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7 誰來戳破三四線地產泡沫?50城賣地超2萬億“高燒恐懼症”

誰來戳破三四線地產泡沫?50城賣地超2萬億“高燒恐懼症”

中國房地產市場就像是蹺蹺板——剛剛給一二線城市房價降溫,但三四線城市又開始火熱。

7月27日,據新京報報道,中原地產數據顯示,截至7月23日,僅統計招拍掛市場的權益拿地金額,50家房企拿地合計金額高達10940億元。同時,50個熱點城市賣地超過2萬億元。

部分業內人士表示,全國多城市土地成交依然處於高位。大量房企進入三四線城市拿地,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熱點城市的土地銷售額創歷史同期紀錄。

三四線城市地產行業火爆已經非新鮮話題。早在2017年第一季度,各大券商就開始預測三四線城市的房價會漲。

事實上,在整個2017年,隨著部分一二線城市開始調整,三四線城市成為中國樓市當之無愧的主角。這一年,常期掛在漲幅榜首頁的,是以山東威海、安徽省蚌埠等為代表的三四線城市。

細心的人會發現,2017年後中國三四線的房價很奇怪——房價先漲起來,然後才有了交易量。也就是說,房子在交易量低迷的情況下,房價竟然暴漲了。這完全不符合“供需關係”的市場經濟規律。其實換個層面也很好解釋,因為中國房地產市場並不能稱作是真正意義的完全交易市場。三四線房價瘋漲的起因是莊家故意把價格抬高,製造上漲預期吸引散戶入場,然後擊鼓傳花,一棒接一棒的傳下去。

誰來戳破三四線地產泡沫?50城賣地超2萬億“高燒恐懼症”

這裡不能不提的一個名詞是“棚改”,即“棚改貨幣化安置”。以往,政府拆掉棚戶區,會給你換一套安置房,這叫“實物安置”;而現在,都流行給你一筆補償款,你自個兒拿去買房吧。貨幣化安置的比例,在一二線城市中大約只有20%,但在三四線城市已高達80%。至於今年房價飆升的典型三線城市蕪湖,“貨幣化安置”的比例是100%。

大拆大建制造了需求,手裡又有了錢,怎會不助推房價?正是看到這背後的邏輯,以碧桂園、恆大為代表的開發商大肆向三四線城市進軍。在短短兩三年內,這些地產商成功完成從2000億元銷售規模向5000億元巨量的跨越。

公開資料梳理,三四線城市大刀闊斧進行棚改,2015年到2017年改造1800萬套,2018-2020年再改造1500萬套。短短六年時間,3300萬套棚戶被改造,涉及面超過1億人。其藍圖之宏大,不難想象。2018年,隨著第一輪1800萬套棚改任務的完成,第二輪1500萬棚改再次登場。

房價上漲必然帶動地價上漲,地方政府進而通過賣地獲得高額收益。這一收益轉而再進行償還國開行貸款,國開行再償還央行貸款,由此形成資金流的閉環。

顯然,這一閉環的關鍵在於房價不能跌。如果房價下跌,土地收入趕不上償還貸款,資金鍊就會斷裂。所以,各個層級,都不乏刺激房價的利益動機。

誰來戳破三四線地產泡沫?50城賣地超2萬億“高燒恐懼症”

好了,核心點來了:三四線城市的房價會不會跌?

答案顯而易見——沒有隻漲不跌的市場,而且三四線房價的拐點或許已經很近。

道理也很簡單。在本輪三四線城市房價上漲中起到最主要因素的是棚改,但6月25日,國開行明確表示收緊棚改;總行收回合同審批權限,地方分行無權審批;過去的貨幣化安置,轉化為實物安置。

棚改消息的爆出,不僅讓房價抖三抖,地產企業的股票也是在之前調整的基礎上順勢又跌了一把,機構真是神補刀。6月26日,股市地產股全線重挫,其中,重倉三四線城市的碧桂園曾大跌超7%,股價更是創下3個月以來新低。

貨幣化棚改置換為實物棚改,這既充分考慮到來地方政府債務壓城下的財政壓力,符合去庫存的總體方向,又悄然間改變了棚改甚至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運行邏輯——上漲的最大動力源正在消失。

更大的問題是,三四線房地產市場的剛需實際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眾所周知,三四線城市和一二線城市相比,最大的劣勢就是對於人才的吸引力若。縱觀目前我國房價較高的熱點城市,無一例外都有這些優點:教育資源優質、醫療資源豐富且有保障、工作數量多而且工資高。因為這些特點,國內的一二線城市每年都能從三四線城市吸納不少人口。

誰來戳破三四線地產泡沫?50城賣地超2萬億“高燒恐懼症”

房子其實也和普通的商品一樣,它的價格變化是遵循供需關係的,足夠的人口紅利才能源源不斷地製造需求端,從而穩定甚至提升房屋的價格。從這個層面看,三四城市的房子未來需求量其實並不大,所以房價上漲的動力其實並不足。

去年那一波回鄉買房的消費者,絕大多數都已經完成了剛需,二次購買的慾望和實力明顯不足。在這種情況下,三四線城市的新房滯銷也就是時間問題。

換言之,如果幻想在三四線城市地產市場上再大撈一把的人,就很有可能成為“站崗者”,而拐點或許就在不遠的地方。


(為方便讀者交流和提供新聞線索,財經雜壇將成立讀者微信群,不定期大咖群內分享觀點,不定期紅包砸來。有意者請頭條私信。【財經雜壇】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