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眼神科技CTO沈昕陽:多模態生物識別與大安防落地

眼神科技CTO沈昕陽:多模態生物識別與大安防落地

5月25日,由億歐舉辦的“GIIS安防AI創新峰會”在北京千禧酒店盛大召開。其中,眼神科技CTO沈昕陽的演講題目是《多模態生物識別與大安防落地》。沈昕陽是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博士,前Google資深主任數據科學家,現任眼神科技集團CTO。16年專注大數據和機器學習,具有豐富的數學建模經驗,在將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等科學研究與商業結合方面建樹極高,有力支撐商業決策,積極推動產業落地。

在演講現場,沈昕陽首先介紹了眼神科技的定位和企業發展,然後依次講解多模態生物識別的重要性和研發歷程、眼神科技結合AI落地在技術方面的應用發展、AI+大安防如何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眼神科技在安防領域的深耕建設、以及講述對未來AI事業發展的希冀和共享。以下便是沈昕陽的演講原文(億歐對該內容有部分刪減)。

沈昕陽:大家下午好!我是沈昕陽,我很容幸能夠代表眼神科技來到這裡與大家分享安防AI的技術落地。我們今天的主題就是“多模態生物識別與大安防的落地”,今天上午的演講和剛才的演講也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感謝億歐能讓我來分享自己的心得。

眼神科技的定位和發展

我先介紹一下眼神科技,眼神科技的定位是,我們專注於深度學習技術。以大數據作為依託,以生物識別技術為切入點,致力於解決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機交互問題,多年來我們專注於多種生物識別技術的研發、應用和服務。並且我們提出了多模態統一融合的創新新概念,在金融、安防、教育社保等各個領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1997年,眼神科技創始人周軍先生創立了天誠盛業,1998年開始著手指紋識別技術的研發。而當時研發指紋識別的初心,是因為看到銀行裡記不清密碼的老人被旁邊排隊等候的人和銀行的工作人員呵斥,周軍由此萌發了希望通過生物識別技術將人們從繁瑣的記憶密碼中解脫出來,享受既安全又輕鬆的生活方式。我們至今依然保留初心,不曾遺忘。2003年的時候,我們研發了指紋識別技術並且成功地應用於銀行業,這是銀行業第一次引入生物識別技術來加強銀行安全。2007年我們研發成功了虹膜算法,並且在2009年的虹膜公開賽當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2013年我們榮獲了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15年基於深度學習的人臉識別技術和產品在農行、交行和民生銀行等20多個銀行成功上線。2016年眼神科技正式成立,天誠盛業作為旗下的全資子公司,去年年底我們完成了首次億元融資,並且作為中關村的首批12家企業與中關村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縱觀公司發展的20年,其實是我們科技創新與商業落地並舉的20年,經過這20年的努力我們也取得了一些成績,我們打造了現在唯一的一個多模態的生物認證平臺,也獲得了兩項國家發明獎。有60%的銀行是我們的客戶,我們也致力於完善行業標準,電子標準研究院的人臉識別和指紋識別的標準測試平臺也是由我們獨立研發設計和完成的。同時也參與並主導了30多項國內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並擁有300多項發明專利。

多模態生物識別的發展與AI應用

為什麼我們要強調多模態呢?因為對於生物識別技術,不管是圖像識別,還是機器視覺,它們都是一種模糊識別的概念,我能夠告訴你你有多像誰,但是我不能告訴你你一定是誰。每一種生物識別技術都有侷限性,也有識別極性,每一種識別也有不一樣的地方,只有通過多種生物識別的融合,我們才儘可能覆蓋於更多的應用人群和應用場景,從而進行大數據積累以及數據價值的挖掘。

