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用7雙跑鞋跑完5000公里是什麼感受

聊起跑步時,總繞不開裝備的話題。在五花八門的跑步裝備裡,最重要的,莫過於一雙合適的跑鞋。筆者不是專業的裝備控和跑鞋玩家,所以就不聊玄乎的鞋面編織技術和中底黑科技了。僅從一個業餘跑者的角度,談談穿過7雙跑鞋跑完5000公里後的一點心得,專業人士非喜勿噴。


選鞋選什麼?

1、 避震性

對於業餘跑者尤其是初跑者而言,選鞋第一要務是關注避震性。很多初跑者對於跑鞋沒有認知,隨便踩上一雙運動鞋就開跑起來,往往很快出現膝腿疼痛等問題,這很可能是因為鞋的避震功能不佳所致。跑步相對走路,帶給膝蓋的壓力數以倍計,初跑者由於腿部力量不足,跑量稍一上去,膝腿就難以承受。因此,初跑者在選擇跑鞋時,一定要先從避震、緩衝功能強勁的鞋款開始。體重越大的跑者,對避震性的要求越高。

目前,各品牌對於路跑鞋的分類,粗略包括緩衝/避震、支撐/穩定、競速/輕薄三大系列。一般而言,避震和輕巧永遠是一對矛盾體,避震好的鞋,往往笨重一些。但對於初跑者而言,鞋重的差異影響不大,還是先好好地享受"踩屎感"吧。

2、 包裹性

現在買啥都上網,不過選購跑鞋最好還是得先去趟實體店,試試腳。跑鞋設計由於注重包裹性,所以往往"鞋碼偏小"——譬如平日穿40碼的皮鞋,跑鞋可能會去到41甚至42碼。另外,不同品牌的跑鞋,鞋碼會存在差異;即使同個品牌的不同鞋款,鞋碼也可能不一樣。

從更深入的角度而言,跑鞋還根據不同寬度,分為正常、寬版、窄版,以滿足各類腳型需要。除了鞋寬的區別,還有正常足弓、高足弓、扁平足的區分,對應的鞋款也有差異。去到專業的跑鞋門店,往往可以享受足部測試服務,在充分了解腳型的基礎上,再挑選一雙適腳的跑鞋,才能健跑如飛。

3、 性價比

壕請直接忽略此段,謝謝。

性價比應該綜合售價和耐久性來考慮。從品牌角度來看,個人認為,日系品牌(如亞瑟士、美津濃)比歐美品牌(如耐克、阿迪)性價比要高。日本人的工匠精神不得不服,跑鞋做得皮實耐用,而且定價上比歐美品牌親民一些。

從單個品牌來看,同系列鞋款(譬如支撐/穩定系列)會包括頂級、次頂級、入門級多款產品,譬如亞瑟士的支撐/穩定系列:頂級鞋款Kayano,次頂級鞋款GT-2000,入門級鞋款GT-1000,都非常經典,各大馬賽上穿者眾多。說了這麼多,到底買啥呢?一分錢一分貨,個人建議是在性價比高的品牌裡,挑選頂級或次頂級鞋款。

另外,跑鞋尤其新款在門店一般很少打折,可以先到門店試試腳,再考慮可靠的海淘途徑購入,會節省不少銀子。

用7雙跑鞋跑完5000公里是什麼感受

國內跑者喜愛的國外跑鞋品牌

用鞋小心得

1、 標記里程

一雙跑鞋的功能壽命大概在800-1000K左右,超過了這個距離或者保養不當,跑鞋的功能性會大減,起不到對足部的支撐、避震作用。目前,幾乎所有的跑步APP都配備跑鞋標記功能,跑者不妨做好標記,這樣可以更為精確地掌握跑鞋壽命,另外結合實際穿著感受,來決定是否讓愛鞋退役。對了,跑鞋退役後洗洗乾淨,日常穿著依然還是很舒服的。

