重的交易深度不足,如果沒有莊家自救,或者造勢推廣,基本上這個主力就死在裡面了。

碰到行情不好的時候,其實主力比韭菜們還難受,你虧只是虧一點點,人家要虧可就是山崩地裂,所以大家知道為什麼之前那麼多山寨幣、空氣幣在比特幣跌到6000以後著急忙慌的去爆拉,做騙炮線了吧。下次碰到可別上當了。

可憐的空氣幣莊家

那麼我們投機者在沒有大量資金來測試盤面的情況下,怎麼來觀察掛單量和交易深度呢?這裡有幾個要點,各位留意一下:

(1)價格稀疏度,看看委託列表上連續掛單之間價格的縫隙,如果差的很多,十幾個掛單能夠超過10%的價格幅度,那基本上這個品種深度就很差了,要儘早避開這種品種,因為有可能你一買入,就會把價格推高很多,你一賣出,價格會掉下去不少,直接攤薄你的利潤或者讓你虧損。

(2)看小刻度的成交量是否連續。比如看1-5分鐘K線圖,如果K線圖走勢連續,那說明交易比較活躍,5分鐘平均成交量之內的資金量都有足夠的深度,不會偏移你預想的價格太多。

(3)看成交列表的時間間隔。如果一個小時都沒幾筆成交,說明人氣很差,也儘量不要去參與,如果你去觀察比特幣的成交列表,你可以發現幾乎每一秒都有成交,那這種品種就能保證你進得去還能全身而退。

(4)看K線圖的高低點,如果在短時間K線圖上經常能看到超長的上影線或者下影線,那就說明深度非常差,稍微大一點的單子就會擊穿好多個價位。

(5)因為虛擬幣市場的特殊性,成交量計價單位有幣本身的數量、比特幣、以太坊、美元等多種,這時候最好都切換成美元來顯示,比較容易產生直觀的判斷。


行情接著不聊,比特幣和以太坊的成交量都下來了,整個市場都在靜靜的看著EOS表演,當行情告訴你看戲的時候,那就老老實實的看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