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9 十萬億靈活用工市場,最先跑出的獨角獸為什麼是鬥米?

近年來,以兼職招聘為代表的靈活用工模式以現象級的風口進入人們的視野。

2015年前後,資本熱下湧現出百餘家互聯網兼職招聘平臺,依靠資本的力量征戰沙場,掠奪第一波用戶。

然而正所謂成也資本,敗也資本,當資本浪潮退卻,眾多以信息服務為核心的創業公司紛紛跌落神壇,可以說,兼職招聘市場這幾年經歷了行業的大洗牌,面對這個十萬億量級的藍海市場,群雄逐鹿之下,2018年必將是強者的遊戲。

讓我得出這一感慨的原因是,近日我從第三方渠道瞭解到,在兼職招聘細分市場中,從58趕集集團孵化出來的鬥米,旗下鬥米兼職的流量是第二名的20倍,交叉印證之下我發現,大者恆大的商業法則正悄然在兼職招聘細分市場上演,“721”寡頭格局再度形成。鬥米正以絕對的領先優勢佔領市場份額,有望發展成為靈活用工市場領域獨角獸級的公司之一。

但讓人震撼的是,這家僅成立短短兩年時間的公司,市場份額遠超其他幾家之和,是如何拔得頭籌的?以至於讓我不吐不快,今天我就來解解鬥米是如何通過攻、守、道的“平臺+服務”全閉環戰略獨佔鰲頭、步步為營的?

十萬億靈活用工市場,最先跑出的獨角獸為什麼是鬥米?

【深度覆盤:鬥米O2O閉環模式傲視群雄】

說到鬥米,它的前身是58同城趕集網的事業部,亦是58職達和趕集職有的合併。2015年11月,鬥米從58趕集集團獨立分拆出來運營,便直接獲得老東家58趕集、藍湖資本等知名投資方的資本加持與生態支持,所以相比於其他僅做兼職招聘類服務的平臺,鬥米的起點就比同類產品高出很多,直接切入靈活用工服務這個大的市場。

加之其深知傳統招聘模式下供需兩端的痛點和需求,對靈活用工市場有著深刻的理解,使得其產品及解決方案一經問世就贏得了求職者和用工方的青睞。

從數據上看,這兩年的鬥米可以說實現了高速的增長,僅2017年的用戶求職報名量就突破5200萬。從QuestMobile2017秋季大報告來看,鬥米兼職APP以同比超過519%的月活躍用戶增長率,大幅領跑整個招聘行業。

同時在易觀《中國移動互聯網2017年度暨12月TOP1000榜單》,鬥米兼職APP以活躍用戶環比10.58%的快速增長,位列招聘類移動應用排行第三名,僅次於智聯招聘和前程無憂。

十萬億靈活用工市場,最先跑出的獨角獸為什麼是鬥米?

兼職招聘這個細分市場,一邊是用戶,一邊是用工企業,其特質就是長尾、彈性且碎片化的。鬥米以O2O閉環前端接流量,後端連交易,將線上大流量和線下落地服務打通,形成雙輪驅動,從而徹底解決信息碎片化程度高、應聘成本高、服務交易過程缺乏保障的各種痛點,確保雙方的利益最大化。

當商業閉環一旦做成,就是不可撼動的護城河。這使得鬥米牢牢鎖定了靈活用工市場的雙邊群體,成為行業翹楚。

【唯大不破:規模化領跑十萬億市場】

過去,存量市場由於信息的不對稱、中間缺少相應的服務環節,個人和企業的需求都被壓制住,隨著招聘服務平臺的出現,需求被不斷釋放。在更加高頻、靈活、多元化的用工模式下,企業和個人都需要藉助平臺更好地進行供需匹配,也使得這個市場變得越來越大。

在靈活用工的賽道上,兼職作為重要的用工形式,可以說“人”是招聘市場中最大的場景,也是最大的財富。誰擁有最大的C端資源,誰就擁有最大的市場。在這一點上,鬥米算是佔盡了先機。

鬥米以自建的全網最大“靈活就業人員活水池”,迅速引入了巨大的C端流量和B端企業需求。在鬥米平臺上積累了千萬簡歷數、幾十種標籤類型、百萬帶行業屬性。我認為,當規模化一旦形成,便會獲得內容和人力的“獨家性”,成為供需雙方的不二首選,實現信息的對等和高效的供給。

鬥米順勢而為,抓住了招聘行業的咽喉部位,左手用戶,右手企業,得以在兩年內結束了這場“唯快不破”的頭部卡位戰。

十萬億靈活用工市場,最先跑出的獨角獸為什麼是鬥米?

在運營環節上,鬥米也極具戰鬥力。僅用一年時間便完成了華北、華中等7個大區,300多個城市的落地直營覆蓋,服務超過170萬家客戶,從招聘、報名、面試、培訓、督導,到薪資的結算、評價,鬥米鍛造出了平臺級的服務能力,切實解決供需兩端的需求和問題,提升滿意度和信任度。而這背後的其中的關鍵就是其“唯大不破”的發展路徑。

正所謂優勢為道,方顯本色。領先優勢不僅代表市場地位,也意味著更大的現金流、用戶和流量,未來,鬥米的規模優勢還將可能持續被放大。

【打造生態:“共享服務生態”新增長點可期】

新經濟體下,鬥米的靈活用工解決方案為企業提供了人才解決方案的絕佳範本。江山初定之後,牢牢佔據第一入口的鬥米,必然會圍繞自己的業務向外延伸,加固競爭的壁壘,構建自己的生態體系。

實際上,鬥米早就意識到了生態的重要性。鬥米CEO趙世勇就曾公開表示,鬥米要聯合更多B端構建一個包含人力資源服務、職業培訓、健康體檢、兼職信用平臺、保險、消費金融等增值服務的2C“人才共享生態圈”,並以平臺的方式聚集優質人才,將這些人才共享給多家企業,或讓一個人服務多家企業,為企業和就業者提供價值鏈上更多的延伸服務,形成覆蓋人力服務的全鏈條體系。

核心業務環環相扣,各板塊之間的有機融合,將是鬥米生態建設的有力支撐,或也將成為鬥米新的收益來源,未來可期。

【結束語】

覆盤鬥米的長期領跑,會發現一條清晰的成長脈絡:從大刀闊斧以O2O閉環創新模式切入,到規模化的迅速壟斷,再到整個服務生態圈的構建,可以說,在靈活用工市場龐大產業鏈條上的每個關鍵環節,都正在被鬥米一個個打通。

或許未來,鬥米將通過生態流量的資源整合,繼續爆發出更大的潛力,策動整個行業的蓬勃發展,傲視群雄。

王冠雄,著名觀察家,中國十大自媒體(見各大權威榜單)。主持和參與4次IPO,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教練。每日一篇深度文章,發佈於微信、微博、搜索引擎,各大門戶、科技博客等近30個主流平臺,覆蓋400萬中國核心商業、科技人群。為金融時報、福布斯等世界級媒體撰稿人,觀點被媒體廣泛轉載引用,影響力極大,詳情可百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