剛才提到我之前在Google工作,回國不到兩個月。為什麼我要回國到眼神科技呢?有兩個原因,第一,我看好國內人工智能非常良好的勢頭,我想用我的經驗和技術做些事情。另外也是在眼神科技的身上能看到我很認同的技術底蘊和創新的技術精神。在Google我們強調的是創新和精益求精,眼神科技在過去20年裡面,在不依靠外來資本的情況下依靠自己的能力投入研發,在人工智能發展緩慢的10多年來,一直專注於做好自己的事情。人工智能在過去的幾年內是風風火火,但是大家也知道,再往前十幾年,人工智能其實是處於非常平緩發展的階段。

另外一點,在Google我們強調用戶為先,在眼神科技我們的企業信條就是“伴隨用戶”,讓我們在與用戶最近的地方幫助他們提供最好的服務。

今天我們主要講的是AI場景如何落地?最近大家很關注於人工智能領域技術的發展和創新,從2017年底,輿論、投資企業都在講AI如何落地,以及今天上午很多演講也談到到底AI如何落地?如何在各個場景中應用?今天上午有很多同仁們分享了他們的經驗,其實都是很好的案例。作為一個在AI領域已經耕耘了十幾年的老兵,眼神科技也在這上面有相當多的經驗,我們也想談一下眼神科技的一些看法。

首先一項技術從研發到落地可能需要好幾年的工夫,要想真正實現商業化或者盈利需要更長的時間。人工智能其實是一個很複雜的技術,它不像互聯網技術是比較單一的一種產品形態,它的應用場景、技術範圍是非常複雜的。從眼神科技公司來看,要真正做到人工智能落地,首先我們要有一個核心的算法作為驅動力,同時我們要有相適配的部分,即與不同場景相匹配的智能硬件連接客戶作為觸角。今天上午大華、海康還有眼擎公司講的芯片都是可以想象出的一些硬件端的智能觸角,有了這些硬件端我們還要有相應的軟件來完成人機交互的過程,同時我們要有一個平臺來完成控制過程。

另外需有以大數據為核心的數據挖掘和智能服務的後臺,能夠真正體現你的商業價值和數據價值。除此之外,在這種端到端的產業鏈之上,一個公司還要有很強大的產品打造能力和實時交互能力,這樣才能真正把一個產品落到地,能夠把AI落到地。

經過多年的耕耘,眼神科技已經擁有了從算法到平臺、到軟件再到前端硬件這一系列完整的產業鏈。但是人工智能是一個非常大的領域,眼神科技一家公司不可能完成很多事情的。就像今天上午佳都的顧總說,算法開放我們也希望跟同仁們一起合作,能夠彌補我們的不足,包括在算法上面、在前端應用上面,我們都可以一起合作,共同把安防市場做好做大。

除了有產品打造能力和完整的解決方案之外,我們覺得一個項目的落地實施,還需要有很好的架構頂層設計,也需要有對細節把握的執行力。同時我們要了解客戶,要比他們自己更瞭解自己的需求,提供顧問式的營銷諮詢,同時我們要提供伴隨式的實施和售後服務,這樣才能把我們的產品真正應用到場景中去。

“AI+大安防”的場景落地

這裡我們講講眼神科技“AI+大安防”場景落地的情況。我在這裡用了一個“大安防”,用了一個“大”字,為什麼要用“大”字?說到安防大家就能想到視頻監控,抓取逃犯,但是我們認為安防是比較廣的範疇,從個人的財產安全、信息安全,以及到家庭安全,社區安全以及整個社會的安全,這都屬於安防的範疇。所以我們AI+安防的目的不僅僅是限制和管控,同時它也是要打造出更加安全,讓民眾享受到安全便捷的美好生活,這才是它真正的目的。

講一下金融,金融行業是在國內最早引進人工智能的行業,同時也是對於安全有著強烈訴求的行業。我們在這個行業裡面也耕耘了十幾年,從最早的銀行內部風控開始到互聯網時代的網上銀行,自助銀行到現在的手機銀行,我們都在保護著銀行和銀行用戶的安全。上週郵政剛剛上線的手機銀行,其中也是運用了我們的技術,同樣在上週,民生銀行宣佈成立了民生科技公司,民生科技公司宣佈了有九大技術平臺,我們是九大技術平臺之一,技術也廣泛應用在他們300多項的業務之中。

