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農村溝渠裡的“牛屎鯽”,異常狡猾,不知口感如何


小時候的夏天,在河邊最常見的就是鰟鮍魚,我們又叫“牛屎鯽”這兒一叢,那兒一簇,遊弋嬉戲,一有動靜即四處散開,隱匿無蹤。

牛屎鯽屬於小型淡水魚類,體呈卵圓形,頭短,口小,最大的6釐米左右,常棲息於水流緩慢、水草豐盛的環境內,以水生植物、浮游生物為食。

牛屎鯽魚極普通,在江南各個水系中均有,甚至是小溪、渠溝中也有它們的蹤跡。

牛屎鯽極普通,在江南各個水系中均有,甚至是小溪、渠溝中也有它們的蹤跡。但鰟鮍魚對水質要求頗高,一旦水質惡化,便生存不了。

老人說牛屎鯽最好吃的時節是菜花開時的春天,以清蒸、油炸為佳。本地有“鰟鮍帶鱗燉”的說法,因為鰟鮍魚實在太小,沒辦法細細收拾,若油炸的話,有時連內臟也不棄除。

原來這種魚農村到處都是,根本沒人吃,都是捉到用來餵雞鴨的。現在人想吃也難搞到了。

黃梅時節農人在秧田戽水、捕捉鰟鮍魚的情景,極富地方色彩與濃郁的生活氣息。就不知道這魚味道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