用7雙跑鞋跑完5000公里是什麼感受

跑鞋標記記錄

2、 輪換穿著

你跑步怕累,跑鞋也怕累,如果一雙跑鞋天天穿,它也受不了。所以,最好有兩雙以上的跑鞋,輪換穿著。練久了以後,可以將跑鞋依據功能進一步細分:LSD用鞋、間歇跑用鞋、參賽用鞋等,以便更好發揮跑鞋性能。另外,建議跑鞋專門用來跑步,日常不要穿著,這樣會有效延長其功能。

3、 減少水洗

跑鞋髒了怎麼辦?建議溼布擦拭,然後晾乾。全身水洗尤其熱水洗加上晾曬,對於跑鞋功能的影響較大。個人經驗而言,跑鞋純粹用於跑步的情況下一般不至於太髒,前提是不要雨戰、泥戰。

小白鼠點評

筆者總跑量5000多K,基本是以下3個品牌的7雙跑鞋(此前零星穿過幾雙鞋,沒有記錄)攢下來的:

第一雙:美津濃WAVE RIDER 17(彩虹)

,跑量665K(退役),征戰2015長馬(半馬)。WAVE RIDER是美津濃非常經典的一款鞋,被稱為跑鞋界的萬金油,腳感舒適,性價比高,皮實耐磨,適合LSD和日常慢跑,但透氣性一般,目前已更新到了21代。

第二雙:美津濃WAVE ENIGMA 4(灰),跑量528K(退役),征戰2015錫馬(半馬)。屬於進階級緩震款,相比RIDER17,感覺硬一點,回彈不夠舒服,皮實耐磨,透氣性一般。

用7雙跑鞋跑完5000公里是什麼感受

第三雙:亞瑟士Gel Kayano 22(綠),跑量925K(退役),征戰2015廣馬、2016錫馬、2016北馬。Kayano系列被稱為"慢跑之王",K22在各大馬賽上的普及程度超乎想象。在個人穿過的三雙Kayano中,這雙是感覺最好的:緩衝回彈好,"踩屎感"強烈;外觀、做工好;耐用性好,跑過900多K,日常穿著依舊非常舒服。缺點也是日系跑鞋的通病,透氣性差,鞋比較重,在全馬的後半程感受尤為明顯。

第四雙:亞瑟士Gel Kayano 23(橙),跑量915K,征戰2016連馬、2016廣馬、2017蘭馬。相比K22,差異不大,甚至避震性略有減弱,故不再贅述。

第五雙:亞瑟士Gel Kayano 24(黑),跑量450K,征戰2017北馬。相比K22,也沒什麼可說的。

用7雙跑鞋跑完5000公里是什麼感受

第六雙:耐克ZOOM FLY(冰藍),跑量208K,征戰2017廣馬、2018重馬、2018漢馬。2017年耐克"破2"計劃系列鞋款之一,現在橫掃各大馬賽冠軍的神鞋4%的簡配版——跟4%的外觀非常接近,差異好像主要在中底的黑科技上(4%中底是碳板,FLY是尼龍板)。這款鞋的最大特點是前後掌高度差達到10毫米,剛上腳有穿高跟鞋的感覺,適應了以後跑起來就非常舒服,輕巧靈活,透氣性好,另外外觀設計驚豔亮眼。感覺耐磨性不夠好,現在跑量剛過200K,仍有待繼續檢驗。

第七雙:耐克ZOOM PEGASUS 35(灰),跑量15K。2018年6月上市的一款新鞋,剛入手。PEGASUS(飛馬)系列是耐克最受歡迎的一款跑鞋,已經更新到了第35代產品。這一款,引入了很多"破2"計劃裡的新技術,內嵌全掌氣墊,回彈恰到好處,剛穿了兩次,感覺非常不錯。

用7雙跑鞋跑完5000公里是什麼感受


每個跑者,都有屬於自己的【馬拉松紀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