除了金融行業,我們的技術產品在智慧社區、社會安防行業也有覆蓋,我們與萬科打造了“311”的智慧小區系統。什麼叫“311”?“3”指三道大門,小區、單元樓的門,家裡的大門,“1”一個是指平臺,另一個是電梯,通過這些管理實現小區的統一管理。現在我們有100多個全國小區上線了,年底將有300-400個小區陸續上線。

智慧校園,現在大家對校園的安全有很強的訴求,我們也打造了校園安保、宿舍樓的出入管理還有教學樓的出入管理。以及考試管理,教室的簽到、考勤等一系列的服務,我們提供這些服務的目的也是為師生提供安全的環境,同時協助學校做好校園管理的工作。我們最近已經完成了在山東大學70多個宿舍樓的通過人臉進出宿舍樓的管理方案。

此外我們說到大家現在討論最熱烈的話題——安防領域,我們在安防領域也構建了基於整個城市的固定布控和移動布控,同時再結合客運站、機場等重要的這些交通卡口的布控一起實現人、證、票合一檢驗、重點人員的布控和預警,也有大家都很清楚的一些人員的軌道分析,即伴隨分析、團伙分析、還有以圖搜圖和最後的追蹤分析。

我們這套系統,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業務驅動的系統解決方案,當時我們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打造這套系統。同時在實際應用中不斷地磨合,幫助我們的客戶能夠合理地去制定他們的預警布控和抓取逃犯的業務,儘量提高他們的辦案效率。現在這套系統已經在20多個機場客運站上線使用,從去年9月份以來我們已經布控和抓取逃犯近千餘名,我們在單個城市的“天網”工程的人臉入戶量超過了200萬/天。

以上都是基於單個場景的應用場景,我們也在探索智慧城市建設的方案。我們想基於雄安新區打造智慧城市。之前提到我們是首批與雄安新區簽訂協議的12家企業之一,12家裡面有10家是上市公司,市值超過500億。另外兩家一家是我們,另外一家是估值超過500億的滴滴,在簽約不久以後也簽訂了基於安防和新零售等多項智慧城市試點工作,眼神科技有幸中標,我們在雄安的高標準,高起點的要求下,在半個月時間之內就上線了安防項目,在一個月之內就完成了驗收通過。

沈昕陽對未來AI事業的希冀

今天上午很多位同仁也分享了他們對智慧城市的解決方案,我覺得其中有很多可取的地方,我也希望在這裡有機會跟他們一起探討合作,對於建設智慧城市,能夠一起把安防市場做好做大。

作為人工智能的感知層,“認識你”是最基本和最基礎的步驟,現在大部分的安防+AI落地項目,大多數也是圍繞著“認識你”來完成。並都屬於限制和管控這方面的內容。我們認為,隨著大數據的積累、不同原數據的不斷打通和融合,通過數據模型還有機器學習,我們能夠進行更有價值的數據挖掘,能夠在不同場景下真正地去懂你,只有懂你我們才有可能對每個人提供針對性的服務,也才能真正地讓AI人工智能服務於你。

我們可能到“AI你”的地步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這也是眼神科技一直為之奮鬥的目標。

最後我想說“AI+安防”這個領域是非常大的一個市場,這裡面有很多機會,對於安防領域的同仁夥伴們來說,更需要我們合作共贏,協同共生,一起把這個“蛋糕”做好,一起服務好我們的客戶,維護市場的有序健康發展,集中我們的智慧和力量推動人工智能在安防領域落地,推動人工智能的發展。讓我們中國成為一個人工智能大國,變成一個人工智能強國。謝謝大家!

聲明:凡註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自其它平臺,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站觀點及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