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內蒙古東澇西旱墒情差 近兩千萬畝農作物受災


近日,內蒙古強對流天氣日漸增多,但降水分佈極為不均,主要集中在呼倫貝爾、興安盟等東部地區,久旱的中西部地區雨量較小,緩解旱情的作用有限。目前,農牧區土壤墒情較差,以中旱為主,林區墒情較好,基本無旱情。同時,旱情和極端天氣已導致全區農作物受災面積達1938萬畝。預計未來三天,降水仍分佈在錫林郭勒盟以東地區,局地有中雨,西部的阿拉善盟有35℃以上高溫天氣。建議各地防範階段性高溫的危害以及暴雨洪澇、冰雹等強對流天氣對農業生產造成的損失。

內蒙古東澇西旱墒情差 近兩千萬畝農作物受災

6月22日,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旗出現短時強降水和冰雹等強對流天氣,風雹造成部分鄉鎮農田遭受洪澇災害。(圖片來源於內蒙古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與人工影響天氣中心)

進入夏至節氣以來,因白晝時間增多、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內蒙古地區的雷雨天氣變得頻繁起來。同時,氣溫也在繼續升高,地表的蒸發量加大,各地旱情開始顯現並發展。據內蒙古氣象局資料顯示,6月25日08時~6月26日08時,全區有103個旗縣出現降雨,降雨量為0.1~40.6毫米。其中,11個旗縣出現大雨、32個旗縣出現中雨、其餘97個旗縣出現小雨。但中雨以上量級的降水主要分佈在興安盟、呼倫貝爾等東部地區,前期旱情較重的中西部地區雨量較小且分佈不均,對於緩解旱情只是杯水車薪。

據內蒙古生態與農業氣象中心測算,截止6月25日,全區一類、二類、三類墒情面積分別為28.0、20.7、69.5萬平方公里,佔全區總面積的23.7%、17.5%、58.8%。特別是農牧區墒情較差,均以三類墒和中旱為主,農區發生乾旱面積4.5萬平方公里,佔農區總面積的49.5%;牧區發生乾旱面積38.3萬平方公里,佔牧區總面積的63.6%。東部林區墒情較好,基本無旱情。

另據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6月22日消息,截至目前,全區農作物受災面積1938萬畝,其中乾旱受災面積1765萬畝,成災面積556萬畝。主要受災地區為赤峰市、烏蘭察布市、包頭市。風雹洪澇災害受災面積173萬畝,成災面積72萬畝,主要受災作物為玉米和大豆,主要受災地區為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阿榮旗、莫力達瓦旗、扎蘭屯市,通遼市奈曼旗,赤峰市松山區、翁牛特旗,興安盟烏蘭浩特市、農場局、科右前旗等地。

內蒙古氣象臺預計,未來三天,錫林郭勒盟東北部、通遼市大部、興安盟、呼倫貝爾市有小雨或雷陣雨,其中,興安盟東北部、呼倫貝爾市中部和東南部有中雨,上述地區伴有短時強降水、雷電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其餘地區晴間多雲;阿拉善盟西部和東南部部分地區有35℃以上的高溫天氣。

建議土壤墒情較差的中西部及東部偏南地區密切關注天氣預報,旱作農區應做好蓄水保墒工作,加強防禦階段性乾旱對農業生產造成的不利影響。同時各地注意防範階段性高溫的危害以及暴雨洪澇、冰雹等強對流天氣對農業生產造成的損失。(文:郭敏 王敏芝)責任編輯:袁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