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麵條是何時發明的?古人都吃了哪些種類的麵條?

“餅”是中華麵條的原始雛形;剁蕎麵是中華麵條的早期形態;餄餎面是擠壓麵條的鼻祖,是麵條規模化生產的初級形式。手擀麵是小麥引入西域、關中和中原後,在剁蕎麵和烙餅工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擀切結合的家庭食用麵條。

新疆拉條子是蘭州拉麵的祖先;蘭州拉麵是手工掛麵的雛形。麵條在中國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起源於中國。麵條是一種非常古老的食物最早的麵條可追溯到距今一千九百多年前的東漢。

麵條是何時發明的?古人都吃了哪些種類的麵條?

一個重大的發現出現在2002年10月——青海省民和縣距今約3900年的喇家遺址挖掘出的一隻藍紋紅陶碗中,發現了酷似今天“麵條”的東西。

該“麵條”呈米黃色,粗細均勻,直徑約3mm,長度約500mm。專家們經過分析認為,它主要由粟(小米)和少量的穄(糜子)製作而成。

在這碗“麵條”中還發現了動物骨頭碎片,說明是一碗葷麵條。這一發現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因為,此前根據食物、文字和壁畫資料在中國發現的“麵條”距今最多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麵條是何時發明的?古人都吃了哪些種類的麵條?

隋、唐、五代時期,麵條的品種更多。有一種叫“冷淘”的過水涼麵,風味獨特,詩聖杜甫十分欣賞,稱其“經齒冷於雪”。還有一種麵條,製得有韌勁,有“溼麵條可以繫鞋帶”的說法,被人稱為“健康七妙”之一。

宋、元時期,“掛麵”出現了,如南宋臨安市上就有豬羊庵生面以及多種素面出售。及至明清,麵條的花色更為繁多。如清代戲劇家李漁就在《閒情偶寄》中收錄了“五香面”、“八珍面”。這兩種麵條分別將五種和八種動植物原料的細末摻進面中製成,堪稱麵條中的上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