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這種民歌,通俗易懂,風格粗獷,是北朝人的最愛

這種民歌,通俗易懂,風格粗獷,是北朝人的最愛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這一首詩歌,很多人都不陌生。

沒錯,它就是北朝的民歌《敕勒歌》。

在古代中國的420年到589年這一段時間,歷史上稱之為南北朝。

南朝主要包含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四朝;而北朝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

南北兩方雖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形勢,故稱為南北朝。

在南北朝期間,北朝的一些遊牧民族慢慢與中原大融合,產生了璀璨輝煌的文化,其中最著名的是詩歌,而北朝的民歌以其豐富的內容,質樸的語言,粗獷豪邁的風格,成為最為膾炙人口的一朵奇葩。

北朝民歌,主要產生於黃河流域,歌詞的創作人主要是鮮卑族,也有氐族、羌族、漢族的人民。

歌詞有的是用漢語,有的是用北方少數民族的語言,後被譯為漢語。

北魏以後用漢語紀錄的作品,大約是傳入南朝後由樂府機關採集而存的,傳世的約六十多首,以《敕勒歌》最為著名。

敕勒是當時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部落。

據考證,敕勒川大約在今天的內蒙古呼和浩特附近。

這首詩歌中唱出了北方大草原廣闊無垠、渾沌蒼茫的景象,表現了開闊的胸襟、豪邁的情懷。後面描繪水草畜牧之盛,抓住特點,大筆如椽,並且充分體現出人對自然的自豪。

這種民歌,通俗易懂,風格粗獷,是北朝人的最愛

據《樂府廣題》說,東魏高歡攻打西魏玉璧,兵敗疾發,士氣沮喪,高歡令敕勒族大將斛律金在諸貴前高唱此歌,以安定軍心,可以推想,它的音樂也一定是雄強有力的,就像大秦帝國中的那一首《赳赳老秦共赴國難》一樣。

北方遊牧民族的社會組織原來是軍事化的,尚武是一貫傳統。

進入中原後,雖生活方式、社會結構逐漸改變,但民族精神仍舊勇悍好強。

加上北朝戰爭不斷,更刺激了這一點。因此在民歌中,多有對尚武精神的歌頌。

比如,《企喻歌》:

男兒欲作健,結伴不須多。

鷂子經天飛,群雀兩向波。

這一首以雄健的鷂鷹沖天而起、怯懦的群雀如水波躲向兩側的形象,讚美真男兒敢以獨身敵眾的英雄氣概,足以感奮人心。

再比如,《琅琊王》:

新買五尺刀,懸著中樑柱。

一日三摩娑,劇於十五女。

這一首寫的是愛刀比愛少女還要強烈,對刀有一種獨特的情味。

這就好比《我的團長我的團》這部劇中,喪門星說克虜伯,炮就是他娘、他爹、他妹妹、他老婆……

道理是一樣的。

這種民歌,通俗易懂,風格粗獷,是北朝人的最愛

然而,長期的戰亂,導致人民流離失所,甚至死於野外。

反映離鄉漂泊悲傷,徭役、從徵貧苦的詩歌,也是民歌中常見的一些內容。

比如,《隴頭歌辭》:

隴頭流水,流離山下。

念吾一身,飄然曠野。

這一首寫的是在外漂泊的悲苦,寫的極為蒼涼深切。

再比如,《企喻歌》:

男兒可憐蟲,出門懷死憂。

屍喪狄谷中,自骨無人收。

這一首跟上一首差不多,都是寫悲苦的情調,以嘲弄的口氣發出對死亡的悲嘆,明快豪爽中包含了複雜的情緒。

然而,這兩首已經雖然差不多,但都不是陷入長嘆短籲、哀哀悽悽,總不失男兒本色。

這種民歌,通俗易懂,風格粗獷,是北朝人的最愛

還有一些反映下層民眾貧苦生活的歌,是北朝文學中少有的。

比如,《雀勞利歌辭》:

雨雪霏霏雀勞利,長嘴飽滿短嘴飢。

這一首以雀為喻,長嘴說的是機靈滑頭的人,短嘴說的是老實本分的人。生活中總是前者得利,後者倒黴。

再比如,《幽州馬客吟歌辭》:

快馬常苦瘦,剿兒常苦貧。

黃禾起贏馬,有錢始作人。

這一首說的明明白白,沒有錢就不能像樣地做人,言外自然有對財富的渴望。

這兩首詩裡不講什麼大道理,只是普通人民的內心本色語。

就是因為簡單,才格外深刻。

還有一些關於愛情的北朝民歌,比如:

誰家女子能行步,反著裌褝後裙露。

天生男女共一處,願得兩個成翁嫗。

——《捉搦歌》

月明光光星欲墮,欲來不來早語我!

——《地驅樂歌》

門前一株棗,歲歲不知老。

阿婆不嫁女,那得孫兒抱?

——《折楊柳枝歌》

腹中愁不樂,願作郎馬鞭。

出入擐郎臂,蹀坐郎膝邊。

——《折楊柳歌辭》

這四首都是有關愛情與婚姻的詩歌。

這種民歌,通俗易懂,風格粗獷,是北朝人的最愛

北方民族保存著較多的原始風俗,在兩性關係上,遠沒有漢族那樣複雜的禮數。

在他們看來,男歡女愛,男婚女嫁,原本就是非常很簡單的事情,沒有什麼需要羞羞答答、扭扭捏捏的地方。

比如,男女之間戀愛,男問:你愛我嗎?

在外國,一般就有愛與不愛兩種答案,但在中國,就會出現第三種答案。

所謂“天生男女共一處,願得兩個成翁嫗”。

男女在一個地方,只要你情我願,大家就成為夫妻了,這是北朝對婚姻之事最簡單直截的看法,實在是爽快無比。

這也是很多男人想回到過去的原因,不但自己婚後地位高了,最重要的還能納幾個妾。

哈哈!

剛才在上面的那四首北朝是各種,其中的《地驅樂歌》,詠唱的是男女幽會,意思是說,天都那麼晚了,你約我拍拖,來不來你都早點告訴我,害得我在這傻等半天。

像上面那首《折楊柳枝歌》,意思說歲歲年年,樹不見老而人易老,然後利用老人喜愛孫輩的心理打動對方,寫得真淳而有趣。

所以說,質樸粗獷、豪邁雄壯,是北朝民歌最顯著的特色。

這和北方的地理環境、民俗文化、生活方式有直接的關係。

北方沒有南方那樣繁密而多彩的植被、曲折而溼潤的水網,景觀缺乏細部的變化。

然而大自然在這單調之中,充分顯示出它的嚴峻、崇高、闊大。

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不大會注意細微的東西,目光總是被引向高遠之處,看到的是巨大的世界。

久而久之,人的心胸也就隨之擴展,形成粗獷豪邁的性格。

這種民歌,通俗易懂,風格粗獷,是北朝人的最愛

北朝民歌大多出於當時的少數民族,他們原來都是以遊牧為生的,社會結構又有軍事化的性質。遊牧生活不像農業生產那樣安定,那樣井然有序、有耕耘必有收穫,而是充滿了變化和風險。

各部落之間,也少有文化禮儀的虛飾,誰有力量誰就去征服。在與自然、與敵手的嚴酷鬥爭中,造就了民眾的強悍氣質,他們不會喜愛南方人那種溫柔纏綿的歌。

故而,環境造就了人的品格,錘鍊了人的精氣神,這話還真有幾分道理。

這種民歌,通俗易懂,風格粗獷,是北朝人的最愛

不一樣的文章,不一樣的精彩,更多內容,請關注【詩詞歌賦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